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午后曳航》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午后曳航》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5-01 01:38: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午后曳航》经典读后感有感

  《午后曳航》是一本由三岛由纪夫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15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午后曳航》精选点评:

  ●转入冬季之后陡然变得无聊,想要粉饰自己做事动机的大人,为了不流于平庸而决定杀死大人的少年们。/锁门的母亲真的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吗?一些本能促使我去了解夜晚关上房门以后的亲密接触。(偏题了)3.5/5

  ●你偷窥过吗?

  ●讨厌那种为了相互排解孤独而展开庸俗的饶舌,以及彼此为了巩固人际关系纽带而举行的仪式

  ●正如众所周知的那样,荣耀的味道是苦涩的

  ●爱死了

  ●你身上的某种光芒让我倾慕,如果有一天它消失了,那我也宁愿你跟着它一起消失。三岛的感情是炽热的极端。爱情出现的时候,高傲俊美的女人,藐视一切追随虚无的男人,都是平凡的阶下囚

  ●前前导师的推荐,终于心血来潮读完了。一开头就愣了,读的过程中愈加惴惴不安。日本人想得真多,叫人喜欢。如今陷入一种“世界果真是复杂的,不是只有我想太多”的狂喜,以及担心未成年的弟弟会不会变成主人公那样的担忧,这种双重标准之中。

  ●将夏日里的情欲描写得灼热滚烫,非得让油亮的肌肉铠甲在奔向死亡的尽头追求荣耀。

  ●这本就比《纯白之夜》成熟多了,无论人物的神秘性的复杂程度上,意象的象征意义上,还有行文的把控力上,都相当饱满有力度,尤其是性的描写,还有窥视心理的描写,很撩人,虽然有时候关于景色的铺陈很啰嗦,但瑕不掩瑜,能称得上是小说里的佳作。

  ●荣耀,死亡,女人;杀猫场景的暴力美学;男性壮美的力量;少年对虚无的思考;海洋是可以原谅的;死亡不是危险,生存才危险

  《午后曳航》读后感(一):大海——陆地 大人——孩子

  [夏] 龙二与房子只相处了两夜,就拥有了无法分离的情感。在海的气息里,龙二逐渐对于家,对房子产生了情感,而先前自己手中的二百万日元都似乎什么都算不上了。 感觉一直在乎着的是登的心理状态。原本将龙二认为是自己的英雄,不愿意受到其他伙伴的嘲笑而死死维护着尊严,不惜以极其残忍的手段杀害一只猫。在一点点孩子心中所认为的小事发生之后,反而列出了三条龙二的坏处。很真实,登只是以一个普通孩子的思维在思考而已,尚且如此。 龙二乘着船离开了,却将大海拉进了读者的心。 [冬] 龙二要和房子结婚了,可是登却越来越讨厌龙二,龙二身上的陆地的奇怪味道对于这个以大海为圣地的孩子来说极其厌恶。属于登的小团很怪诞,但同时又是一种孩子的应有的想法,尽管可能有些许偏激。 所以,趁着自己都还未满十四岁而杀掉龙二,这种事情很正常了吧?对结尾处的描写叹服。龙二在幻想中的海中死去,登依旧胆怯,彷徨。 可结局已然如此。 大海与陆地,大人与孩子。 所以,生活里藏着的是什么?

  《午后曳航》读后感(二):?

  今年16,在书中,我正处在与主角一样即将脱离未成年保护法的年龄。这种类型的书太难用语言去表达感受,好像读到了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没有读到。书中的登和龙二都是三岛,一个对男性魅力,威武,勇猛充满向往,一个对自由与思考无比渴望。在书中,三岛将自己的生命哲学(关于毁灭与存在的探究)与对父亲这一角色的态度进行展示,觉得自己和三岛的看法大致相同。我的父亲在我出生几个月后就离开我,去了德国。直到我四岁那年才回来。一直到他回来,他和我相处的时间也少之又少,我从小就在母亲与奶奶这两个女性角色之间辗转。也许这就让我形成了和三岛一样的对父亲的看法,将他所有的好都视为多余,对父亲这一角色感到恶心,这也许也让我拥有了一些女性化的特质。我的父亲有一次问我为什么这么讨厌他。我说,可能是在我几岁时你不在我身边吧。可是他笑到,三四岁的小孩子懂什么。难道那时的我真的不懂,真的没有意识吗?也许我已经忘记了那时的感受,记不清了。

  也许有有一天,我也会想登一样,一起去下地狱啊!

  2019.2.24读完

  《午后曳航》读后感(三):读书笔记1600:午后曳航

  

之前读过九州出版社许金龙的译本,这次换了上译帅松生的。引人入胜的有两段,龙二和房子初次的情欲场面描写,一个丧偶五年,一个是常年长期禁欲的海员,干柴烈火,炽烈不失唯美。第二段是六人小团伙杀猫,解剖的细节,人类幼年体杀害幼猫,失却人性的残忍。

这部小说有太多三岛由纪夫自身的投射,龙二死于伤寒的妹妹,首领对于最终行动的指令等等。弑父情节最终指向是对于整个社会现状的不满,在龙二的世界里,荣耀,死亡和女人是三位一体的,最终他选择了女人,放弃了荣耀和死亡,但是孩子们让他喝下了象征荣耀的苦红茶,是否也预示着死亡的到来?

三岛由纪夫的荣耀非常狭隘,忠君思想和武士道已然一去不复返,70年他还试图通过发动兵变废止和平宪法,恢复天皇的荣耀,以至于那时候国内引进他的著作还要写上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标签。

陆地代表了平庸稳定安逸的生活,而大海代表了狂暴混乱和希望,对于登来说这个世界由他-妈妈-龙二-船-大海构成,他无法容忍龙二放弃船和大海,走向平庸,从一个英雄变成一个继父,为了英雄的荣耀,他必须杀死他,这是他最后的机会。

  《午后曳航》读后感(四):为了不让自己对自己不断失望.杀了它.

  午后曳航-三岛由纪夫

  故事有两条主线.

  其一,十三岁的少年登.父亲早逝.母亲房子认识了船员龙二.登视龙二为英雄.视龙二的船员生活为梦想.与此同时他还和一群同龄的男孩厮混.一起嘲笑成年人分享对父亲的憎恶.以虐猫杀猫等行为“训练”自己的冷漠和残酷.龙二偶尔的“平凡”都成为登恨他的理由.特别是龙二决定不再出海留在陆地与登的妈妈结婚,并以“父亲”的身份显出平庸和慈爱的时候彻底击碎了登的梦想.登于是联合其他伙伴一起杀死了龙二. “这一切决不允许遭到毁坏!”

  其二, 三十三岁的船员龙二,厌恶庸俗的话题和巩固的人际关系.“对死亡的向往.远方的荣耀和远方的死亡". 自由不羁.“我也是一个可以永远离去的人".遇到登的母亲房子后,对航海生活产生厌倦决定在陆地定居.开始学习怎样做生意和做父亲. “他甚至已被危险的死亡拒之于门外.荣耀更是不自待言.感情的恶劣陶醉;彻骨的悲哀;华丽的别离,南方太阳的别名-大义的呼声;女人们值得赞许的泪水;总是折磨内心的郁黯的憧憬;把自己逼迫到男子汉极致的沉重而甘美的力量···一切皆已终焉". “龙二差不多就要开始后悔了".被登和一群少年谋杀.

  三岛由纪夫以极端的方式表现了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那段最有名的那句话:“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埃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登是龙二的过去.龙二是登的未来. “他们从中感觉到了自己共同梦幻的归宿以及令人生厌的未来.或许这个世上到头来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

  令人生厌的可预见的未来,和令人生厌的可预见的自己.为了不让自己对自己不断失望.杀了它.

  《午后曳航》读后感(五):叛逆、死亡与美学

  三岛由纪夫的作品,最为明显的主题之一便是极端。这种极端是危险的另一种形式,对死亡有着莫名的憧憬和眷恋。同时又是叛逆的、桀骜不驯的,仿佛具有毁灭一切的力量,又绝不进行重建的决绝信念。

  这种极端又是双向的,从一个极端划向另一个极端,从鲜血到鲜花,从剑戟到烟火。具体而言,从《忧国》到《潮骚》,从《午后曳航》的“夏”到《午后曳航》的“冬”。

  电影中有暴力美学这一形式,吴宇森、昆汀·塔伦蒂诺、罗伯特·罗德里格玆都是这种美学风格的拥趸。文学上三岛由纪夫的作品也有这种美学,“物哀”在其作品中极少出现,反而是无处不在的“人哀”。死亡是一个横行肆虐的暴风眼漩涡,吸附一切,包容一切。就连三岛由纪夫本人,也选择了剖腹这一极端的自杀方式。

  登渴望大海,喜欢轮船,故而对冢崎龙二产生崇拜感。又因现实生活中龙二的种种表现,与大海的男人难以相容,便与小伙伴合谋,打算将其杀害。

  文学中充满断语,断语中渗透着极端,但又不可能用定理去证明一种情感的诞生与消失,用公式去推荐一件事情的逻辑与发展。“在梦幻里,荣耀、死亡和女人总是三位一体。但是,得到女人以后,剩余的两个却离开自己,奔向了大海的彼方。”三岛由纪夫的作品就拥有这种美感。

  《午后曳航》中的另一个主题是少年之恶。头领拿出六法全书找出他们杀人不违法、不有责的法条:“刑法第四十一条,十四岁未满者的行为不受法律制裁。”联想到前段时间大连一名11岁女孩被13岁男孩杀害一事,男孩是明知14岁以下不构成杀人罪的。《午后曳航》中的这一段讨论值得我们反思:

  “这大体就是我们的父辈,以及他们所相信的那个虚构的社会为我们制定的法律。对这一点,我认为应该感谢他们。这是大人们对我们抱有幻想的表现,同时也是他们无法实现梦想的表现。大人们不仅仅是自己绑住了自己,还认为我们也同样无所作为。多亏了他们的这种粗心大意,我们才可以在这里窥望到一小片蓝天,一小片绝对自由的天地。说来这是大人们创作的一个童话。但他们却创作了一个极其危险的童话。”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