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数学1》读后感精选
《新加坡数学1》是一本由新加坡名创教育出版集团著作,海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页数:2021-6-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加坡数学1》读后感(一):新加坡数学第一册
《新加坡数学》是从微博大V善科题库那里了解到的,网上搜索了一下大家还是比较推崇这套教材,有幸参加本次试读活动 。简单浏览了一年级的教材和练习册,发现整本书是按照具象化、图像化到抽象化的方式来引导学习的,其中具象化使用的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道具,能够让孩子更快的理解和接受。学习过程是通过建模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并记住相应的概念,可以让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归纳总结的能力。每册教材都有对应的练习册,可以在通过练习的方式巩固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发现学习中出现的漏洞和不足,便于及时解决问题。
一年级上册练习册192页中专门使用了国内硬币图片,可以看出出版社和编辑人员在引进及翻译过程中的用心程度。
《新加坡数学1》读后感(二):速览概述
最初在微博我关注的一个博主(善科题库)看到这套书的简介和推荐,然后幸运地通过豆瓣活动get一套,非常感谢。我花了一些翻阅了这套数学教材,还去下载了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进行对比。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仅供参考:
1.两套教材在知识上大体相当,新加坡的教材在内容上会更多,比如在6年级的部分涉及了速度与距离(偏物理)以及四边形与角度的内容,而人教版在小学阶段没有这部分内容,而是在初中才接触。
2.新加坡版教材给人的直观感受是,使用图形来讲解和解题,人教版在这一方面显得欠缺。举个分数除法的例子,想让小学生直接理解除以一个真分数等于乘以这个真分数的倒数,人教版的做法是先教倒数,然后再告诉学生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新加坡版的做法是:a.先用图形表示将一个整体N等分(如2等分),让学生理解1包含几个1/2;b.在此基础上,画图让学生理解2里包含几个2/3;c.最后,再引导学生发现乘以倒数的规律。个人认为这样的过度更有助于初学者的认识和理解。
3.新版教材在教材的教学部分也尽量留白,给初学者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避免重复性的同类型的习题一直出现,会换着法问问题。这些在翻阅丛书的时候感觉直观。
总的来说,对于初学者学数学,数形结合百般好。
《新加坡数学1》读后感(三):My Pals are Here!
据有着三十年小学教龄的老妈说,本书的知识内容(数的组成,序数,加减法,图形认识等)与国内的教材并无多大区别。 真正令老妈不能理解的是根据图片编写数学故事的学法。 “这不成语文了吗?”老妈如是说。 而这套新加坡数学令我动容之处也在于其对孩子的尊重。 其实孩子还并未上一年级,但还是未雨绸缪地准备这套传说中TIMSS测评全球第一,进入英美数学基础教育体系的数学教材。 认真看过后,不由感慨,其与自己曾熟悉的小明小红们的数学课本的最大区别的确不在于学什么,而在于怎样学。 你当然也可以说这种看图编写故事的操作实际上就是我们曾做过无数道的应用题,由结果推论,确无不可。 但真的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一个是被动接受的枯燥题目和老师口中看起来高大上而难解的答案;一个是与之前看过的故事都不相同而且可以由自己亲自参与创造的关于数字的故事。如果我们是孩子,我们会喜欢哪一个数学? 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一二年级的阶段,比学到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孩子从学习中获得的体验。正是这些或者多或者少的成就感与价值感最后帮助孩子们逐渐养成或者良好或者恶劣的学习习惯。 在孩子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学生这一身份的人生历程中,当然可以以外部的压力,书山题海强塑大人对其学习的认知,事实上我们的确是这样做的。这样是错的吗?我说不上来,但这至少是偏离教育规律的。或者,我们还可以做出另一种选择,尊重孩子的自我,遵循他们的思维视角,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数学世界。而在这套书中,我确实看到了对孩子的诚实与尊重。那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师长视角,而更像,如标题所说,My Pals are Here! 一种伙伴的感觉。 或许,这也是我喜欢这套书的原因。
《新加坡数学1》读后感(四):《新加坡数学》——注重数学思维和动手能力的一套数学练习题
看到这套给1-6年级学生准备的教材和练习册(每个年级两本教材、两本配套练习册,总共24册),真的很羡慕现在的小朋友们,学习数学可以有这么有趣的教辅书籍,学习就像玩游戏一样有意思。
这套新加坡特有的数学教学法是经过新加坡几十年的教学实践验证的有效方法,融合了包括布鲁纳、波利亚、蒙台梭利等世界著名教育家的思想理念,而且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基础教育体系,真的值得我们也尝试一下。
在这套小学数学教材中,教学内容非常注重小朋友们对数学知识掌握情况的考察,这种考察不是靠大量习题来进行的,而是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来查看学习效果的,不仅有想一想做一做这种动手动脑的练习,还注重数学能力的拓展训练,比如让他们自己用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材料给自己出题,这样的做法就有利于孩子们打破对习题被动练习的思维,也就敢于对题干有自己的质疑辨析能力,不会盲从于既定的参考答案。这种思辨能力比解题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更为有利。
而且,在教材学习内容的后面,还标注出了配套练习册中的练习题位置,方便小朋友们及时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内容。
这套来自新加坡的数学教辅书还根据国内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本土化的改造,比如认识钱币就采用了人民币的内容。
除了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外,这套书还特别强调数学思维训练,注重让小朋友们自己通过练习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性的共性问题,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孩子们举一反三,而不用通过题海战术来提升成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推荐家有小学生的家长们给孩子准备一套,作为学校学习的补充,给孩子的学习加上双保险。
《新加坡数学1》读后感(五):解决让家长头疼的数学难题
刷到一个家长辅导孩子作业的视频,家长用孩子的手指掰着数,帮助孩子理解减法题,从孩子嘴上说着4,手里写的却是3,其实孩子压根就没懂,也没有把家长的辅导和作业本联系在一起。说起辅导作业,最难的要数数学。平时母慈子教,一辅导作业就“鸡飞狗跳”。最早让我知道辅导作业之痛的是曾经看过一个小女孩子背乘法表:一五得五,三五,三五,就一直不知道三五是多少,让家长又急又气的科目,数学绝对排第一。教孩子数学除了符合孩子的认知发展需求,更重要的是方法。
家里有小学生或者学龄前大班的家长,对新加坡数学肯定是不陌生的,当国内没有引进版的时候,很多妈妈甚至都买原版给孩子,但是碍于孩子的英文水平,只能找人来翻译了给孩子。现在海豚出版社引进了《新加坡数学》这套书,英文版为《My Pals are Here! Maths》,是经过新加坡教育部审定并在新加坡所有国立小学统一使用的教材。据说全球已经有80多个国家使用坡数学教材,新加坡数学为什么受到如何青睐呢?新加坡数学有什么魔力?
《新加坡数学》全套
什么是CPA?孩子的学习会经历3个阶段:Concrete (具体化)、Pictorial(图像化)、Abstract(抽象化)。数学启蒙和学习的过程就是从具象化到抽象化的过程。我们觉得数学难,其实是因为不具体抽象转具象的能力,而对于孩子来说,从具象到抽象就是在培养这个能力,具象思维就是基础,基础打牢,后面孩子才能把复杂的抽象的内容转为简单的具象型内容。
如果对一个没怎么接触数学的孩子说9-7=?,那么他多数是回答不上来的,但是如果你告诉他一共有9个水果,小明的7个,那你自己有几个?把抽象的算式转换为具体的物品,孩子就可以轻松知道这道题的答案。
除了培养孩子的数感,还有拆解数字也很重要,利用积木块让孩子一眼就可以看得懂拆解,部分+部分=整体。
通过不同颜色的积木,让孩子更清楚的了解数字的比较。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背99乘法表,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只是死记硬背,而《新加坡数学》中建模的学习方法,让孩子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模型,对加减乘除有一个模型,这样理解起来事半功倍。
每一册书后面都有一本配套的练习册,题量高达1000多道,前期学习加上后期练习,让孩子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孩子小的时候总喜欢重复的听一个故事,喜欢重复的玩一个玩具,孩子这个过程就是在重复,“重复做事”是儿童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训练活动,心理学家把它称为幼儿特有的“常同行为”,蒙台梭利通过实践研究得出了儿童重复做事的必然性——为了意志力的形成。重复的练习同一个知识点,给孩子的大脑记忆由短期记忆变为长期记忆,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在学习知识上有句话: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学习完知识所做的练习就是让孩子巩固知识,打牢基础。
练习册内页
学习是有就近舒适区的,对于孩子来说,太过简单的题就会失去兴趣,而太难的题又会让孩子望而却步,产生畏难的情绪。就近舒适区就是让孩子能够跳一跳,够得着的水平去学习。
《新加坡数学》除了教学方法适合孩子,其内容也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孩子在舒适区边缘,不至于太难,也不会太简单,符合孩子的认知发展。《新加坡数学》用五步法:先讲解知识点,再做活动游戏,接着解应用题,然后综合拓展训练,最后提升思维来激发孩子的挑战兴趣,提起对数学的兴趣。
“新加坡数学法”最核心的方法就是将抽象的数字转化为小朋友感兴趣、能理解的形象和事物,并通过图形化进行总结,让小朋友秒懂。所以不知道如何辅导孩子数学作业,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学习数学,那么就看看《新加坡数学》这套书吧。
《新加坡数学1》读后感(六):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都在使用的数学教材,究竟都多么神奇?
亚马逊创始人、曾经的世界首富贝索斯都在让自己的孩子使用的数学教材究竟都多么神奇?
很多国际学校或国际班的孩子,也都拿它做教材。它就是风靡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加坡数学》。
这套《新加坡数学》有1-6年的教材和配套的练习册,是由新加坡名创教育出版集团设计出版的。这套书究竟有何影响力,让英国将其作为小学教材使用,法国有上百家学校在使用新加坡数学,美国也将其纳为推广性教材。
《新加坡数学》之所以影响力这么大,是它采用CPA教学法与建模思维,循序渐进培养娃的系统数学思维。
这种教学方法是19世纪60年代,由一位美国心理学家Jerome Bruner,通过观察孩子的学习思维后提出来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在1-10的数数中,例题示范是怎样数到3,它画出了3个甜甜圈,用箭头示意孩子一个个往后数,结尾一个是几,就是3个甜甜圈。甜甜圈的数量就用数字3来表示。
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数字3就是抽象的符号,甜甜圈是孩子们生活中熟悉的食物,这里运用CPA教学法,把抽象的食物变成孩子们熟悉的东西,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
把抽象符号变成一个个具体的物品,这是CPA教学法的核心。
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法。一道利用分解的方法算有多少只企鹅,教材中场景画了3只企鹅+5只企鹅,下面有数字3+5=?
下面还把3和5两个数字用不同颜色标出来,最后用蓝色框框表示3+5=8。
有趣的动物加上孩子们喜欢的颜色,一下子吸引孩子们的眼光,清晰地数一数就知道3+5=8,这是解释一一对应的时候,就是等于的含义。通过这个方法孩子就吃透了“等于”这个抽象的数学概念。
新加坡数学使用把CPA教学法贯穿始终,运用把抽象事物具体化,更好帮助孩子们理解数学概念。
新加坡数学1年级的目录,一共20个单元:包括1-100认知和计算,几何、规律,应用题,测量货币等等。与我国小学1年级数学教材的学习内容基本是一样的。
这套教材和练习册配套使用,都是按照五个学习步骤:先讲解知识点,再做活动游戏,接着解应用题,然后综合拓展训练,最后提升思维。
这套教材和练习册使用更多贴近生活的题目,让孩子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并尝试用CPA建模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① 数学概念| 比如,一年级上册22页的例题中把4个绿色积木拆成两部分,分成3和1。左边分成两部分,分别是3个积木和1个积木,这是具体的物品。下边是公式数字4拆分成1和3(抽象),这个就是数字拆分的知识点。
给孩子讲故事可以用;绿色积木代表幼儿,左边有3个,右边有1个,一共有4个孩子。
就这样把具象和抽象一 一对应起来,孩子很快就能理解了。
② 数学计算 | 比如,一年级上册28页的例题,上面的图画是左边有6个彩色巧克力糖,右边有2个贝壳,从左往右数,从6往后面再数2个,答案就是8。下面一行对应的就是抽象的加法算式,6+2=8。
③ 应用题 | 比如,教会孩子把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提取出来,并进行分类,解决问题时,都会通过画图帮助学生理解。比如一年级上册31页,游戏乐园有个卡片游戏。用两组卡片,通过画图每组有不同的数字,两两相加后得出结果。
这套教材和练习册的设计,它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在内容和难度上,是螺旋式上升的,由易到难一点点攻破知识,形成闭环教学网。
比如认识10以内的数,从1数到10,左边每个数字的增加,具体的物理也会增加,右边的卡片也会出现相同的数。
这套《新加坡数学》,内容系统丰富,几乎全是图画,字很少 。由于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是刚刚接触数学,对于数学还处于启蒙阶段,所以,书里采用大量的,简单的图画来教孩子学数学,而且图画的密度也不大,图画的展示面积也比较大。
教材选用了6个小人物:诺果、谷果、酷果、竹果、杜果、区果,它们陪着孩子们一起学数学,当孩子们有疑问或疑惑时,它们会在旁边答疑解惑。
做题更像玩游戏 。这个阶段的数学题,孩子在做的时候大多数都是通过描线、涂色啊,画圈儿,画画啊的方式,对书写的要求也比较少,就像玩儿游戏似的,这也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来设计的,毕竟有趣才能吸引孩子学下去。配套的练习册不仅让孩子们巩固知识点,还可以让孩子们涂色练习画画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