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政治与媒体的联手欺骗——《摇尾狗》观后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政治与媒体的联手欺骗——《摇尾狗》观后感

2021-07-28 00:09:21 作者:157★★ 阅读:载入中…

政治与媒体的联手欺骗——《摇尾狗》观后感

  《摇尾狗》影片主要讲述了总统在连任选举期间,发生了一桩骇人听闻的骚扰未成年少女的丑闻,总统的连任似乎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总统紧急召见了政治顾问康拉德·布里恩,因为布里恩善于操纵公众舆论导向,他很快就想出一个方法,转移公众对性骚扰事件的注意力,布里恩凭空捏造出一场根本不存在的阿尔巴尼亚战争。布里恩专程拜访了大名鼎鼎的好莱坞著名制片人斯坦利·莫斯,在他们的配合下,公众信以为真,因此注意力被转移,但是在最后,这场所谓的闹剧不攻自破,总统的连任彻底无望。

  该影片一针见血地揭示了美国政治生活中政客、媒体与好莱坞之间相互利用的丑恶关系,与此同时还对白宫进行了戏剧化的巧妙讽刺。

  在电影中,为了让骗局变得可信,总统的策划人去找到好莱坞的名制片人。制片人制作了故事,拍出来激动人心的画面,给了人人难忘的意象:比如四处挂着的旧鞋(象征有待营救的伪英雄)。为了遮掩一个丑闻,扭转选情,制造一个一个危机和故事。这看似滑稽不可行的做法却得到了民众的信任,大部分人接触事物的渠道是传媒,是宣传。他们接受传媒的一切灌输,并不带多少思考。毕竟谁会怀疑电视里面的内容呢,媒体的公信力在那个时代是属于一种权威,因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电视和报纸,这也是计划可行的重要因素,政治的意向,媒体的配合,这一场联手的欺骗形成了一个虚假的事实。

  我们在电影里面不能只看到那荒诞的故事,荒诞的背后引人深思。媒体究竟是为何胆敢如此肆意妄为,完全忘却了身为媒体行业和媒体工作者应该有的职业道德规范,失去了最基本的新闻伦理和新闻道德。我们看到的政治,是一场大秀,是包装,是策划,是故事,是一个接着一个绑架观众注意的噱头。政治的实体内容很少,做政治原来是在做舆论,做宣传,做展示。

  舆论是掌握在懂得操纵舆论的人手上的。越是大众的传播,真相就越不重要,人们更加愿意相信符合自己理解能力的解释,而不是真相。看上去真实比实际上真实要重要得多。

  传播学里面有一个影子理论:我们看到的不过是事实的影子,这个影子和产生影子的物体有多大相似,取决于光线。光线掌握在谁手里?舆论掌握在谁手里?掌权者。

  在传播学的定义中,反馈指受众接受传播内容后将其接受状况和意见通过某种渠道反映给传播者,从而导致传播者与受众的角色互换和保持传播的持续性。在《摇尾狗》中,反馈是通过民意调查(可能包括问卷调查、电话访问、网络调查等等)。传播的最后一个构成要素是传播效果。影片在接近尾声时告诉我们,总统连任,布里恩及其团队大获全胜,说明布里恩的传播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即有了较好的传播效果。有人说,如果狗比尾巴聪明,那么就是狗摇尾巴,倘若尾巴比狗聪明,那么就是尾巴摇狗了。的确,《摇尾狗》中谁操纵着大众传媒,谁引导着舆论,谁就是最后的胜者。大众传媒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人们的视听,也左右着大众的思想。但是在最后,虚假还是被毫不留情的戳破,这一切都闹剧都被终结。

  在影片中我们能够得出一个道理,大众媒体具备引导舆论和制造舆论的能力,但是因为掌握这样的能力,在使用权力的时候要注意社会影响,遵守职业的道德规范,同时媒体的作用如此之大,如今书籍、杂志、报纸、广播、互联网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各种各样的新闻是真正的事实、是事实的冰山一角还是虚无缥缈的泡沫?答案无从而知。所以身为传媒工作者要做好自己,而身为接受信息的普通人民,要学会正确分析信息的真伪,冷静的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轰炸。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