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爱这个世界: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走出抑郁的阴霾读后感1000
《好想爱这个世界: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走出抑郁的阴霾》是一本由200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想爱这个世界: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走出抑郁的阴霾》读后感(一):我是抑郁者,我爱这个世界,但更想没心没肺的活着
抑郁是一种情绪状态,是任何一个人都有的情绪模式,而和其他任何一种情绪一样,抑郁也起到了在我们人类成长中保护自我的责任。这也是人类的漫长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正常情绪。 而抑郁症则是一种病态,是一种“心理感冒”。是病就需要治疗,就需要各种有效的社会资源来支持。而治疗,当然是精神科医生的事情,任何抑郁症患者及家属都需要正确接受精神科医生的建议,系统、完整的进行整个疗程的治疗。持续不间断、系统的治疗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是必要的,中断治疗或者治疗不规律,对于包括抑郁症在内的任何疾病都是不可取的。 而抑郁症对于患者身边的其他人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抑郁症典型的代表就是兴趣丧失,他们对于整个世界的看法都是灰色的,而如果身边的其他人还在不断的提出要求,甚至简简单单的一句:“你快好起来”,都会成为抑郁症压力的来源。因此对于任何一个人,都需要了解抑郁症的成因机制及心理状态,都需要对于抑郁症有着一定的了解,当碰到他们的时候才能有着最为妥善的处理方式。 沈家宏作为专业的心理导师,长期从事家庭治疗与原生家庭的动力学研究。他从整个家庭伦理的角度来思考和治疗抑郁症,他的这一本《好想爱这个世界: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走出抑郁的阴霾》就是关于抑郁症各个方面系统性的科普读物,是为我们大众所有人普及抑郁症知识及应对方略的一本专业书籍。但这本书并不难读,它没有使用很多专用名词,只是理论联系实际,用案例结合的方式带我们走进了这样一个略显黑暗的世界。
人都有着求生的欲望,抑郁症患者也一样。他们相信总有一天能走出那种阴霾,但他们同样也面临着被自己情绪淹没的风险。他们有时丧失一切兴趣,不想说话,不想活动,但这其实也是疗愈的一种方式。人在最安静的状态,是修复自己内心最佳的方式。曾经听说过一种疗法——电休克疗法,用化学药物使患者大脑进入深度昏迷状态来治愈抑郁症,我们不去评论这种疗法的有效程度,但这种疗法的原理就是使大脑处于停止重启的状态。对于抑郁症患者,他们那种安静的状态,也许就是大脑的停止状态,等待着重新启动的过程,这种状态就是他们修复自己内心的一种方式,而无论患者自己还是家属,都要接受这种状态,不要去强迫他们。
当然,最有效的陪伴也是必不可少的。亲人的陪伴也是郁症患者安全的港湾;如果能给他们找到生命的意义,让他们从抑郁症中走出来的几率就会大很多。这是作者家庭系统治疗方式的一种,他总是从家庭关系中找到抑郁的成因,而无论这种成因是否正确,只要把这种成因加到了抑郁症患者身上,让他们找到了一种逻辑上的关联;他们就可以把这种关联进行下去,就会让他们找到抑郁症的有效意义,成为他们走出这种状态的一把钥匙。
抑郁症并不可怕,他只是万千疾病中的一种,他只是当前的一种心理状态,让全社会,特别是身边最亲近的人给他们以温柔的关爱、坚强的信心和最有效的陪伴,相信他们总有一天能走出抑郁的阴霾。
《好想爱这个世界: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走出抑郁的阴霾》读后感(二):《好想爱这个世界》——找到自己的力量,走出抑郁的束缚
我们处于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为了不被这个时代所淘汰,我们紧跟着时代的步伐,每个人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这其中有多少压力,只有我们自己知道。面对压力时,我们也会焦虑,甚至有时会崩溃,当我们的情绪一直处于低气压的状态或者一直处于抑郁的状态时,我们该如何帮助自己呢?
《好想爱这个世界》是沈家宏的全新力作,他以家庭动力为立足点,结合抑郁症的典型案例,对抑郁的察觉与诊断、心理危机干预以及如何对特殊抑郁人群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进行了讲解,旨在帮助广大读者了解抑郁症,改善大家的心理健康状况。
我们都知道,抑郁这种情绪会影响我们的状态,甚至我们的生活。因为抑郁企图让我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然后压制或者否定错的那个自己。通过很多病例我们会发现,一个人的抑郁状态或者是抑郁症的背面,隐藏着一种否定,这种否定究竟源于何处?在作者的讲解中,我们会发现,这种对于自我的否定,往往源于重要他人对我们的否定,我们的父母就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他人,因此父母对我们的认可度,以及父母与我们的关系就十分重要。
我们的外貌、性格、学历、能力、人品都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而当我们的某一部分面临着被否定时,也将必然会影响我们的心态。那些对于生活的无力感,那些自卑和自我的否定都会让我们一步步走向抑郁。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自己嗯?我们必须要明白,我们每个人的价值并不在于去满足别人的要求、实现别人的期待中,哪怕那个人是我们的父母、亲人,我们的价值在于,做真正的自己,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所以只有当我们能够找到自我,拥有自我,并且给予自己足够的自由时,我们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自由,才能够摆脱抑郁的困境。
当我们处于抑郁的状态时,我们自己是可以帮助自己的。当我们接受它、承认它并且做到与它和解时,其实我们也是在与自己和解,与自我的否定和解,与父母对我们的否定和解。培养良好的作息和人饮食习惯、尝试运动或者一些自己喜欢的事,都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寻找到生活积极的那一面,从而提高出我们对于生命的热情。同时,当我们对这个世界或者对自己、对他人都失望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精神科治疗或者心理咨询获得专业人士的帮助。
抑郁症并不是一种脆弱的表现,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出现的情绪状态。当我们了解它,接受它的时候,我们也接受了自己最真实的状态,我们将找到自己的力量,走出抑郁的束缚,去迎接生命的阳光。
《好想爱这个世界: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走出抑郁的阴霾》读后感(三):与自己和解,把自己活成太阳,驱走抑郁的阴霾!
在众多的心理疾病中,抑郁症是现在社会中非常普遍的一种心理疾病,这让我们每个人都开始担心抑郁好像变成了一种能传染的疾病,让我们每个人开始恐慌甚至是恐惧。读了这本书才了解到“抑郁是一种基本情绪,是在我们的生活经历里都会出现的情绪,抑郁并不等于抑郁症”,而抑郁这种情绪一旦控制不好,就无法自拔,难以走出怪圈,进而就会演变成抑郁症。
在书中作者详细地给我们阐述了一下抑郁的概念,告诉我们“抑郁是一种压制”,“如果有大量的情绪受到压制而无法流动”,那就是抑郁。同时也了解到我们可以从自我判断、他人判断、心理测量、专业判断和专业诊断等维度入手,判断自己是否得了抑郁症。
我们可能会经常问自己:人生的价值是什么?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又是什么?如果是正常的间断性反思、心底的觉悟,那我们是正在蜕变,是成长必不可少的一步;但如果是一直处在这种抑郁的状态中,那我们就很难找到意义与价值,我们就很难有活下去的勇气,就很有可能会发展成抑郁症。
在书中作者主要写了抑郁症的易发人群:青少年、孕产妇、高压职业人群。因为自己是妈妈,也曾经在生产后有过短暂的抑郁,我特意多关注了一下孕产妇。当我看到书中作者所写更是惊讶,孕产妇抑郁的发生率竟然在50%左右。没有想到发生率竟然如此之高。这再也不是一个个项,而是现在社会的普遍现象,需要我们认真去重视。
这又让我想到了最近播出的比较火的电视剧《我是真的爱你》里面王媛可饰演的陈娇蕊,本是一位职场精英却因为怀孕生子后得了产后抑郁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当我看到她的种种遭遇以及她的所作所为,我真的是更加庆幸我只是有轻微的抑郁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抑郁的人很脆弱、不堪一击。但我们要明白的是,抑郁只不过是一种自然地情绪,当这种情绪出现的时候我们不要慌张,不要害怕,更不要让自己沉浸在抑郁的情绪里面。当我看到陈娇蕊,发现在职场上独当一面她并不是一个弱者,而是有很多心理阴暗面,是她自己非要浸淫其中而不自拔,人格最后也变得扭曲。
在众多的抑郁症患者当中,青少年抑郁也占了很大的比例。这让我们更加担心祖国未来的花朵如何才能健康快乐的生长在阳光下。这也让我时刻提醒着自己,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才是每个家长需要重视的问题。
当我们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妈妈容易患上产后抑郁,那也将造成越来越多的孩子会或多或少的受到妈妈的影响。因为有太多太多的案例分析,现在很多的心理疾病都是可以追溯到原生家庭,尤其是最亲近的父母。作者在书中也提到“一个人觉得自己可不可爱、有没有价值、有没有能力,与我们早年和父母的互动相关”,家庭因素对心理精神疾病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要重视的事情。
当我们出现抑郁的情绪甚至是已经患上抑郁症后,我们该怎么去面对自己的抑郁、怎么依靠自己从抑郁里面走出来、怎么靠其他的方式或治疗从抑郁中走出来,作者在书中也给了我们详细的讲解。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任何人都有可能抑郁,我们需要自己去做出改变,自己去疗愈自己,认清自己的同时并肯定自己,要让身边的亲朋好友去帮助自己,把抑郁隔离在阴霾之外。
最后用自己曾经写过的一首自勉诗勉励大家,相信抑郁的力量也可以带来对抑郁的自我疗愈。
是佛不是佛,
一念即成魔。
无为亦有为,
欢喜自在多!
《好想爱这个世界: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走出抑郁的阴霾》读后感(四):也许你距离抑郁只有一步之遥!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年轻人,长期处在高压的情况下,个人情绪得不到一定的释放,从而出现抑郁的情况。 近些年来,患上抑郁症的人群也是越来越多,这也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且,对于一些抑郁症患者来说,很容易就会影响个人生活和工作,对身体不利。 我们经常在网络上看到“成年人的崩溃只是一瞬间这句话”,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可能无比的简单,但绝对是触底反弹的后果。在这本《好想爱这个世界: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走出抑郁的阴霾》中作者沈家宏带领我们深度走进抑郁,了解抑郁,寻求破解抑郁之症的方法!
一、你抑郁了吗?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有人有负面情绪席卷全身的时候,他们会把“烦死了”“都是我不好”“好累啊”“我是一个没用的人”等言论挂在嘴边。 很多人面对这种负面情绪就会认识抑郁了就等于得了抑郁症。其实这两者并不能直接画等号。简单来说抑郁是一种我们生活中都会出现的一种基本情绪,而抑郁症则已经成为了一种心理疾病,严重的会产生系列负面作用甚至危及生命。
书中作者给出了抑郁症的九大症状及分类对症方法方便我们自行去判断。同时,作者也向我们讲解了抑郁的分类,抑郁的标签,抑郁的功能。让我们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抑郁还自带buff加持,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会带给身边人正面的影响,也会让身边人陷入不可扭转的地步。 二、人为什么会抑郁? “年纪轻轻有啥好抑郁的?” “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啊!” “抑郁咋了!抑郁了不起啊!” 这是人们听到抑郁症时条件反射的回应。的确,抑郁确实没什么了不起的。只不过所有人都能战胜的情绪,唯独抑郁症患者战胜不了,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那究竟人为什么会抑郁呢? 作者沈家宏在书中给出了答案。答案便是否定。否定一个人看似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个人成长来说,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致命打击。就比如,长期处于被比较的孩子长大后会很自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长期生活在父母高压下的孩子一旦满足不了父母的要求就会进行自我惩罚等极端行为。《小欢喜》中的英子一直处于妈妈的强势高压下生活,各种被逼迫,最终患上了抑郁症。 所以,我们可知外界的因素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得到肯定而非不断的比较,打压他们的自信心。 三、如何应对抑郁? 应对抑郁主要分为两部分:自助和他助。 首先说自助这个部分,我们作为主体首先应该接纳自己,从心理上接纳抑郁这个朋友,不断暗示自己抑郁其实也没什么可怕的。其次就是针对父母否定的父母,很多抑郁来源于父母的否定,那么我们应当积极的和父母达成和解,让父母明白,尽管我们身为父母子女一场但是我们没有义务和责任噗成全父母的人生。
其次就是他助的部分。应该积极寻求专业心理医生及机构的帮助。家人更应该给予患者积极的陪伴和耐心的呵护,帮助他们一起走出阴霾,迎接美好的明天!
《好想爱这个世界: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走出抑郁的阴霾》读后感(五):走出抑郁阴霾
《好想爱这个世界》这个书名让我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在开始阅读这本书之后,我才意识到这是一本写关于抑郁症防治的书,对于抑郁症患者的感受,我是能够比较感同身受的。
作者对抑郁的察觉与诊断、抑郁的成因、抑郁者的自助与他助、个体与团体的心理危机干预及注意事项,以及如何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展开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与论述。 作者是一名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所以书中的内容都算得上专业与科学,对于涉及的方法描述也算得上严谨与全面。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一定程度的情绪波动,有的时候甚至我们会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出于一种情绪低落的状态下。有些时候是因为我们经历了一些挫折,一直没有办法走出来。
随着抑郁症这个词语在我们的面前出现了越来越多,我们有的时候也会担心自己是不是会有抑郁症呢?尤其是当我们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们会把自己的情绪低落和抑郁症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这两者是有很多的区别的。
那么如何去判断我们是否患上了抑郁症呢?
最稳妥的方式是寻找专业的心理医生或者精神科医生进行诊断。
一个小的提示是关于抑郁的自评量表的结果仅供参考,不代表专业的诊断。专业的诊断必须要去医院做,而且必须是心理医生或者是精神科的医生,只有他们才能确认你到底是不是抑郁症。
而且抑郁症的诊断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并不是一张小小的量表可以确定的。另外,在我们选择自评的量表的时候,也要尽可能选择那些更加专业的量表,这样测出来的结果可能会更加准确一点。
一个人的状态是会变化的,可能当你觉得自己情绪低落,比较消极的时候,你做出来的那个测试的结果就是会比较悲观一点。但没准儿当你睡了一个好觉之后,再做那个量表的话,你会发现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另外,可以关注一下抑郁症的三个普遍的表现,第一个是心境低落。他们往往难以感觉到外界的情感,不一定是不高兴,而是感觉不到高兴。
第二个表现是兴趣丧失,觉得没有意义。他可能会对外界的很多事情都缺乏兴趣,不愿意去参与。原来爱做的事情,现在也不爱做了。
第三个表现是精力降低,总感觉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动力。
在一些情况下,抑郁症是会伴随着自杀倾向甚至是自杀行为的,作者也在这些方面给出了非常细致专业的讲解。
关于对自杀的误解让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新知识。
如果我们有类似的困惑,还是建议优先要去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的帮助,而不要过分的担忧,误解了自己的状况,给自己带来很多的烦恼。当然,这本书也非常值得一看。
我们应该始终秉持的一份相信科学,相信专业的态度。
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够走出抑郁的阴霾,也相信自己身边的人都能够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