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危机》读后感摘抄
《光棍危机》是一本由瓦莱丽•M.赫德森 / 安德莉亚•M.邓波尔著作,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59.00,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光棍危机》精选点评:
●中国部分的描写和实际感受相符。书里对于“光棍”的特征描写我一时不太明白,但是想一想现在的互联网门槛,再一想微博/头条下面的评论,就马上理解得非常深刻了。
●下
●看来我跟搞人口学的还是有壁,给一大堆历史和数据,但是也没有深入的分析根源(特别有些是那么显而易见),最后对策也提的可有可无没啥说服力甚至有点搞笑,总之整本书让人有点失望。
●冇盟必选书目,毛主席曰过;连接一切可以连接的力量,我内陆三千万光棍军横扫世界岛指日可待
●“合适的性别比例是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提供不了的政府只会自取灭亡”。国之将往必有妖guang孽gun。
●这本书事实是在讲各种各样的杀死女性让女性数量大量减少的方式和案例,然而体面一点的题目根本不谈女性的大量被虐杀,只谈男性的数量过多,需求不能满足。这就是一个女性虐杀友好型社会。
●the missing woman
●后代性别选择导致的男女比例失衡不仅造成社会问题,甚至会导致战争?关于杀婴的一些资料确实挺惊人;不过作者的论证过程以及思维深度明显还是不足。至少我认为教育以及经济增长将基本消除作者们关于“环境安全”问题的担心。
●我一直比较关注社会问题,对社会学也比较感兴趣,这本主要观点是严重性别比例失调会威胁社会稳定,从人类原始到现在社会分析女性少背后的原因。
●实行个一妻多夫制不就解决了嘛,多简单
《光棍危机》读后感(一):不值一读
首先直观的是书中有诸多语序不通之处,属于明显的打字错误,在此不一一列出,还望中央编译出版社以后出书严格校对订正。
此书上下唯一可取之处,只怕仅有对于未来亚洲人口性别组成成分的一点预测而已。仅这一点也要存疑,本书成文于2004年,中文版却在12年后发行,其中所援引的数据是否有所订正?当年的预测是否仍然准确?基于当前数据的预测又是否会给出同样的结果?这些都是这部书不能回答的。
而至于书中一再强调的“过剩的单身男性必定会导致社会动荡不安”这一论点,作者的论证可以说是天马行空,毫不讲理。第五章中作者大言不惭罗列光棍“四大典型标志”,即无严格社会学推理(以野生动物行为模式类比现代人类社会是对伦理学和科学的强奸)又无深入的人类学田野调查,仅仅将单身男性的社会生活方式建立在20世纪末媒体的报道上,是否太过反智?
而在论述单身男性的行为倾向中,作者更是绑架了生物学家、心理学家、以及统计学家并试图用科学的语调混淆婚姻、犯罪率、以及男性荷尔蒙(作者所谓的“男性荷尔蒙”语焉不详,并不知道是不是睾酮素或其他人体激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我想不光是上述领域的科学家,只要是认真严谨地在做社会科学的学者或是随便一个具备科学思维的普通人,看到这样浑水摸鱼氏的论证方式,都会忍不住要把“学术垃圾”四个字扔到作者的脸上。
同样,作为一部社会科学领域的作品,作者以清末捻军、中世纪葡萄牙、印度奥德以及清朝台湾地区的例子来论证“过剩的单身男性对政府的威胁”是否符合社会科学的一般方法论?对跨文化、跨世纪的社会问题进行对比是否要谨慎进行?就像生物学家不会贸然在不同物种之间进行行为对比一样。
令人哑然失笑的一点,也是全书结论部分的神来之笔,作者不能免俗地尝试将这种人口性别比与所谓“皿煮”制度直接挂钩关联,认为高性别比例社会的女性地位低,而“皿煮”国家的女性地位高,所以高性别比的社会也不能向正常性别比的社会(即“皿煮”社会)看齐,而为作者这一观点站台的,也是本书封面的推荐人之一,Francis Fukuyama。据此,不值一驳。
2020年全国普查已快结束,单身男性的人口数将会有最新的官方数据。作者在论述过程中,混淆了过剩单身男性群体、农村剩余劳动力组成的流动人口、以及贫困、失业人口的概念。对于“男尊女卑”“养儿防老”一类的东亚文化传统,以及由之衍生的性别选择性堕胎等违法行为,需要普及基础教育、提升女性地位、落实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强化法治管理等。但对于流动人口、以及贫困、失业人口,则需要制定更全面的社会经济政策,从弥合城乡差距,提高贫困、农村地区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就业人数等措施入手,而不是将“单身男性”列为潜在“犯罪嫌疑人”来区别对待。
《光棍危机》读后感(二):不值一读
首先直观的是书中有诸多语序不通之处,属于明显的打字错误,在此不一一列出,还望中央编译出版社以后出书严格校对订正。
此书上下唯一可取之处,只怕仅有对于未来亚洲人口性别组成成分的一点预测而已。仅这一点也要存疑,本书成文于2004年,中文版却在12年后发行,其中所援引的数据是否有所订正?当年的预测是否仍然准确?基于当前数据的预测又是否会给出同样的结果?这些都是这部书不能回答的。
而至于书中一再强调的“过剩的单身男性必定会导致社会动荡不安”这一论点,作者的论证可以说是天马行空,毫不讲理。第五章中作者大言不惭罗列光棍“四大典型标志”,即无严格社会学推理(以野生动物行为模式类比现代人类社会是对伦理学和科学的强奸)又无深入的人类学田野调查,仅仅将单身男性的社会生活方式建立在20世纪末媒体的报道上,是否太过反智?
而在论述单身男性的行为倾向中,作者更是绑架了生物学家、心理学家、以及统计学家并试图用科学的语调混淆婚姻、犯罪率、以及男性荷尔蒙(作者所谓的“男性荷尔蒙”语焉不详,并不知道是不是睾酮素或其他人体激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我想不光是上述领域的科学家,只要是认真严谨地在做社会科学的学者或是随便一个具备科学思维的普通人,看到这样浑水摸鱼氏的论证方式,都会忍不住要把“学术垃圾”四个字扔到作者的脸上。
同样,作为一部社会科学领域的作品,作者以清末捻军、中世纪葡萄牙、印度奥德以及清朝台湾地区的例子来论证“过剩的单身男性对政府的威胁”是否符合社会科学的一般方法论?对跨文化、跨世纪的社会问题进行对比是否要谨慎进行?就像生物学家不会贸然在不同物种之间进行行为对比一样。
令人哑然失笑的一点,也是全书结论部分的神来之笔,作者不能免俗地尝试将这种人口性别比与所谓“皿煮”制度直接挂钩关联,认为高性别比例社会的女性地位低,而“皿煮”国家的女性地位高,所以高性别比的社会也不能向正常性别比的社会(即“皿煮”社会)看齐,而为作者这一观点站台的,也是本书封面的推荐人之一,Francis Fukuyama。据此,不值一驳。
2020年全国普查已快结束,单身男性的人口数将会有最新的官方数据。作者在论述过程中,混淆了过剩单身男性群体、农村剩余劳动力组成的流动人口、以及贫困、失业人口的概念。对于“男尊女卑”“养儿防老”一类的东亚文化传统,以及由之衍生的性别选择性堕胎等违法行为,需要普及基础教育、提升女性地位、落实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强化法治管理等。但对于流动人口、以及贫困、失业人口,则需要制定更全面的社会经济政策,从弥合城乡差距,提高贫困、农村地区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就业人数等措施入手,而不是将“单身男性”列为潜在“犯罪嫌疑人”来区别对待。
《光棍危机》读后感(三):不值一读
首先直观的是书中有诸多语序不通之处,属于明显的打字错误,在此不一一列出,还望中央编译出版社以后出书严格校对订正。
此书上下唯一可取之处,只怕仅有对于未来亚洲人口性别组成成分的一点预测而已。仅这一点也要存疑,本书成文于2004年,中文版却在12年后发行,其中所援引的数据是否有所订正?当年的预测是否仍然准确?基于当前数据的预测又是否会给出同样的结果?这些都是这部书不能回答的。
而至于书中一再强调的“过剩的单身男性必定会导致社会动荡不安”这一论点,作者的论证可以说是天马行空,毫不讲理。第五章中作者大言不惭罗列光棍“四大典型标志”,即无严格社会学推理(以野生动物行为模式类比现代人类社会是对伦理学和科学的强奸)又无深入的人类学田野调查,仅仅将单身男性的社会生活方式建立在20世纪末媒体的报道上,是否太过反智?
而在论述单身男性的行为倾向中,作者更是绑架了生物学家、心理学家、以及统计学家并试图用科学的语调混淆婚姻、犯罪率、以及男性荷尔蒙(作者所谓的“男性荷尔蒙”语焉不详,并不知道是不是睾酮素或其他人体激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我想不光是上述领域的科学家,只要是认真严谨地在做社会科学的学者或是随便一个具备科学思维的普通人,看到这样浑水摸鱼氏的论证方式,都会忍不住要把“学术垃圾”四个字扔到作者的脸上。
同样,作为一部社会科学领域的作品,作者以清末捻军、中世纪葡萄牙、印度奥德以及清朝台湾地区的例子来论证“过剩的单身男性对政府的威胁”是否符合社会科学的一般方法论?对跨文化、跨世纪的社会问题进行对比是否要谨慎进行?就像生物学家不会贸然在不同物种之间进行行为对比一样。
令人哑然失笑的一点,也是全书结论部分的神来之笔,作者不能免俗地尝试将这种人口性别比与所谓“皿煮”制度直接挂钩关联,认为高性别比例社会的女性地位低,而“皿煮”国家的女性地位高,所以高性别比的社会也不能向正常性别比的社会(即“皿煮”社会)看齐,而为作者这一观点站台的,也是本书封面的推荐人之一,Francis Fukuyama。据此,不值一驳。
2020年全国普查已快结束,单身男性的人口数将会有最新的官方数据。作者在论述过程中,混淆了过剩单身男性群体、农村剩余劳动力组成的流动人口、以及贫困、失业人口的概念。对于“男尊女卑”“养儿防老”一类的东亚文化传统,以及由之衍生的性别选择性堕胎等违法行为,需要普及基础教育、提升女性地位、落实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强化法治管理等。但对于流动人口、以及贫困、失业人口,则需要制定更全面的社会经济政策,从弥合城乡差距,提高贫困、农村地区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就业人数等措施入手,而不是将“单身男性”列为潜在“犯罪嫌疑人”来区别对待。
《光棍危机》读后感(四):社会竞争和冲突源于稀缺性
国庆节在北京的 PAGE ONE 书店,偶遇这本书,书名非常有趣,切近最近很热的单身话题, 但是翻开书,里面的理性客观的各种数据,关于光棍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对未来我们的平常生 活的种种深远影响的这个独特视角,又深深吸引了我。
生物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 通常会认为社会竞争和冲突的主要诱因,源于稀缺性(不论自 然产生或人为制造)。具体可以表现为稀缺的水源,或者抽象的表现为人的社会地位。
在冷战以后,形成了安全研究领域的新分支:环境安全和人类安全(分为宏观层面的国家安 全,和微观层面的个人安全。但是任何一个层面发生变动,都会引起另一层面的深刻变动), 所以从人类安全学者角度看,稀缺性和不平等性的重要性,仅次于国家安全。
而严重的性别不平等(比如一个婴儿能否存活,完全取决于她的性别),会导致单纯因为性别 而对女性实施暴力,从而引发社会内部或社会之间的暴力。例如中国和印度占据了全世界 38%的人口,默许子女性别选择,而在 15-34 岁年龄段的年轻男性的数量大大超过女性。所以,亚洲性别比例的男性化,是现代最被忽视的大趋势,会影响 21 世纪国家和国际局势。
性别不平等,最开始是源于人们对环境压力的无奈之举,后来逐渐被宗教和其他社会规范所允许。
比如
*军事侵略
*长期不利的生存环境(会导致女性体脂率偏低而降低出生率,以及男性为中心的食物获取体系)
*宗教
*女性“择优而嫁”的必要性(作为女性家庭财产和权利的继承,比如在英国和日本等国家出现 的高等阶层的女儿的家长让女儿独身一辈子)。
本书分为五大部分来阐述
第二章:历史上的后代性别选择
第三章和第四章:印度和中国的性别选择
第五章:“光棍越多,社会越不安”
第六章:中印现在的光棍和古代光棍的相似之处 第七章:高性别比例和正常性别比例社会有不同的安全系数(影响社会民主及和平进程)
重点对第五、六、七章进行展开:
1)光棍的特征:
从生物演化的角度讲:雌性稀少时,无法传宗接代的,都是条件不佳的雄性(多为社会底层、 失业游民、与工作地点多无地缘关系,并且彼此影响,形成独特亚文化的人群,比如缺乏住家 男人的责任感,容易及时行乐)。这样的人群若在边疆地区、劳工聚集地、游民区域中,女性 比例仅仅占 3-5%。
2)光棍的行为倾向:
更容易投入淫乱暴力活动(比如身体侵害、吸毒酗酒、抢劫、性犯罪),因为这样的人群得不 到社会认可,享乐时容易发生暴力行为。
3)社会性别比例居高的后果:会产生更多的暴力和冲突。比如一夫多妻制度的社会犯罪率。 “通常极端的一夫多妻制和极端的政治等级制度相伴相生,并在最专职的体制下达到顶点”
结论:
*唯有靠权威体制才能治理性别比例那么高的社会,可以压制国内暴乱,通过殖民或战争将内 乱输出国外(比如中国,葡萄牙,西班牙)
*若存在多元化的民族,政府倾向于鼓励针对少数民族的民族冲突(比如印度)
4)对女性的影响:
*原本很低的社会地位会变得更低
*被绑架或买卖的可能性增强
*年长男性都想娶年轻女性,导致新娘的年龄变小
*人口生育率不一定低(因为男性强迫女性生更多孩子,导致女性自杀率增加)。例如全世界 56%自杀女性都来自于中国,并且多在生育年龄,是男性数量的 2 倍。而在美国,男性自杀 率是女性的 4 倍。
*女性做娼妓多。
结论: *光棍用来改善自身命运的策略常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造成社会暴力,进一步降低女性的地位。 *政府了解潜在暴力机制问题以后,花很大代价来处理。比如吸收光棍从军,但会引起更多的 不安。
5)政策建议:
* 中国的流动人口众多
在 1997 年有 50%为背井离乡的农村人口。在城市化进程中,总失业率达到了 12-15%,这 与告诉发展的经济转型有关(农业化社会转型到工业化社会)。同时,不同区域省份之间,社 保福利的差异很大。
*流动人口 81%为男性,学历不高,导致在城市外围的计划外住房大量增加。治安和仿冒品及色情业产生问题。
*中国官方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安定流动务工人员的心,至少对现状满意。
*政府的对策会有:
- 鼓励本国男性向境外流动(比如劳务输出,以及一带一路政策)
- 鼓励外国女性向境内流动
- 开垦边疆
- 建立更完善的社保体系
(例如失业保险的福利开放给流动劳工; 社会福利保险给老年人:中国在浙江省政府试点发放老年津贴,可以改善老年人重男轻女的心 态,从而最终导致新生儿性别比逐渐正常,避免养儿防老的惯性思维)
- 改善女性的社会地位
- 提供优惠政策(生二胎)
以上的高性别差异的比例,需要几十年才可以改变现状。但是若在这期间,一旦经济长期萎 靡,失业率增加,犯罪率增加,国家的本质决定是否可以安全度过危机。所以通常这一期间, 只能专制制度进行国家统治。
Tips:
本书三分之一以数据的方式严谨的说明了高性别比例的历史,现状和未来预测。
但是所取数据多源于 2002 年前,而由于最近 15 年中国经济继续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所以对于最近的现状仅做参考。
相关推荐书目:《天空的另一半》:从女性视角,以走访的形式,真实案例的分享,来看发展中国家女性的实际地位
相关文化背景:
亚洲的女性:嫁妆是唯一将家庭资产留给女儿的方式(女性社会低)。
而在很多国家,女儿从法律体系可以有资产继承权,所以非一定需要结婚来继承财产。
以上内容为7分钟乐读会成员小麦的读书分享,如果你也对读书分享感兴趣,欢迎来参加(杭州地区)
《光棍危机》读后感(五):单身狗到底有多危险?看完赶紧去恋爱
中国性别比例失调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最新出版的《光棍危机:亚洲男性人口过剩的安全启示》主要观点就是严重的性别比例失调,尤其男性过多,会严重威胁是的安全与稳定。
首先很多女性读者可能要说光棍太多是男性的事,不管女性的事,说不定还有对女性有好处,女性择偶的选择面更宽,择偶标准可以更高。但是光棍对于女性的威胁性,是很多人都没看到的,这才是可怕之处。
一、那么光棍太多对会对女性造成什么威胁?
1、让女性的额地位变得更低
《光棍危机》一书的原话是“ 虽说物以稀为贵,,但这对于中国女性并不适用。女性的稀少反而让她们变成变成被当作财产而占有的对象,无论她是少女、妻子或寡妇。”甚至“会把她们看成商品进行买卖,对她们的监控反而更严。”
2、女性被绑架、买卖、侵犯的可能性增加?
这点相比不用过多解释。
3、新娘的年龄持续走低
因为供给不足,大龄男性只能不断找年龄较小的女性,甚至出现童养媳。
4、女性的自杀率升高
女性的稀缺性导致被控制更严,无法掌控自己命运,导致自杀。
5、失足女性的数量增加
市场经济的规律在于,有需求就会通过不断提升价格来刺激供给,一旦光棍太多,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拿出更多利益诱惑女性失足。
二、光棍产生的原因?
光棍产生的根源性原因当然是男女性别比例失调,造成这种失调的主要原因在于生育性别选择,哪为什么要进行选择呢?
我们先来看看原始社会
主要是因为军事侵略和环境不利因素(主要是食物资源匮乏)会鼓励,增加男性减少女性。
1、女性会降低部落群体的抵抗力,男性会增加战斗力。
2、女性会成为其他部落侵略掠夺的目标。
3、女性需要适婚对象,但是男性容易战死,女性如果外嫁,是对部落的损失。
1、如果脂肪低于标准,女性会失去生育能力,女性的价值和地位会下降。
2、男性的体力优势,使男性获取食物都比女性有优势。
在脱离了原始社会进入农耕社会,人们远离了战争和温饱,为什么在生育选择上还是倾向于男性呢?
1、宗教和祭祀仪式,只有男性有资格参加。
2、男性比女性更适合保持家族财富和地位。
3、在劳动密集型的社会,男性对家庭的经济贡献高于女性。
4、养儿防老,农耕社会男性才有赡养责任和能力。
5、女性的聘礼相比嫁妆和养育成本,是亏损的。
现代中国为什么依然要生男孩?
1、计划生育政策:只能生一个,加上传统观念会加剧性别选择。
2、福利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养老、医疗等事情更多需要儿子来承担,社会默认女性是没有相关责任的。
3、文化的惯性,中国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男性延续香火,女方嫁入男方依然是社会习俗。
4、性别鉴定技术的发达,从B超技术,到后来的染色体控制技术,更容易在出生前进行性别选择,减少压力、罪恶感、法律风险,因为现代以前常常是采取杀婴、遗弃的方式。
5、生育率降低,工作忙碌、缺乏照顾、养育成本、工作及生活压力都会导致主动或被动的低生育率,生得少加上传统观念,所以倾向生男性。
以上原因并不是完全根据时间割裂的,很多因素依然遗毒至今。
三、光棍的特征
1、光棍多数处于社会底层
2、光棍多为失业游民
3、光棍多无固定工作和居所,流动人口居多
4、光棍喜欢结群,生活在一起,彼此影响,甚至成为不稳定群体。
四、那么光棍为什么危险?
1、男性比女性暴力
2、男性更容易做出反社会行为
3、统计数据显示未婚男性犯罪比例高于已婚男性。
4、底层社会男性犯罪更残暴,光棍多处于底层社会
5、酒精或药物更容易使男性失控,变得更暴力,光棍男性更多沾染酒精和药物。
6、男性流动人口最暴力,光棍多无业或流动人口。
7、光棍更倾向于挺而走,少于顾忌。俗话说光脚的不怕传奇的。
很多社会运动或革命光棍都是主力,比如捻军起义、葡萄牙收复失地运动、清朝台湾运动等。
既然光棍这么这么危险,那么怎么办呢?
五、那么光棍太多肿么破?
1、鼓励男性向境外流动,出口光棍。
2、鼓励女性向境内流动,进口老婆。
3、开垦边疆,国家上马大型工程。
4、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一方面解决养儿防老,一方面解决光棍没法生活铤而走险。
5、改善女性的社会地位,典型的就是女性地位高了,可以从事各种高端职业,就不在意一定要生男孩了。
6、政策支持,比如现在的开放二胎政策,甚至是鼓励生女儿的政策。禁止胎儿性别鉴定和染色体控制技术的使用。
六、光棍多两个潜在危机
1、由于光棍多威胁稳定,导致维稳需要威权政府,进而阻碍民主政治改革。
2、光棍危机严重是,统治者有可能通过冲突(甚至是战争)转移危机,让光棍去了最好别回来了,当然吸收光棍当兵也可能引起内部不稳定。
我自己补充几点希望:
1、女性自己经济的独立,对家庭经济贡献的增加,地位也越来越高。
2、高房价导致的养儿的聘礼成本高过嫁妆,甚至流传说,养个儿子赔套房子,还丢了儿子。
3、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观念也越加开明。
4、政府政治动员式的男女平等运动,当然结果也有负作用,我们下次再谈。
没有秀恩爱,就没有伤害
关爱单身狗,从你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