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身体的隐喻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身体的隐喻的读后感大全

2022-05-20 09:3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身体的隐喻的读后感大全

  《身体隐喻》是一本由赵彦著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身体的隐喻》读后感(一):《身体的隐喻》:我们的身体就是人类走过的路

  历经几百万年的进化,我们成为了现在的样子,而据说今天的人类,无论外表还是内在,都与5万年前的祖先近似,也就是说当人类从发源地非洲向外部扩张时,进化就减缓了。但是人与人的个体间,在外表、体能、智力能方面还是会存在差异,即使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厚此薄彼的理由。那你对自己身体的哪一部分最满意呢?我想大部分人都会给出诸如眼睛、鼻子、嘴巴等可以目之所及的美好,《身体的隐喻》将这些美好进行了延伸,涵盖了身体几乎所有的部分,让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新的认识,被誉为桑塔格式的身体隐喻之书,

  《孝经·开宗明义》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意思是身上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绝不能有丝毫的损伤,指爱护身体如同敬爱父母。能把发写入其中,可见古人对于头发是十分看重的,秦朝甚至还有一种把头发、胡须、鬓毛剃光的刑罚,叫做髡刑,意在从精神和人格上贬低打击犯人,被视为五大刑罚之一。佛教却把头发比作尘世烦恼,当成身外之物,中国清代的统治阶级也要求人们剃发编辫,代表着弃明忠清,它们都属于对头发有敌意的人群。欧洲人对秃头有着本能上的恐惧,甚至将秃头视作罪人,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害怕贫瘠、裸露,另一方面,人们把头发当成大脑的外套,秃头会显得脆弱。早在4000年前,古埃及人就发明了假发,这也给欧洲的秃头一族带来了福音。到了现在,秃头的禁忌就没有那么多了,虽然植发机构遍地开花,生意火爆,但是光亮的脑袋也已成为了智慧的象征,敢于露出脑袋,也是自信的表现。

  较“发”来说,“肤”就更重要了,它包装了我们,保护了我们,是包裹我们的皮囊,没有它我们就无法生存。同时它也区分了我们,无论是肤色,肤龄,还是指纹,都令我们与众不同,成为这世界独一无二的个体。整形医生所操作的手术,其实也主要是在皮肤上做文章,帮爱美的女人们变成她们想要的模样。而人一旦衰老,也会直接体现在皮肤上,人们恐惧死亡,恐惧衰老,虽然最终,皮肤会不可逆地萎缩,但人们仍然会花很多的时间保养,以延缓皮肤的衰老,于是美容院及各种品牌的化妆品就有了立足之地。

  这本关于人的身体的文化随笔集,值得你细细品读,作者赵彦的见解是经过思考的,虽不是科普,却提供了古今中外的大量具有奇趣的描写和论述,展现了各种文化的不同趣味和融合交汇,会让人跟随她步伐,走过我们身体的使用、演绎、变化、发展的历史。

  《身体的隐喻》读后感(二):你的身体,不仅仅是你的身体

  好看的皮囊千里挑一,如果让你来描述一下自己的身体,你会从哪里开始?

  赵彦在《身体的隐喻》里说到,身体即是起点,也是终点。是我们永远可以看见,可以触摸的。

  都说相由心生,这个相是指相貌,再给它狭隘一点,它就是脸。赵彦说,脸就是一个舞台。我们平时说一个人的脸好看,其实也不是脸好看,而是脸上五官的样子和它们排列的位置。它们排列有序和谐就是美。同大千世界一样,失序很难让人欣赏。因此,丑,说白了就是五官失序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在我的家乡,如果夸一个人好看,会说这个人眉眼好。在书中说,眉毛是一个低调的典范。可是,在现代美学中,眉毛一点也不低调,寥寥几笔点缀在眉毛上,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比如,一字眉浓黑粗大,给人英气之美。柳叶眉细长,让人见之忘俗。因此,尽管眉毛只是简单的两撮毛,可是它一点也不简单。

  说完了不简单的眉毛,再看构成美的第二个要点,眼睛。关于眼睛,什么心灵之窗了,珍珠啦,这些都是对眼睛的赞美。可是,在作者看来,眼睛的作用更主要是在于看见之后的欣赏。也就是说,现代技术的现金,让我们看得更清楚更细致,却忘了思考。关于眼睛,赵彦认为,在光明里,我们以为看到了一切,实际上,连一座教堂都看不清楚。

  沿着美继续在身体上找寻,应该就是头发了。一头秀发是皮囊的加分项,然而,作者却用了植物的根来类比。同样是须状物,根是用来给植物提供营养,而头发却只索取。简单几句,就表达了作者对头发的不喜。包括在最后,作者用果实和枝叶来类比脑袋和头发,认为果实累累枝叶就少,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聪明的脑袋不长毛。

  这些外在的,作者都有写。同样,内在的身体器官,作者也有感悟。印象最深的就是胃。在作者看来,胃是一连串的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食物链。其中有一句话很有意思,说胃是我们真正要抵达的终点。因为,在过去,我们最终的选择不过是狮子的胃或者细菌的胃。为什么是过去呢?因为现在我们多了一个选择,还可以选择用火炉来终结,这样,可以短暂离开胃这个终点。其实这是关于死亡的话题,但是,第一次见有人把死亡说得这么清丽脱俗。哦,对了,作者还认为,胃是死亡与生命的中转。我们吃,是为了生,而这,必然意味着动物或植物的死亡。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身体的隐喻》细细读下来,是一本脑洞大开的书,但是其中又不乏一些人性地思考。千里挑一的皮囊,最终还是需要万里无一的灵魂。

  《身体的隐喻》读后感(三):我看不见世界,但世界可以看见我,谁说看不见就不能成功?

  人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维持人体正常运行的首要前提。

  有一个好的身体,才能在各行各种中大展身手。

  当我们叹息霍金为什么能拥有一个异于常人的大脑,却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当我们为33岁就英年早逝的印度数学天才拉马努金惋惜时,身体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

  人的身体是由脸、眉毛、眼睛、耳朵、鼻子等各个器官组成,各个器官各司其职。《身体的隐喻》是一部关于人的身体的文化随笔集,作者赵彦,本书是一本当代白日梦患者的桑塔格式的隐喻之书。

  本书就人体的各个器官逐一讲解,提供了古今中外有趣的描写和论述,展现了各种文化的不同和融合交汇。整本书符合作者的性格,风趣、幽默、富有哲理。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我们就来说一说“眼睛”。

  眼睛,作者一上来就这样定义它:眼睛是最不中立的器官。它也是人体中被最多阐释的器官。

  人们通过眼睛看到外部的形象和光线,而他人也从我们的眼睛得到我们的信息:高兴、愤怒、忧愁、爱恨,这些信息就像超市的物品一样,通过两扇小小的窗户就能看到。

  眼睛的功能很强大,却也有它自己的“缺点”,它只能看到前边的物品,却看不到我们脑后的一切。没有完美的人,当然也没有完美的“眼睛”,眼睛的最大的作用是“看见”,当然也仅限于表面的一切,至于内里嘛,则需要我们用大脑去进一步分析和辨别真伪。

  我们可以看见一个人,可以看到一个人的表情,但是,却看不见这人心里想的是什么。人心难测,岂是我们肉眼就能分辨得清的。

  眼睛对我们来说固然重要,但是,也并不是“非它不可”。即使眼睛看不到,也并不影响身体的健康和正常的工作、生活。

  盲人旅行家曹晟康在《不和世界讲道理》中说道:我看不见世界,但世界可以看见我,虽然看不见,但是我可以听见、闻见、摸到。虽然他看不见,他照样可以一个人去周游世界,赚钱、冲浪、出书、出名,他一样都不差,活成了很多视力正常的人的榜样。

  谁说看不见就不能成功?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盲人:左丘、荷马、弥尔顿、尼采、乔伊斯......这些人有的被迫成为盲人,有些则是自愿失明的,如弥尔顿和德谟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在自家院子里剜去了自己的眼睛。而乔伊斯认为在他的一生中所发生的各种事件中,最不重要的是成了一名盲人。因为在黑暗中,他们可以精心打磨和锤炼他们的思想和句子。感官上的代偿机制,使得失明成了创作或者其他路上的一个便利条件。

  如果说上帝在关闭一扇窗的时候,会同时为你打开一扇门,那么上帝在为人关闭一个视觉上的器官时,一定会为他打开了一个高功率的心灵上的感官。

  看不见又如何?一样可以活出自我,活出精彩的人生。然而,现在有人却不满意自己的眼睛,去做个双眼皮、去个眼袋,让自己看起来更好看一些,然而,再好看也只不过是一双眼睛而已。

  改变你对文明的想象,文明的身体就是人类走过的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