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迷海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迷海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6-26 00:00:5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迷海经典读后感有感

  《迷海》是一本由李吉军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元,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迷海》读后感(一):拨云见雾

  初打开这本书的时候,给它的定位是长篇寓言式的小说,可是当我深入地读下去是会发现这本书和历史的共通之处。 而且这本书有意思的点就在于每一个故事情节的设计都能换回我们的回忆,每一个人的名字在我看来都是有含义的,甚至在写作手法中都可以感到东方与西方的碰撞。 先谈谈那些地方唤起了我对于历史的回顾。 在长角带领的大船没有剑弩的情况下,被一个小船打败了,那个时候就让我想到了甲午中日海战的时候,我们幅员辽阔却被弹丸之地的日本打败,甚至失败的原因也极其相似,这无疑不是耻辱一般的存在。 在觅匆意图歌舞之时杀掉长角的时候,多么想当初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虽然人物的关系和心理不尽相同,但是在类似的场景下使我不由得想起这个场景。 以及听从了鸟三的建议后,觅匆要把王位传于孜兽,不就是当初宋徽宗执意要传位于自己的儿子钦宗吗?甚至心理都如此的类似,担忧自己背负亡国之名,下场更惨。 这些事件的发生甚至都让我觉得是历史的再现,人类在关键时刻的抉择都是多么的相似呀,甚至在这些抉择的时刻我们的选择也相差无己。 接着,因为这本书因为聚焦于人性的抉择,我觉得它有更深层次的东西,甚至这些主角的名字也有他们对于他们人生经历的思考和对于结局的预判。 男主角阿鲁的爷爷叫做句桑,带有“沮丧”之意,一生受困于岛屿,从来都没有离开,未能走上一条代表着希望的道路。让男主春心萌动的女孩卡梨一生不断在告别,告别初启程的人群,告别自己的丈夫。 每次看到那个智者的名字皮各,都会让我想到同样富有智慧的波洛,活着就像哲学的人,是一个在关键时刻总能启迪“我”的人。 觅匆的妻子迦晴无论是从她的身份还是从她的性格而言,都是有一点虚情假意的,但是在面对船员的整体的利益时,她没有做出丝毫的犹豫,勇敢的站在了觅匆的这一边。 这些只是通过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做出的简单的猜测,断不能当真,毕竟我也无法猜透作者的意图。 但是我相信他是有这样深层的含义的。 最后,不得不提到的是作者在故事的塑造上还是很耐人寻味,也很容易让人代入其中,通过多次剑拔弩张的事件中制造了很多的矛盾,故事塑造的感觉十分立体。 很薄的一本书,值得花上几个小时一下子全部读完,然后有些事情兴许你也可以豁然开朗。

  《迷海》读后感(二):看完后,我也想写小说了!

  这本书名不见经传的书,给了我意想不到的体验,燃起了我那团想写本书的熊熊火焰!

  前几天618,为凑单京东满减数400块,我不断滑动屏幕找书。发现各种各样名著,经典,权威推荐书籍,排行榜书籍,还有更多没见过的书,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我就像这本书的主人公一样,迷失在书的海洋。

  作为一个爱书的人,兴奋中又带着绝望。这么多我想看的书,先别说我买不买得起,买得起我一辈子也看不完。

  看一本书就是一次偶遇,一个缘分。

  这次我遇见了它。

  收到书就是眼前一亮。空白插页有作者签名,还写了‘’时间煮雨‘’,妥妥的文艺青年。装帧设计很精致,充满了新颖和一体化的设计感。封面后的插页很有逼格,目录设计,书眉设计,海报,书签,船票,都是之前没见过的,处处见心思,太新鲜了!给这个设计师点赞。

  在封皮上看到了设计师名字,还看见了出品人,是作者名字!我猜的没错的话这应该是自费出版的吧。

  然后兴致匆匆开始看小说。也没什么剧透的,它就是一个懵懂小男生,出海经历人生世事风波困难,最后重回一个人面对大海的故事。有点红楼梦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行文字风格大概是翻译体,但到船上,面对船长和船员一个小小的等级社会,又会用中国古代礼仪规范用语,什么“平身”“御令”“御准”,我也不懂这种混搭的深刻寓意,后来看了楼上评论才知道大概这是“东方与西方文化的碰撞”?

  anyway,我是个俗人,不懂文化,装逼的时候也看看齐泽克,拉康,尼采,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所以这本书的文化解读我来不了,但它确实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我猜测作者单打独斗自费出版了他的小说,腰封没有名家联合推荐的套路,也没有名人前言贴金。我猜他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作者,就是热爱写小说,并写成了,然后自己出钱,找设计师,出版社,出了这一本书。

  我很感动。我觉得作者除了文本上需要大家的阅读和肯定,他做这件事(并不容易),这一个理想的实现,本身也值得钦佩。

  然后我在这种感动佩服下,自己也萌发了写本书的念头。对我来说,写得好不好其实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有没为一个梦想努力去实现过?

  我不能预测这本书销量如何,会不会红,但我觉得可贵的是,它是一本普通人的书,能点燃普通人的希望。在人生无尽的迷海中,它是一叶艰难锻造的扁舟,是一个理想在冒险,在远航。

  《迷海》读后感(三):《迷海》:不知未来,你还敢前行吗?

  一艘船驶向哪里?在哪里停留靠岸?什么时候会再启航?什么时候会遇上风浪?我们不知道,即便遇上经验老道的船长,他不过也是顺海而行。

  这就如同我们的人生,如同在大海里航行,看不见远方,也无从定论走过了哪里。我们前行的动力,不过来自心中的某些信念,或者微光。

  《迷海》的故事,开始在一片小岛上,结束在另一片小岛上。句桑是阿鲁心中的灯塔,皮各是阿鲁的一本书,卡梨是阿鲁的调味剂,而长角是阿鲁人生中的一次"转机",让阿鲁经历着人生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爱情、亲情、友情,人生、事业、目标,以及活着的意义。作者通过阿鲁,一个年轻男孩的视角,在一艘航行在大海的船上,将生命的各个议题,悉数展现。

  我们似乎,都在迷海之中航行。

  拿到这本书时,首先被他油墨画的黑白风格设计所吸引,它带着一种暗喻。如同,人在大千世界之中,不被挂齿,但人终究因为有着一颗圆圆的脑袋和一颗火热的心,总能让自己在大千世界之中,找到出路和方向。

  即使一点微光,也是迷海之中,最亮的灯塔。

  故事的开始就吸引着我,一个小孩和一位老人,他们在岛上相依为命。于是人生的哲理问题,也便在故事的描述之中,渐渐拉开了序幕。"他们从哪里来?""在这茫茫的大海之中,如何生存?""他们会一直这样生活?""他们会去向哪里?"这些问题,一直在我脑海中跳跃。

  直到,一些人的到来,小岛的世界被打破,于是我们微小而宏观的哲学命题,又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在阿鲁踏上船的那一刻,究竟是自愿还是胁迫,如同人生命的到来一般,到底是被动还是主动,一样说不清楚。也因此,阿鲁的人生经历也就这样开启了。如同句桑预言的那样。

  作者在通过这一切的探索下,也描述着人之间的一些细小而柔软的感情。那些描写的词句,如同夏天的风,吹进了我心里。

  "葬完句桑,回到了海岛上,站在哀旧的小木屋前,看着辽阔的海面和苍远的天空,我突然感受到了无尽的孤独和寂寞,那么鲜明而逼真。"

  "我觉得她的笑,就像春夏之交的海风,湿润而温暖。"

  "皮各说人与人之间这一生的牵绊,是充满着无限的偶然的,牵手了是合理的,撒手了也是正常的,人世如此,凡生亦如此。"

  "有父母和没父母其实一样,我们终将要与他们分离,独自走自己的路,无论是生离,还是死别,他们与我们相交只是一程。"

  当结局定格在"海面又归于了平静,细波粼粼,轻轻荡漾,一切仿佛历历在目,一切又仿佛从没发生过。",我似乎跟着阿鲁经历来了一场奇怪的"轮回",如同回到了最初。可这个阿鲁还是我初见他时的阿鲁吗?

  《迷海》读后感(四):人生如迷海中航行,前无前路,后无归途

  在一个孤岛上,只有一个男孩和一个老人,男孩每天放眼望去,周身都是无边无际的海水。不久,老人离开了这个世界,孤岛上变成了男孩一个人。

  有一天,海上遭遇了一次非常巨大的风浪,很多船只因此破碎,很多船民流落到了岛上。他们来自不同的船只,甚至是不同的国家,但却因为相同的目的聚集在一起,那就是走出这个岛。

  为了走出这个岛,几个领导者将这些船民组成了一个团体,其中也包括这个男孩,他们劫掠了一艘大船,驶向了一个未知的目的地。

  在这艘船上发生了很多的故事,如果不是他被威胁着一起上了船,他可能这辈子都不会遇见。但那些故事却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人生。

  这部小说就是《迷海》。

  《迷海》是一部带有异域风情特色的中国式童话。它是一部国产小说,但读起来却很有异域的味道。

  小说以陌生的海、岛、船为背景,设置了一个没有国度边界的地理环境,又融入了海盗、船长、武器、美酒等西方元素,加上倭、东方、诗词这些带有地理指向的标志词,使整部小说充满了异域风情与未知感。

  小说的整体语言风格及故事脉络,更接近于中国式童话。语言风格很简单,带有点白话色彩,情感直白,且不过分渲染,但却往往是从一个相对单纯或者童真的视角,去见证一个残酷的真相,从而渗透出更深层次的寓意。

  叶圣陶先生非常著名的童话《稻草人》就是如此,它的开篇是这样的:

  “田野里白天的风景和情形,有诗人把它写成美妙的诗,有画家把它画成生动的画。到了夜间,诗人喝了酒,有些醉了;画家呢,正在抱着精致的乐器低低地唱:都没有工夫到田野里来。那么,还有谁把田野里夜间的风景和情形告诉人们呢?有,还有,就是稻草人。”

  表面看上去,一片祥和与美好,语言轻快明丽,但借着稻草人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死了丈夫的奶奶,生了病的孩子,被人买卖的妇女……它看见的是风雨飘摇的年代,底层穷苦人民的群像。

  《迷海》也一样。男孩阿鲁出生起就是个孤儿,和一个爷爷在一座孤岛上长大,在他离开这座孤岛之前,他就是一张白纸,对一切都不了解,一切都充满未知,很多事情他只能看见单纯的本貌,所以在他的描绘里很多事都是简单纯粹的。但在简单纯粹的背后,却暗流涌动,藏着太多他所不知道的人生哲学与社会哲学。

  这也许是作者有意设置的情境,就像小说的名字“迷海”一样,在这种未知的地理与人文环境的设置中,穿越层层的海浪,如同穿越层层的人生迷雾,去探索人生的方向。

  《迷海》这部小说,其实可以看作是一部成长题材的小说。一部作品就是一整个人生。

  就像爷爷对他说的:人这一辈子该经历的,你迟早都会经历。从行程开始之前,他就开始迈向了他的人生。

  亲情。人总要学会一个人长大。

  阿鲁经历的第一个人生节点,就是亲情。阿鲁是个孤儿,在这座孤岛上,他一直与爷爷相依为命,爷爷是他唯一的亲人,但就在他以为这样的日子也许可以一直下去的时候,爷爷突然永远地离开了他,从此他必须学会的是一个人面对所有的风浪。

  很多人的人生,正是从脱离亲情的一瞬间开始的,从父母家人的庇护中走出来,独自去探索外面的世界,独自去消化人生的喜怒哀乐,磕磕绊绊,每一个笑着对父母说:我很好的瞬间,内心里都在告诉自己,再坚强一点。因为我们都知道,人总要学会自己长大。

  爱情。爱而不得,但总会找到合适的人。

  阿鲁经历的第二个人生阶段,叫做爱情。他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在一群像强盗一样的掠夺者里,只有她看起来和他同频,深深地吸引了他。但她最后却成为了团体领袖的夫人,而他甚至都没说出过那句:我爱你,甚至还不那么懂我爱你这句话的含义。但他最后依然获得了值得自己一生去爱的人。

  多数人都会有两段以上的感情,一段是懵懂时期的爱,暗恋也好,初恋也好,总是明媚中带着点忧伤和遗憾,也许是因为不懂爱,也许是因为还不会爱,也许只是因为不够勇敢而彼此错过。但那些过去的终会变成美丽的回忆,不一定要被忘记,也不见得需要再被提起。因为总会有另一个人进入你的人生,成为你的归途。

  友情。朋友也好,敌人也好,终究会离去。

  阿鲁不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但因为无处可去,无事可干,他也在船上和人闲聊,这些人有些成为了他的朋友,有些让他敬仰,有些也让他鄙夷。

  人生总要经历形形色色的人,与形形色色的人产生交集。他们有些成为了你的朋友,有些成为了你的敌人,有些只是擦肩而过的路人,不见得每个人都会留下,但总有一些人能在你的身体里留下印记,或是带给你快乐,带给你成长,或是带给你伤害,教会你坚强。

  工作。也许你值得更好的,但此刻你只需要对得起这份工作。

  阿鲁是一个有能力的人,至少在这条船上,他值得一个很好的职位。他从小生活在海边,太熟悉如何与海接触,他更是非常勇敢有智谋,如果不是他劫持了原有的船长,他们根本无法获取这艘大船。所以船长在病危期间,甚至曾考虑过传位给他,让他来带领大家继续一路走下去。但出于种种原因,直到最后,他也只是一个硬弩堂的小领导。

  可能阿鲁从没觉得硬弩堂有什么不好,他甚至觉得给他这样一个职位都很意外,他没有太多的抱负,更没有太多的想法,但现实中很多人却不同,他们更经常是,走上了一条路,又觉得这条路不好走,于是换了一条路,又觉得还不如之前的那条路,一直在对前途的不满中曲折前进。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拥有的太少,而本可以获得的却很多。也许事实如此,有能力的人很多,但能成为王的只有一个。

  而你虽不是王,但你依然很重要。

  小说最后的结局很有韵味,也许也有着某种象征意义。因为一场风浪,阿鲁从一座孤岛来到船上,获得了爱情、友情、工作和种种人生该有的经历,最后这一切又在一场风浪之后彻底结束,他又被风浪送到了另一个岛上,回归了生命的初始状态。

  人生也许就是如此:一无所有的来,也终将一无所有的去,那些经历过的,曾经拥有过的,会内化为血液,永远流动在你的身体里。而所谓得失,不过浮云,终将过去。

  想来,这是阿鲁的人生,也许也是我们的人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