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合矿区换新颜
改革的春风吹遍了整个大地,也让这个澄合矿区旧貌换新颜。
三十年前我还是个毛丫头,本该享受快乐童年的时候,然而并非如此,每天一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帮母亲拉风箱,听着风箱发出的啪嗒声,心想什么时候能不让我拉这讨厌的风箱,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啊!终于有一天父亲从城里买回一台鼓风机,替代了古老的风箱,也让我们姐妹们摆脱了拉风箱的苦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煤气灶,电磁灶、微波炉……还有好多叫不上名的现代化灶具也都走进了家庭。
三十年前能吃上白面馒头就是幸福,那时候米、面、油全部凭票购买,大人、小孩排着“龙”一样的队伍,领到手只有少的可怜的一点白面,其余都是杂粮,白布馒头只有过节或是有客人来时才能吃上。如今商场、超市随处可见,店内各类食品琳琅满目,大鱼、大肉应有尽有,人们不在考虑吃饱,而是更加注重营养的搭配。
三十年前能够住上一套宽敞的楼房,简直就是一种享受,许多的家庭几乎都是三代一室,相同的布局,就是一张床,一个大立柜,拉上帘子把屋子隔成两间,前面一间白天是客厅兼饭厅,晚上便成了卧室,人口多的搭起上下铺,而如今,人们住进了宽敞的楼房,屋内装修的美观大方,室内还摆满了现代化的家电,舒适的太子沙发,回到家中,就象住进了宫殿,这才是真正的享受。
三十年前的我充满幻想,幻想着什么时候能住上宽敞的房子,吃到香甜可口的巧克力面包,也能象城里娃们一样,到游乐园玩个痛快。如今,这一切都变成了现实。新添的楼房,宽广的休闲广场,还有美丽的大花坛,让你仿佛值身于室外桃园。
三十年后的矿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的成果,我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美好的时代。
王艳:小乞丐
那是在几天前,我独自一人乘车来到了喧闹繁华的都市,我们共同的家——山城重庆。
晴朗的天气,阳光照耀着川流不息的人群,车如流水马如龙,夹杂着车辆欢快的鸣笛声,我行进在山城浓浓氤氲的氛围里。
当我途经重庆观音桥的地下通道时,忽然,一个衣衫褴褛,大约七、八岁模样的小男孩迎面跑来。一眼望去,这个孩子可真脏,逢乱的头发结成一缕一缕的,鼻涕直流,脏兮兮的脸,手就像从煤堆里爬出来的一样,拿着一个破瓷缸,穿着一条裤裆都已裂开的薄薄单裤,索索发抖的身子。一看就知道是个要钱的小叫化子,“快走!”刹时,这种念头闪过我的脑海,急忙绕道而行。但这个机灵的孩子,发现我要避开他,赶忙跑上前来,挡住去路,伸出端着破瓷缸的两只脏手,口中念念有词地说:“嬢嬢,可怜可怜我吧,给点点钱吧——--”。开始,我不理他,只是设法躲开他,在躲避中,我注意到他的神情举止:一双眼睛紧紧盯着你,露出贪婪的目光,小嘴不停地念叨着,好像是早已背熟的“台词”。在几番五次乞求之后,这个孩子竟然双膝一屈,跪在我面前磕起了头。顿时,我心软了,深深地叹了口气,从包里掏出两元钱,丢在那了了无几的破瓷缸里。“谢谢!谢谢!”这个孩子一边起身作揖,一边忙不迭地说,然后转过身,欢快地跑到别处去寻找新的目标。
唉!现在社会上骗子太多,不知是社会的沦丧还是善良的人们被欺骗怕了?望着他那离去的背影,我的心渐渐沉重起来,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是同情,是难过,是怜悯,还是酸楚——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曾经不知是谁说过,当她把京剧脸谱作为礼物送给一位德国艺术家时,那位德国艺术家说:“你们这个民族的正义、欣喜、痛苦、滑稽都固定在这个道具里。”也许,这就是对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情感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