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锦集
《月亮与六便士》是一本由毛姆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一):多大的勇气能让人为理想不管不顾?
有理想的人很多,能抛弃一切只为实现理想而不管不顾的人太少了。现实有我们的不舍,羁绊,责任,以及不被理解,被当成异类。这也是斯特里克兰德突然有一天"抛妻弃子"要成为画家时所有人的不理解,他没给自己留任何退路。尽管惊叹于他为理想一条道路走到黑的勇气,但对他的冷酷不通人情不敢苟同,毕竟我也只是凡人一枚。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二):书是好书,翻译是真的恶心
这翻译是用的百度翻译吧....AI智能翻译都比这个好。翻译的作者你自己敢把你翻译的看一遍吗???
一句话,你自己试着读一遍,自己感觉一下语句通顺吗?看了前面几章,我都想把书直接撕了!头上一句脚上一句的,整篇读下来,完全没有任何印象,麻烦认真点好吧,真是恶心,LZ以后再也不买这个比翻译的书了....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三):P156
我想到了斯特罗伊夫和妻子这一对夫妇,在蒙马特区那间温馨的画室里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他们简单、善良、待人热情;我感到残酷的是,事实上他们幸福生活的破碎并没有让这个世界有什么不同。这世界继续在转动,没有人因为这件可悲的事情生活得更糟糕。我早想到,德克,一个感情反应更大却缺乏感情深度的人,也会很快忘掉这件事的。布兰奇的生命,开始时怀着光明的希望和梦想,如今轻生还不如从未来过这世上的好。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四):月亮上的凡人
翻译的颠三倒四,好多地方都让人读的不通顺,作者对斯特里克兰德表面上以社会大众的角度批判他的毫无人性的作为,实际内心里却又对他挣脱束缚回归本性的赞叹,但我却认为追随本心澄净固然是好,但脱离现实社会,被本能支配就过于显露兽性缺乏理智了。所以所谓天才总是孤独的,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创造世界,也被世界抛弃!遵从内心,尊重理想并不代表要践踏别人吧?我理解不了这种所谓追求理想的伟大,妄想脱离尘世,却忘记自己不过是个凡人,肉体的欲望怎么不见超脱?提上裤子就不认人,假惺惺的为此痛苦不堪,怎么那么琼瑶呢?如果真的为了理想那就更应该努力生活,最起码会愿意为了艺术而去赚钱买材料吧,可书中说的他连最简单的都懒得去做,只等着别人施舍,然后要饭还嫌馊,这样的人自私成性,不值得被赞誉,他的理想是天边的月亮,甚至他把自己也当做月亮上的人,俯视大地上的芸芸众生,自觉超脱,但却忘了没有便士他也是和众生一样会饿肚子的!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五):《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今天耐着性子看完了《月亮与六便士》,我认为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并不是因为他的词藻多华丽多特别,而在于塑造了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一个本可以平常之中获得成功的人突然离经叛道地去追求梦想。
这很自然地让我们认识到现实中有这样的人,而这也方便当我们提及类似的人时,可以言简意赅地说“像斯特里克兰德那样的人。”
这种“人”文中是这样写的“有些人生来就生错了地方……他们在他们出生地是陌生人,而他们孩提时代就熟悉的绿叶遮阴的小巷或者玩耍过的熙熙攘攘的街道,也不过是人生旅途的一站。他们在自己的亲朋中生活一辈子也形同陌路,在他们唯一熟悉的场景中落落寡合。也许就是这种陌生感,让人远走他乡,漂流四方,寻找某些永久性的东西,让他们可以牢牢地依附在上面。也许某种根深蒂固的返祖诉求,督使这种彷徨者回到他祖先在历史上的懵懂混沌时代离去的故土。有时,一个人偶然来到一个地方,他莫名其妙地感觉他属于这里。这里就是他苦苦寻求的故乡,他愿意在他从来没有见识过的环境里安居下来,仿佛这种环境是他们生来就似曾相识的。他最后会在这里寻找到宁静。”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六):何为追求,追求难道就要舍弃一切?
用散发着消毒水味道的手术刀对皮囊包裹下的人性进行了犀利地解剖,混合着看客讪笑的幽默和残忍的目光。
小说中的克兰德就是以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原型塑造的,自己不满足于现实生活,哪怕有自己的家庭,也会毅然追求,克兰德作为一名证券经纪人,妻子结交社会名流,看似安稳幸福富裕的家庭,却因为克兰德所谓的追求而支离破碎,这样的追求还有价值吗?
你有你的追求,我有我的选择,因为内心的躁动,抛弃妻子,远离故乡,前往巴黎,在巴黎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不可否认,因为追求艺术,自己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灵魂带来的艺术,你的目的达到了,你在接近原始的南太平洋群岛的塔希提岛娶了一名土著姑娘爱塔 ,并且生了三个孩子,度过了三年短暂的幸福时光 ,说是短暂,你的孩子都因为麻风病思路,你也随之离去,离去之后嘱咐妻子把创作的作品全部都销毁,我就不理解,你内心就是一个谜,永远没有人能解开,你追求的灵魂艺术也不会有后人能体会得到,毕竟作品没了,你的灵魂也因此离去。
我不是艺术工作者,所以没有那么深刻的艺术感慨,我尊重克兰德的追求,但是我不能理解抛弃妻子的行为。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七):书评
对于取什么题目我是真的真的无能为力,回想起以前写作文,每每给作文命名的时候真是要命,所以这个书评我依然不知道取什么名字好。看完这本书已经很久了,但是现在才能静下心来写写一些关于这本书的一些想法。主人公抛妻弃子只为追逐画画这一梦想,他行动的时候压根就没有考虑过是否会成为知名画家,只是想脱离现在丈夫父亲这一身份的束缚全身心的投入画画这一伟大的让所有人都不能理解和接受中去,不是说画画无法让人理解,而是以中年这一年纪并且抛弃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去追寻一个在众人看来看不见希望并且无比艰难的路途,这可能就是梦想的力量吧,作者将它描绘成主人公体内不受其控制的魔鬼。但是这种梦想的力量又是那么的难得,似乎只有上帝的宠儿才能获得这份殊荣,被授予这种力量,很多很多的人是没有梦想的,或者想拥有梦想,但是不知道怎么确定那就是属于自己的梦想,很多梦想是被亲人朋友或者仅仅是陌生人确定的,我现在就属于这种状态。I want to do something for my dream, but I don't know what is my own dream.
很具有现实意义的一本书,很喜欢。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八):我完全理解她了
这本书是好友最喜欢的书,一直推荐我读。断断续续用了很久把这本不算厚的小说看完。我完全理解她了。
好友与我相识多年,可以说是同我最契合的人,完全的志同道合,三观无比相像。我们都曾是中国高考体制下的苦海学子,后来她选择出国读书。可我们还是一同奋斗的,她学习雅思,我为了数学苦恼。她曾以为会一直这样下去,按部就班,申请大学,做个翻译。我也是,我钟爱历史和话剧,也以为会考上一个心仪的大学,选择历史专业或者戏剧文学。
人生的转机就是那么突然,早已离开学校的她有一天突然告诉我她最后选择学美术了,并且已经在进行画画练习了。我知道她一直以来对画画的喜爱,却没想到她能这样果断地选择出国学习美术。她和我说了很多,觉得自己最喜欢的还是画画,只有在画画的时候才真的觉得开心。现在的她已经在大洋彼岸为了她爱的东西艰难地奋斗学习着。
最开始的时候,我的唯一感想就是震惊,其次便是无条件的支持。现在想来,一定还有嫉妒吧,她抬头朝着月亮去了。而我却向六便士屈服,没能学历史而是选择了法律。
其实我们都不后悔,希望有一天,我们都不用担心六便士,也能触到属于我们的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九):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说实话,看完前言就觉得没什么兴趣了,因为完全被剧透,本以为是一部平凡人的故事,没想到是一位名人的,事实上,关于名人,会有很多的逸闻趣事,多少会减少了读书探索故事的乐趣,尤其在男主人公离开马赛前的部分,都觉得像读一部啰嗦版的前言,好在书不长,强迫症要求我把书读下去。
当斯特里克兰德来到塔希提岛,遇到生命最后的一些朋友,他最后的“妻子”、家庭,以及宽容的原始环境,我由衷地替他感到高兴,也逐渐的理解了他前半生,也就是城市生活,是多么严重的扭曲了他本人。
毛姆写作很有意思,他自己承认,为了凸显斯特里克兰德的伟大,他将周围的人写的多少有点不正常,比如热情善良的斯特罗伊夫和他为爱献身的妻子布兰卡,一个过分的失去了自我,一个深藏着苦难的内心。然而,对于斯特里克兰德本人的妻子家庭,作者一句坏话都没说,甚至一直在说她优雅、时尚、不显老……却在最后几段话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常人世界看来,这个家庭再正常不过,带着文明的刻板、礼仪有加、作为一位名人家人的各种得体,然而同时却伴着虚伪。这样,起初所有的不理解,为什么一位普通的证券投资人非要毅然决然地抛弃自己的家庭?为什么伤害善待他的人而不感到一丝愧疚?正是因为他早已看透了文明社会中的虚假,也正因为如此,他从不在意生活环境的改变,心灵至死保持着澄澈平静,原野才是真正可以滋养他的栖息地,他的艺术也最终爆发出惊人的生命力。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十):你想要月亮还是六便士
有人形容斯特里克兰徳:当别人都在低头寻找六便士的时候,他却抬头望着月亮。
说实话,对于斯特里克兰德我是抱着批判的态度。他抛妻弃子,破坏别人家庭,拖累无辜的少女。他总是在吸引那些女子,但他本人却并不屑于与她们交往,肉欲只不过是偶尔抓住他身体的魔鬼,等他清醒过来只会对发生的事情深恶痛绝,这对象也包括抓住了他偶尔脆弱的那个女子。
在斯特里克兰德心中,良心,道德观是多余的东西,这就如他年过四十突然抛弃正经的工作和家庭跑去巴黎做一个穷困潦倒的画家一样令人难以置信。甚至一度被人认为被魔鬼缠身。他的画作从不曾使人觉得好看,也不会让人觉得高明,但在生命的最终,换了麻风病失明的他用墙来作画,却让人感觉他是个天才。他出名后他的画作让人震惊,众人急忙收购他的好画,为自己拥有他的画而感到庆幸,或是为自己错过了他的画而觉得遗憾惋惜,但他们的潜意识只是因为他如今出名了,他的画作值钱了,而不是觉得他的画如何惊人与打动他们。他们要的是六便士。
也不乏在斯特里克兰德还没有出名之时就觉得他是个天才而对他机遇有加,即使被拆散家庭也还是惦记着他的画作的斯特克罗伊夫,好心的让人发笑的胖子,他经常被斯特里克兰徳伤害着,但即使在最愤怒的时候他仍旧下不了手去毁坏他的创作,即使画上是他赤身裸体不顾一切爱上斯特里克兰徳的妻子,他对艺术的追求显得可笑又可敬。也从侧面描写出斯特里克兰德的奇怪性子,再与他流落马赛,塔西提岛的时候的风评与境遇做对比,他像楔子找到了自己的孔,正如他自己说的:我一看见就知道这是我一直找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