《星辰的繼承者》读后感1000字
《星辰的繼承者》是一本由詹姆士.霍根 James P. Hogan著作,獨步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D340,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星辰的繼承者》精选点评:
●台版翻译感觉不太好。相比漫画改编,原作节奏本来就很缓慢,没想到翻译更啰嗦。要不是因为在漫画已经看到了下一部非常了不起的一个设定,根本不会给5分。
●由“月球上发现五万年前的人类尸体”为开端,科学界的不断探索、发现、猜想、论证,逐渐拼凑出五万年前太阳系的一场巨变,一个文明的末日与新生的史诗。全书都是文戏却显得精彩而大气。如果不是书中明显的世界时局隐喻和核战警示,几乎都忘了这是1977年的作品,它在今天仍然是一部有极强的娱乐性和想象力的科幻探索大作。独步试图把这本书包装成“推理”简直是荒谬。这本书有巨大的“悬念”和“解谜”,但绝不是通常理解的推理,虽然我买这本书是被“科幻推理”的包装骗进来的。
●从一具尸体开始,步步推进解开星辰继承者的谜团。在横越星球间的奇迹下,种族得以延续。解开谜题的过程也有些推理小说的味道
●杰作,从一具月球上发现的五万年的人类尸体出发,推演出令人诧异与感动的真相。可以作为写作技巧和布局范本,保留悬念和讲故事的水平都极高。全书充满硬核科幻元素,其中的几段推演既异想天开又十分令人信服,作品末尾主角发出的假说则几乎完美的解释了所有疑点,但是惊喜不止如此,最后一章完美的呼应了作品的题目,究竟谁是星辰的继承者,看过书后便有答案。
●敬眾星辰!算是科幻推理,故事真相属于人类盲点,极具意外性。
●情节推进非常好,虽然是硬科幻,但得出一些结论的关键点还是依靠基础的逻辑推演,所以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并没有压力。丹契科最终演说的结论对于我来说并不意外,这完全是可以依照推理小说的思路来阅读和思考的作品,在某些杭特博士灵光一现的叙述中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真切地感受到了科幻和推理结合的魅力,不仅能从科幻的角度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也可以通过简单的逻辑推理制造更加引人入胜的情节,得出更为震撼人心的结论。
●2019.2.18看完。非常精彩!开头冗杂,喂设定和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处理得比较无聊。读完1/3后变得有趣起来,后面越来越有趣。理科味的科幻文学作品,毫无爱情线。三度空间橄榄球赛很有意思的样子。
●连续读了三部曲,这是一部克拉克版的丹布朗小说
●一部主题新奇的..推理小说?
●非常棒,从巨大的悬念出发,抽丝剥茧般推导出一个结论。虽然略有悬疑之嫌,但难得的是相关的论证竟然严丝合缝的扣上了。这就显得相当硬核了。
《星辰的繼承者》读后感(一):科学思维的推理,非常精彩!
从现实的科学视角切入,(太空专业术语其实可以适当忽略)通过不断发掘的事实依据,一一提出假设并论证,过程中不断纠正可能先入为主的主观看法以及草率的结论, 并且实地进行发掘,最后组合成完成的拼图,提出最后的”论证的假设“,但是就在结尾的反转却直指根本性的错误出发点,给读者抛出一个空前的命题,实在是让人引发深思,经过科学思维的缜密推理值得赞叹,读完内心震撼不已!
《星辰的繼承者》读后感(二):硬核科幻
难得读到一本如此硬核的科幻。全程用各个学科实打实的知识做骨架,作者的知识储备应该非常充足。而且故事建立在真实的科学事实和谜团上,结构和设想都很宏大,在末尾揭开悬念也是让人拍案叫绝。尤其是最后生物学家解开谜团时饱含深情的演说,绝对地震撼人心。非常适合拍成电影。
唯一想吐槽的就是跟很多欧美小说一样,啰嗦的话一大堆,进入主题太慢。太多不必要的旁支末节,真正有意义的情节其实一半的篇幅就能写完。这本书尤其很多技术细节,虽然让小说很硬核,但是太多了就变成教科书了,绝大多数读者应该是会跳过的。不得不说欧美人为了稿费凑篇幅真是一绝。非常奇怪这本书怎么没什么名气,绝对可以排得上一流科幻小说之列,比其他一些吹得天花乱坠的垃圾要优秀太多了。
《星辰的繼承者》读后感(三):这才是硬科幻该有的样子
很硬核的科幻推理作品,虽然成书时间较早对计算机科技的推演有所欠缺,行文有点枯燥,但想象力依然让人赞赏,完美解释了小行星带成因,月球来历,人类进化史上缺失环节等等谜团。最重要的是没有现今科幻的盛行的无聊人性拷问,政治正确等无趣内容,通篇洋溢着对科学探索,无尽星空的向往和身为人类就应该战天斗地的乐观豪迈精神。借用作品中的话:
“就这样,诸位,我们继承了星辰。
那么就让我们走出去,并主张我们得到的遗产。我们所属的传统中,并没有挫败这两个字。今日星辰,明日跨越银行系。宇宙中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我们。”
1977年的作品,讲述2029年的故事,书中人类已经在木星卫星上建立基地,在月球上有上千个基地,开采月心矿石,随便一个旅行社就能做月球旅行。现实已经2019年了,不敢想象十年后上述目标能有实现的可能,我们只能说让老一辈科幻作家失望了。。。
《星辰的繼承者》读后感(四):随手记
感觉这本跟《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有点像,不是靠画面的刺激或者剧情的转折来推动剧情,更像是文科生写论文般假设——论证——结论——推倒重建的反复过程。读起来津津有味。唯一缺点就是竖排版容易跑神。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2007)8.52007 / 美国 / 剧情 科幻 / 理查德·沙因克曼 / 大卫·李·史密斯 托尼·托德有意思的是这本里倒是完全没有提到宗教,地球的现状没有,查理的日记也没有。有意思。感觉像是两个极端?要么在科幻小说里宗教依旧掌握大权或者占据重要地位,要么就是完全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