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回形针行动》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回形针行动》读后感摘抄

2021-05-06 00:58: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回形针行动》读后感摘抄

  《回形针行动》是一本由安妮·雅各布森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4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回形针行动》读后感(一):了解美国的黑战争史

  自古战争和科技发展就密不可分。冷兵器时代你还可以拼个智谋,讲个计策,研究个兵法,鼓捣鼓捣哲学。但面对蒙古彪悍的骑兵,整个中原乃至小半个欧洲还是沦陷了。可见战斗力的强悍,当然也得益于他们作战的技术和装备。

  发展到现代军事,拼的高战斗力就是科技了。美苏争霸当年还不是拼的军事,谁先登月,谁先发导弹上天,高科技的背后就是那些科研人员,时代的人精们。

  苏联多年根基,自恃甚高,本来就不乏能人,参与军备大战也玩儿得起。而美国立国不足几百年,还是个拼凑的移民国家,一跃成为军事大国,尤其飞行器研究方面。读此书前,我只知道美国是个发战争财的军火贩子,世界大战中逃亡美国的犹太人带来了经济繁荣,认识真真是肤浅得很。战争中美国真正得到的无上财富是人才。包括书中提到的德国科学家,医学家,还有回形针行动以外的,那些逃难的数学家等等。美国的科技能挑战顶尖这个词多半是靠了这些战争横财。

  好歹咱也算学导弹本科出身的,书中举的V-2火箭研究的一批科学家课是教科书里的大人物,像导弹之父冯布劳恩,而对于他们的黑历史所知几乎为零。看完书,真是一身冷汗,这可都是白骨堆出来的高科技啊。之前只知道佩服他们的科研成就,现在不得不多思考一层科技背后的道德问题。对于科技的使用一直是双刃剑,善恶单看它背后的政治利益,国家意志了。当然相比本书里面那些研制生化武器的专家,搞导弹还不太招人恨,至少还有参与登月计划,也算是为人类探索外太空做出贡献了。

  书中介绍重头戏其实是美国招揽的生化学家,对于生化武器的研究绝不是提供电影素材玩儿的,是真真的拿人命不当回事,人仅仅作为实验数据提供者而存在。对比书中所提到的惨无人道的生化武器实验,日本侵华的细菌战都得叫毛毛雨了。招揽这些狂热的医学专家回国继续做研究的意义绝不是为了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进步。赤裸裸的国家利益,完全是无道德底线的操作。

  即使一直有论调说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国界,是身不由己。我至今也不相信有多少纳粹科学家是真正清白的。就像书里面多次提到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一本书招来了多少信徒,包括这些鼎鼎大名的科学家们。可见对科学的追求背后还是有对政治理想的诉求的,对于他们亲手造下的罪孽,没有看到他们本人真实的忏悔,至少在当初他们是真的相信元首的第三帝国的。

  任人为能,还是任人唯贤,是我们学历史时经常遇到的命题。我们推崇的是重德行,而美国在乎的是能力。而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不论道德与否,我只要顶尖的人才’,奉行这一套的结局是什么了。即使你可以风光一时,但到最后走不远。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恶果就早晚是要被吞下的。

  《回形针行动》读后感(二):葵花宝典与回形针

  葵花宝典与回形针

  《葵花宝典》中的绝世武功令武林中人趋之若鹜,原因就是习得《葵花宝典》中的一招两式,便可以在武林中称雄称霸,得无上荣光;因此东方不败练成武功后的阴阳怪气,岳不群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伪君子做法,甚至是林平之从富二代暖男到冷面杀手的转变,都是人性贪婪的赤裸裸表现。国如小人,不能免俗;在《回形针行动》中,纳粹德国的科学家及技术成为了“葵花宝典”,美国、苏联和其他染指“葵花宝典”的国家上演着东方不败、岳不群和林平之等人的故事;故事的情节基本上和金庸先生笔下的《笑傲江湖》一致。不同的是,“葵花宝典”如今已经失传,但“回形针行动”中的科技、化学、生物、医药等技术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的世界,有的在造福着我们,有的在摧残着我们,有的在将来的某一天就会残杀我们。

  知识不是力量,使用知识才是力量。科学本是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它们代表知识的实用性。科学家们本是一群纯粹为了科学而献身的团体,他们在正义的旗帜下工作,便可为人类文明提供极大的动力;但如果科学家们被无视道德的恶魔利用,他们将成为恶魔的鹰犬和文明的公敌。纳粹德国将工业、战争和种族屠杀合为一体,并利用激进的科学家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工具,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制造了20世纪人类社会最大的惨案。按照常理说,当战争结束以后,这些纳粹科学家应该被宣判,毒气、人体实验等应被禁止。出于控制德国、竞争苏联等贪婪的目的,击败法西斯的核心力量、西方民主标杆的美国却成了无视道德的恶魔庇护所,它们启动了回形针行动,将大部分纳粹科学家纳至麾下,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历史一直在重复着成王败寇的法则,社会的竞争也简单地上演着利来益往的情节。人性的矛盾与纠结,其实就是纷繁奢华的世界、变化莫测的时局之最后归因。对于未来的社会规则,诸如此类的吊诡值得我们去思考。例如,只要目的正当,就可以不择手段么?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永存的?是人们探寻真相的渴望,还是人们对“虚假、丑恶和可疑的谎言”以及“对历史的可怕扭曲”做出的种种反抗?即使有人对某个国家或民族作出了贡献,对于他昔日犯下的罪行,能否一笔勾销?

  纳粹德国动员对科学技术的利用、对科学家的动员的确值得我们学习,但如何保证他们利用与动员的正当性?美国的回形针行动避开了世界的眼光,对于纳粹科技的采纳让他们在二战后与苏联争霸中抢得优势,但是谁能代表世界去找美国讨个说法?无数次的追问,也许只能让我们更加逼近事实的真相,但对于改变事实造成的现实无能为力,这又是一个矛盾的现象(如果真是这样,我们的追问意义何在)。

  还记得疯子说的话么,他说:“世道要变了。”

  2015-11-23

  《回形针行动》读后感(三):科技无关道德?

  在探究历史的面貌这个过程中,人们最关注的始终是真相。所以才有那样多的人孜孜以求追寻这样的真相。哪怕真实是如此的残酷。

  安妮•雅各布森就用自己探寻历史真相的决心,翻阅档案、记录,申请解密文件,对亲历者的采访,为读者真实还原了二战尾声至冷战时期美国将德国纳粹科学家网罗招揽麾下,其影响至今的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这段历史无疑令人极度震惊并且不寒而栗,在纳粹犯下的那些令人发指的的罪行背后,无不带有这些科学家的影子,他们或是与资本勾结牟取暴利,或是直接参与人体试验和谋杀,很多人都是纳粹党员、冲锋队员,位居高位、思想危险,双手沾满鲜血,这样的战争罪犯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审判,而是因为冷战序幕缓缓拉开而脱罪,继而摇身一变,成为各个国家争夺的目标,而这仅仅是另一段尔虞我诈的战争关系的开始。这是一段比战争还要黑暗的历史,因为正义无法得到伸张,罪恶继续滋长,因为这些行为触犯的是人类道德的底线。

  同时这样的历史进程,也让我们看到国家利益争夺的残酷性,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不断追求的利益,纳粹尽管在二战时期是最可怕的敌人,战争结束之后也可以成为可资利用的朋友,新的形势巨变下,所有的原则都可以更改,就像历史学家倡导在历史中应该摒弃掉“仁义道德”一样,在国家利益面前,道德可以被轻易抛弃,敌国的科技不择手段也要攫取,死去的国民生命则可以被轻易的抹去,对于尖端科技永无止境的追求,对于世界霸权的渴望,让这一切都成为了令人难以相信的真实事件。

  最重要的是,每一段历史都会对后世具备相当的影响力,而在那样风云奇崛的时代尤其如此,“回形针计划”的纳粹科学家们直接导致冷战的结果,并且影响了世界的走向,并且还有我们无法预知难以察觉的——对于道德底线的触及。科学家们继续进行的实验有过之而无不及,许多人体试验并没有将实情告知被试者,对于人工致幻剂、吐真剂的实验做到了中情局工作人员的头上,而一些生物药剂也经由飞机喷洒到美国的部分地区,这种对于科技、武器疯狂研制的势头,是不是也有些纳粹无视人道人权的模样?而那些科学家们的罔顾人伦所谓的“科学成果”改头换面,以落叶剂、新型防孕吐药品的面孔,继续毒害着这个世界以及人类的下一代,而美国做为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无法逃脱责任的。

  事实上,那些被疯狂制造出来的化学武器终于还是被销毁,那些抢夺回来的科学家从多个国家渔利,即使没有这些因素,美国的“回形针计划”也是完败的,因为在本应树立道德标杆的时刻,他们却混淆了界限,并且让这些人类思想里最恶毒、最冷酷的部分,继续在这个世界传扬,甚至被标榜,这样的行为让人们误以为科技与霸权是无所不能的,而道德与规则可以被抛在一边,甚至可以推理出科技无关道德的论点,这是“回形针计划”贻害至今的最大危险,并且改变了今后世界发展的走向,滑向了更危险的深渊。

  《回形针行动》读后感(四):召唤“魔鬼”

  二战时期的纳粹党是世界人民的魔鬼,战争给人们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伤害。而美国却在二战之后做出了令人意外的举动,他们再次召唤“魔鬼”,雇佣他们为自己工作,漂白他们,使他们再次登上历史的舞台。

  作者安妮•雅各布森,全球知名调查记者。她用大量的真实材料,充分地调查,解开了美国“回形针行动”的真相。《回形针行动》让人们看到在二战中纳粹实验的恐怖,后期纳粹科学家的出路,是否真的接受法庭的审判,他们真的得到了法律的制裁吗,美国的回形针行动到底是怎么回事,一切真相都会在本书中一一揭露。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讲述回形针计划,召唤魔鬼,在此期间美国看到了德国纳粹实验的可怕性,让他们更加掌握了纳粹德国的科学信息;二是美国利用德国纳粹科学家在与苏联的冷战中占了上风;三是虽然美国给德国纳粹科学家洗了白,但是历史的真相是永远存在洗不掉的。

  美国所谓的“回形针行动”,其实就是招安德国纳粹科学家,并为其所用,甚至继续研究实验。二战时期的德国,希特勒培养过1600多名技术专家,最后这些人悉数被美国人收入囊中,研究实验大约分为研制火箭、航天技术,化学与生物武器,人体实验等等。美国在战后招入这些科学家,为美国航天的发展以及冷战贡献了极大的作用。在航天技术中,现代航天之父冯•布劳恩就是纳粹党人之一。冯•布劳恩在二战中制造了V-1和V-2火箭,在战争结束之后被美国召唤,为美国服务,指挥了“土星”5号运载火箭,将第一艘载人登月飞船“阿波罗11号”送上了月球,亚瑟•鲁道夫同样在登月工程中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冯•布劳恩是现代航天之父,但是在我眼中他是“魔鬼”,如果不是他先制造出火箭,那么战争不会死去那么多人,火箭、导弹等在现代的战争中依然是最可怕的武器,可以使人类大面积死亡,甚至辐射会造成几代人的畸形病痛,无法治愈。

  书中还描述了大量的纳粹实验,让人不寒而栗。如塔崩实验,士兵大量自愿参与,却不了解,他们即将暴露于低浓度的塔崩神经毒剂之中,面临着死亡。而实验的观测者弗里茨•霍夫曼和威尔逊•格林也被招安,日后成为美国陆军化学特种部队和中情局的核心人物。还有鼠疫病菌实验,人体冷冻实验等等。在二战中,德国纳粹科学家其实已经研究出了比芥子气更恐怖的毒气,某种新型糜烂性毒剂,它能够以5倍于芥子气的速度杀死一只活蹦乱跳的兔子,只要一小滴沾在皮肤上就可以让兔子死亡。可以说纳粹科学家几乎是魔鬼,如果二战将这种毒气运用在战争中,相信人类将会灭亡。美国召唤了这些魔鬼,让他人不得不揣测美国的用心,他们会对未来的战争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美国现在的航天以及各方面实验的成功与纳粹科学家的加入也有一定的关系。

  联想二战时期德国已经研究出恐怖的生化武器为什么一直没有运用,有些人也会感到迷惑。希特勒虽然野心很大,想控制世界,可是一直没有使用生化武器。在曾经的阅读中发现,希特勒没有使用它的原因,一是他本人了解生化武器的恐怖,一旦使用,大量的死亡不可避免,包括他自己的军队没有很好的措施;二是纳粹科学家奥托•阿曼洛斯忽悠了希特勒,使希特勒放弃了使用生化武器;三是一战时期,儿时的希特勒受到过毒气造成的伤害,眼睛失明,这件事一直让希特勒心有余悸。

  历史终归是历史,美国召唤“魔鬼”已经是事实,无论怎么的漂白,真相早晚都会被揭开。

  《回形针行动》读后感(五):1600 名纳粹科学家助美赢得战争

  “二战”后期的混乱岁月中,美国临诸多艰难抉择,包括如何处理纳粹德国的科学家,他们正是昔日纳粹无坚不摧的战争武器背后的智囊团。一项长达数十年、旨在将希特勒麾下1600 多名科学家转移至美国的秘密计划就此展开,这就是“回形针行动”。

  这些科学家大多被指控犯有战争罪,为美国效力后却在火箭技术、医疗以及太空科技领域取得令人尖叫的巨大成就!通过对数十位“回形针行动”参与者的亲属、同事以及前情报人员进行独家专访,并参阅大量政府最新解密文件,作者梳理出21位著名德国科学家完整的人生轨迹。由此,一个被美国军方小心翼翼地守护了70 年的邪恶计划就此曝光!

  回形针行动是邪恶计划吗?1600 名纳粹科学家助美赢得战争日前,美国知名作家安妮·雅各布森的新作《回形针行动——“二战”后期美国招揽纳粹科学家的绝密计划》由重庆出版社在国内出版。该书揭露,美国战后在火箭技术、医疗和太空技术等高尖端科技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和突破,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回形针行动”。本期“钩沉”将向读者呈现这起绝密科技行动。

  《回形针行动》共包括五部分,二十三章。

  1、战争与武器

  1944 年末,第三帝国大势已去。即将面临的是死亡,还是不见天日的牢狱之灾?身为纳粹帮凶的德国科学家们为未知的命运惶恐不安,但事情居然出现了转机——美国盯上了这些科学家罪犯们掌握的超前技术。如何让这些科学为新时代的正义之战所用,成为当时美国面临的择决。

  2、科技与道德。到底哪一个更为重要?

  在具体问题面前,也真是一时难以区分的那么清晰。对日大决战展开在即,如何才能掌有必胜筹码?再者,战后,美苏谁主天下?由此,美苏相当默契地展开了纳粹科学、技术人才的追逐战。随着行动的开展,化学家、火箭专家、生物学家、医学家一一被美国控制……在这场科技人才的角逐战中,显然是美国占了上风。

  3、当“二战”硝烟散去后,阻止苏联称霸世界的任务似乎紧迫起来

  不惜一切代价,在技术、经济、实力压制苏联渐渐成为某些美国决策人士的意志,所以扭曲审判、释放战犯、洗白魔鬼,然后直接聘用战犯渐次展开。那些悲惨的历史,无辜丧命的士兵平民,就这样无情地被遗忘。

  遗忘的人类,总习惯于把一些悲剧总结为冷冰冰的数字。

  回形针行动是邪恶计划吗?1600 名纳粹科学家助美赢得战争冯·布劳恩与火箭模型

  4、军备竞争中谁是输家

  “二战”留给人类的创伤太过深刻,是否有褫夺人类行动能力又不伤及性命的武器?是否有令敌方间谍尽吐真言的审讯类药物?是否存在令敌方心甘情愿为我所用的洗脑武器?在将纳粹科学家纳入囊中之后,美国有了肯定的答案。纳粹集中营的种种残酷人体试验,如今竟在美国的实验基地一一上演。

  在军备竞争中,美苏之间谁是输家?这个问题,今天已是不难回答的了。

  5、自我毁灭之路

  随着军事技术的升级,不可预料的战争因素依然存在,如何尽快打赢一场战争,才是更多铁血军人考虑的问题。

  冷战战场上充斥着各种巧言令色的欺人之谈,虚假伪装、歪曲真相、阴谋诡计充斥于现实世界……在这片谎言的荒野中,美国不计其数的尖端武器出炉,芥子气、沙林、塔崩、维埃克斯毒气弹,落叶剂,致幻毒剂,鼠疫、牛瘟病毒,太空核战……人类已经掌握了太多自我毁灭的种子,而“回形针行动”,正是这场自我毁灭的始作俑者。

  不过,在军事的背后,总是追求一种和平。

  和平、正义之战,是军事行动的理由。但在今天,我们来看回形针行动,也许就该看明白,在每一场战争中,人类失去的不只是一些冷冰冰由具体的个人组成的数字、以及对普世价值的破坏。

  《回形针行动》读后感(六):强者的政治 天才的疯子

  也许你不知道谁是冯•布劳恩,但是你一定知道美国的载人登月计划;也许你不知道谁是斯特拉格霍尔德,但是你一定知道美国登月宇航员中有一位名为阿姆斯特朗;也许你不知道本津格,但是你一定知道或者用过耳温计。本书即为你解开这些谜题,所有这些人和事,都通过“回形针行动”联系在一起。

  《回形针行动》全书正文393页,加上主要人物介绍、前言、序、后记等,不下五百页,如果是长篇小说,也许这样的篇幅不断太长,但是作为纪实文学,这样的篇幅实在蔚为壮观,你无法想象作者安妮•雅各布森查阅了多少资料、采访了多少人才得到如此多的史料,才得以揭开这一段震惊世人的丑恶交易。

  简单来说,“回形针行动”是二战后美国招揽纳粹科学家的一项秘密行动,行动之初,参与各方就知道这项行动罔顾道德和尊严,而在行动不断推进中,其中一些科学家所犯罪行之深或许有无论如何都通不过审核之虞,所以在他们的资料上别上一枚回形针,这也是行动名称的由来,单这个名称就足以表明美国政府在对待纳粹的态度上道德底线一退再退。而最后,所有这些资料别有回形针的科学家共有千名之多,几乎悉数纳入美国政府为其科技崛起和冷战中对抗苏联发力。这些科学家包括奥斯维辛集中营及其他纳粹集中营的建造者和管理者化学家奥托•安布罗斯、希特勒御用生物武器研究专家布洛梅、制造“奇迹武器”V-2火箭的工程师冯•布劳恩等等……其中仅布洛梅一人就身负3.5万波兰人的性命。

  本书并不像其他揭秘类书籍一样给你简单堆砌事实,作者在大量史实中用寥寥数语给读者展示出主要人物的复杂的性格和丰满的形象,这些科学家在卓越的才能之外,他们有人为了不惜为科学献身(航空医学专家斯特拉格霍尔德冒着生命危险屡次亲自参与实验)、有人对满目疮痍 哀鸿遍野的故国充满神伤、有人喜欢顾影自怜,更多的是狡猾、傲慢、居心叵测、唯利是图。

  看这样的书总是会让人心生绝望:你认为该有正义?它告诉你二战中死亡人数约有六千万之多,伤者逾亿,而战后审判的战犯不足千人;你认为应有道德?在希波克拉底肖像下宣誓过的医师会亲手将致命毒素注入健康人体;你认为法律和审判会维护正义?“我们要谴责和惩罚的罪行是如此精心的策划,是如此的恶毒,是具有如此的毁灭性,以致文明对之不能放任不管,因为如果这些罪行在今后重兴,文明将不复存在。”即便检察官如此陈述第三帝国犯下的罪行,纳粹科学家却在国际法庭眼皮子底下被洗白;你认为只有美苏这样远离战场的强国蔑视道德和尊严招揽战犯?事实上,连英法这些主战场国家也试图利用纳粹德国科学家为自己制造先进武器;你认为这些科学家是被纳粹分子胁迫效力?事实是很多人不仅积极自愿加入纳粹组织,更是其狂热的追随者。

  但是,就像周濂在其《正义的可能》中说的“黑暗的力量不足以控制生活的所有面向,哪怕是一个普遍不正义的时代,仍有足够的行动空间让个体去承担生活的责任以及政治的责任,对此我们没有任何推诿的理由和借口”,也许接近真相本身就已经表明正义之可能性。

  如果非要给本书挑点毛病的话,翻译可能不尽如人意,另外,我拿到的书籍有个别页面印刷颜色不匀。

  总之,如果你是个军事探秘迷的话,本书不容错过。

  《回形针行动》读后感(七):难决断的人性

  如同《终结者系列》过去的改变带给未来的远超你想象!没读本书,绝对想不到纳粹的恐怖。庆幸剧毒由于疫苗不完善而没能投入战场,庆幸太多飞弹没能投入城镇便被废弃。

  但已经发生的终究无法改变,即使他们尝试烧毁资料,炸毁矿洞,掩盖曾经存在的痕迹,随着时间流逝,残酷的真相终究解封,重见天日。

  本书是女作家雅各布森新作,细腻的笔触下的景象简直身临其境,可观的评判也让读者可观判断,大量真实资料的铺垫更是一场难得→实际上书中人物的后代也不曾了解太多。

  而全书以时间为主线,穿插许多人的不同命运,即使只是一个矿工,一名俘虏,在历史的推动下也发挥了不容置疑的作用。如此,深入历史的过程充满期待与惊喜!

  除了常规的战争轨迹,作者通过走访纳粹科学家或者其后辈来了解曾经发生的事实,口述的形式阅读起来,仿佛CCTV10的科教片一样生动难忘。毕竟,那段发生的岁月深刻影响了那个年代的所有人。

  纳粹科学家们:

  人生来矛盾,但那些天才的科学家们在为纳粹服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被战争所影响,被权利所诱惑。变得贪婪无耻,或者失望懊悔。太多的科学家在对犯人进行“人体试验”时积极亢奋,只为获得试验成功而无视了手中掌握的人命。但纳粹溃败,他们又瞬间醒悟,开始疯狂销毁自己曾经存在的一切证据,掩盖被害的奴隶,毁坏那些试验。

  正如作者描述的那段:

  身怀巨资的德国银行董事,却与妻子隐居在灰泥色狭小住宅。当他被搜查队找到时,无比镇定的看着自己财产被搜走。可当搜查员敲击墙面夹层时,他却崩溃的嚎啕大哭!还有什么比财富更紧要么?当搜查员取出相册时,十分不解。殊不知,首页的“奥斯维辛”足以在日后揭露这个银行家的所有罪证!

  想必银行家当时已经知道在集中营犯下的罪永远无法被时间抹去吧。

  战争与掠夺:

  胜者为王败者寇,当纳粹分崩离析之际,各个同盟国私下客套的外表,迅速瓜分“战利品”。此时,卓有远见的美国将领在与各国交涉途中,却把大量科学家连同资料暗送回国,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果决与犀利啊!随着冷战开始,美国为例增加自身筹码,扩大了“回形针行动”更让许多人伤心,因为那些犯下大罪的科学家们,被包庇被藏匿,由来已久的公正更是被赤裸裸的亵渎。

  此时,虽然有小部分群体调查那些漏网之鱼,但当国家这个大机器运转起来,他们的努力顷刻间荡然无存。

  法庭上,当初被迫害的实验体因为过于愤怒而咆哮公堂,不成想被法官判成半年监禁,而有学识的纳粹科学家则被“囚禁”在环境优雅的地方研究,工作。这种明显的偏袒,令围观者无不失声。但他们却不曾了解更多更黑暗的真相。

  被尘封的档案:

  《参与医学研究和“安乐shi术”的人员名单》,这份档案原本于2015年解除权限。但作者通过努力,让国防部同意提前解禁,从而更真实还原了曾经的纳粹医学家在战后的种种人生。书中涉及的其它资料,也有很多是作者努力争取来的。庆幸这样,才能让我提早了解残酷的历史,那些无情的真相。

  通读全书,虽然选题沉重,但真实自有它独特的吸引力,让人欲罢不能的追求真相。此外,书中也有许多彩蛋等待挖掘:“007系列的作者居然抓捕过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对这个话题诘问总统?”“成功又狡诈的特工居然同时为三国服务?”

  太多的惊奇在书中藏匿,只能说,这本丰富的书不会让你失望!

  《回形针行动》读后感(八):回形针的思考

  关于二战,我所经历过的最大纪念活动来自于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15年9月3号举行的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的纪念活动。个人的感受是国家与人民对历史的热切祭奠以及对和平不易的更多思考和期许。二次世界大战让整儿陷入世界混乱,让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落入生活窘境,甚至牺牲个人和整个家族的生命。那样灿烈的经历我们谁也不想再经历,但我们也非常有必要通过各种各样的纪念形式去警醒我们自己:和平不易,且行且珍惜。

  关于二战最疼痛和最难以忍受的感觉是我读完维克多·弗兰克写的《追寻生命的意义》之后才有了一点可怜的认知,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理解当别人问你“你为什么不选择去死?”的感受,更难能可贵的在“大难不死”之后对人的心里的种种研究上苦下功夫开创心理学新的研究方向——意义治疗法。中国人对集体痛苦的一代人的疼痛记录最详细的文字之一来自于季羡林老先生的《牛棚杂记》,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一个人在最无拘无束的环境里的人性被如此扭曲,自己的师长、同学、同伴、父母、兄弟姐妹都可以成为被举报的对象,为的是得到某些子虚乌有的虚荣和权力,人性的拷问在《牛棚杂记》中用“喷气式”等类似这样的笑语让大家开怀了,但一代人的疼和痛,谁又能忘记得了?

  这本《回形针行动》本质上不完全是讲述二战军事故事的书,更多的是以美国今天科技发展的伟大成绩的“道德”性论证为主要论点,深度挖掘自二战以来,美帝联盟从全世界吸收和“坑蒙拐骗”过许多有识之士来为美国理想服务的故事。回形针行动准确来说美国政府采取的最简单的“废物利用”的过程,想要表达的是:把那些对人类犯下滔天罪行的德国人、日本人以及各种反人类的高智商、思虑深邃、卓尔不群的有识之士聚拢起来,完成美国今天的世界科技霸主、军事霸主、航天航空霸主地位的“司马懿之心”!

  老实讲,美国的这种招募顶级科学家的方式在人类发展史上并没有那么恶心,至少在解决人类重大疾病、推动科学发展、鼓捣“Project Apollo”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上,给人类带来更多美好的期望。我们在《钱学森》的电影和书籍中看到中国当时自主研制“中国两弹一星”的种种艰辛过程,如果那时候有一些高精尖的日本“二战罪犯”能帮助我们解决棘手的科学、思路和工程问题,我们是否也会采取和美国一样的“回形针行动”呢?历史的长河中被反复的证明,我们也采取了类似“回形针行动”的计划,只不过我们招募到的并非技术尖端、知识广博、材质超群、素质过硬的专业人士,而更多的是依靠举全国、全军之力鼎力支持钱学森的国家科学研究。

  《回形针行动》中给我解密了许多二战中许多德国裔的伟大的科学家,当然,他们在人类身上犯下的错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原谅。他们的聪明才智、远见卓识被美国当局看重并加以利用,各种残害人类同胞的技术和思维被运用在科学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上,我们看到美国战后的迅速崛起和霸主帝国的建立,这一群科学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本书作者带有强烈道德感的评论中,我不敢苟同。作为敌人的军师、操手和指挥家,也许在敌人的方面会给我们造成致命的打击;但站在和平年代的当时,对科学的渴求,以及有效利用现有资源迅速重建二战以来的百废待兴的现实问题面前,美国选择这样的方式并没有太多的道德问题值得拷问。给他们一颗子弹太容易了,但重建一个伟大的美国并不那么容易。

  回形针行动帮助美国迅速崛起,用一些制度性的、无比优越的政策和方法对知识、科学的不懈追求,促使美国产生了巨大的知识吸附能力。中国专门建立一所国家级顶尖大学为美国输送一流的人才,庚子赔款奖学金的设计就是为有识之士提供更好的美国土壤,让更聪明的脑袋连接在一起,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科学效果。我们需要从“回形针行动”中找到某些有价值的思路和方法,以人为本的二十一世纪中国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北京推行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并未招募到太多的世界级科学家,反而是把曾经从中国飞出去的华人华侨吸引回家了。当然,这并非说华人华侨不如别人,更多的是没有从“回形针行动”中学到一些有价值和能解决问题方法。

  这本书不仅从国家层面帮助我开拓思路,更是从公司管理角度帮我拓展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种种制度限制上的认识。公司管理的组织架构、制度设计以及业务方向管理,需要更多的“回形针行动”来让一切看起来毫不费力,但之前,你必须十二分的努力去做好一切问题的铺垫工作,并充分吸收本书中所讨论的问题本质:对知识、人才和科学的不懈追求。我们不知道未来会如何科技化、智能化和智慧化,但我们已然知道的现在的不完美。我们还有许多事情需要从“回形针行动”中去钻研和学习,如果你的追去也是美好的明天。

  《回形针行动》读后感(九):毁不掉的魔戒

  我在读托尔金的《魔戒》三部曲的时候,总是有点迷惑不解:这个故事开始于最激烈的战斗结束之时,一开头魔王就挂了。这等于是说,这部电影是从战斗的结束开始,那精彩之处还有哪些啊?打扫战场,分割战利品,接着就该打出演职员表了,有必要洋洋洒洒写了那样三部大部头的著作么?偏偏老外还挺捧场,托尔金的著作甚至有人专门进行研究。但是读完《回形针行动》这本书,我突然明白托尔金的这套《魔戒》厉害在什么地方了。

  《回形针行动》是美国女作家安妮。雅各布森的一部力作,主要内容是叙述在二战之后,美国政府为了在与苏联乃至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中占取上风,不惜敢冒民众谴责和违背道德的风险,大肆招募希特勒政府中的科学家进行武器研究的历史。作家的文章都是取材于最近解密的政府档案,真实可信,不仅没有为那些纳粹科学家做任何遮掩,就连相关的美国政府工作人员和官员都直接写出原名,直斥其非!背后的道德勇气令人钦佩,我们东方也有勇敢的人,但是这么一部真实的“不为尊者讳”的作品,在中国还是极少见的。

  在二战后,甚至二战还没有结束,美国政府就派出大量人员去搜罗纳粹的精英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一边攻克德国的国土,一边在硝烟未平的德国搜罗德国科学家。前后共有1600名左右为纳粹工作过的顶尖科学家被美国招募,为美国的冷战和武器研究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美国招募的人才主要是火箭人才、化学品人才以及病毒病菌研究方面的人才。全书也主要沿着这三条线路,按照时间推进,忠实再现了美国是如何招募这些科学家,如何为这些人洗白,又最终如何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危险。

  平心而论,德国纳粹政府虽然失败了,但是它遗留下来的绝不仅仅是满目疮痍,纳粹在武器方面投入巨大,得到的和快要得到的成果都是下金蛋的母鸡。纳粹在原子弹方面的研究由于希特勒的疏忽功亏一篑,但是坚持下去了呢?岂非威力、价值巨大?而当时纳粹距离成功其实不远了。纳粹的V2火箭是真真实实的成果,当时整个欧洲都为之变色。这其实给我们一个启示,一败涂地大多是我们内心放弃,只要内心不放弃,表面上的失败并不能打垮一个人或者是一个团队。记得看过一个电视剧,里面一个经济学教授教育破产的土包子老板:破产清算很重要,仔细搜罗可以免除很多不必要的债务,甚至可能清出东山再起的成本;而一旦内心放弃了,那就真的输的只剩内裤了。

  那些纳粹科学家里我还是挺佩服那些搞V2火箭的一帮子人的,他们居然在纳粹失败前就整理好所有资料,在矿洞藏好,并将几乎整个研究团队完好无损地保存在阿尔卑斯的山顶。面对美国大兵,多森伯格作为领头人也进退有度,可以称得上有勇有谋,根本不像是个讨生活的战败者,而是胸有成竹的议价者。相比之下,搞化学神经毒剂的那一帮在各个方面都比这帮人差一筹,一盘散沙。不仅销毁证据工作很烂,还彼此互相狗咬狗,结果这帮人除了少数真正的精英被美国雇佣,很多人并没有留在美国,与搞火箭的整个团队被美国挖走成了鲜明对比。《庄子》有关于“有用无用”的辩论,看这两个团队的遭遇,真是令人感慨。不过,整体来看,德国人比日本鬼子的素质强的不止一个档次,这些科学家几乎没有跟着希特勒上西天的,反倒是一个个为了自己的前途算盘打得很精到。对比日本,天皇活得好好的,连根寒毛都没有碰掉,反而是很多无知的军民剖腹自杀。社会的整体素质一对比,简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希特勒就是自杀了,百姓也不上当:SB才自杀呢,雅利安人种高贵那不是有利可图时的鬼话吗。而日本人的洗脑就很成功,天皇舒舒服服地活着,大批脑残的百姓和大兵先剖腹去了。

  本文的道德立场一直很坚定,并不因为这些纳粹科学家的个人魅力或者美国官员的所谓“爱国”精神而有所改变。本书的后半部显示了美国漠视道德的后果:冷战以及极端恐怖主义的盛行。日本麻原彰晃邪教制造的地铁惨案,使用的就是沙林毒气,而这种毒气正是美国政府从纳粹科学家那里搜罗到的技术,来源是纳粹德国,途径是美国。记得以前读过一篇文章,美国对日本也干过这种事情。日本在中国也做了很多惨无人道的人体试验,包括化学毒气和病毒对人体的作用。而战后美国对日本极其宽大,幕后的交易就是这些数据落入了美国政府的手中。钓鱼岛争端的起源肇因于此,甚至现在的冲绳曾经的琉球本也存在领土争议,而中国政府被迫放手,难说不是这种背后的肮脏交易所致。

  我是在这本书看到后半部的时候,突然明白了《魔戒》三部曲:魔王虽然已死,但是毁灭世界的魔戒依然存在;战胜的各方个个心怀鬼胎,都想利用魔戒称霸世界,大家谁都不信任别人,所以将魔戒交给一个最弱的小精灵去天炉销毁,而互不信任的各方派人一路护送。事实上,这是比战胜魔王更艰难的一项工作,因为要战胜的是心魔。那个矮人精灵佛洛多最终被同伴尊称为“大人”,并非他有过人的武力和智慧,而是他能抗拒诱惑,在最困难的关头也没有将魔戒据为己有。对照这本《回形针行动》,魔戒的隐喻不是明明白白摆在那里吗?

  只不过,幻想小说毕竟是幻想,现实世界根本没有佛洛多,只有一群心怀鬼胎互相防备的鬼域之徒。

  《回形针行动》读后感(十):一张厕所打捞的名单,却引发20世纪惊天秘闻!

  众所周知,“二战”时期德国科技领冠全球。战争结束后,各国纷纷来到元首的帝国搜罗高科技。70年前,冯·卡门就曾携高徒钱学森带领美帝火箭小组前往战火纷飞的欧洲,为美国军方搜索纳粹德国的导弹技术和科技人才。其中被美国招揽的科学家“德国导弹之父”冯·布劳恩最为著名。

  1944年9月8日,伦敦的天空响起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凄厉长啸,霎时间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都燃起火光,爆炸声不绝于耳。这些希特勒口中“奇迹武器”来自波罗的海沿岸。至1945年3月27日,德国共向英国发射了1403枚V-2火箭,其中1115枚到达英国境内,517枚命中伦敦。

  V-2 火箭是到那时为止人类制造出的最先进的飞行武器。纳粹“奇迹武器”显示出的强大威力和潜在威胁让整个欧洲陷入恐慌,更让盟军感到十分不安。

  但盟军对这种武器一无所知,它是如何制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它的发明者是谁?欧洲盟军总司令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将军曾说道:“假如德国在6个月前成功研制并使用这些新型武器,进攻欧洲很可能变得极为困难,甚至毫无胜算。”

  此时当务之急就是找出纳粹火箭项目背后的科学家。丘吉尔、罗斯福以及斯大林都下令实施其秘密计划,争夺德国的武器专家。盟军渡过莱茵河后,战争史上为获取武器研究情报的最激烈角逐展开了。

  而美国人先知先觉,早在1943年3月,陆军部就成立了一个代号“阿尔索斯”的特殊谍报队;当年12月,该谍报队来到了欧洲大陆,其最高工作准则就是:无论如何不能让德国科学家落入苏联人手中。

  1945年3月中旬,美军开进莱茵河西岸的波恩。在那里,从厕所中打捞出的“奥森伯格”名单改变了许多纳粹科学家的命运。美军情报人员据此整理出一份通缉令,而年仅32岁的德国陆军V 系列武器研发技术主管、党卫军军官沃纳·冯·布劳恩位居榜首。4月,美国战略情报局和联合情报调查局共同发起“回形针行动”,同时派遣专家随美军进入德国腹地搜寻导弹专家,务必赶在别国之前控制这批“宝贵财富”。在军方授权下,4月底冯·卡门组建了一个调查团携高徒钱学森前往德国搜寻并审讯德国科学家。

  1945年5月2日,当一队来自美国第44步兵师的巡逻侦察兵出现在慕尼黑城郊时,多恩贝格将军和冯·布劳恩决定违背柏林的命令,向盟军投降。布劳恩的弟弟、火箭引擎工程师马格努斯被选为谈判代表,原因正如他在日记里所说的那样:“我最年轻、英语最流利,万一美国人过于紧张向我开枪也不要紧,反正我是整个设计团队里最不重要的一个。”根据美国大兵的回忆,这个一脸紧张的青年工程师骑着一辆自行车迎上来,用蹩脚的英文说:“我是马格努斯·布劳恩,我的哥哥就是制造V-2导弹的工程师,我们现在投降了。”这听起来“就像他打算把哥哥‘卖给’美国人一样”。

  钱学森代表美方审问德国科学家关于纳粹的绝密技术并写成报告,当他与冯·布劳恩见面时,后者说道:“我知道我们(纳粹德国)创造了一种新型战争模式,问题是现在我们不知道应该把才智贡献给哪个战胜国。我希望能避免另一场世界大战,我认为只有在各大国导弹技术均衡的条件下,才能维持未来世界的和平。” 几年后,冯·布劳恩又告诉一名美国记者,“我们掌握了V-2 火箭技术,但你们没有。所以你们自然想要了解有关的一切。”冯·布劳恩所表现出来的傲慢态度令人震惊。曾有情报人员写道:“如果我们抓住的不是第三帝国最重要的科学家,就是最精明的骗子。”

  之后,冯·布劳恩写出了书面报告《德国液态火箭研究与展望》,顺利被美军招募。1945 年9月12日一早,他与其他几名V-2火箭中级工程师永远离开了德国。一行人分别乘坐两辆军用吉普,前往法国,之后飞越大西洋,于1945年9月20日凌晨两点抵达特拉华州威尔明顿的纽卡索机场。

  来到美国最初几年的和平岁月里,布劳恩在德克萨斯州布利斯堡工作,并开始大肆鼓吹太空战军事化,但美国公众对此缺乏兴趣。然而突然爆发的朝鲜战争改变了一切。1950年,布利斯堡的火箭研究小组从得克萨斯州迁往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附近的红石兵工厂,开始为陆军研制“朱庇特”弹道导弹。

  随着人类登月计划的步伐不断加快,沃纳·冯·布劳恩也开始名利双收。1958年7月29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成立。两年后,布劳恩领导的研发团队也转入NASA下属的马歇尔航天中心,从1960年7月至1970年2月,布劳恩担任该中心主任,开始了他的飞天梦想。后来冯·布劳恩成为土星V号运载火箭首席设计师,首度将人类送上了月球,从而让美国在冷战时期同苏联的太空竞赛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但是,作为一名前党卫军军官,冯·布劳恩从前的所作所为都涉及纳粹战争罪,这些事实如影随形。有一天,冯·布劳恩造访《科利尔》杂志社办公室,在电梯里遇到了几名杂志社的工作人员。其中一人伸出手来,用手指摩挲着这名科学家身上的皮衣,嘲弄地问:“这肯定是用人皮做的吧?”

  阿波罗登月项目结束后,冯·布劳恩转入私营部门工作。作为一名国防承包商,他开始穿梭于世界各国,先后会见了多国领导人。1973年,他喜欢上了驾驶飞机,并于当年6月向联邦航空局申请换发新飞机驾驶执照,因此他接受了身体检查和X 射线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肾部有一个阴影。经确诊,冯·布劳恩身患晚期癌症,只有4年的余生。1977年6月16日,冯·布劳恩逝世,他的墓地位于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德里亚,墓碑上引用了《圣经》赞美诗中的一句话:“祈求我主和万物宽恕。”

  “二战”期间,当V-2导弹首次袭击伦敦的消息传出后,布劳恩将这一天称为“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并在同僚中公开声称: “我瞄准的是星辰,只是偶尔也会命中伦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