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知乎:正义女神不睁眼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知乎:正义女神不睁眼的读后感大全

2021-04-30 00:00: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知乎:正义女神不睁眼的读后感大全

  《知乎:正义女神不睁眼》是一本由知乎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知乎:正义女神不睁眼》读后感(一):法盲引导读物

  书籍内容谈不上科普——那去看枯燥的教科书吧;但可以从多角度新发大众的思考,原来法律不是想象的保护所有,只是一根标尺而已,但又尺有所短;原来真的不是非黑即白,公平真的是相对而言;从某种角度来讲法律倒是充当了行为准则底线的角色,当然也就有了合法但不合理的情形~~~

  看这本书的正好是强宝宝离婚事件吵得火热时候,冷静的从法律角度来看,再多的出轨证据也保护不了宝宝的权益,很无奈但也很现实~~~

  《知乎:正义女神不睁眼》读后感(二):以下观点仅代表个人

  1.定义为法律科普读物却并不科普,大多都是司法从业者的真实案例和经典案件。

  2.作为一名非司法从业者,更想要了解的是生活中更多的方方面面,如何守法以及正确合理的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方面的内容不够充实。

  3.经典案例有很强的代表性。尤其亚马和水果的那段。这些可以给准备从业或相关从业的人提供许多宝贵的经验。

  对于法盲的本人来讲,前面部分科普不够全面,后面部分读懂了到时也要去请教专业律师,本人对此不感冒也无太多的启发。鉴于干货不算少,总评3星。

  《知乎:正义女神不睁眼》读后感(三):有点意思

  1.法律也非非黑即白。

  2.一个国家法律体系完善与否的标志并不是实体法,而是程序法,根本原因在于程序法的一大本质是限制立法者、执法者和法律适用者的权力。(Cherry:有点难理解,不是substance over form 吗?)

  3.正义,用来指代值得肯定的事物,不是善。法院根据法律和证据来判决,所得到的结果,无论会侵害谁的利益,无论是否符合客观事实,这都是正义。客观事实无法还原,判断结果也可能失真,能够保证的仅仅是程序上的正确。最终法律选择程序正义,也就是“正确的程序”,这是人类悠久历史的成果。

  4.胜利即正义。在法律中是不讲真相的,讲的是证据。用证据来说话,谁的证据可信度高,证词合乎逻辑,就采纳谁的意见。(Cherry:太残酷了,这就是真相。)

  5.当事实对你有利时,多强调事实;当法律对你有利时,多强调法律;当事实和法律对你都不利时,敲桌子把事情搅浑。(Cherry:哈哈哈哈……到哪儿都适用。)

  6.做为律师,我们的职业道德通常要求对人性保持普遍悲观,并为客户做好万全准备。

  7.从学术上看,不仅“惩罚第三者”在国际上早已不是立法趋势,许多国家甚至还废除了有关夫妻互负忠诚义务的内容。。(Cherry:难道不应该吗?)

  8.离婚损害赔偿仅限于:重婚、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而不是简单的将所有的过错都施以惩罚。(Cherry:原来如此。)

  9.“离婚损害赔偿”和“共同财产分割照顾”在法律概念上是两回事。(Cherry:长知识了。)

  10.使用超市自助寄存柜,顾客与超市之间是怎样的法律关系?保管合同关系?借用合同关系?(Cherry:interesting.)

  《知乎:正义女神不睁眼》读后感(四):当我们在讲法律时我们在讲什么

  这两周看的书都是功能性的书,比较功利,但我觉得是利于自己现阶段进补的。原来,想的事情不那么复杂,更愿意看文学作品陶冶情操感受生活真谛,现在要做的事情那么多,不懂的事情也那么多,随时处在一种忧患意识里,每天都想要让自己了解更多未知领域的知识。这是一种混沌的状态,也是一种成长的劲头吧。

  继《创业时,我们在知乎聊些什么》《金钱有术》,一本讲创业的,一本讲金融知识的主题书之后,这一本讲的是知乎上的法律大神们讲的法律相关问题。

  在了解了相关生活的法律常识后,我对一个律师的职业体验特别感兴趣。书中也有提及“给律师新人的职场清单”里列举了几项:

  1, 内资大所或外所的经验很宝贵,对拓展眼界很有帮助。

  2, 入门前3年的师傅和同事非常重要,几乎决定了你的职业轨迹。

  3, 多锻炼,身体一定要好,比脑子聪明还要重要。

  4, 刚入行时多读书少社交,工作几年后要跨界交朋友。

  5, 要学会拒绝,尤其是不尊重律师智力劳动的朋友和客户。

  6, 别人的个人经验基本上你都搞不懂、学不会。

  因为是一个资深律师的经验总结,所以很有体会。而且我发现不只是律师这样,任何一个需要与外界对接资源的岗位都需要这些素质。

  另一个律师也总结说最初的工资差别没那么重要,要跟对一个好师傅。但是,无论哪个行业,能找到一个好师傅真的是难中有难,这甚至比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还看命。那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很混乱,只能自己一点点试错,慢慢摸索成长。

  其实在了解基础法律常识,公司法务、诉讼律师、ipo律师的工作内容和发展途径后,更加清楚:世界上,没有一个工作是不委屈的,看着别人赚的多能实现财务自由,其实任何职业都有二八原则,而你看到的别人的光鲜,别人其实也在所谓的水深火热之中。

  了解了这些后,更容易对这个世界更加宽容。而这,也是我们越来越多的拓展视野的意义。

  《知乎:正义女神不睁眼》读后感(五):正义女神不睁眼是因为睡着了么?(笑)

  先说下封面……不应该弄个蒙住眼睛的正义女神像之类的么?

  素面,七个大字,如九宫格般布局,两个叉、圈如果把留白的两格位置占满就更平衡了(笑)

  内容应该是知乎中法律内容答案帖子的分类汇编

  涉及角度多样,有宏观有微观,有刑事有民事有商事,有讲某法条,有由法检人员或律师角度看问题的,还有些是对具体案例的解读

  但涉及的点有些散乱

  个人觉得“经典案件为什么这样判?”一章比较有看点

  其中包括“为什么“中国好声音”没有抄袭者?”神奇的命中了现实

  时值《中国好声音》的制作方灿星与原版权方闹翻,自起炉灶,却因法律原因而不得不暂时更名为《中国新歌声》

  根据内容,原来按国外判例,这种产品模板本身作为思想是很难受到时保护的

  这大概也是灿星一方敢于和原版权方公开闹翻的原因吧

  另一方面,灿星一方之前另起炉灶的《中国好歌曲》,模式其实脱胎自《中国发声音》

  但略微改变一下细节,就足以规避了专利

  国外的典型案例,英国枢密院裁决电视节目模板不属于受版权保护的戏剧作品,因而不受版权法保护

  而新西兰高院三位大法官均认为:思想不受版权保护

  而节目模式的真正壁垒来自于“先入为主”,当一个节目模式被迅速引进并被高调宣传为“正版”时

  就会对后来的同类模式节目形成“心理”或“道义”上的优势

  坦白说,以灿星制作《中国好声音》三季形成的固化印象,就算真的输掉了官司,要把《中国好声音》节目的版权拱手相认

  但后来接手者也很可能被视为“山寨货色”,制作出的节目乏人问津,而沦为最大输家

  另一篇“美国最高法院判决同性婚姻在 50 个州全部合法会带来哪些影响?”

  里面提到的一段历史很恐怕会让很多人不敢相信——

  1967年,只有大约20%的美国人支持白人和黑人结合

  在这一年,最高法院的多数法官裁定:与另一种族的伴侣结合是人类的基本自由

  算起来,也就是在半个世纪之前

  《知乎:正义女神不睁眼》读后感(六):集多言成一体的法律书

  《知乎:正义女神不睁眼》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的知乎社区产生的书。知乎作为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知识社区,聚集了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和热心人士。这本《知乎:正义女神不睁眼》就是集多位法律人士观点于一书,从对法律的认识、法律与职业、生活、婚姻等常见问题,作了解答和汇总。

  对于多数非法律人士,且勤勤勉勉的大众来说,法律是神圣和严肃的,似乎与百姓日常生活关系不是很大,但事实并非如此。读完此书,我对法律有了更新的认识。

  法律讲究证据和事实,有些原则也可能与平常人的道义有冲突。记得在看韩国电影《素媛》时,这是个关于幼童性侵案的故事。故事里醉酒的建筑工人,在一个雨天对年仅9岁的小女孩实施了性侵。这个事故让她的身体受到了终身的伤害,精神上也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小女孩因为下体受伤太严重,必须用人造肛门,所以她必须终生随身携带一个便袋。

  故事里的女孩可怜楚楚,又乖巧懂事,与之对比的时邋遢的醉酒建筑工人,强烈的反差,让人产生罪不可恕的愤慨。这个故事事实清楚,证据明确。以外来来看,此建筑工人应该判死刑或者无期。但实际上他以醉酒不承认,且酒精中毒迹象,将自己的罪行减少到了12年。

  一个小女孩一辈子的伤害与耻辱,换来的仅仅是罪犯12年的判决。电影中判决结果出来,愤怒的亲友,愕然的评审团,但这就是法律规定的按照事实和证据说话,所以你不懂法,不理解法,自然会对这样的判决感觉愤慨和不公。

  随着法律的普及,大家对法的认识和重视也逐渐提高。所以法律其实是一种渗透生活各方面的一种常识,多学点法律知识,对生活中涉及自己权利与义务的事情能及时规避风险。尤其是这个强调法治的社会,你懂法就多一份保护层。

  这本关于法律的书,与一般的普法书籍不同的是,它能站在大众的角度去讲法律。书中回答的法律问题是知乎社区上大家提出的,关注度高的。答案是汲取知乎上各方法律人士的智慧。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你能在一本书中,感受到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

  《知乎:正义女神不睁眼》读后感(七):法律大学在这里! ——读《正义女神不睁眼》

  文/岸晓风

  这是一本在知乎上产生的一本书。也是一本未出版就先火了的书。之前,知乎曾经产生过关于创业和金融的书,这种好评如潮的景象也就顺其自然的“弥漫”到这本讲法律的书了。

  总体而言,我认为这本书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其实用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法律人士或者这样的律师,你咨询一个细小的问题,而他能绕弯子似的给你讲N多法律条文,有过这种苦恼的人来看这本书肯定会有“天上掉馅饼”的感觉。因为,这真是一本很好吃的“馅饼”。无论是教你如何理解法律,如何了解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差别、中国为什么实施不了陪审团制度这样宏观的问题,还是诸如婚姻、职场、创业这类“微观”的问题,你都能找到答案,如果作者没有给你直接的答案,也会给你指明路径,让你收获多多。

  二是其新颖性。这本书出自知乎,很显然,这本书的作者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是一群人。这里面,有法学博士、有执业律师、法官、检察官,也有在校的学霸,有半路出家的,也有“一如既往的”,总之,这是一本云集了众多法律高人智慧结晶的书,有点类似中国古代的“评书”,是集体创作的经典。“大隐隐于市”,通过这本书,我们会发现各个角落都有高人,都有法律专家,这不仅对于正在寻求法律帮助的人,还是对于立志于学习法律的人,都是一剂良药。

  三是其教育性。法律,研究的不仅仅是法律问题,也不仅是解决法律纠纷,而更重要的,是一种法律意识的觉醒。我们现在提倡依法治国、依规治党,立足点也在于此。这本书在这方面也是着笔较多的。比如,对于出轨的法律问题,书中这样“劝导读者”,被劈腿的一方尽管很可怜,但是并不就因此获得了在想象力范围内无限提要求的权利。出轨方虽然有过错,但并不是完全被打入地牢,出轨的理由千种万种,法律既不能,也不适合替代当事人作出任何价值判断……,很显然,法律和道德是两码事,但在日常生活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用“法律”的思维去理顺了。(转载请联系:anxiaofeng998@126.com)

  《知乎:正义女神不睁眼》读后感(八):正义女神睁着眼呢只是看不过来

  本来想看书的时候考虑一下自己是否适合当律师,结果讲的全是检察官和法律常识,还是不错的,总结起来我还是决定继续学我的计算机,因为都是一个道理,专业基础扎实+实操(案例)锻炼+专注喜欢=一个优秀的法官、律师or工程师。另一点感悟,就是学历学历学历hin重要,只要是清北的法学院学生那就头衔经历一大堆,去看他写的文章也许一般,但人家就是牛啊,公司大,社会地位高。还有就是海外读法律然后工作的,我觉得都不是一般人。普通学校本科学法的,在基层法院工作,再努力也还是高不到哪去,不过过自己的小日子挺好啊,每次审完人家跟你说一句,谢谢你,法官,也是心里美美的。

  最近在追《傲骨贤妻》的衍生版,叫《傲骨之战》,非常好看(更新太慢捉急),起初因为觉得是个励志片,后来觉得这些律师,侦查员的工作很有意思,而且大家都喜欢戏谑法官。这部剧带给我一种新的认识是,不是说证据一拿出来,就能证明被告有罪还是无罪,而是要顺着能证明有罪或无罪的思路去找证据。一堆证据摆出来,有罪+1,无罪+2...,法官在心里这样权衡完给一个判决。

  举个书里的例子,户主在管道上涂黄油导致小偷摔死,户主该如何判罪。乍一听,这有什么罪,又不是我推的他,我这正当防卫呀。但是从法律的角度,会考虑三点,1.你是不是之前遭遇盗窃,所以故意涂黄油想把小偷摔死 2.你是不是只是涂黄油保护管道而不是想摔死小偷 3.你有没有权利在小区管道上涂黄油。知道法官心里的那杆秤是怎样的,就知道该怎么准备,该往自己那边加什么砝码了。个人觉得这样的案件比较有意思,和《傲骨之战》里的故事很像,最喜欢看律师审证人的时候一步步破开口子,一步步把证人带入坑。不喜欢那种只会念第几十几条法律法规,咬文嚼字玩文字游戏的律师,办案子靠的是逻辑。

  冤家错案也许会有,但是不是正义女神不睁眼,是她不小心没看过来,所以检察院法院的活也是得有良心责任心,觉得有问题的案子一定不能懒了不去理了,哈哈适合我这种完美主义处女座去干。

  (最后来一口毒鸡汤)小时候是正义小天使,爱到处评理打抱不平。长大这个浮躁的世界把我变的不喜食人间烟火了,或者说更自私了,你们爱谁谁,跟我有毛关系。还好现在慢慢在转变,再不试图寻找什么远方是什么样子的了,只有睁开眼看见的现实。

  《知乎:正义女神不睁眼》读后感(九):不断学习是所有人的宿命

  中信的社科文化类作品似乎肩负着“扫盲”的任务,孜孜不倦地推出那些听起来“不明觉厉”但又似乎应该知道点的常识。

  继教你怎么开包子铺的《金钱有术》后,中信再度与知乎强强联合,推出了法律主题读本——《正义女神睁开眼Lady justice is blindfolded》,为普罗大众指点迷津、为律政菜鸟们拨开迷雾,扫清障碍。

  这部读本带有鲜明的知乎印记,虽然措辞通俗易懂却也鞭辟入里,也有对法律题材影视作品的解读(比方说搞笑夸张的legal high还有傲骨贤妻,当然我个人还是更喜欢Silk)。

  从内容上来看,《正义女神不睁眼》可以通过人群划分为两大部分:写给普通人看的让人相见恨晚的法律知识以及写给法律界人士看的“精粹”(至于为什么要在这里打上引号是因为我也不是业内人士但选修过民事诉讼法合同法以及凭借着一点点对于法律盲目的憧憬和热爱比方说YY个司法考试什么之类的,觉得在本书后半段各位大神们提出的观点和建议真的是很精辟。)

  对于普通人来讲,日常生活中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机会能与法律界人士直接打交道,也并不清楚法律到底意味着什么,对于法律的概念也仅仅停留在文学作品或是新闻中,比方说小时候看律政先锋里,香港法官们帅气的羊毛卷发(这真是一部能暴露年龄的作品),傲骨贤妻里光鲜的律所生涯,皇家律师里控辩双方的针锋相对。这些都让门外汉的我热血沸腾,觉得律师、法官、陪审团真的是高逼格的存在。业内人士却能从搞笑剧Legal high中揭示出法律的三观。

  对于老百姓来讲,不怕一万只怕万一遇到需要和法律打交道的场景,什么都不懂也就抓瞎了。书中也列举了一些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法律纠纷,比方说在消费时除了致电12315之外如何维权;突然遭遇法律问题时,如何把握先机;帮朋友代购算走私吗?为什么之前那个空姐代购的案子被判了走私罪;被欠薪如何维权;遇到公司不签劳动合同的情况怎么办;还有时下网红大V们饱受困扰的微信微博被转发没稿费的版权问题。

  除此之外,对于业内人士,各位作者们也按入门级别分门别类给出了建议:菜鸟必备的职场清单、作为一名对自己有要求的从业人员需要保持的不断学习的状态、加多宝王老吉中国好声音那些引发舆论关注的经典案件。

  法律对于我来讲,她庄严又神秘,褪去英剧营造出来的高逼格光环,她的迷人之处应该是这群聪敏严谨又好学的法律界群体。Zhang Leslie在文中提到——不断学习是所有法律人的宿命,我想,不仅仅是法律人,这应该是所有吾将上下而求索求的人的宿命。

  《知乎:正义女神不睁眼》读后感(十):法律是工具,也是知识本身

  在卡夫卡的《审判》中有一个寓言故事《法的门前》,以前看的时候不求甚解,守门人的权力是什么?门背后的又是什么?直到看到《正义女神不睁眼》这本书后,我又有了一些新的理解,法律是有门槛的,阻碍我们的是自身法律常识的缺失和法理思辨能力的匮乏,所谓知法必先违法是太过粗暴的理解,但对普通人而言,不知确实会使自己不懂如何维权,甚至在无意中触犯法律,这不正是在法律门前不得其门而入吗?

  这本书的书名也很有意思,泰美斯女神被称为希腊正义与法律女神,左手持长剑,以示正义权威,右手捧着天平,意在公平公正,她用布蒙住双眼,代表一视同仁。《正义女神不睁眼》的编写者都是活跃在知乎上的法律工作者、爱好者和学生,内容汇集了对法律的基本理解,对我们生活中碰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的解答,对律师工作形态的介绍,对经典案例的解读,对如何学习法律的指点。对非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是本很有趣的普法启蒙书,其中对法律的理解也是开放性的,既增长了知识,又能引导我们从中思考。

  书中有一句话我非常认同,法律有时候是一项工具,有时候就是知识本身,对其有所了解是很有益的。我们只有先了解,才有可能善用法律的武器。书中梳理了不少基本知识和误读,这让我发现法律意义上的理解有时与我们情理上的理解是很不同的,电视剧中常有的通过捉奸证据来获得更多的离婚赔偿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按我们的理解,法律应保护受到不公正的一方,出轨者是自作自受。

  然而,在法律条文中未达到重婚或与他人同居的“出轨”并未构成离婚损害赔偿的程度,这也就是说法律保护的是最低的道德底线,即公开的一夫一妻制。从判罚的角度来说,法律认为出轨也是一种人身自由,这听上去是不是不合情理?这里牵涉到两个方面,一者立法者必须大错大惩,小错小惩,对所有过错都一视同仁会导致一个人犯了小错就破罐破摔,反而不利于社会安定;二者法律有其边界,不能凌驾于私权之上,一味干涉必将反受其害。

  从这种法律思路引申开来,有的人为防另一半出轨在婚前签订忠诚协议其实是毫无意义的事,限制人身自由的协议即使在法庭上也会被判无效,没有任何威慑作用。这个例子也说明我们不能机械地理解法律意义上的公平,除此之外,其实还有很多类似的“有理无处说”的情况,这样的思考方式本质还是在于法律知识的缺乏。

  最后借用处理法律问题的一句话作结,对我们平时面对纠纷也很有用,“当事实对你有利时,多强调事实;当法律对你有利时,多强调法律;当事实和法律都对你不利时,敲桌子把事情搅浑。”法律、正义、道德并不一定站在同一阵营里,活用法律知识,多用法律思维能帮助我们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风险和伤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