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 观音感应书籍知多少?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观音感应书籍知多少?

2021-04-15 12:54:54 作者:真如妙心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观音感应书籍知多少?

  观音感应书籍知多少?

  1. 《光世音应验》,东晋,谢敷撰,见《佛学辞典》(宽忍主编1993年9月第1版,下同)561页。(最早将观世音应验故事编纂成书者即东晋谢敷的《光世音应验》,此书今已不存。)

  2. 《光世音应验记》(一卷),南朝刘宋,傅亮(374-426)撰,本书在我国已散失,日本京都存有古写本。为我国所传最古老观音信仰之贵重史料。依本书序文所载,作者乃就其所阅读过的东晋谢敷所撰之“光世音应验”(今已不存),凭其记忆所及而撷取部分记载于本书中。刘宋张演所著“续光世音应验记”,及萧齐陆杲所著“系观世音应验记”等,皆为本书之续编。本验记7条(据《佛学大词典》电子版)。

  3. 《续光世音应验记》,南朝刘宋,张演撰,据《佛学大词典》电子版载,本续记10条。据查,南朝之前均译作光世音。

  4. 《观音验记》,南朝刘宋,谢敦、陆澄撰,见《圣严法师介绍佛法》,年代见《中国佛教百科全书》历史卷89页。

  5. 《系观世音应验记》(全一卷),南朝萧齐(501),陆杲(459-532)撰,本书在中国已散佚不传,陆于南齐和帝中兴元年(501)完成,共计69条(见《佛学大词典》)。《佛学辞典》(402页)记为《续观世音应验记》。

  6. 《冥祥记》,南齐,王琰撰,《佛学辞典》1016页。

  7. 《宣验义记》,宋朝,刘义庆撰,见《法音》1996年第12期陈星桥《观世音菩萨在中国》一文。

  8. 《观音感应集》(四卷),宋朝元丰二年(1079),边知白撰,网址:清凉书屋《观音慈林集卷下》(宋·知白)。

  9. 《观音慈林集》(三卷),清朝 (康熙7年)1668年,释弘赞撰,本书汇集有关观世音信仰之经典,及有关信仰者之事迹、感应等而成。抄录印度及我国自晋至清初之僧俗关于观世音信仰之事迹与感应,计154件,并一一记其出处。本书乃研究观世音信仰史之重要参考书。见《佛学大词典》(网络版);清凉书屋网有最新校本。

  10. 《观音经持验记》(二卷),清朝顺治16年(1659),周克复撰,又称《观世音持验记》、《观音持验记》、《观世音经咒持验记》,收于卍续藏第134册。作者广搜诸书,采撷(xié协,摘取)自晋代至清顺治时,所有僧俗有关观音信仰之灵验118件,汇集编纂而成。范围包括高僧传、法苑珠林、辨正论、法华感通、观音感应等,及冥详记、宣验记、太平广记、谈薮、玉堂闲话、朝野佥载等内外典籍,并于每件之下记其出典,乃研究观世音信仰之重要资料。卷末并附有不空所译之观世音大悲心陀罗尼、白衣大悲五印心陀罗尼经、礼观音文、辨讹语三则等。(《佛学大词典》网络版)。

  11. 《延命十句观音灵验记》,日本江户时代,白隐禅师(1685-1768)撰,见《圣严法师介绍佛法.观世音菩萨》。(注:台湾春秋社2004年出版同名书精装本,不知可是此本,见网络中华佛学研究所图书馆)

  12. 《南海慈航》,清朝,褚景贤撰,见《观音菩萨本迹感应颂》张妙首选译(增补)本。

  13. 《观音灵异纪》,1915年,万钧居士撰,2000年5月上海佛学书局再版印行,改名为《观音感应录》。此书自1915年至1931年共再版32次之多,共印53万册之巨,可见此书是非常令人欢喜赞叹。

  14. 《观音灵感录》,清末民初,尤惜阴撰,《印祖文钞续编.卷下》新编观音灵感录序。

  15. 《观音菩萨本迹感应颂》,1924年,印光大师嘱许止净撰。

  16. 《观世音菩萨灵感事迹1000例》,民国许止净撰,印光大师鉴定,郑金坤语译。见《鼎典传统文化网》(部分选录)

  17. 《观音灵验记》,聂云台(1869-1953)撰,见《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新编观音灵感录序》,记录时间不详。

  18. 《新译观音灵感录》,2002年,32开,239页,台湾侯秋东、杨梓茗居士合编,原著聂云台居士于民国16年纪录。见《中国佛教印经网》署名“惭愧客”发的一篇关于大明咒的感应文(该文来自《新译观音灵感录》)。从这里可以证实,当年聂云台居士所撰《观音灵验记》时间是民国16年。

  19. 《观音灵感录》,丁福保(1874-1952)撰,《印光法师文钞》,具体时间不详。

  20. 《新编观音灵感录》,1929年,李圆净撰,印光法师在《文钞续编卷下·新编观音灵感录序》中,赞此书为观音灵感录之大成。据台湾李世伟在《台湾观音感应故事及其宗教意涵》一文说,刘白泉居士见此书,甚为高兴,遂发心将此书译为白话,并于1970年刊行,后演培法师所讲的《观世音菩萨灵感录》,既是依照此本。

  21. 《观音灵感近闻录》(一卷),1936年,李圆净撰,第四版(蓝皮),72条,苏州弘化社流通本。

  22.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1953年,煮云法师撰,网址:般若文海(观世音菩萨)。

  23. 《怎样知道有观世音菩萨》,慈航法师著,高雄慧光文库印经处印行,1992年,见李世伟《台湾观音感应故事及其宗教意涵》一文。

  24. 《救世大悲者--观世音》,东初法师,见《圣严法师介绍佛法.观世音菩萨》。

  25. 《观世音菩萨灵感记》,1974年,林慈超撰,网址:般若文海。

  26. 《观音灵感录续编》,1975年,毛凌云撰,网址:报佛恩网。

  27. 《观世音菩萨感应事迹实录》,林园佛教堂编,网址:报佛恩网。

  28. 《观世音菩萨灵应事迹实录》,1980年,智成居士编撰,马来西亚三宝万佛寺1995年印送本。

  29. 《观世音菩萨感应录》,台湾和裕出版社1992年出版,645页,精装本。见网络中华佛学研究所图书馆。

  30. 《观音菩萨普门图》,1993年,长安、释大恩编辑,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

  31. 《佛菩萨灵感探访录》,1994年正月慈云杂志社辑,内分五篇。见大悲观世音菩萨网。

  32. 《白衣观音神咒》,编者不详,中华道德学会再版,古代两则,现代13则,并录有诵咒须知、祈祷的原理等多篇短文。

  33. 《观音菩萨本迹感应颂》(选译增补本),2001年,张妙首选译;后增补近代感应45篇,现代感应112篇,福建莆田广化寺流通本。

  34. 《观世音菩萨灵感事迹选》,佛教电脑资讯库功德会辑。见大悲观世音菩萨网。

  35. 《近代观音感应录》,刘慧时编,见台湾李世伟《台湾观音感应故事及其宗教意涵》一文。

  36. 《观音菩萨感应选录》,33篇,每篇配一图,编画者及出版时间等均无记载。文中记载最近的时间是1999年夏。

  37. 《观世音菩萨灵感录》,高雄市新兴区寸心印经处流通本(共4篇,无印刷时间)。

  另外只见书目的还有:

  ㈠《观音感通传》、《观音新验录》、《观音妙应集》、《洛阳观音灵验真钞》、《准提观音念诵灵验记图会》、《准提菩萨念诵灵验记》。--见《佛学辞典》(562页)

  ㈡《观世音灵验记》、《海南一勺》、《白衣神咒征事》。--见演培法师讲解的李圆净《观音菩萨灵感录》

  ㈢《观音经灵验》、《观音经近征》、《白衣经应验》、《白衣经近验》、《南海合编》、《观音经近验》、《白衣应验》、《高王经近征》、《高王经证验》、《高王感应记》。--见《观音菩萨本迹感应颂》

  ㈣《观音感应》--见《观世音持验记》

  ㈤《观音感应传》--见《观音慈林集》卷中

  ㈥《白衣神咒灵感录》--见毛凌云《观音灵感录续编》

  ㈦《观音灵感近闻录第七编》--见《普门品、大悲咒》(香港印本)

  千佛万佛,为什么只念阿弥陀佛?

  《西方公据》中说:各位善人,世间有千条万条路,为什么只教人念佛呢?这是由于人的念头,关系重大。牵魂引魄,造命生身,无不由此一念。念善上天堂,念恶下地狱。一念直则生为人,一念横则沦为畜生。什么是饿鬼?只因贪念不知足呀!念魔还成魔,念佛便成佛。要想免除六道,除非只念佛。若还不念佛,一失人身,万劫 难再得。所以释迦如来,教人念佛。远公大师,教人念佛。如果念佛不能了生死,佛祖怎么会误人!凡是念佛不能成佛的,其过错不在佛。口念心不念,虽然念了也和没念一样。纵然你念了一生,也当不了至心念一声。“念”字从 “心”,并不从“口”。念佛时要从心而起,声音从口而出。心中的佛,口中的佛,两者都不可 偏废。

  千佛万佛,为什么只念阿弥陀佛? 因他老人家发过四十八大愿,誓愿度尽十方众生。这四十八大愿中,有一愿说:“若十方世界一切众生,能称念我阿弥陀佛名号,而不生我国者,誓不成佛。”西方净土的殊胜妙境详细记载在《阿弥陀经》上,所以名叫西方极乐世界。唉!人间富贵,百岁成空。天上繁华,千年便尽。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有无量的寿命,而往生的方法,又是只念句阿弥陀佛。世间既有这样极便宜的好事,却不肯干,还要到哪里去踏破铁鞋而寻求无上道呢?从今而 后,急须发下誓愿:“若我不念佛,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则变成鬼而永堕北阴丰都地狱。”罢了,罢了,三藏十二部,让与别人悟。八万四千门,让与别人行。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之外,不用一字。各自去打扫净室一间,供佛像一尊。每日烧清香一炉,换净水一杯,夜来上明灯一盏。不论纸画木雕,如同真佛一样。早晚参 拜,必诚必敬。一串数珠不离手,一句弥陀不离口。高声念,低声念,六字念,四字念,紧念,慢念,朗念,默念,合掌念,跪膝念,面佛念,朝西念,敲鱼念,掐珠念,行道念,礼拜念,独自念,同众念,在家念,在外念,闲也念,忙也念,行也念,住也念,坐也念,卧也念,连梦中也念,这才是真念佛。念得心酸泪下,念 得火灭灰寒。念得神号鬼哭。念得天喜地欢。地狱在后,莲池在前。那时纵有千万人阻挡我念佛,也不可能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