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专注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专注读后感1000字

2022-04-03 03:06:5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专注读后感1000字

  《专注》是一本由【美】丹尼尔•戈尔曼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2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专注》读后感(一):“情商”之父最新力作,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

  专注力是一种重要的心灵资产,对我们的人生起到指航引路的重大作用。但长期以来,鲜有人正式讨论这个课题,更是低估了它的作用。全球顶级的心理学大师丹尼尔·戈尔曼,追踪人类科学前沿研究20余年,致力为读者带来最新奇、最重要的发现。在《专注》一书中,他以其深耕多年的心理学研究功底,精确提炼出专注力的三种形式,即内在专注、对他人专注和外在专注。

  《专注》读后感(二):专注力比智商更重要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你的手机、电脑屏幕随时弹出各种花边新闻,吸引、压榨你的专注力,你发现专心完成你的工作内容变得非常困难。 专注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拥有专注力就拥有成功。 这本书从人的大脑生理特点入手,告诉我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注意力的特点,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的大脑机理。

  但是我更加感兴趣的是如何保持自己的专注力,如何利用专注力促进自我管理。对专注力和环境保护的论述,还有专注力和领导力的论述并不好兴趣。

  《专注》读后感(三):不值得推荐

  当时在中信书店的销售排行榜的第一位,就饶有兴趣的买了一本回来。

  目前看到了200页左右,表示失望。

  定位算是心理学的专业书籍吧,有些内容并不适合大众读者。

  内容组织的不好,结构上没有主线,主题的表达也就不明显;越往后读发现内容组织越零散,甚至忘记了这书在讲什么。

  而且针对每一小节的内容,主题也不明显,不知道在讲什么。

  不推荐这本书。

  补充,很奇怪为什么会排到销售榜的第一,中信出版社的读者人群都这么专业么。

  《专注》读后感(四):好处和不足

  好的

  翻译的好,是我目前看过的翻译外文著作中最好的。没有看到英文原版,反正翻译后的很符合中文意境,一点也不生硬晦涩,而且还有了大量的成语。看了看译者叫杨春晓,以后会留意她的翻译作品。

  大量例子了描述和运用。 整本书几乎每个要论述的观点见解都要相应的例子或者实验数据, 给人的感觉很生动,是一本可以持续读得下去的书。

  不足

  所有的观点罗列在那里很散,没有主题, 整本书看完,依然不知道如何具体提高专注力。也有可能是悟的不够:)。 里面到是有提到冥想、正念之类的概念,但是如何练习不太具体。以后可以看看这方面的书或许可以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

  《专注》读后感(五):不值得推荐的一本书

  作为一个工作后读的在职研究生的心理学课程,发现还有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写的推荐序。

  这本书用一句话、一篇文章就能搞定的事情,为什么要出一本书呢?

  就讲了一个话题专注力,一万小时的努力。对于大部分刚毕业或者普通学校毕业的人,专注力就是单点突破,先把本职工作做好,在一个单位先干满5年,这是最基本的事情。

  职场前十年,尽量不要换行业,只要你坚持精进了十年,即使你的行业像柯达胶卷淘汰破产了,你依然能找到好的工作的。

  1,不要轻易换行业、不要轻易跳槽,特别是刚开始十年

  2,不要轻易换城市,坚持在一个城市扎根,尽量大一些的城市

  3,坚持做主业,一万小时的努力,长期坚持产生价值。

  《专注》读后感(六):改变我行为模式的一本书

  《专注》这本书真正的调整了我的一部分行为。 1.我明白了为什么小时候学习不如邻居好,因为他做什么事情都很专注。而我很容易从当下这个点跳到另外的点。等到回过神来,老师课都讲完了。 2.专注力对于社交也很重要,与人交往的时候只有投入其中,才能了解对方的情绪反应,更好的与人沟通。 3.之前做事情都是想想这个,做做那个。这样自然对人对物没有敏锐的感受和把握。这也是最近的一个感受,这次坐车回家没有过分玩手机,而是专心听别人讲话,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之前没有发现的东西,感受到了更多的东西。否则很难有这样的体验的。 4.如何提升专注力?1:冥想。2:保持觉察,对自身的状态保持敏锐的觉察。这样才能提升自我意识,而自控力也来源于自我意识,如果一个人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在做什么,又如何能够实现自控呢?

  《专注》读后感(七):一篇文章就能表达的东西,非要夹杂点无用的内容勉强凑数。

  鉴于喜欢作者写的《情商》,还是写篇笔记以表示对作者的敬意。这本书定价49元,真是太坑爹。最关键的是本书的题目和其内容严重背离,简直就是情商的翻版。怀疑中信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总结如下:

  摄入信息过多,会造成信息超载,人就会分心,越难进入深度思考模式。深度思考需要持续的专注,越分心思考越流于表面,理解的事物越肤浅。

  (认知肌肉)专注力如同肌肉可以借由科学的锻炼而日益增强,不用就会退化。同时专注力与意志力一行是有限力量,达到极限,就会产生认知衰竭,产生疲劳,专注力因此而下降。

  专注力可分为三种:内在专注、对他人的专注、外在专注

  分散专注力的事物分为两类:感觉干扰和情绪干扰

  专注力越集中,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越高,专注的时候回产生心流,愉悦是心流产生的情绪标志。

  我们大脑存在两个半独立的系统,理性和感性,在《思考快与慢》中,作者分为第一第二系统。

  专注力的联系和其他运动练习类似,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就是另外一本书上写的,刻意练习(本书写的是巧妙练习)。刻意练习的前提是必须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练习(也就是必须具备反馈回路),水平才能提高,只练习自己熟练的事情没有任何意义。

  专注力超载会造成心理控制能力减弱,这点跟意志力一样。

  目标导向和有意注意可以改善专注力,可以练习则可以提高专注力水平。

  长期冥想可以提高专注力,关注正能量的思想可以提高专注力,关注负能量的思考可以减弱专注立。

  专注力有遗传的成分,培养这种技能需要从生活中获取经验,基因不能单独产生作用,基因就像种子,成长成什么样需要外部环境的配合。即是有专注力的强力基因也需要环境和习惯的配合和练习。(这部分写的不错,获得一个比较新鲜的逻辑)

  专注力和自控能力越强的孩子(包括延迟满足感),起成就就越高。(老僧常谈)

  获得专注技巧和能力的年龄越小,其功效作用越大。(估计是首因效应的影响),并且这种技巧可以教授。

  适当的游戏可以提升和训练大脑的专注和学习的能力。

  在儿童教育中强调教育学生的自我调节,而不是依赖惩罚和奖励,其实说的是尽量调动儿童的(内驱力)。

  提高专注力技巧:情绪红绿灯技巧、正念技巧、冥想、SEL技巧、呼吸伙伴等认知控制。这其中有:乔·卡巴金 写的一本书《正念》。

  本书基本就这些,重点不多,还有点啰嗦,层次上分的也不太仔细,基本上把近期心理学层面上的研究给重复或者改变了一下。真不符合其本身的定价。

  《专注》读后感(八):“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当你能体会到这首诗的意境的时候,你就理解了什么是专注。

  《专注》读后感(九):放好心中的指南针——《专注》读后感

  真正的力量在心上。如果我们想干成一件事情,请用心思考并立即投入行动。如果当下我们最缺乏什么力量,看过丹尼尔·戈尔曼的《专注》之后,我想说专注也是生产力,请抖动起我们这双隐形的翅膀。

  这是一个分心的时代。此起披伏的手机铃声、不断蹦出的微信信息、夺人眼球的头条新闻、堆积如山的电子邮件,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网无处不在碎片化信息的时代。我们越是分心,思考就越难深入。

  当一个人无法专注、心不在焉,连过马路都非常危险的时候,他又怎么会全身心投入学习与工作。思绪越飘散,记录的信息就越少。书中认为,追求卓越者需要具备三种能力:内在专注、对他人的专注和外在专注。内在专注,可以聆听直接和价值观的声音,做出明智的决策;对他人的专注,可以让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外在专注,可以在广阔天地任意翱翔。一个人如果不关注内心就会随波逐流,不关注他人就会进退失据,不关注所处的大系统就会墨守成规。专注力可以帮助我们在快乐和效率之间取得平衡,能够塑造并决定我们的经验,让我们与世界相连。

  “我们所在之处,就是我们从未到过之处”。因为我们的心不在焉,我们便看不到、听不见、品尝不到、感悟不了我们面前的世界,任凭时间从指缝中溜走。书中说,分散我们专注力的因素有感觉干扰和情绪干扰。专注力越集中,我们大脑的神经回路的锁定能力就越强。心流是大脑出色完成任务所达到的最佳状态。愉悦是心流产生的情绪标志。当我们开启了通向心流之门,大脑活动与当前的需求高度一致,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就能发挥出最佳水平。

  每个人的心中也都有一个指南针,它规定了最深层次的价值和目标。能不能拨动思想的开关,进入一种“禅定”的模式,专注于内心的世界,聆听内心的声音。书中说,专注力与肌肉原理相似,使用不当就会退化,使用得当就会增强。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谓的“疲惫”状态,实质是一种“超载”。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剧场。当内心兵荒马乱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放下”,清醒面对和接受现实,包容和欣赏自己。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升维”——跳出自我宽阔看,站在高处俯首看,走出纷扰向前看。放下是水往低处流,任其自然,接受现实;升维是人往高处走,专注目标,看清未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我们不是看破轮回,而是更加清醒地认识世界和自己,并努力履行责任,善待人生。自我意识如同内心的雷达,是调解我们行动的关键。以他人的眼睛看自己,以自己的眼睛关注别人,那么距离真正的自我就越来越近了。让专注力成为我们重要的心灵资产。

  “决定不做什么,和决定做什么同样重要”。史蒂夫·乔布斯专注于苹果的品质,以简化达到了效果,创造出了革命性的产品。非常可贵的是,《专注》一书在讲领导者专注的能力的同时,也提到了组织的专注力。决定企业成败的不仅仅是战略决策者的专注力,而是全体员工整体专注力的宽度和灵活度。专注组织氛围和文化属于内在专注,专注竞争环境属于对他人的关注,专注组织所处宏观环境属于外在专注。领导者专注的范围会吸引下属的专注力。人们会判断领导者关注的议题,据此选择自己的关注方向。这种连锁反应使领导者肩负更多责任:他们不仅仅要引导自身的专注力,还要在更大范围内引导他人的专注力。书中认为,传媒、电视、电影、音乐和广告等属于“专注力产业”,而讲故事则是很好的方法。

  “战略”一词最早起源于战场,意为“领导者的艺术”——战场上的领导者就是将军。战略相当于资源部署,战术相当于带兵打仗。领导者制定的战略必须与宏观系统相适应,这属于外在专注的任务。寻找制胜战略,需要创造力和洞察力,这都离不开内在和外在的专注,这个时候,系统意识有助于我们找到答案。

  书的结尾,作者说:请不要忘记拷问内心,想一想最初我们为什么出发:为自己,还是别人?为少数人的利益,还是多数人的利益?为现在,还是为将来?其实,最经典的表述,应该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党的十九大上的铮铮誓言和庄严承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专注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人是世界上最专注的人,他们以为人民谋利益、为民族谋复兴为己任,一代一代接续奋斗。

  在2018新年知识跨年的盛宴中,罗振宇有一句话说得好:世界是复杂的。成长的历程或者结果,就是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世界的复杂,远不是当初白衣少年理想中的单纯和美好。但即便是世界如此“复杂”,我们依然要专注于自己肩上的责任和想要的生活。

  狄更斯在《双城记》里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其实,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奋进和懒惰的区分、专注与分心的不同。追梦路上,我们的欲望太多。驰于幻想,鹜于虚声,在碎片化的生活中沉浮,在琐屑化的工作中忙碌,一个人则真的要感叹指缝太宽,时光太瘦,而人生的不堪。回首望,彷佛什么也没有留下。做好人生的规划,不被时间埋没,坚持“断舍离”,每天定下来做几件事,常年坚持,必有收获。

  《上海观察》点赞杨浦区特征用了一个“尖”字,意思是说,小大结合,站位尖端,敢于突破。人何尝也不是如此。打铁必须自身硬。新时代,一个人的奋斗必须从专注一件事开始,从现在开始,从塑造自己开始。时间都是新的,愿我们在时间面前收获了进取和成就。

  鲁迅曾讲,北大是常新的。我觉得日子也是常新的。在常新的日子里,让我们专注地做几件事,那怕是一件事,我们都不会后悔,不留下遗憾。

  让你不再分心,成就卓越的力量。中国古谚语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动物只有两种,一种是雄鹰,一种是蜗牛。雄鹰之所以能够到达是因为他们拥有傲人的翅膀;而蜗牛能够爬上去就是源自专注;认准了自己的方向,并且一直沿着这个方向努力。

  《专注》读后感(十):【书评人俱乐部】读《专注》解长勺之战

  公元前684年春,齐桓公不顾管仲的竭力劝阻,派高傒、鲍叔牙、公子雍率三十万大军伐鲁。听闻齐军将至,鲁庄公大惊失色,不知所措。

  写到这,有人会问:你写得是什么啊!和《专注》有一毛钱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了,而且还远远不止一毛钱的关系。

  专注力是一种强大的心灵力量,无论是对普通人,还是领导者都能起到引航指路的重大作用。丹尼尔•戈尔曼在《专注》一书中,精确提出了专注的三种形式,即内在专注、对他人专注和外在专注。书中还反复强调,三者一旦存在短板,都会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商场如战场,下面我们就借专注的三种形式,来聊一聊春秋时候的长勺之战。

  齐桓公小白是个内在专注力很强的人,他杀死公子纠登上王位之后,并没有被朝野上下的平静所迷惑,而是敏锐地觉察到自己的根基不稳,需要尽快树立自己的威望。于是准备拿寡国小民,又得罪过自己的鲁国开刀。齐桓公强化统治地位的想法并没有错,因为齐强鲁弱,鲁国历来都是齐国盘中的菜。可遗憾的是,他却忽略了对他人和外在的专注。

  齐国人口不足两百万,常备军不到三万,齐桓公为了攻打鲁国强行下达了全国动员令,要求所有拿得动刀枪的人都要上战场。浩浩荡荡的齐军前锋已经越过了泰山,逼近了鲁国的长勺,而临淄西北的齐军才刚刚完成集结。

  齐军主将高傒和国相管仲一样反对出兵鲁国。因为他代表了齐国广大贵族的利益,春天正是播种的季节,此时抽调大量的农夫参加战争,必定严重影响粮食的产量。何况就算是打赢了,缴获的战利品也不一定能弥补战争所造成的损失。所以他委婉地对齐桓公说,应该教训鲁国,但放在秋收之后再打,岂不是更好吗?

  出兵之前,齐桓公的老师鲍叔牙劝齐桓公说,鲁国已经割地并承认了自己的过失。此时我们是师出无名。而且,鲁国是周武王的侄子伯禽所建立的诸侯国,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无论战争的结果如何,齐国都会遭到天下诸侯的唾弃。

  听了管仲、高傒、鲍叔牙的话,齐桓公有些动摇。这时候,公子雍却跳出来极力赞成攻打鲁国。他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一心想通过战争来扩大自己的封地。

  齐桓公最终还是做出了攻打鲁国的决定。用书里的话说,齐桓公在“对他人的专注”上出现了短板,没有合理地运用“集体智慧”,一厢情愿地凭经验认为战则必胜。

  更糟糕的是,齐桓公没有察觉到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自上次战败之后,鲁庄公汲取了教训,加固边防,赶制武器,训练士兵,减免赋税,休养生息,已经最大限度地做好了战争准备。

  说到这,又有人会问:你一开始不是说,鲁庄公大惊失色,不知所措吗?这么胆小的人还能打赢长勺之战吗?

  鲁庄公的胆子的确是小了一点,但这并不妨碍鲁人对他的爱戴。

  《左传》中记载,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说明了鲁庄公具有极强的自控力与意志力。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反应了鲁庄公非常注重他人的感受,连木雕泥塑都不愿意欺骗。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诠释了鲁庄公专注于外部世界,就算不能做到明察秋毫,也要用情理来予以处理。

  由这三个公曰可以看出鲁庄公已经做到了,内在专注、对他人专注和外在专注的完美统一。这样的君主必定受到官吏、军民的一致拥护,具有了战胜齐国的潜力。

  聊到这,就不得不谈一谈曹刿。其实我不喜欢曹刿这个人,因为他太狂。

  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我勒个去,肉食者鄙!这是在骂谁啊?

  这一句话把鲁国所有的权贵全给得罪了。要不是长勺之战后,鲁庄公把女儿嫁给了他,曹刿又如何能在鲁国立足。

  情商低的人在激动的时候,容易胡说八道。后来曹刿做了鲁国的大夫,也可以经常吃上肉了,不知道他这算不算“肉食者鄙”呢?

  前段时间,我的一个朋友“嗷嗷嗷”地对我说,她爱吃肉。曹刿,你缺不缺德,竟然把古今中外的肉食者骂了遍。

  同样是报效国家,顾炎武就客观的多。他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之兴亡,肉食者谋。”这两句话立马甩曹刿好几条大街。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同样是想混入肉食者的行列,经常吃吃肉。元代的无名氏就显得更加有诚意,完全不同于曹刿损人损己。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这句话充满了酸溜溜的气味,仿佛在说,你看看,小恩小惠都被肉食者占去了,我曹刿还没有享受过呢!

  古代人对神灵顶礼膜拜,心存深深的敬畏。曹刿就敢妄言:“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狂妄如斯,难道他是神灵的代言人吗?

  可鲁庄公就是不生气,而且力排众议,让曹刿和自己同乘一辆车,赶赴战场。

  《左传》中继续写道,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长勺地形复杂,并不适合以战车为核心的大兵团作战。齐军投入正面战场的兵力超过十万,拥挤混乱的战场,逐渐让两军的决战演变成了胶着的消耗战。

  这里的“齐人三鼓”是春秋笔法,和程咬金的三板斧是一个意思。并不是说齐人只敲了三通鼓,只进攻了三次,便被反击的鲁军给打败了。而是在烘托齐军久攻不下战场的氛围。

  不得不承认曹刿是一名优秀的战术家。他能够在鼎沸的呐喊声、金鼓声和兵戈交击声中保持冷静,准确地判断出齐军已经士气低落,疲惫到不堪一战了。在大获全胜的时候,更能够不被胜利冲昏头脑,“视其辙乱,望其旗靡”之后,才放兵逐之。

  曹刿的口才非常好。战后,他对鲁庄公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乍一听很有道理,仔细一想,却发现这几句话并没有揭示“以逸待劳”的本质。深究起来,要么是曹刿的水平有限,要么就是他自动屏蔽了鲁庄公的功劳。试想,如果鲁军守不住阵地,岂不是被齐军“一鼓而下”了吗?

  鲁国以一比十的人数劣势打败了齐国,长勺之战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这并不是曹刿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因为鲁庄公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孙武在《孙子•军争》中说的非常精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这几句话不但从宏观上阐述了鲁庄公的战略思想,也从微观上解释了曹刿的战术成功。

  曹刿太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换句话说,就是老子天下第一,你们这些当官的都不如我。这样的情商,就是极度缺乏对“他人专注”的表现。

  曹刿很幸运,因为他遇到了鲁庄公这个伯乐,不然像他这样狂妄的人永远都不会有出头的机会。

  “蝇附骥尾,而致千里。”说得就是,曹刿这个有点小聪明的狂妄之徒,因为沾了鲁庄公的光,才有了一些名声。

  各位看官,《专注》是一本好书,可以买回家看看。而后学学我的样子,东砍西斫,星流去散,芋续八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专注读后感1000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