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狡猾的情感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狡猾的情感读后感精选

2022-04-02 15:17:4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狡猾的情感读后感精选

  《狡猾的情感》是一本由Eyal Winter著作,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9.00,页数:27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狡猾的情感》读后感(一):从心(含摘抄)

  #《狡猾的情感》 ----为何愤怒、嫉妒、偏见让我们的决策更理性 (以)埃亚尔·温特# 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分界线其实并没有那么清晰,很多情况下自以为做出的理性的决定,背后都是情感在作祟。然而,大多数时候,“从心”所做出的决定会让自己更加受益,生而为人,难道不应该活得热气腾腾才会让人生多姿多彩么?PS:猴子跟专业投资经纪人的例子看一次笑一次,经典。

  《狡猾的情感》读后感(二):我们的决策机制

  其实本文探讨的是决策机制问题,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何人类还是感性和理性兼具的动物,而不是纯理性思考的动物,从进化上看,具备感性能力的人生存几率更大。

  这取决于以下三点:

  1)基于感性所带来的人类应激反应更迅速,尤其是在面对一些突出起来的问题时候,感性思考会让你“下意识”作出决策,而后你会感到“后怕”,这是一个典型的感性思维提高生存几率的实例;

  2)此外,感性思维也在各种博弈当中巧妙的影响着平衡,感性思维的不可完全预知,使得完全理性的一方不能够完全推算出对方的承受底线,从而保护了感性思维者所具有的利益,诚如一个感性的,爱发脾气的人可能免于收到不公平待遇一样;

  3)共同的感性思维所塑造出来的”共情”,或者上升为“文化”的概念会大大减缓一个社会的交易成本,例如在一个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文化当中,当你对一个陌生人口头作出一个承诺时,你违背承诺是更为理性的,但是责任感的感性思维要求你遵守承诺,从而实现了社会利益最大化,从而使得整个时候得以更加高效。

  由此,很欣赏书中最后说的一句话,“拥有优势的是多情善思之人,而非万事寄望于思之人”。

  备注,强烈推荐《进化心理学》,因为当你用带有概率统计思维的进化论看待很多问题的时候,很多问题的本质都会呈现出来。

  《狡猾的情感》读后感(三):【拾光书屋(书评)】情感的重要性

  这本书纠正了我们一贯的思想,感情用事就一定不会达到目的吗?冲动就一定是魔鬼吗?其实不是。情感是人类很重要的一部分它能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更安全、更理想。本书结合了博弈论、进化论、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给我们的思考方式乃至无意识的思考方式做出了辩护,让我们逃出认知的囚笼。

  有时我们发过脾气或者冲动之后,可能会后悔,觉得如果没有这种情感该多好。但是埃亚尔温特向我们展示了有一些自己并不喜欢的情绪,比如说愤怒和嫉妒之类的也有出人意料的用处。读完这本书,你还是会生气,还是会有负面情绪,但是你会深入了解,是什么影响了你产生这样的情绪。

  我们的情感与智力机制是共同作用,相辅相成的,有的时候二者不可分割。在很多情况下,靠情感和直觉做出的决定,也许就是那么一瞬之间,它的效果就提升了数倍,甚至可能得到最好的结果,这也可以比作是一场赌博。在我们生气的时候,对问题的研究可能会更加认真,分析能力更加敏锐。情感与逻辑之间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本书所面向的读者可以是任何人,没有必要必须了解最新的社会科学研究,目前,情感与理性行为之间的关系引起了激烈的辩论,本书旨在于让读者加入这场辩论之中。所以说,这本书看起来并不会枯燥,虽然是比较学术,但是有让我们看下去的理由。这些对我们的未来的生活是很有帮助的,无论是在交友上还是工作上,这都能帮助我们提高效率,而不是无限的抱怨。

  何为理性,从定义说起,它有两种用法,第一种与主张和说明有关,第二种与决策有关。说到底,我们的理性是由情感补充和平衡的。如果把情感的选择完全投入到决策权当中是万万不可的,如果你的领导说了某句话冒犯了你,你能想方设法地去报复吗?也许他并不是故意的,这个时候就需要理智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这件事也许会得罪领导,又也许会使领导自愧不如,从而因祸得福。

  对待问题的根本,有时也许不是解决,而是去了解。了解了问题的本质,才能更从容地面对其他问题。如果问题解决不了就去化解它,关键是不要被问题弄得不知所措。

  《狡猾的情感》读后感(四):【拾光书屋(书评)】理性与情感

  大多数人认为,理性的决策比情感的决策更具有准确性,感情用事所带来的决策是非理性的错误,埃亚尔.温特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有情感?若是情感让人做出昏庸的决定,为何进化未能早让情感丧失重要性,就像自私的基因一样,在进化过程中,情感是不是也有狡猾的一面?答案是,虽说或许不符合逻辑,情感却能为我们带来更好与更理想的结果;控制与运用自身的情感,使自己的决策更加正确。

  作者埃亚尔.温特,拥有以色列和德国双重国籍,主要研究方向是:微观经济理论、博弈理论、组织激励、金融、实验经济学和产业组织。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理性研究中心主任,在决策领域中,该中心是世界顶级机构之一,获德国联邦政府颁发的2011年洪堡奖,该奖项专门授给因教学和研究工作而获得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学者。

  书中分为五个部分,愤怒与承诺、信任与慷慨、爱与性、乐观悲观与群体行为、理性情感与基因,以上内容向读者展示了情感的狡猾运用,集体情绪的产生。

  当遇见一件不公平的事情,是理性的选择沉默在心中呐喊,还是愤怒的展开“攻击”?理性的沉默下,会被对方视作与大多数人一样,被认定为可欺对象;愤怒的出击有几率保护自己的权益,这时应如何决策呢?理性与情感的交织,因情感所做的决策未必是错误的,合理的情感的输出大于纯理性的决策,情感与智力共同作用,相辅相成,理性的决策有时显得过于冰冷。

  狡猾的情感和智力的共同结合所能产生的效用,有时大于前者;以前情感主要是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的研究课题,而理性是心理学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研究范畴,而在当下,这些学科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本书阐述了情感机制与理性的关系,是像自我、本我、超我一样互相制约,还是相辅相成?显然,两者无法分割,在决策中,通过理性决策了解对手,情感辅助理性决策,书中还引用精彩的研究与趣事,生动易懂!

  初看书名,以为是本经济学的著作,但其中结合了博弈论、进化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涵盖了社会、宗教、家庭、人性,明白情感的真正意义,避免消极情绪,两者相辅相成所做出的决策才是“理性”的,望读者细品!

  《狡猾的情感》读后感(五):【拾光书屋(书评)】多变的情感——评《狡猾的情感》

  众所周知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正因为人所处的大环境,所以我们要认清人对情感的控制,抑或是情感对人的控制所产生的不同作用。人的情感是多样的,但不同的情感都会影响我们的决策。嫉妒、愤怒、偏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我们的决策将更为理性。

  《狡猾的情感》一书的作者是埃亚尔·温特,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理性研究中心经济学教授及主任。于2001年获得德国政府授予的洪堡奖。他主要研究领域有:微观经济理论、博弈理论、组织激励、金融、实验经济学和产业组织。他是这方面研究的专家级人物。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二十三个小章节向读者讲述最新的社会科学研究,以及目前情感和理性行为之间的关系,而本书的最大作用就是通过情感和理性的碰撞让读者参与其中,并让读者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本书的通过论述愤怒与承诺、信任与慷慨、爱与性、悲观与群体行为、理性、情感与基因,向我们说明情感对我们决策过程有何影响,利弊的分析,在社会场合所起到的作用,集体情绪是如何产生的。

  很多人以前情感主要是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的研究课题,而理性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范畴。而现下,理性与情感的研究都变成了上述学者经常做的研究课题。本书告诉我们现下通过科学知识我们对人类情感与认知不过是管中窥豹,其全貌远非一览无余。对于人类情感和认知行为的科学解释,读者可以在本书里找到想要的答案。我们要知道书里对,博弈论、心理学、脑科学、进化论的解释的真实目的就是帮助我们理解在不同情况下观察到的个人和集体行为。我们的内部情感和理性仅仅只是一线之隔,但它们的界线就显得错综复杂了。在要求我们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做决策的大多数情况中,二者之间的间隔都会很容易变得模糊不清,直到消失。

  情感是我们内在想法的所表现出来的外在部分,而我们的决策深受我们情感的影响和控制。而本书的完成则是帮我们完成了取舍。本书完成后在学术文化领域取得了非常高的赞赏,可谓是好评如潮。但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来说我建议拿到这本书的朋友们,要仔细的研读学习,毕竟这本著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经典案例加详细到位的解说促进对这专业知识的理解。细细品读这本佳作,我相信读肯定会获益良多。

  《狡猾的情感》读后感(六):情感与成长

  人类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即人类根据现实存在产生的意识,具有思维能力。人类是历史长河滚滚前进以来,堪称伟大的进化,普通人类的大脑复杂性直到现在开发的也不过百分之几,不为人知的巨大潜能还在继续不断研究和开发当中。人类情感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也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分。 行为和思维互动,情感也表现的多样化,我们从小被教育理念固化的是要理性思考,理性的做出自己的行为选择。何为理性?不理性又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从接受的普通的教育来看,理性在道德上体现多为正义的,在经济人的角度看是在合法的范围内从事的具有利己的行为,多半具有盈利性。非理性多半是负面的情感,包括冲动、愤怒、嫉妒、偏见等,非理性的情感使我们的身体和行为走向偏差,需要更多自身和外界的控制。本书作者埃亚而温特是一名知名的博弈论者和行为经济学家,另辟蹊径,通过多重案例和战略研究,让我们展示了理性和情感之间的关系。情感使我们更加的聪明,愤怒、嫉妒、偏见等可以让我们的决策更加理性,非理性情感可以帮助我们成长,实现最切身的利益。 本书虽然有五个部分,讲述了愤怒与承诺、信任与慷慨、爱与性、乐观悲观与群体行为、理性情感与基因。五个部分看似孤立却又是互相联系的存在,从个体和群体的发展,通过诸多实例和社会现象,以及看似不太寻常的症状,比如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挪威教授综合症、我不会中枪综合症等来理解情感与行为的互动,认识非理性行为的合理性。 原本以为拿到本书,以自己的知识积累读起来会比较纠结,然,经过两三天的阅读,越发感觉到作者研究人类情感的角度独特,对自我成长的启发性也比较大。情感是协助我们进行决策的机制,理性的分析能力让我们的行为更加准确,我们对他人感到愤怒或共情,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悔恨或恐惧,都可能使我们自发性的情绪和社会性的情绪在互动中,达到一个更好的更适合的链接。情感是一种信号传递,让我们在日常参与的各类博弈中协调行动,来达成均衡。 拥有丰富情感,多情善思之人,在面对自己情感和行为时更能考虑到博弈对方的需求和行为选择,使我们的行为更加的理性和明智。在感情中不必羞愧与愤怒、嫉妒、偏见等,也许正是这些情感的存在,使我们生活更加均衡和美好。

  《狡猾的情感》读后感(七):我们该如何控制我们的情绪

  大家都希望自己是一个理性的人。但是我们却都不可避免的在很多情况下都感性去解决。我们究竟为什么会感到羞愧?又为什么会后悔?我们为何会燃起熊熊的爱火?但是,我们要是没有了这一些行为,我们就很难被称之为人。而在这一些理性感性之间,其实是很值得我们去推敲的。

  就像《怪诞行为学》的作者丹·艾瑞里说的,在《狡猾的情感》一书中,埃亚尔·温特向我们展示了我们又是希望自己不曾拥有的情感(如愤怒和嫉妒),也有其出人意料的用处,读完此书,你好事呢刚起肯定不会减少,但是会更加了解影响你情感的重点。

  作者开展就说,生气有什么意义?

  其实,这里所指的的生气就是一种情感表现,情感是协助我们进行决策的机制。在我们精华的过程中,其出现、成型与发展均已增加我们的生存概率为目的,出了情感机制之外,决策过程能有另一种重要的机制,那就是进行理性的分析能力。恐惧、悲伤和悔恨是可以定义的自发性情感,与之相对的就是愤怒、嫉妒、仇恨和共情等的社会性情感。这些情感在一定基础上是互通的,假如人都不是那么的境遇算计,多感情用事一点,事情的结局或许会好很多。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

  其实,整本书我最感兴趣的章节就是这,看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东西,所以很想了解这一种很病态的情感。

  之前看到的一个事件是一个女子被一男的挟持回家做性奴长达10年之久,但是这女的却完全放弃抵抗,虽然在这10年之间,都无法逃脱到后来放弃逃脱,因为该名女子已经爱上了这个囚禁她并且虐待她的男人,这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的表现。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爱上虐待我们的人呢?

  其实就是另外一种综合症最极端的表现,所有人其实或多或少的都要受其拖累,在于权势任务的相处中,我们往往会对其产生正面的情感,即使我们可能会被这些权势高于自己的人加害,收到对方的不公平对待,人们也旺旺会顽固不化的保持这一种正面的情感,改变境遇的机会越发渺茫,人就约有可能对权势任务表达正面的情感,而却讲这种自己收到的不公对待原因归结于自己。

  现代人好像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我们总是很消极,对任何事都报以绝望的态度,那么我们为什么总是如此的消极呢?

  其实就是主观重要性仅仅是略高,我们仍会侧重于负面事件,二者相互抵消之后的情感影响仍然是负面的,临床抑郁症经常伴有的症状是片子的关注消极想法,积极想法几乎被完全排斥,我们多数人对消极想法的关注度不知偏激到引发临床抑郁症,但是遗憾的是,一旦涉及喜忧相抵的情况,几遍是我们之中最健康的人也会重优轻喜 。

  归根结底,拥有优势的多是多情善思之人,而非万事寄望于思之人。

  《狡猾的情感》读后感(八):情感的决策

  “生气有何意义?”

  “老板劣迹斑斑,却莫名其妙地得到员工的谅解?”

  “为什么埃兹拉舅舅打扑克总是赢?”

  ......

  埃亚尔·温特这本《狡猾的情感》就在告诉我们,情感在决策起的重要作用。我们用理性来判断一件事情的概率是有限的,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会通过当时的情感状态来判断并决定一件事。

  作者的父亲,在长时间受到老师不公平待遇时,均选择沉默,而在一次与老师的狭路相逢中,老师扶起摔在地上的他,并带他到就近的咖啡店点了一份热咖啡和蛋糕,告诉他,快乐成长才是老师的职责。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老师对孩子的健康快乐是富有责任的。这样他改变了对老师的印象,即使在后来的学校生活中,一样会受到之前的不公平待遇。他开始选择理解并宽容。

  看到这个故事,我想到最近我其实非常抵触老板的一些蛮横无理的规章制度,即便这样,我也只能选择忍受,我的这种情感机制,按照作者开篇的三个定义二样,我应该是第二个。

  即:假如就某人所知,他/她所采取的某项行为为其带来的益处(或福利)没有其他行为可以比拟,盖行为即为理性的。

  我因为年底会有丰厚的奖金,所以会选择忍受。在这期间,无论老板做出任何决定,我都会去执行。

  而上次开会到深夜,老板请大家吃了一顿火锅,并很真诚的告诉我们,加强管理才能有收益,并且声情并茂的跟我们举了很多例子,我们都表示能理解老板的出发点。这在后面是利于员工工作的,同时也能有效促进员工工作效率。

  书里最吸引我的内容是关于博弈,在一定条件下,遵守一定的规则,无论情感这种传递机制有没有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类博弈中达到均衡,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改善我们的社会境遇。

  妻子与先生,各自都想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只能选择一样,是双方都放弃,还是满足其中一方的愿望。当其中一方发出想要满足自己愿望的情感因素(提示),另一方都会根据自己的判断,要么妥协,要么坚持己见。

  就像囚徒困境这一理论,即使只有一次博弈的机会,我们也能看到情感建立起的合作性均衡。

  这些都让我们看到,在一场博弈中,情感就是传输信号的载体,当我们合理利用情感,就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一种均衡,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均衡是能够改变我们的处境的。

  这是一本有趣的科普读物,作者用或长或短的故事,巧妙结合心理学、行为科学、、道德情感、博弈论甚至脑科学,全方位的给我们解读情感,这一狡猾的家伙。

  感谢【拾光书屋】的赠书!

  《狡猾的情感》读后感(九):博弈论中的情感

  一看到这本书的标题“狡猾的情感”,我就下意识认为这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maybe是从情感上来解释各种心理学现象,但我再往下看,发现有八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联袂推荐此书,我又恍然大悟,这决不是只介绍心理学那么简单,在副标题“为何愤怒、嫉妒、偏见让我们的决策更理性”中,“决策”两个字其实就给了我们提示。 由于我自己是学数学的,所以我对“决策”这一专业术语比较敏感,决策分析是一门与经济学、数学、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有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学科,再综合八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推荐,可以知道这本书就是介绍经济学里的狡猾情感。在序言,作者就提到博弈论和行为经济学在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地位,以及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也是这两个学科。对于博弈论,我在学概率论的时候,老师特意介绍了它,它的来源就是赌博,只是有人好奇怎样才能在赌博中取胜,才慢慢的有了博弈论。 当然很多人都会认为赌博不就是靠运气吗?也许厉害的人可以琢磨出例如扑克的规律,甚至把每一张牌都记下来,再结合已经打出的牌,去算每个人手上会有哪些牌,不可否认,能这样做的人的确不简单,但真正作为博弈来说,就像《赌神》里,用各种暗示和语言以及下注多少,去干扰对手,让对手不断怀疑自己手上到底有哪些牌。博弈博弈,除了在心理上双方互相斗智斗勇之外,还有最后下决定的孤注一掷,这其中所包含的各种复杂情感,都与大脑自我的调节机制有关,也是作者想向我们介绍的。 在书中五个部分,作者介绍了各种各样博弈的案例,包括一些诺贝尔获得者提出的博弈论中的数学模型,以及作者认为计算机中的“自动机”都与情感原理差不多,去帮助我们理解一些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或概念,方便数学基础不好,对经济学,心理学,行为学都不太了解的读者,使本书更加通俗易懂。 以第一部分第三章为例,作者就举了个一个最简单的双人博弈——独裁者博弈,去检测在博弈中处于被动一方的受试者有何情感反应,由此可以发现,人们的大脑更青睐于识别愤怒情绪,故人类整体发展出了更强烈的愤怒倾向。大脑既然有表现情绪的能力,自然也有识别能力,所以我们在博弈的时候要学会去识别对手的面部表情,从而与相对应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去帮助自己取得最优化的胜利。同时在节目《平分或偷走》中,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到情感对酒测的影响,要么共赢要么一起一无所得,很少一人独享胜利果实,说明通过对对方的面部情感分析,两个很容易做出与对方一样的决定。 一直认为学数学的人都是理性动物,却从未深究,感性会对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什么样的影响,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博弈论里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所作出的决策,不仅仅是套用某个数学模型,几个公式一摆,找出最优化的解就能决定的。

  特此鸣谢【拾光书屋】

  《狡猾的情感》读后感(十):【拾光书屋(书评)】情感机制对理性决策的影响——评《狡猾的情感》

  我们常常被告诫“不要太过感情用事”,尤其是在面对重大决策时,应该多进行理性思考与分析,似乎情感因素总是会在决策中帮倒忙。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那么我们如何解释斗志昂扬的销售人员通常会比情绪低落的更能拿下客户,成功签下更大的单子呢?又比如钉子户的愤怒往往能给他们争取到更大的利益呢?(当然后者我并不推崇。)

  《狡猾的情感》独辟蹊径地为我们解释了诸如愤怒、嫉妒、偏见等多种负面情绪,如何在决策中发挥正向作用。本书主要探讨了情感机制与理性决策系统的关系——情感机制是否真的像我们往常认为的那样制约着理性决策,还是两者相辅相成,显然,作者埃亚尔·温特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以往我们的观点并不正确,我们通过理性行为了解人们的内在情感,又通过情感机制协助理性决策。埃亚尔从身边最为熟悉的部分入手,帮助人们了解情感在决策中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无论是自发性情感还是社会性情感,作为理性情感,他们都影响人们的决策。

  作者埃亚尔·温特,是世界顶尖机构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理性研究中心的经济学教授,并于2011年荣获等过联邦政府颁发的洪堡奖。他运用自己最为熟悉和擅长的博弈论,结合进化论、心理学和行为科学,通过愤怒与承诺、信任与慷慨、爱与性、乐观悲观与群体行为以及理性、情感与基因五个部分内容,为我们展现了情感是如何使决策更为理性。在本书中你可能会因为作者列举的实例充满惊叹:虽然一直知道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这个词和其背后的意义,但是确是第一次如此详尽的了解到该症状发生的条件与机制。书中独到的观点总能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作者对情感在获得进化优势上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探讨,“假如我们都能驾轻就熟地逢场作戏,也就没有理由再去认真对待他人的情感反应了,最终真是的情感反应也就失去了进化优势”(P8),情感对于决策的影响,比通过复杂理性思考要快速得多,同时作者强调情感的真实性才是关键所在,而这也解释了情感在谈判中是如何影响对方决策的,毕竟我们可不是会轻易受骗的傻瓜。

  《狡猾的情感》作为一本经济读物,他涉及的博弈论、心理学、行为科学部分使得其更具普遍意义。书中通过引人入胜的案例,生动形象的为我们解释了一些艰涩难懂的专业性名词或概念,使得本书全篇更为通俗易懂。作者颇具感染力的文字使得这部经济读物更具亲和力,科学的实验数据支持与强大的理论支撑,这些都为本书的科学价值奠定了基础。以博弈论为例,除却我们早已耳熟能详的囚徒困境、纳什平衡,作者还为我们详细科普了最后通牒博弈,独裁者博弈,信任博弈等多种博弈方式。本书的每个部分都包含了丰富的内容,等待我们去挖掘、去发现其中的精彩。

  在生活中,情感对人们决策的影响也许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然而一贯对绝对理性决策的追求,使得我们总是忽略情感的作用,实际上情感正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关键“动之以情”在影响决策上,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