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南京梦魇》经典影评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南京梦魇》经典影评1000字

2021-04-23 03:36: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南京梦魇》经典影评1000字

  《南京梦魇》是一部由Rhawn Joseph执导,纪录片 / 战争 / 灾难主演的一部美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南京梦魇》影评(一):行动才是最主要的

  无论还历史本来面目,还是强国健民,抵御外辱,做了才是最主要的。

  所以,对约瑟夫博士和吴海燕女士的拍摄制片表达敬意。也请大家多捐款或者采取其他方式支持他们。

  《南京梦魇》影评(二):失去了愤怒的力气

  看完片子,连愤怒的力气都失去了。

  那些一排排站着的中国人,为什么不反抗?反正是死,为什么不死得激烈些?

  希望陆川的《南京南京》早些拍完,希望能看到有人挣扎,哪怕是虚构的。

  《南京梦魇》影评(三):南京梦魇

  从开始的难过、愤怒、冲着屏幕上的日本军吐唾沫,到后来的无语,甚至开始认真的试图了解日本人的非人性究竟为何故。看完之后,我决定尽一切可能了解日本,看看这个民族的令人发指的非人性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南京梦魇》影评(四):铭记、反思

  国人同样不应该忘记在我们的同胞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勇敢地留下来伸出援助之手的国际友人,尤其是当这种帮助很可能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时候。

  例如南京国际安全委员会主席——尊敬的约翰.拉贝先生——尽管他是一名第三帝国纳粹党卫军成员。

  《南京梦魇》影评(五):我承认我没勇气去看这个电影

  前些日子在一个论坛上看到有人提到了这个影片,其中有关于幸存者的一段话深深击中了我(意思差不多如下):

  一个老头回忆当年的悲惨时间:他母亲被日本鬼子杀了,他年幼的弟弟不懂得这一切,依旧从流淌的鲜血的地上爬到他母亲那里找奶吃。

  就这一点,我就失去了去看这个电影的勇气,鬼子太没人性了!

  《南京梦魇》影评(六):沉重而安慰

  看这部片子我不能说什么,只能用“失语”来形容。人性的丑恶都在其中,这是一部还原历史的好片子。配乐和吴海燕压低的声音都让人撕心,但是痛苦难受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们还原了历史,更重要的是一个西方人制作,让更世界清楚而容易的认识南京的悲剧。不仅仅是中国人应该看的片子,是人都应该看的片子。当然最好是有足够心理准备的人,因为那就是人性,一部分人的人性。

  最后要说是部好的教育片,建议在每所大学作为爱国教育片放映。大概成人可以承受这种悲痛也应该承受。比中国一般的教育片要好。

  《南京梦魇》影评(七):为了忘却的纪念,为了失语的民族

  昨晚看了朗恩·乔瑟夫博士的电影《南京梦魇》,这是一部筹备10年拍出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整部影片由当年的黑白照片;日本人、德国人(拉贝)、美国人的文字记录字幕;吴海燕的旁白,这三部分组成。照片资料非常非常之详实、全面、甚至有些残酷无情;一些外国人的视角,甚至日本战地记者和军事命令来构成字幕,无疑增加了影片说服力,夹杂着少量大屠杀幸存者的恐怖回忆,深深的震撼着观众的心;身为中文版制片人兼解说的吴海燕女士,用她压抑的愤怒语调,尽量平和的把事实展现给观众。 这是一部另人震撼和充满说服力的影片,在一个民族几乎为之失语的时代,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历史,我们将铭记他,不为了仇恨,而是为了未来,为了惨剧不会再次轮回!!!

  《南京梦魇》影评(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对乔瑟夫先生公开信的公开答复

  按:虽然我们应该感谢乔瑟夫制作这部电影,让世界上更多人可以见到南京大屠杀的史实,但也必须承认,这部电影作为小成本影片,其制作略显简陋,只是剪辑拼接了一些资料片,缺乏足够的史料、当事人采访。尤其是作为需要客观反映史实的纪录片,其严谨性不够,下文提及的照片误用我先前看片时就发现了一部分,还有《田中奏折》这样的史学界存疑的事件也直接引用了。

  当然,这点错误本来是瑕不掩瑜,但乔瑟夫显然对自己作品有点过于自信,加之他对中国情况的不了解,还有资金人力的缺乏,给他带来了一些困难,这大概让他很有点郁闷,这样的情绪下就发表了一篇有点不负责任的公开信,似乎中国人都成了龌龊之徒。因此转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公开信,便于大家辨明真相。

  《南京梦魇》影评(九):就在今天

  片子自己看过一遍,和爸妈看过一遍,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打算再去回顾一遍。

  理性、客观、简单却震撼的影像史实,一片片展现出当年日军侵华的暴虐行径。他们的独断、妄自尊大,是在一种权利、地位的欲望膨胀中不断演化,在一种强烈民族自卑形态下演化出来的极端表现。

  片尾两个孩子的漠然回首是我认为最“电影”的情节。当我还在憧憬这两个孩子会怎样结伴怎样合力怎样同仇敌忾地去打击敌人时,他们就这么回头相望一下,各奔东西。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从历史留下的当前现状,那种麻木、不语是至今仍然存在的普遍现象。

  我们不该只在这一天里去沉痛、去哀悼,在日本人异乎寻常的顽固否认这一罪证的同时,中、日两国的后代有着截然不同反差。

  扯远了。暂时留这么多先。

  《南京梦魇》影评(十):一部来晚了的电影

  说句实在话,我不想看这部电影,因为我是南京人,至今在我们南京每年的12月13日上午10点,全城都会响起空袭警报声,把所有的南京人的心带到当年那个时候,因为就在这个日子,日本人攻入南京城了。(注:在南京这个近八百万人口的城市中,日本人不到100人。)

  为什么说这是一部来的比较晚的电影,倒不是针对我们中国人,而是其它国家的人。我接触过不少外国人,他们对南京大屠杀根本不了解,仿佛没有这回事一样。但要是跟他们提到二战中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他们倒是相当了解,为什么回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以前我国很少会借助媒体,尤其是国外媒体,来向世人展示南京的悲剧,以色列人在这方面做得是相当的成功,象大量的反映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电影,比如辛德勒名单等,在它制片方中都有以色列人的身影。

  我相信这部电影会给世人,尤其指西方人,带来相当震动的影响,希望这不是我的一相情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