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办”做好了“人”字文章
“打包办”做好了“人”字文章
时间:2021-01-05 来源:
市人社局将95项人社服务事项纳入“一门式”服务大厅实行“一窗通办”,推进23项高频服务事项“提速办”,13项企业群众眼里的“一件事”则“打包办”。
(1月4日《湛江日报》)
人社服务,重点是围绕“人”字做文章。无论是个人参保登记、劳动就业、办理退休,还是企业招聘工作人员、与员工解除终止劳动合同,都属于人社服务范围。这次,市人社局将95项人社服务事项纳入“一门式”服务大厅实行“一窗通办”,其中更有“打包办”等好做法,令人眼前一亮。
诸如企业招用员工、高校毕业生就业等,看似是在办理“一件事”,实际上却涉及多个服务事项,这些事项流程相似、材料相近、结果关联,但过去在办理时往往要跑多个窗口、排多次长队、交多份材料,方能办结。比如“企业招用员工”,就涉及参保登记、社保关系转移、劳动用工备案、缴费人员增减、人事档案的接收和转递、社保卡申领等多个服务事项,过去企业办事人员可能要分别跑人社部门下属的不同机构等,无形之中增添了不少麻烦。
如今,经过改革后,这些流程相似、材料相近、结果关联的服务事项就被“打包”在一起,而在企业和群众看来,就是“一件事”只需到一个窗口、交一份材料办理。这带来的不仅是办事效率的提升,更是群众办事省事、省心的切实感受。“打包办”的做法,既彰显了政府对营商环境和百姓生活的重视,也体现出了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作风、服务意识、管理水平、数据处理上的转变和进步。
“打包办”是个好做法,但要把好事办好,还得看窗口服务的落实。无论是“一窗通办”还是“打包办”“提速办”,落脚点还是在“办”字上。在群众看来,只有把事情办好办实了,才是硬道理。这就要求窗口工作人员切实把责任扛起来,不要把“打包”看作增加的“包袱”,不要简单地认为“打包”就是把工作都堆叠到一起,而是从流程再造、服务升级、作风转变的角度去推动“打包办”落实,在一次次“办”的过程中把“人”字文章做得更好。尤其要树立“接单包办”意识,既然“一窗通办”,那么首先“接单”的工作人员,就要“包办”到底、服务到位。
这种针对企业和群众眼中“一件事”进行“打包办”的思路,很值得借鉴。过去为管理方便,将“一件事”拆分成多个部分,分头管理、分别审核。如今则化零为整,以人民为中心、从群众角度看问题,以“一件事”的整体思维推动服务事项“一窗通办”。这其中既有服务理念同频共振的要求,又涉及到网络化服务升级、部门间数据共享等技术问题,自然推进不易。但仍然希望能有更多部门从“打包办”中得到启发、努力克服困难,让群众办事越来越省事、省时、省心。(湛江日报 陈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