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读后感锦集
《智齿》是一本由雷米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智齿》读后感(一):雷米老师,一定要好好写下去
说实话,一直期待的就是雷米老师的书,就像三体的刘慈欣老师一样,他们的作品会在不经意间突然击中你的头脑,然后又迅速抽离,把你像个傻瓜一样留在原地回味!两个星期前看了人鱼,确实有点失望,幸好智齿又把我劝回来了,真不错,里面很多闪光点,闪到我了。《智齿》让我感觉真实和解脱;《影子的灰烬》有设计的惊喜;«成为汪允平»荒诞又令人信服的真实。
《智齿》读后感(二):仇视一切还是坦然面对?其实种种悲剧本该可以避免!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活着,有太多不协调的时刻,那种别扭并且扭曲的人生让人很无奈,却又毫无办法。人性本善,人心向好,在很多时候都只不过是人们的一厢情愿,社会现实的残酷,生存环境的恶劣,生活氛围的阴暗都让人无法脱离,只能随波逐流,而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生活,真的很难!
国内知名推理作家雷米著作的《智齿》是一部短篇推理、悬疑小说合集,共计包含8个短篇故事。这些故事全都讲述的是普通民众的恩怨情仇,但就是这样的故事,能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真实,那些无奈和彷徨,那些罪恶和无奈,那些情感和苍白,都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冲击着我们的心理。
《焦阳》一个女性受害者的背后牵连出了一个连环链条,似乎每个人都是被动牵扯进来,但无形中成为这个“连环案件”的一个无法忽略的节点。生活所迫也好,故意行凶也罢,这些人似乎都想要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殊不知,这种无视一切的态度恰恰给自己带来无穷尽的伤害和痛苦,既害了别人,更害了自己。
一个凶手,两个小偷,一个受害者,再加上旅馆黑店,黑车司机,这些人形成了一个无法逃脱的命运漩涡,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为什么都是在这个时间节点?整个案件的背后究竟有什么无形的力量在驱使着这些可怜人?
《智齿》一个菜鸟警察和一个不善言辞、性格暴躁的师傅“斩哥”之间能有什么故事?一切源自于一起连环杀人案件,案情特别严重。但是在日常的侦破过程中,有太多的社会各路角色牵扯进来,菜鸟和“斩哥”之间的合作也暴露出了众多的问题,直到“斩哥”把自己妻子如何死亡的事告诉了菜鸟,某一刻他说想清楚了,那么让“斩哥”想清楚的契机到底是什么呢?
《影子的灰烬》一个跨越20年的恩怨故事,背后埋藏着触目惊心的真相。两个年轻人同时喜欢上一个女生,却利用了女生同母异父的弟弟,时隔20年的两场大火,究竟烧死了谁?又在谁的心底埋下仇恨?爱情和坟墓,亲情和激情,所有的一切过后,谁能独自活在这个已经变得无比灰暗的世界之中呢?火灾之后,只留下毫无色彩的灰烬,如同人们在烈阳下的影子一般,失去活力,犹如行尸走肉。
其他的几个短篇亦都非常的精彩,雷米先生对于社会的现实认知和了解非常的深刻,更加了解人性,懂得生活才能从容下笔。创作来源于生活,但又脱离于生活之外,有些悲剧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必然来自于真实生活的映照,这样的故事写出来,不仅仅能震撼读者,更能引起警示,这一点非常重要。
人的遭遇真的就在一瞬间,但这一瞬间就足以改变很多人的人生,有金榜题名,也有人间落魄,但更重要的之后怎么办?是无度的宣泄,还是刻意的隐忍,是仇恨充满胸腔还是勇敢面对磨难,人的每一步选择都至关重要,关系到今后的人生究竟要在怎样的境地中度过!
生活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很多人是无奈的,裹挟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之中,总会有那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世界也许不是绝对公平的,但也绝对不是偏执的,一个人只要积极面对,生活总归可以平平静静,只是很多人的心理在经历过很多以后,已然变得扭曲和偏激,他们痛恨社会不公、分配不均,他们痛恨一切,仇视一切,最终导致悲剧的产生,其实这一切本该可以避免的。
《智齿》读后感(三):从罪恶中涅槃而生地活吧
作为一个刚起步的推理小说爱好者,这是我第一次阅读雷米老师的作品。而没有从让他名声大噪的《心理罪》开始,却以中短篇小说集《智齿》作开端,即使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说,我也觉得自己其实手握到了一块相当快意的敲门砖。
短篇,尤其是推理短篇,在我看来是相当考验作者技能的一门手艺。如雷米老师在自序所说,“在较短的篇幅内要完成情节铺陈、人物塑造及情感倾注,实在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他找到的突破方法,就是把写作过程当做给自己写戏、写电影——“把自己的眼睛当作一架摄像机,设计光影、调度场景”,然后以热情和创造力将戏剧冲突的爆点,全部爆破。
于是,我在阅读中,仿佛真的看到了一幕幕电影定格画面——尖刀与炸弹对峙的揪心、倾盆大雨中颤巍走向枪口的坚定、消失在火焰与灰烬中的爱情、在潮湿街道上奋力奔跑的身影、在<悲怆>的音乐中魂不守舍的虔诚、黑暗教室中俯身诅咒的身影......
本书的重头戏,自然当属开场的中篇《焦阳》——雷米老师在这篇里,花了相当大的力气进行了多角度讲述,然后再将这环环相扣的故事线,最终交叉、拧紧在充满张力的“最后一幕”的一点之上。
同时,雷米老师在编织故事过程中的一处处场景描写、一次次心理窥视,又使得故事本身和人物的命运从更深层的意义上缠绕、纠结在一起。
警官陈卓在妻子的ICU病房外,与“从漆黑一片,再到深蓝、浅蓝,直至一丝亮白色”的天色融为一体,“画中人,画中景,画地为牢”地没有在等待,却也并未采取甚至拒绝采取任何行动去刺探真相;
从外地来吉阳市办“大事”的鲁金堂,被仙人跳、动杀机、被抢劫、送入救助站......他“裸露在外的皮肤感受到晚风中的一丝凉意”,他“发出一声野兽般的吼叫”;
被酒精鼓动了勇气的袁小峰,却最终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与自己亲密爱人的命运首尾相接,房间里钻进鼻孔“无处不在的气味”提醒他,爱人见不得人的身份是如何证明了自己是窝囊废、失败者;
救助站的李明志,他在日常的“私人惩戒”中失手了,他“一时间竟无法动弹”,只得把命运交到了“冷静而机敏”“面沉如水”之人的手中;
......
“活着多好”,是啊,当失重感伴随着呼呼的风声强行介入生命中时,那急速扑来的河水、那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都在提醒书中人与读者们,把握眼前之人到底是有重要。
另外让我觉得“活着多好”的,还有《王宝栓的<海浪>》和《三角关系》,这两篇推理味虽然没那么重,但是依然让我揪心到底的故事。
前者告诉我,血性的钢铁战士也可以热爱威廉·阿道夫·布格罗的《海浪》画作、 柴可夫斯基的《悲怆》音乐,那绝不是思想上的动摇抑或行为上的叛徒表现,这样的经典更不应该被简单化一、付之一炬,生活需要它们和懂得它们的他们,不是它们滋生罪恶而是目光培育了罪恶;
而后者告诉我,当从过去而来的人与记忆硬相逢,那双无形的手会一边让当事人充耳不闻异端之处,一边又时不时在某个瞬间让其警觉、濒临梦醒,只有与过去和解、只有与罪恶照面、只有下定决心,才能真正从罪恶中涅槃而生,才能开始真正活着。
......
还有,那些隐藏在《智齿》里的疼痛,也在提醒我涅槃而生的活是如何的壮美——类似的警示也出现在《影子的灰烬》《成为汪允平》《光荣街的秘密》......中,它们以罪恶为证,用充满了血与痛,溢出着泪与伤的镜头,共同谱写出这样一本最特别的推理短篇集。
感谢雷米老师,让我以最特殊的方式,体验了从罪恶中涅槃而生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