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邮差总按两遍铃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邮差总按两遍铃读后感摘抄

2021-05-06 02:45:2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邮差总按两遍铃读后感摘抄

  《邮差总按两遍铃》是一本由[美] 詹姆斯·M.凯恩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邮差总按两遍铃》精选点评:

  ●看到结尾处有点沉重,一声唏嘘

  ●没觉得有“那么好”,可能英文原版会更有味道吧。

  ●補

  ●被逻辑思维中了毒买了回来,是好书,但是不是我爱读的书。横向对比,我个人觉得东野圭吾的书都要更胜一筹。

  ●买了 看看

  ●期待过高看完有些失望 或是我不懂欣赏硬汉派(前言说东野圭吾和阿加莎矫揉造作也真是让我想翻白眼

  ●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夸大 总以为有我意料之外的结局 然而并没有

  ●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也还好。最后的部分,很精彩

  ●读起来没有双重赔偿的精彩,但两篇看下来这似乎是个模式。男人控制不住情欲,而除掉障碍物丈夫,牵扯进谋杀和保单,法律。最后峰回路转,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邮差总按两遍铃》读后感(一):黑色文学,而非推理。

  基调黑色、笔锋冷峻,但就是少了些悬疑和推理。小说更侧重于人物心理的剖析和揭示,就如介绍里所说的,他不喜欢阿加莎 克里斯蒂,也不喜欢东野圭吾,因为他们的描写过于遮遮掩掩,过于碎片化。不过,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东野的风格,几条情节主线并行地铺展开,并在该设置悬疑的地方铺下线索的伏笔。这种多线程并发的写作手法,更能使读者有一边琢磨、一边激起柳暗花明的快感。

  也许凯恩的风格是所谓的“硬汉”风格吧,从头到尾一条大的主线,一点也不“遮遮掩掩”,想到什么便立即行动,将本来就不是埋得很深的真相揭开,将人物内心的黑暗和浮躁一点点地呈现出来。嗯,这也挺好的。

  不过,我还是更认同东野圭吾的写作手法。

  《邮差总按两遍铃》读后感(二):命运总是在你想不到时来找你

  这是一个世纪前的美国畅销书,被称为几乎是美国第一部畅销书。你可以想象一个世纪前洛阳纸贵的情景。

  这本薄薄小册字改编的电影还没看,但几乎每一页都在你的脑海里,像电影一样放映,这也许就是小说和电影两种艺术形式交融的最完美的结合,不由不得对作者的冷硬白描功力赞叹不已。

  这是一个命运必然到来的故事。就像邮差,一定要把信送给你一样。也不得不接受那或早到或迟来的安排。第一次躲过打击的希腊人,终于被第二次的谋杀所害。逃过了第一次车祸的科拉,第二次就没有这么好运。而再一次走上被告席的弗兰克,唯一的选择也不过就是按照最初的第一个案件给他定罪,还是按第二个给他定罪?躲过那个必然的,却逃不过这个偶然的车祸带来的毁灭灾难。电影中的结局是弗兰克因为第二次车祸而定罪,微微一笑。

  他不希望他和科拉的爱情受到质疑。这是一个法外之人的高光时刻。

  但一切都躲不过,死水微澜也会引发蝴蝶效应。命运真正来时从不敲门。

  作者还写了《双重赔偿》和《幻世浮生》,据说故事更加精彩,回头一定要找来看看。

  《邮差总按两遍铃》读后感(三):命运像邮差一样尽责,注定我们将共赴地狱

  小说很短,用了一下午的时间把它看完了。没有过多细腻的心理描写,大多数以叙事和对话的手段像我们娓娓道来两个无用的年轻人不甘命运最终走向死亡。 因为爱,或是不愿忍受与一个头发油腻令人恶心的家伙一起生活,两个偷情之人计划杀掉她丈夫。第一次用尽巧计,最后以裂了缝的信任为代价完美逃脱。 科拉说:“我想是守在一块儿了,不过我昨儿晚上想了很多,弗兰克,想到你和我,还有电影,以及我为什么突然变啦,廉价小餐馆和四处流浪,你为什么喜欢它们。咱们只是两个不中用的人,弗兰克。那天夜里,上帝吻了咱们的额头。他给了咱们两个人所能拥有的一切,可咱们就不是能享有那一切的料。咱们享有了全部的爱,但是咱们却承受不住,一下子垮了。那种爱就像是一架大飞机的引擎,它带着你穿过天空,一直去到了山顶上。可是你要把那种爱放进一辆福特汽车里,它就会给震得粉碎。咱们就是这样,两辆福特汽车,弗兰克。上帝眼下正在上面嘲笑咱们。”第二次用尽好运如同天道好还,无辜却被治罪。命运就像个尽职的邮差一样,总会把属于你的那份命运塞到你的手里。不管这是张让人目瞪口呆的支票,还是你自己的讣告,该来的迟早会来,谁都别想逃。 当爱与恐惧掺杂在一起,就不再是爱而是恨了。别以爱的名义做傻事,那样只会让你们共赴地狱。

  《邮差总按两遍铃》读后感(四):爱他就给他盖被子

  《邮差总按两遍铃》和《双重赔偿》是罗辑思维罗胖子重点推荐的书,称作者詹姆斯•M•凯恩是个讲故事的天才,被称为“黑色文学”的开山鼻祖。

  所以邮差总按两遍铃和双重赔偿都看了,故事都很短,却都很吸引人,牵着读者往下读,想看看主人公到底迎来的是什么结局。

  更喜欢双重赔偿,那个故事更跌宕起伏,就连主角也是狠狠爱过2个人。

  但是邮差里的男主形象塑造的更鲜明点儿,外表英俊,不务正业,爱耍小聪明,运气不太好,喜欢冒险和流浪,积累了一身和警察斗智斗勇的经验。相比爱情,更喜欢自己。

  外表英俊干净,所以轻而易举勾搭上了老板娘;

  不务正业,打过警察,住过监狱;

  小聪明:一眼就看穿了科拉对自己美国人身份的骄傲以及对丈夫希腊人的嫌弃;为了约炮,拐弯抹角让老板去城里换招牌,并且事后将招牌的功劳归给老板;

  运气不太好:与新手赌台球,输的一干二净;

  喜欢冒险和流浪:永远在怂恿科拉和他去四处流浪;

  相比爱情,更爱自己:科拉回老家之后,他和克雷默其实完全可以私奔,不再回来。但是却放心不下把命交到科拉手里,所以再度回来,谋划怎么除掉科拉,永绝后患。

  科拉,长的漂亮,身材好,结婚之前做过外围女。想必是因为出身不太好,所以内心深处的愿望是出人头地,所以嫌弃弗兰克没出息,所以致力于抓住机会把小店生意做红火,所以不会选择和弗兰克去流浪。

  相比弗兰克爱她,她爱弗兰克吧,有个小细节记忆犹新,第一次上法庭,她以为弗兰克背叛了自己,尽管愤怒异常,但还是帮弗兰克把快掉下去的毯子重新盖了盖。

  我跟很多人一样,喜欢这本书的名字。刚开始看书时,一直以为故事中会出现一个邮差作为证人,是他们谋杀案的关键。想不到并没有现实中的邮差。有的只是无形中的命运,属于你的早晚会来到。不论你想或者不想。

  :有两点看着略不舒服:

  1、错别字:比如P007,这管你什么事?P145,惟一。

  2、对话:对话太多,有时候读着读着就分辨不出是谁说的了。(⊙﹏⊙)b

  《邮差总按两遍铃》读后感(五):男人、女人、爱、背叛与死亡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兴起了一派严格写实的通俗小说,这一派作家一般都刻画精细,行文简洁,而他们的作品大都是暴露社会上种种阴暗面的凶杀、通奸等犯罪小说,詹姆斯.M.凯恩被认为是这派小说家中的大师。

  詹姆斯.M.凯恩,1892年出生于美国马里兰州的一个爱尔兰天主教家庭,父亲是当地华盛顿学院的院长,母亲是歌剧演员,写作生涯从记者开始,历任《巴尔的摩太阳报》的报道记者,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驻法国的战地记者,《纽约世界报》编辑,以及《纽约客》执行主编,此后一度在好莱坞担任编剧,在编剧合同到期后,开车逛遍南加州,并写了几个引人注目的惊悚短篇小说之后,在著名出版人诺普夫的鼓励下,开始创作《邮差总按两遍铃》。

  这部小说的故事原型来自于1927年发生的一桩谋杀亲夫案。三十一岁,有着"斯堪的纳维亚式冰冷眼神"的金发美女露丝伙同她的情夫,紧身胸衣推销商贾德,用吊画绳勒死了自己的丈夫艾伯特,并企图骗取她之前瞒着丈夫替他买下的个人意外保险金。性爱与谋杀,媒体的连续炒作,加上《纽约每日新闻》上刊登的一张露丝做电椅的大幅照片,使这个案件一时轰动全美。凯恩的小说开始部分的情节设置几乎跟真实案件如出一辙,只是将人物和事件变得更典型化和戏剧化:这次的情夫叫弗兰克,一个喜欢四处流浪的年轻英俊的小混混,小说以他的视角用第一人称叙述,这次的冷美人不使金发而是黑发,她叫科拉,用弗兰克的话说,“出了身段外,她真的算不上什么绝世美人” 科拉的丈夫尼克,一个“软绵绵,油腻腻,个头不高,头发又黑又卷”,没事喜欢吊几嗓子的希腊人,经营着一家加油站、修车铺和小餐馆合为一体的路边小店,通过制造一场假车祸,弗兰克和科拉谋杀了尼克,不仅如此,再同保险公司经过一番曲折惊心的较量之后,他们还获取了一笔巨额保险金,但故事并没有结束,事实上,故事的真正高潮才刚刚开始:从此以后,跟童话里常用的句式正好相反——他们就此过上了非常不幸的生活,而且那种不幸是如此深切和令人绝望,他们开始互相猜疑,互相伤害,互相折磨,直至最后团圆式的双双死亡。

  为什么取名《邮差总按两遍铃》,其中比较可信的一个版本是凯恩从露丝案件的法庭告白中获得灵感:露丝为了让她瞒着丈夫买下的保险单能秘密送到自己手里,吩咐邮差按两下玲作为信号,这个标题奇特,神秘,完美的契合了小说的内容和主题。

  故事的主人公,他们互相吸引,相爱,为了这份爱无法控制的去杀人,然而,讽刺的是,当他们历经波折,终于将所有爱的障碍:丈夫、法律和贫穷都一一清除之后,原来那份看似无坚不摧的爱本身却坍塌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死比爱更冷,因为爱,真正的爱,存粹的爱,比我们想象的更虚幻,更脆弱,更经不起考验,所以在谋杀发生之后,在地方检察官的威逼利诱之下,面对死亡的恐惧,科拉和弗兰克这对坚定恋人几乎立刻就背叛了对方。

  这是一部硬汉派侦探小说,它比传统的小说离文学更近,弥漫在故事中的黑色气氛,刀刃般锋利的句式,闪烁寒光的冷幽默,狭窄而风格化的第一人称视角,特殊的,充满命运感的绝望,都是这派小说的特点,它告诉我们,绝望并非我们想像的那么糟,绝望自有绝望的力量,就像希望也有希望的无能。

  文学史家认为它“或许是美国出版史上第一部超级畅销书”而且是当之无愧的“黑色文学、电影"的开山鼻祖,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加缪曾公开表示,自己的《局外人》的人物和风格灵感就来自于詹姆斯.M.凯恩的这部小说《邮差总按两遍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