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致命干预》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致命干预》读后感100字

2021-10-18 00:48: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致命干预》读后感100字

  《致命干预》是一本由吴楚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致命干预》读后感(一):从现实而生的科幻

  我很喜欢的紫金陈老师有一系列作品被称作“高智商犯罪系列”,里面有物理、化工、数学等各方面的人才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的复仇,阅读吴楚大大的《致命干预》的时候,我觉得这本书光看内容的话,是可以与之合并的,而这次的主题是“信息数据”。 这个年代的大数据真的是很便利又很让人觉得恐惧的一件事,才和别人随口一聊随手一发的东西,很快就会在各种各样的APP上看到相关的商品推送。今天和朋友聊了某个插画师的作品很漂亮,明天就能看到学插画很容易的广告。在我们厌恶广告的同时,也在不安到底我们的信息有多少被泄露出去,有多少被“大数据”了。 吴楚大大的《致命干预》就是基于“大数据”的一个悬疑科幻故事。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古时候的“知彼”要比现在难太多了,而现在,你的手机上的每一个应用,你的每一次浏览记录,你的每一件智能产品,都在收集着你的数据,了解你的喜好,甚至左右这你的想法。而如果你的数据落在你的对手手中,当你的对手比你还要了解你的时候,你有多大的概率能够逃出对手的连环圈套? 《致命干预》带来的恐惧,是源自于它的可实施性,在我们切实地经历过被“大数据杀熟”之后,在我们被“精准”广告定位之后,在我们被智能产品包围之后,《致命干预》在提醒我们,除了可能被“杀熟”破财,可能被坏人精心诱骗“谋财”,如果当这些数据没有监管,没有防护,而落到了更有想法的坏人手中,那么“害命”也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致命干预》与其说是带出我们的恐惧,不如说是敲响了一个警钟,让普通的民众不去“轻信”软件,留个心眼保护自己,更是在呼吁对信息安全的保护不要落下,对APP的监管不要落下,让有力的制度和规范让我们的信息安全得到保障,让每一个消费者在使用智能设备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 而除了科幻部分以外,这本书的故事讲的也很好,几起案件千回百转,在不断推翻结论和打开新的可能性中,一个个故事讲的千回百转,而最终的反转合理又有惊喜。只是除了最后一页让人感到格外的无奈。紫金陈大大的故事中,也有相似的情景,个人觉得可以借鉴学习一下,避免最后一页与整个故事的割裂。

  《致命干预》读后感(二):《致命干预》过审,算不算是现实中权力对科学和智慧的敬畏妥协?

  这部精彩的小说居然过审,正是喜大奔普。虽然最后一页中认罪和自首,保持了ZZ正确落入俗套,但确实已经超出我们读者的期待了。《致命干预》的风格和题材,完全撞在我的审美上了。

  我本人虽然是颜粉,但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智性恋者,一切闪烁着智慧的东西都能让我着迷,智商是最高层次的性感。吴楚从此后成为我的又一个爱豆了,看完这本后我决定把他之前出版的所有小说全部拉出来看一遍。

  话扯远了,说回本书。故事从一次众目睽睽下的死亡而拉开,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般,随即发生了女孩服毒、男孩溺死、教师偷情致死、“现代衙内”被绑架等种种意外。而这一切死亡案件的指向,却是多年前的一个无辜女孩跳楼自尽。

  在这一切爆出之前,没有人会关心女孩自杀的种种内情,这桩悲剧的诱因、导向、帮凶、主谋,本该由法律和舆论来惩罚的罪人,都因周遭对权力的敬畏而被保护起来。为了掩盖一桩罪恶,他们犯下了更多的罪恶。

  可笑的是,从一开始,权力几乎根本都没有下场,人们几乎只靠着想象就采取了各种措施,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大部分人都不用明确收到权力明确的胁迫、抑或指令,就主动做完了权力可能希望他们做的一切。多么可人意的玩意,这一切都是不言自明的,当然都是心领神会的。

  之后发生的罪恶就是血亲复仇的环节,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同样的,智慧的一方只是选择了善良,他们并不是没有能力去作恶。我很难想象,这个善良而智慧的老人究竟会经历了怎样的绝望,丧女之痛,丧妻之悲,而更可怕的,是自己从社会关系上遭受的重击。人们默默选择放弃对弱者的支持,来讨好强者。

  为什么?没有过错的人,想要求一个公道,反而被逼到绝路;如果法律没有保护无辜,那么血亲复仇就拥有天然正义。作为父亲和丈夫,作为女儿和姐姐,即使不能保护家人安全,至少也该让伤害者付出代价。

  在书中,那曾经的施暴者绝无后悔,反而变本加厉。姑息就是纵容,作恶者根本死有余辜。这一幕何其相似,在更多的时候,校园霸凌发生后,被虐者惶惶不可终日,承受了高度精神压力;施暴者很多安然度过,一路顺遂,然而一旦日后曾经被欺凌的一方站出来讨回曾经公道,他们却指摘对方发动舆论攻势,所谓颠倒是非黑白不过如此。而很多普通人却共情施暴者,撺掇曾经弱者去原谅。

  没有经历过的人没有资格原谅,更不用说那些已经死去的、无辜的人们。施暴者不该站在逝者坟头请求原谅,他们就该跟逝者一起躺进棺材里,然后逝者才能考虑是否原谅。

  书中最后写出大数据降低犯罪的设想,其实这些和现代科学的发展几乎一致,科技和智慧的发展无线拓展人类的能力范围,在科技普及后就会被法律迅速收编和限制,之后就会被权力无限利用,并成为权力的工具。

  也许,人类的法律、权力以及智慧的博弈还将持续千万年的博弈,智慧在探索可能的边界,而法律会在智慧和科技后面不断修正、限制和框定,而权力则会对二者同时进行各种各样的腐蚀和破坏。

  《致命干预》读后感(三):你别无选择

  有关“大数据时代”的争论就没有停过。

  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泄露,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但是我们要做的,是想办法更好地为个人信息修建防火墙,而非对此一禁了之。技术不是原罪——航空和道路客运引发无数悲剧,但我们不能为此回到车马萧萧的时代。

  如同航空和新干线催生了时刻表诡计,信息时代也给了推理悬疑作家更多灵感。这本《致命干预》的作者吴楚,以科幻作品出道。他在前言中自叙,越来越多的垃圾广告,让他觉得大数据既然可以“谋财”,那也应该可以“害命”,于是写下这部“七分悬疑三分科幻”的作品。

  本书的核心命题是复仇。故事桥段并不复杂,人物设定和诡计设置也中规中矩,全书最大的亮点,在于极强的代入感。

  这种代入感,来自作者对于书中人物心理的全盘把控。整部小说出现的核心人物虽然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但在主线任务中占据章节主角的人物超过20人。如果从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对本书人物进行梳理,我们会注意到,所有涉案人员与主犯之间竟然全部只能用虚线连接——同样是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网,但主犯如同提线木偶舞台剧上的表演者,其他人物无论男女老少、学历职业如何,在书中更多是以“道具”而非人物的面貌出现。无论他们如何挣扎,都像如来掌心的猴儿一般,除了走向悲剧别无选择。

  换言之,这些活生生的人,被完全剥夺了选择人生走向的权利!

  在这样的背景设定下,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细节把控的用心——每个人物的身上,都牵出不可计数的细丝,确保其完美地表现出主犯所需要的行动。每一根细丝都要精心设计,确保万无一失,这种布局形式,已不常见,更何况书中的几个案件各有特点,绝无重复设计,这在类似的作品中实属罕见。

  关于书的结局,看到很多人表达不满。读者之所以感到气短,还是觉得这个结局极其不公平,毕竟,追责的力度难以消解主人公一家付出的惨痛代价。总感觉作者是赌气为之,而并非没有更好的处理思路。想多句嘴的是,对于“冤冤相报”,现代法理都是予以批判的,况且能做到冷静而精准复仇的人少之又少,报复失衡和扩大化引发的悲剧并不鲜见。本作主打悬疑和科幻,作者无须画蛇添足在文末突然做突如其来的反思。但这个结尾很容易转移读者的注意力,反而让整部作品在回味过程中突然失去焦点——不知道大家设想中的镣铐是否真的存在,但即便是戴着镣铐起舞,更需要关注的不仍是舞蹈本身吗?

  《致命干预》读后感(四):关于尾声、撕书的作者声明

  朋友们好啊,

  我是非知名伪科幻作家吴楚,

  刚才有个朋友问我,吴老师发生甚么事了,

  我说怎么回事?

  给我发了两个豆瓣链接,

  我一看!噢,

  原来是昨天有两个年轻读者,

  30多岁,

  一个粉丝90多个,

  一个粉丝80多个。

  塔们说,

  《致命干预》作者写的这个尾声,一定是脑子坏了,

  吴老师你能不能去一去医院

  治一下脑残病。

  我说不可以,

  我说你天天读死书不好用,

  他不服气,

  我说小朋友,你走过三审三校没有,他说没有,

  他说你这也没用,

  我说我这个有用。这叫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我们的城市是最安全的,命案必破。

  二百多斤英国大理石丢了自行车,一下午就能找回来,

  他说要和我试试, 我说可以。

  我一说, 他啪一下就把书最后一页撕了,很快啊。

  然后上来就是一个作者傻逼,扣一星!

  一个短评啊,吭!一个长评!

  我全部点赞了啊

  点赞以后自然是传统功夫宜点到为止,

  手指放在鼠标上,没有点举报。

  我笑一下,准备收手。

  因为这时间按豆瓣传统,点到为止他已经输了,

  如果我点个举报,一下子就把这书评给折叠了,

  放在举报上没有点下去。他也承认我可以举报的啊,

  他不知道我就要点举报了,

  他承认我是豆瓣付费用户。我点赞的时间不 举报了,

  他突然袭击,上来扣我一颗星,

  我大E了,没有闪。

  他的打分给书减了0.1分,但没关系啊。

  他也说了,他截图也说了,

  两分多钟以后,

  我就流眼泪了,捂着眼我就说停 停。

  然后两分多钟以后就好了。

  我说小伙子你不讲政治,你不懂,

  他忙说吴老师对不对不起,我不懂规矩啊,

  他说他是乱打的。

  他可不是乱打的啊,

  书评短评打分训练有素,

  后来他说他玩过三四年豆瓣,看来是有备而来。

  这两个年轻人, 不讲武德,

  来, 骗!来, 偷袭!我三十多岁的老作者。

  这好吗?这不好。

  我说小朋友你不懂,

  悬疑小说就是要扫黑除恶,不能逍遥法外,要讲武德。

  我劝这位年轻人,

  耗子尾汁。

  好好反思。

  年轻人要脚踏实地,不要急功近利,

  以后不要再犯这样的聪明,小聪明啊!

  更不要搞窝里斗!

  谢谢朋友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