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2-04-27 00:06: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经典读后感有感

  《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是一本由[英]詹姆斯·戴森著作,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09.9元,页数:4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读后感(一):创造者的成功之路

  你以为的发明是潇洒的灵光一现,其实更可能是灰头土脸的失败堆出来的;

  吹风机,气旋吸尘器,空气净化风扇,你是不是也用过戴森的产品?

  这本书讲述了他的创新成功之路,50多年的发明人生,经历无数失败和挫折后总结出来的方法论。

  通过他的故事我们能够学到发明往往更看重的是耐力和耐心地观察,而非灵感。

  天真的想法比经验更重要;

  永远不要让自己停留在荣誉上;

  只要打开正确的大门,加上热情,天赋就能闪闪发光。

  无论你是创业者,还是科技创新人士、工程师、设计师,教育者,还是坚持追梦的普通人,这本书都值得一读。

  通过制造东西来学习和通过课本知识学习一样重要,真切的体验是强大的老师。

  不断改进,永远不要因为一款产品销量很好,而满足。很多时候倾听客户说什么可能比看报道宣传更重要,再伟大的营销活动也很难取代伟大的产品,

  戴森一直致力于用更少的资源,制造性能更高、经久耐用的机器。

  发明是人类的当务之急,为了生存,公司必须不断发展和创新,变得越来越好。没有比满足现状更危险的事情了。

  注意力就是生产力,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多一点创造,多一点价值,让发明也能够为你带来成果,带来财富。

  读书是最好的自我投资。

  《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读后感(二):坚持做正确的事情

  最近在阅读湛卢新书《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一开始拿到这本厚厚的《发明》,还挺让我意外的。看书名我以为这是戴森的个人自传。抱着这个想法读完前两章,着实有点无聊。穿插讲了很多戴森之外的事情,包括好多位同行或者领导者的故事,加上外国人名就像天上的云,看着像再看又不像,肉肉研究在看,已经翻篇了。

  读到第三章《海上卡车》和第四章《球轮手推车》才让我感受到所谓戴森精神。如果是放在设计上,就是精益求精,而在更广泛的视角来讲,就是坚持做正确的事。

  在电影《闻香识女人》中,Frank的台词:

  > Now I have come to the crossroads in my life. I always knew what the right path was. Without exception, I knew, but I never took it. You know why? It was too damn hard.

  > 如今我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我总是清楚哪条路是对的,毫无例外,我都清楚,但我从不走。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太难了。

  而在周国平的《当你学会独处》中的描述,真正的孤独是珍贵的,这种珍贵可以属于任何人,但绝不属于大众。

  而所谓正确的事情,大多都是明确的,就比如学习、读书、锻炼身体等等。大多数都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事情,可是大多数人都不会坚持做下去,正确的果实只属于小部分人。

  回到工作,刚入行两年的时候,当时自动化测试甚是流行,各种框架突入眼帘,兼职五花八门,颇有百花齐放的盛景。那会儿Python也是方兴未艾势头良好,Java依然稳如泰山不漏颓势。真是不知道从哪开始,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浪子后头太难。只能一边摸索一边学习,跟行情前辈请教。

  后来在某乎看到阿里大佬对小弟的指导:如果你专注一个方向,不断学习进步,3 ~ 5年你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高手,8 ~ 10年你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然后我决定选择接口测试作为突破方向,Java作为突破点,然后到了现在,感觉路是走对了。图中也是克服了诸多困难。也很感谢指导过我的各路神仙,庆幸有一群乐于交流的同行。

  如果大家对**如何正确地做事**不妨读一读《轻松主义》和《福格行为模型》这两本书,有机会我也会给大家分享。

  《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读后感(三):越挫越勇的发明创业家

  20世纪70年代,英国劳资矛盾突出,社会问题尖锐,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均双双高企。相较于几十年前的帝国荣光,当时的英国人所看到的多半是萧条,难以捕捉到希望。而将视角放大到整个欧美世界,20世纪50-60年代的丰裕时代恍如隔世,许许多多曾参与了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以一己之力推动欧美社会进步的年轻人面临择业乃至生存难题。

  当时,一个生于1947年的年轻人准备创业。他相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以企业家精神,将“先进的或革命性的产品推向市场”,并牢牢控制住这一进程,而不是简单化地发明技术然后将技术授权给其他公司,因为大公司尤其可能因现有产品的利润份额而拒绝启动创新。

  这位年轻人一开始用玻璃纤维做手推车箱体,经过反复实验后,准备将之用于生产和推广,为此还专门拜访了英国当时首屈一指的塑料公司ICI(英国帝国化学工业集团)等公司。他推销的球轮手推车虽然不是什么高精尖的科技新装备,却也很好地适应了市场需求。这位年轻人继续致力于围绕球轮手推车,根据顾客的使用场景设计其他辅助配件。

  也正是在这时,他开始学会用带电的环氧粉末喷涂球轮手推车的钢架。但喷涂容易过度,为了解决问题,防止浪费,他用了一个大电风扇将喷雾吸到一块大的棉布上。然而,不仅大电风扇的噪音几乎达到了客机起飞的量级;而且,棉布过滤器也容易堵塞。这就使得生产线不得不经常停下来。

  从同行那里,他得知了可以采用气旋分离器来解决上述问题。球轮手推车的生意也越做越好,甚至获得了诸如英国航空公司这样的企业巨头的订单。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以为,这位比史蒂夫·乔布斯大8岁的英国创业家就因此开启了自己的“开挂”历程,年纪轻轻就因为创造发明成为了财富新贵。在2022年的当下,我们当然已经知道了这位叫做詹姆斯·戴森的创业家、企业家大获成功,被誉为“英国设计之王”,进入了《福布斯》杂志发布的“2017全球变革者榜单”。

  但在1974年,也就是詹姆斯·戴森开始做球轮手推车的时候,这与他后来凭借自己改良发明的新型气旋式吸尘器,并最终经过艰难的经营而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成功尚有10多年的时间。他的球轮手推车生意,在公司的角度而言没有完全失败,但对于他个人来说,可谓毫无成功,那段创业经历甚至让他和他的家庭陷入了巨大困顿。

  失败是成功之母

  《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一书是詹姆斯·戴森所著的新书。这本书中,戴森坦然回顾了自己20世纪70年代的球轮手推车生意。他是球轮手推车的设计者、公司的创始人,却因接连犯下错误,包括将手推车的专利权授予公司而非他个人(这样只要债主或投资者以较少财务代价获得公司控制权,就可以驱逐戴森,将专利权据为己有),以很高的利率融资,并在较短时间内让他这个创始人的股份被摊薄。

  就像前面所提到的那样,球轮手推车并不是什么高精尖产品,所以也很容易被同行模仿抄袭。偏偏当时的戴森只关心产品开发,而不是像董事会那样将主要精力用来到美国市场与抄袭者抗争。矛盾的累积,使得公司在1979年将戴森赶走了。

  虽然,从结果来看,被赶出球轮手推车公司的詹姆斯·戴森从失败教训中学到了很多,包括创始人要尽可能避免丧失公司控制权和专利权,但在当时,他自己非但一无所得,而且还面临养育3个孩子和偿还房贷的压力。

  而且,1979年当年可能是英国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英国政府强硬对待爱尔兰共和军,因此激起后者的激烈控制,英国国内许多行业也几乎整体丧失了增长的活力,罢工四起。戴森非常感谢自己的妻子戴尔德丽,这种情况下也没有给他太大的压力,而是忙着照顾孩子、做衣服、上美术课、卖画……

  妻子的支持,其实就是给戴森提供了一个思考、试错的空间,将之前他接触到的气旋分离器,一步步朝着革命性的发明:双气旋系统吸尘器靠拢。旧式的真空吸尘器气孔容易堵塞,而且因为技术相对简单,所以生产企业很快就进入了价格战,不断致力于削减产品制造成本,这无益于吸尘器的使用功能改进。而戴森发明的双气旋系统,被业界和科学界认为是1908年第一台真空吸尘器发明以来的更进一步的、真正重大的产品重大技术突破。

  《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书中详细叙述了戴森的试错过程。戴森之所以能够得出革命性的发明成果,其实也可以追溯到他的成长过程中,从日本摩托车巨头企业本田的创造改进案例中得到的启发,以及他本人所接受的艺术教育。

  戴森本人说,很多人在科学家与艺术家、理科与文科之间制造出鸿沟,两类群体、两类学科之间相互看不起,这其实是误区所在,科技只有与艺术、设计、时尚、文学等偏感性、直觉思考的体系、内容相结合,才能赋予科技以更具温度的内核。

  从吸尘器到一切

  戴森虽然设计出了革命性的双气旋系统吸尘器,但要让当时主流的吸尘器制造商接纳这项发明,并挤入市场,难度一点儿也不亚于技术发明、技术试验。而且,他再一次地遭遇了模仿、抄袭,因而不得已直面这样一场专利战。

  《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书中还谈到,当时(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英国最畅销的吸尘器是干湿地毯清洁吸尘器。很多人并不相信戴森发明的直立式吸尘器能够清洗地毯,他甚至不得不在客户的办公室地毯上倒上一杯深红色的果汁,然后启动自己的直立式吸尘器,涂上干粉,在客户惊愕的目光中将地毯清理干净。

  说服商场是一回事,说服广大消费者又是另一回事。戴森自己也承认,他花费了很长时间才让消费者接受高出同类产品价格好几倍的戴森吸尘器,是物超所值而不是所谓的“智商税”。

  到了1995年,戴森终于还清了他此前所欠的巨额贷款(房贷,以及以个人名义为之前的公司担保的贷款)。在此之前的10多年,乔布斯和盖茨已经成为了美国的科技创业新贵,跻身巨富行列,而乔布斯被逐出苹果公司后的二次回归时间也很近了。

  詹姆斯·戴森没有乔布斯那样的“现实扭曲力场”魅力、影响力、魅惑力,他也没能像盖茨那样设计出Windows系统的软件或是乔布斯回归苹果公司后,力推iPhone、iPad、iTunes来改变世界,他更像是一个传统的工程师、匠人,以工匠精神、设计思维勤勤恳恳地研究、试验,不断推动产品设计的精益化,提升材料使用效率,致力于实现产品功能的精益化以及产品轻量化。《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书中谈到了戴森的产品精神,其实这与苹果、华为、三星等世界其他一流的科技公司的产品精神也是一致的,那就是“永远不让自己停留在荣誉上,哪怕一分钟都不行。”

  戴森之后在不断改进公司的成名产品吸尘器后,又陆续推出了采用革命性改良工艺、功能精益化的干手器、吹风机、空气净化器、照明灯、空气净化冷暖风扇、电动汽车等项目。詹姆斯·戴森一直也没有放弃过自己对于创新的热情,“不管遇到多少挫折”,也“一心一意地解决”问题,哪怕失败的次数再多,也保持积极和开放的心态。

  (刊4月14日《科技日报》)

  《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读后感(四):让发明预见未来 | 戴森创始人新书《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中文版首发

  在跌宕曲折的创造之旅中,面对无数失败与挫折,如何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及创造力?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经验到底是否重要?究竟什么才是年轻人天生所擅长的事?

  5年前,《福布斯》曾发布了“影响全球的30位变革者”名单,一位发明家的名字赫然在列,他就是詹姆斯·戴森——全球科技公司戴森的创始人兼首席工程师。在他的带领之下,戴森已然成为“颠覆性的、与众不同的产品”的代名词,亦是全球科技创新的引领者。

  这位科技时代的伟大发明家,在给他创办的戴森工程技术学院第一批本科毕业生写毕业致辞时,萌发了撰写一本书的想法——将自己53年前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毕业至此的,关于创造和发明的故事写下来。

  我在一生之中不断经历失败,也不懈地努力解决问题,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坚定不移地向前迈进。只有秉持无惧未知与无畏质疑的信念,才能颠覆创新。我从不给人建议,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年轻人找到方向,激发他们对科技、科学和工程的热情,并为解决当下及未来的环境与健康问题奉献自己的力量。我想,这便是我分享经验的意义。

  回顾詹姆斯·戴森的创造之旅,他凭借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从一名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就读室内设计的普通学生,到如今享誉全球的发明家,在这背后,是他不断在失败中寻求突破的创造历程。

  1983年,在经历了5126次失败后,他成功设计出全球首台无尘袋吸尘器,也因此改变了世界。自1993年第一台以戴森命名的气旋吸尘器面世以来,戴森不断凭借创新产品颠覆行业,解决人们日常所忽略的问题。

  如今,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创造之旅,詹姆斯·戴森始终以其开创的领先科技和发明,令戴森公司一样拥有穿越无数个周期的生命力与竞争力。

  诚如詹姆斯·戴森在开篇写到,“就像我的人生故事开始时那样”。在他看来,正因为自己曾经是个普通人,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无数次直面失败,他希望年轻人可以从他的经历中获得启发,在成功的道路上,经验并不重要,具备不怕失败的冒险精神才至关重要。

  少年丧父、而立之年还在背债、有了孩子仍躲在农舍做实验……经历无数失败和挫折后,詹姆斯·戴森开辟了一条颠覆现有产品的创新成功之路。戴森公司,是第一家获得欧洲设计奖的英国公司。戴森公司全球雇员总数超过13000人,其中包括6000名工程师和科学家。本书讲述了戴森公司的数个关键里程,让我们得以窥见独特的发明家精神,与独到的戴森哲学。

  围绕戴森的秘密武器——革命性的数码马达,进行了系统揭秘;为了做吹风机,专门学习头发科学,男工程师也留起来长发等趣闻;针对舆论热议的戴森跨界造车,詹姆斯·戴森也进行了真诚地总结……除此之外,书中还包含气旋吸尘器、吹风机、无叶风扇、电动汽车等大量产品的珍贵设计手稿,以及93幅詹姆斯·戴森私人收藏照片及产品图的彩色插页。

  不断学习的欲望、踏入未知领域的无畏心态以及永不停息的创造精神,它们总是存在于工程师的心中。你能在书中学到独特的戴森工程师文化、启迪人心的发明家精神,也能看到科技驱动戴森走向世界的征程。

  詹姆斯·戴森始终坚信,解决问题是年轻人天生所擅长的事。为鼓励下一代工程师和设计人才探索创新,通过工程和科学为当前和未来的问题创造解决方案,而不只是空谈美德,詹姆斯·戴森从未停止为工程科技教育做出贡献。

  自2002年设立詹姆斯·戴森基金会以来,他不断在助力工程师发展、支持工程技术教育等领域做出努力:2005年创办戴森设计大奖,2017年成立戴森工程技术学院……他不断以实际行动,帮助解决年轻人这个年龄所存在的问题,为有想法的年轻一代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同时展望更美好的未来。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戴森设计大奖的参赛选手当中,有60%的获奖者后续成功地将他们地想法投入商业化。詹姆斯·戴森表示:“设立戴森设计大奖的目的很简单——我们想向世界展示设计、技术和工程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但更重要的是,去帮助有想法的年轻一代开启他们的发明创造之旅。”

  所以说,这本书无关商业,而是讲述教育、指导和自强不息的重要性,以及工程师和科学家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同时讲述了詹姆斯·戴森不断学习的欲望、踏入未知领域的无畏心态以及永不停息的创造之旅。

  >关于作者,詹姆斯·戴森,1947年出生于英国诺福克,曾就读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随后加入罗托克公司,与杰里米·弗莱一起设计和制造海上卡车。1974年,戴森开始自行设计球轮小推车,获得了“建筑创新奖”。1983年,他设计的第5127 个气旋吸尘器原型成功了,最终发明了全球首台无尘袋吸尘器。1991年,戴森吸尘器G-Force日本获国际设计博览会奖。

  他与戴森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一起开发产品,致力于通过科技来解决容易被他人忽视的问题。他在2015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2016年被列入新年受勋者名册,并授予荣誉勋章。詹姆斯·戴森于1996年被授予英帝国高级勋位,2007年被授予下级勋位爵士。

  >关于译者,为了更精准地呈现戴森哲学以及发明家精神,湛庐邀请了优客工场创始人、优享创智(共享际)创始人毛大庆先生担纲翻译,他还曾是《鞋狗》一书的译者。

  毛大庆说到,“翻译这部戴森先生新书的过程,是一次深度了解这位伟大发明家及其产品诞生过程的奇幻历程。我希望与所有对新奇事物充满期待、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的朋友一道,走进戴森的世界,以第一视角去体会一位发明家的好奇心所带来的巨大成就”。

  这是詹姆斯·戴森在一次又一次失败和挫折中突破,创造出众多产品和核心技术的故事。他讲述了詹姆斯·戴森不断学习的欲望、踏入未知领域的无畏心态以及永不停息的创造之旅。归根结底,它是在赞颂年轻人,在解决世界重大问题中所起到的重要的作用,无论他们经验如何。

  如果你是一位年轻人,你能够从詹姆斯·戴森青年时代的经历中学会如何保持旺盛的好奇心与创造力,并从中收获灵感和鼓舞。

  如果你是一位创业者,你能够从詹姆斯·戴森当年为初代吸尘器的推广与市场营销所做的各种艰辛努力中收获信心与方向。

  如果你是一位科技创新人士,你能够从詹姆斯·戴森近年来源源不断的成功及失败的创新产品中找到灵感。

  如果你是戴森的用户,你可以与朋友分享,自己每天都在用的戴森吸尘器的雏形是什么样的;无扇叶风扇到底用了什么先进技术,才会带给你如此奇妙的使用体验。

  即使你是普通的读者,把它当成你的第一本传记或者下一本传记来读吧。每一个文字都有产品和口碑作证,没有谁比发明家更真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