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点》经典观后感集
《沸点》是一部由菲利普·巴兰蒂尼执导,斯蒂芬·格拉汉姆 / 杰森·弗莱明 / 雷·潘莎基主演的一部剧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沸点》观后感(一):服务业也是企业
后厨只想按照经验完成应该完成的菜品,不多不少。
服务经理只想越多的客人越多的美誉度。
前厅服务员只觉得客人烦死了,各种各样的多余过分要求。
主厨有债务有破碎的家庭需要处理,根本无心管理。
很羡慕那些身处复杂环境,担起各种负面情绪,完成主要核心工作,让整场流程顺利进行下去的人,这样的人,就是所谓的优秀管理者。
作为我个人,其实很怯懦,工作中只喜欢干自己一个人能干的了的工作,遇到难一点的工作,就像是爬一个旗杆,如果爬上旗杆,是一件自己高兴别人也称赞的事情,结果无非是爬上去或者爬不上去,爬不上去反而会成为一个泥坑,自己掉进泥坑,开始悲伤于自己的境遇为什么这么惨,被负面情绪控制。
《沸点》观后感(二):菜没有热气,但是片子有
看这片之前,我只知道这是个一镜到底的,关于厨师的电影。伪一镜到底的电影我之前看过《鸟人》和《1917》。《鸟人》可能有点探索新技术的意思,《1917》和《boiling point》都是题材本身就和这种方式非常契合。
《boiling point》是真的一镜,没有暗藏剪辑点。就在伦敦东区的一家餐馆里,从后厨到前厅,偶尔走出门外,90分钟一镜拍完。像个沉浸式舞台剧。据说实际上拍了四条,导演最后选的不是出错最少的(只有8个错),而是男主情绪爆发过程最好的一条。这条有100多个错误。
我:100多个???我一个都没看出来!这个选择太对了,电影又不是考试,出错越少分越高,还是要以德(情)服(动)人。
观影的感觉太真实了,就像在一家忙碌的餐厅待了90分钟,能够闻到汗水蒸汽和酒气味道,感觉到空气中的压力一步步升到爆点。
一个小遗憾是厨师做菜过程没咋拍,最高潮的部分好像就是摆盘了。我本来期待一段像《饮食男女》开头几分钟那样的精彩片段呢。实拍做菜对一镜到底来说可能还是太难了。我自己做菜都没法一次成功呢!
《沸点》观后感(三):餐厅后厨实景展示片。运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将可能发现在餐厅的紧急事件压缩在90多分钟的影片中,紧凑又不失紧张,压抑失控的情绪充斥着整部影片
餐厅后厨实景展示片。运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将可能发现在餐厅的紧急事件压缩在90多分钟的影片中,紧凑又不失紧张,压抑失控的情绪充斥着整部影片,因为忙碌又想做到最好,让所有人都有些焦躁,所以就容易冲突和发火,最后所有的事件将本来就很是糟糕的主厨男主彻底压垮,倒在地上。
影片一开头,就是男主的一通电话,应该是要和儿子说什么,但是妻子就是不接电话,让自己很是愤懑。赶到餐厅,应该是给餐厅评分的评估师已经到了餐厅。对于发现的问题全部记录在案,并告知男主要将餐厅从五星降为三星。这让主厨很是难堪,等评价师一走,立刻将问题一一对照,并对于责任人一一开骂,让他们警醒。不过主厨还是很注意方法的,骂过以后也进行了安慰道歉。很快餐厅营业了,先是以前的老板前来问主厨要债,质问他为什么离开自己的餐厅,自立山头。说如果主厨还不起债务,就把这盘店给他,不然就给这个餐厅差评,还带着一个著名的点评记者相威胁。主厨一边虚以委蛇,一边忙碌着餐厅及后厨的各种麻烦,什么材料不够、后厨之间的矛盾、二厨和老板的矛盾自己服务员和顾客之间的问题,忙得不亦乐乎。突然有顾客食物过敏,经过问询,原来是有人将核桃油放进了她的食物中,差点造成大错。面临顾客投诉,甚至告上法庭的危局,主厨又一次召集所有后厨的人问询并批评,但是无形的压力还是让他无力为继,最后在大量饮酒,吸食毒品后昏倒在地。糟糕的生活和繁重闹心的工作彻底压垮了他,他崩溃了。
这样的一镜到底让人想起了中国的戏剧,不同的人物轮番上场,上场的全力以赴表演,场下的做好准备,稍事休息,继续登台。这部电影也是这样,虽然一镜到底,但是不断变化人物,让演员得以喘息,也可以更好的发挥。主厨作为主角,镜头最多,所以演得不容易。演得也非常好,很是佩服。虽然拍摄很厉害,但是略感单调,不是很感兴趣。
《沸点》观后感(四):一些来自于编剧和剪辑师的八卦
今晚参加放映与Q&A回来,编剧和剪辑师两位都是朴茅大学的校友,且剪辑师住在朴茅,所以倍感亲切。
听了一些有趣的八卦,凭记忆写一下:
1. 筹划九个月,剧本workshop两周(Steve Graham第二周才过来)拍摄时间因疫情减半,又因疫情的缘故剪辑时间无限加长,剪辑师最后无聊到把第三条和第四条全片混剪了一个伪一镜到底版本出来,制片方吓尿了哈哈哈。当然我们应该是看不到了
2. 原计划拍8条,也就是90分钟的全片拍8遍,由于疫情只拍了四条(包括出大错没拍完的第一条,所以其实只拍了3.5条)最终选了第三条成片
3. 大多技术人员倾向选择只有8个错的第四条,但最终选了拍摄中100多个失误的第三条,原因是Steve Graham更喜欢自己在第三条的情绪表现。没想到吧!说实话我可以理解,毕竟电影应该是带有手作温度的活生生作品,不应是完美的机器制品
4. 剧本的workshop:编剧在写剧本时,参考了Shane Meadow与Steve合作时的风格,只写cue和过渡,不给具体语句,对话遣词全靠演员自由发挥,正因为如此,每个演员,哪怕龙套角色都有一套符合逻辑的对话,令餐厅里的声音充满了层次感
5. 片中的一些侍应其实是片场工作人员穿上制服扮演的,你以为他们是在端酒上菜,其实是过去告诉演员们摄影机要过来了,准备
6. 因为剧本只有bullet points,所以只有七页,厨房里的演员们在柜子里,面板下塞满了小抄,哈哈!
7. 对 里面做的食物都是jones & sons的主厨事先准备好以后,让演员假装烹饪装盘的,yes,they are cold and not nice
8. 拍摄地点是真实的饭店 Jones & Sons,在Dalston,那地方…meat chef在路上被打劫了
9. 最初剧本开头还有一场戏,是Andy坐在出租车里,有他买酒的镜头,还有跟uber司机对话,司机会聊到工作太辛苦迟早要压垮啊这类话题,最终因为摄影机太大塞不进车里而放弃没拍。没拍的确明智,不然这个开头有点散
10. 那个Racist光头其实演员人超nice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