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房子里的小夫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大房子里的小夫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4-17 00:15: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房子里的小夫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大房子里的小夫人》是一本由[美] 杰克·伦敦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3.00元,页数:3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房子里的小夫人》精选点评:

  ●翻译略怪

  ●不一样的杰克伦敦。有点失望,没法跟他的代表作《马丁伊登》《白牙》《野性的呼唤》比。不过看他的生平履历,这40年的人生真是精彩啊,他的小说素材都是取自自己的经历。

  ●福雷斯特夫人的爱情,令人敬佩,她的刚烈、决绝,她对爱情的态度,人生若此,但也不虚此行。

  ●瞧瞧我,成绩和那些孩子不相上下,可对世界的见识超过他们多少年啦。不是吗?我对男人女人,还有生活,了解得那么多,善的恶的、大事小事,有时候自己都怀疑这些见识是不是真的,可是我懂。从现在起,不用请老师了,可我要更多的钱好开开心。戴维森先生顿生疑窦:开开心,什么意思?我要参加共济会,足球队,要跟别人一样优秀。我还对汽油发动机感兴趣,要造一条世界上首航大洋的汽艇。你会把自己给炸上天去。克罗克特先生反对。听着,监护人先生们!你们尝过气急了揍同学,照准他下巴,狠狠一拳把他打倒在地的滋味吗?我想尝啊。我还想尝尝恋爱、亲吻的味道,想当一回活泼强壮的傻瓜。我想冒险,想胡天胡地折腾一番。要趁年轻时折腾,但也不能太年轻时就折腾。我会在大学好好守规矩,管住自己,武装自己,好等有朝一日能放肆,就玩它一把最大的。

  ●傑克倫敦,馬丁伊登。

  ●房子的“大”与女人的“小”,藏着作者要说的话。以往只知道杰克伦敦的小说富有激情,人物贴着地面,在恶劣环境下,匍匐着前进,富有野性气息。而这个小说却大为不同,尤其是对一男两女的情感描写,可谓细致入微,又恰到好处。男女主角面对别样的爱情的处理方法,超出凡人预期,是为故事亮点。

  ●广义上说,这依然是个伦敦式的生存故事。自然环境的凛冽与大庄园里的困境其实本质上是相同的。就像书中人说的“总有办法解决”,但想要解决纠葛,总要有人果决而勇敢,充满力量。

  ●“从亘古泥沼与尘土中竟生出这等光艳动人的女子啊。”

  ●看梗概觉得略狗血,读来却是罕有的感慨,情节推进自然,人物个性鲜明,好看

  《大房子里的小夫人》读后感(一):只有爱情学不会

  文学作品中的聪明人很多,但迪克·福雷斯特的聪明与众不同,不是天赋异禀,是目标明确富有行动力的聪明,面面俱到又非遗世独立,甚或让人憧憬:倘有条件,迪克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

  和杰克·伦敦大多数作品一样,《大房子里的小夫人》不乏作家生活的缩影:田园梦、大豪宅、小娇妻,主人公的奋斗史也像是伦敦理想中的成才之路,不断学习,读书、延师、交友,涉足哪个领域就先快速成为小半个专家。这样的勤奋是有回报的,“他是一条打造匀称的链子,既没有出众的环节,也没有脆弱的环节”,打下江山抱得美人归。

  然而,中年危机还是来了,迪克迷人的妻子方才体验到爱情,欲罢不能。年近不惑的波拉依然像个少女,“展示自己生命的鲜活、冒险壮举的纯粹快乐”,驾驭烈马、曲诉衷肠、跃入泳池,或在池中密道来场恶作剧。她太懂生活的乐趣了,也自然会被格雷厄姆吸引——事事出色的迪克固然是理性的选择,她那么自然地嫁给他,仿佛天造地设,可她还没爱过呢!谁能阻挡她逐爱的步伐!

  学霸迪克,为什么偏偏学不会爱情?客观说来,他不是不懂爱情。撇开万贯家财不谈,迪克也是很有魅力的男子,多才多艺,器宇不凡,实际上,他也曾有过几个情人,深受女性欢迎。另一方面,迪克非常宠爱妻子,小说中数次点到迪克床头妻子的照片。面对妻子的婚外情,他可谓明察秋毫,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甚至连你自己都还没觉察时,我就感觉到了”,迪克如是说。这绝非一个粗心大意、毫无情调的工作狂会捕捉到的细节。他首先顾及波拉的感受,担心她难堪,计划制造一起事故来自杀,谁都不会起疑心。即使被伤害,迪克仍旧是个体贴的丈夫。

  可惜,爱情与聪明的头脑无关,无法用世俗标准衡量。充实自己成为更好的人,用于勉励自己就罢了,别以为一定能为爱情增添筹码;观人于微世事洞明,能助我们成事,独独对爱情无能为力,要不怎么说爱情使人昏聩呢?更不要试图计算付出与回报,唯一诚实的是自己的心,为她(他)付出有多少喜悦,便是爱情的回报;她(他)若不爱你或难于抉择,你那聪明的头脑和高傲的心能等到几时?迪克愿为最好的老师一掷千金,可他苦涩的爱根本难以启齿。

  另一厢的杰克·伦敦是否也只能将爱情诉诸笔端?《大房子里的小夫人》究竟有几分自传色彩?小说中毕竟有太多暗合:伦敦梦想的乡村豪宅、酷似夫人查米安的女主角、伦敦夫妇与迪克夫妇都结婚12载、伦敦在发表小说后服药过量辞世(伪装成意外的自杀?)……纵非写实,创作期间的伦敦,一定为爱情感慨良多。

  好学如伦敦,用知识改变了命运,作为世人眼里的人生赢家却未见得美满,因为爱情真的不是想学就能学会。

  ——丙申年读杰克·伦敦《大房子里的小夫人》

  《大房子里的小夫人》读后感(二):哲人的金屋藏不住爱情

  哲人的金屋藏不住爱情

  ——读杰克-伦敦《大房子里的小夫人》

  如果将“金屋藏娇”的故事与美国大文豪杰克-伦敦联系起来,是很难让人想象的。在众多文学爱好者印象里,伦敦关注的对象往往是水手、流浪汉一类的社会底层,关注的是他们粗粝的“真实的生活”,讴歌他们的生命热情。我们熟悉的伦敦著作《野性的呼唤》、《热爱生命》、《马丁伊登》等,莫不如此。

  然而,伦敦晚期长篇作品《大房子的小夫人》,与印象中的伦敦大不一样。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个类似于“金屋藏娇”的故事,让人几乎闻到香艳的味道。小说讲述的是英俊、强壮的迪克——坐拥二十五万英亩土地的富二代,娶了一个门当户对、貌美又冰雪聪敏的妻子波拉,过着王子公主般幸福生活。然而,随着好友埃文的来到农场,迪克和波拉的爱情出现了裂痕。

  从社会底层到富二代,从讴歌生命到讲述爱情,从内容上看,《大房子里的小夫人》是令人陌生的。即使讲爱情,《大房子里的小夫人》与伦敦创作生命中期的代表作《马丁-伊登》也截然不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马丁-伊登》更注重主人翁的精神和命运,而《大房子里的小夫人》则关注的是爱情本身。就连伦敦本人也说:“(这本小说)从头到尾都是性——只不过性冒险未完成,或者说距完成还有十万八千里,然而小说充满性勇气和力量。”

  这样的“性冒险”在作品出版在1916年——在那个基督教氛围浓厚的保守年代,或许真的是充满“勇气和力量”。但在今天,这样的“冒险”实在是不值一提。不过,从理智与情感的交锋,物质与精神的需求对比,道德与情欲的抉择,小说鲜明地写出了男人与女人思维的区别,并探讨了爱情是什么——这样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就此来看,对爱情的思辨性探讨,尽管没啥结果,但确是这部小说的独特之处。

  小说提到,迪克精明、自信,管理农场和钟表一样准,满脑袋都是数据、百分比、均值和例外。他从小到大“从没祸事临头,从没被打倒过”,自信能看清一切、把握一切,神秘对他而言就是挑战。他善于经营,拥有财富,抱得美人归。迪克属于小说作者曾信奉的尼采哲学超人式的人物。前半生的成功自然让迪克归因于自己的现实主义哲学。

  然而,在这场爱情挑战赛中,曾自信满满的迪克终究还是败给了身无分文却激情似火的埃文。因为爱情无法以数据、百分比统计,也无法以哲学把握。波拉嘲笑自己嫁了一个“不肯伸手抱紧她不放的哲学家”,并坦言“农场才是他(迪克)的初恋”。失败后的迪克终于明白“从书本里、理论上了解的东西,在一件永恒事实面前只能模糊不清”。这一永恒的事实,即是爱情的不可捉摸。任你人生哲学怎么可靠,任你是哪种超人,爱情就是我行我素。

  在亲眼目睹波拉亲吻埃文后,迪克跌倒在地了。这不仅是他的身体跌倒,更是他立身处世的哲学塌了。至此,我们在《马丁伊登》看到的爱情破灭之后升起的虚无主义,在《大房子里的小夫人》中再次降临。这使我们不得不承认,这部作品确是伦敦一脉相承的作品,其精神内核是相似的。伦敦借此想告诉我们的是,爱情之神秘莫测,别说金子做的豪宅藏不住,就是哲学这座精神金屋也一样藏不住。

  《大房子里的小夫人》读后感(三):《大房子里的小夫人》:一个女人可以同时爱着两个男人吗?

  文/吴情

  谈及美国著名小说家杰克·伦敦,多数中国读者准会第一时间想到他的《野性的呼唤》(The Call of the Wild)、《海狼》(The Sea-wolf)、《热爱生命》(Love of Life),脑中也会不时出现沙漠、荒原、丛林、野狼等形象,进而不自觉地将其归类为“硬汉作家”(如之后的海明威)。这样的标签算不得错误,但至少不能涵盖伦敦的全部创作,尤其是那些堪称精巧幽微的小说,比如加州“田园三部曲”之一的《大房子里的小夫人》(The Little Lady of the Big House)。

  《大房子里的小夫人》发表于1916年,伦敦在这一年去世。这部带有一定自传色彩的小说,毋宁是他献给读者的最后一部精彩之作。伦敦通过写作改变了自己的生存环境,在加州购买了大量土地,兴办“美丽农庄”,意气风发。与此同时,伦敦积极营建梦中的大宅“狼舍”,却不料即将乔迁之际遭遇了一场大火,损失极为惨重。小说中的人物迪克·弗雷斯特,也有颇为相似的经历。迪克早年失去了父母,即将继承巨额财产时选择逃离,在外四处漂泊闯荡,后来重回学校,学成归来不久迎娶富家女波拉·德斯顿。之后迪克兴办了大规模的畜牧农场,获利颇丰,在国内享有盛名。然而,在邀请好友埃文来访后,迪克的妻子波拉与之渐生情愫,夹在二人中的迪克,处境尴尬,十分为难。在伦常与情欲之间,波拉也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婚内出轨是文学的重要母题,不过以往的文学作品多写婚内的男性出轨,比如《美狄亚》,伊阿宋对妻子不忠,妻子伤心欲绝,最终杀害了他和几个儿子;愤怒的美狄亚,也成了西方文学的重要女性形象。至于女性出轨,则是稍晚之后的文学着力书写的题材,比如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当男权社会寄予女性贞洁超高期待和人性压抑时,书写女性出轨(且在作品中没有明确加以谴责),很大程度上有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风险,福楼拜的遭遇似不足为奇。爱玛长期在修道院学习生活,读爱情小说入迷,嫁给了第一个遇见她并表示好感的男性夏尔。然而,夏尔为人很是无聊,不能体察爱玛丰富的内心,更谈不上与她进行真诚无间的交流。爱玛先后三次出轨,直至因为个人债务危机选择自杀。热爱幻想的爱玛之死,原因众说纷纭。杰克·伦敦的小说《大房子里的小夫人》,在某种程度上,无疑呼应了这一悠久的文学传统,同时也注入了伦敦本人对爱情的某些思考。

  小说中主要的三角恋结构为迪克、波拉和埃文之间的情爱关系,其间还穿插着埃文、波拉和欧内斯廷三人之间的情爱关系,以前者为主,后者居于次要地位。波拉年轻的时候嫁给迪克,婚后生活波澜不惊。迪克专注于兴办大规模的农场,而波拉,其生活范围就是美丽的大宅。对外界的人来说,波拉一方面热情好客,另一方面冷漠干练,一体两面。似乎她的身体里,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自己。波拉为人良善,不拘小节,男性擅长的运动,她同样不在话下,她有着近乎无穷的生命活力,张扬恣肆,以至于迪克称其为“假小子”,却不料稳定的生活被埃文的闯入打破。埃文闯荡世界,曾与一位女王结婚,不幸的是女王去世,他久不再结婚。然而,初见波拉,埃文便被波拉身上的豪气所吸引,无法自拔;而波拉,则对埃文对女性的体贴和理解深以为然,慢慢敞开了心扉,从最初的不动声色逐渐发展成为最后的坠入情网。

  然而,与通常书写婚内出轨三角恋结构的小说——比如《包法利夫人》——略有不同,小说的人物塑造,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原先的模式:富有生命力的寂寞夫人、关爱备至的情人、无知木讷的丈夫,尤其是小说中的迪克,他在人世闯荡已久,知人甚深,从妻子波拉的情绪变化中怀疑直至觉察到了波拉和埃文之间的关系,而非懵懵懂懂。而迪克对此并无所作为,既没有当场揭穿妻子波拉和埃文,又没有试图通过一定的途径挽救这段婚姻,而是寄希望于波拉的自我控制,暗暗念叨,“小妇人,但愿你别走火入魔呀!”他最后甚至愿意成全他们,结束自己的生命解决他们的难题,而非通俗小说中丈夫发现实情后居高临下地责备起妻子。

  波拉曾一度以为迪克爱畜牧场、爱大宅胜过爱自己,不知不觉之间敏感的心灵天平倾向埃文。然而,在丈夫发现实情后两人的一次长久交谈中,波拉发现,丈夫原来深爱着自己,而细想之下,她发觉自己同时爱着丈夫和埃文;迪克于她近乎亲人一般,尽管久没有身体上的接触,埃文于她,则代表难以抑制的本性与激情。她“没有爱很多人的经验,从来没有过风流韵事,只爱过一个男人”,可另一个男人,也让她难以割舍。在与丈夫交谈之后,波拉“一想到两个优秀的男人为了她、由于她,备受煎熬,她就觉得这份骄傲带来的刺激当中有种残忍”,最终以一发子弹结束了自己的选择难题,却也同时造成了两个男人无可挽回的永久的苦痛。

  一个女人可以同时爱着两个男人吗?肯定的回答恐怕会动摇我们关于爱情、婚姻的某些成见。我们相信,爱情发生在两个主体之间,应当是排外的、双向的,但如果真的存在这种情形呢?波拉身上,似乎有对这种文明社会种种规定的不满情绪。迪克要求她立马在二者间做出选择,反映出社会规范对人性自然的钳制。可能随着时间的迁移,波拉最终发现自己只爱一个人;可能随着时间的迁移,波拉还是无法在二者中做出选择。可能性万千,但波拉已经永远逝去。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波拉最后的举动,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虽然结尾无疑是悲剧性的,但她通向了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她们虽然难以找到身心的最终归属,却不曾自我毁灭。

  小说在叙事上灵活多变,以迪克指挥若定的大宅生活开篇,从迪克的视角描绘出大宅的面貌,既充满抱负与满足,同时也暗含了某种无聊之感,隐隐表现了波拉与迪克分居的感情状况。埃文到访后大宅内的欢声笑语,以及一次不经意的闲谈,预示了迪克和波拉婚姻生活的未来。而不时穿插的关于迪克、埃文往昔的举止,更是丰富了两位男主人公的形象,尤其是迪克。在这段令人愁肠百结的三角爱情中,叙事线索也经历多次转换,使得读者很难做出道德判断,三个人都没有过错,三个人都是受害者,也许该责怪的,只能是命运本身?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