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的奴隶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世人对金钱的态度各不相同,有慷慨解囊救人于危难之时的,有向善积德勤于布施的,有为了分毫挣得面红耳赤,各不相让的,也有为了蝇头小利争执不下,大打出手。还有的为了钱财六亲不认的,任你是亲娘老子,同胞兄弟,儿孙晚辈,只要牵涉到钱,必是六亲不认横眉冷对。
下面讲的这个就属于六亲不认的刻吝之人,他不但与父母争,与兄弟争,还要与儿女们争。结果争到最后却什么也未得到,两手一摊撒手人寰,可悲可叹!
1、此人名叫李古,李古生在五十年代,也是过过苦日子的人,知道挣钱的难处,所以一生勤俭异常,克吝异常。
李古兄弟两个,他自幼就是自私自利之人,喜好占小便宜,兄弟两人在一块,弟弟反而像一个懂事的哥哥一样,凡是都要让着他。
父母都看在眼里,经常告诫他要懂得照顾弟弟,有个做哥哥的样子。李古一听父母要教训他一溜烟跑得没影没踪了。
李古二十岁那年结了婚,婚后小两口提出要单过,父母就在村里给他们重新盖了一栋新房。在搬过去之前,就跟他们说:“以后你们单过了,这里所有的东西你们若是相中了尽管拿去。”
李古和媳妇一听乐不可支,凡是相中的家具,生活用具都一股脑的搬到自己的新房,看看实在没有什么可搬的了,两臂抱膀,手支下巴,踱步苦想,忽然看看院子里还养着两只大公鸡和几只下蛋的母鸡,脸上一喜,转身就去抓鸡,就这样大公鸡和下蛋的鸡也给抓走了。
李古把能用到的都搬走了,简直像一场大扫荡,本来并不富裕的家简直被李古给搬空了。李古的父亲在煤矿做电工,他和弟弟都是在家务农,那时候家家户户生活都不富裕,他们也不例外,但能勉强度日。
弟弟比他小两岁也到了订婚的年龄了,看到哥哥把东西都搬走也并不生气,他是个硬汉,与李古的性格截然相反,他觉得自己有的是力气,以后再添置就是了。
分家过的哥哥还时不时回家里搜寻一通,看看又添置什么东西没,果真有就想办法再拿到自己家里去,幸亏父母和弟弟不跟他计较。母亲看到他这个样子叹口气说:“这孩子沾光没个够,只顾自己,从不为别人着想,怎么养了这么个自私的孩子呢。”
后来由于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都有了保障,家家都过上好日子,李古勤俭又肯干,小日子过得也很好,日子虽然一天天好起来,但他从没有感恩过父母的养育之恩,从未想到父母拉扯他的不易,过年过节从未买过一丁点的礼物孝敬父母,更别说让父母去他家吃上一顿饭了。
直到父母离世他也未尽一点孝心,倒是在父母的葬礼上哭得稀里哗啦异常伤心,至于是真心还是假意唯有自己心里清楚。
李古,一个一味地向父母索取,却不懂感恩,不懂回报的他注定这一辈子活的狭隘,他只狭隘的活在自己的地牢里,阳光很难照进他的世界。
2、李古是一个婆婆妈妈的人,巧舌如簧,嘴巧心不实,所以他连一个朋友都没有,最让人不省心的是好搬弄是非,等着起了祸后,自己早吓得不知所措。这种能惹不能担的脾性导致经常被人欺负。
弟弟则跟他不同,沉稳持重,憨厚实在,很能服众,所以当看到哥哥被欺负时,挥拳就上,勇猛无敌,打的那些人撒腿就跑。为了帮哥哥,弟弟没少得罪人。
但哥哥根本不领情,拧着脖子振振有词的对人说:“我是他哥,他不帮我谁帮我。”一副欠揍的样子。
后来弟弟也结了婚,日子也逐渐好了起来,两位老人一直和弟弟、弟媳生活在一起。李古看看弟弟日子过得比自己好,就认为一定是父母帮衬弟弟了,他的心里立即不平衡起来,觉得父母只知道偏向弟弟,置自己于不顾,所以抽个可空就去了弟弟家质问母亲。
母亲一听气的浑身直打哆嗦,厉声说道;“真是个喂不饱的狼,给你盖新房欠的钱没让你还一分,这几年你弟弟他们省吃俭用攒点钱都还了欠款,你弟弟和弟媳过年都舍不得做件新衣服,他们啥都不跟你计较,你却来倒打一耙。现在日子刚刚有点起色,你又来讨债,你凭良心想想,你为这个家做过什么?”
李古被母亲说得哑口无言,气急败坏的回到家,跟媳妇讲了, 媳妇也不是个省事的,却说:“你们兄弟两个,父母的财产就有我们的一半,祖宅也有我们一半,走,要我们那一半祖宅去。”说着扛起锄头,拉着李古就去了父母家。
祖宅有啥?只不过五间正房,用土坯围起来的院墙,哪里比得上给李古盖的五间新房气派。
夫妻进门后就叫嚷着要一半祖宅,这时弟弟、弟媳都在家,看到哥嫂子拿着锄头进了门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母亲看到也非常生气,给他们讲了李古来质问她的事情。
这时李古已经抡起锄头开始刨东墙了,弟弟看他这样嚣张,气冲冲过去一把扯住就将他甩出老远,李古坐在地上像个婆娘一样哭天喊地。
李古媳妇看到李古被摔在地上,气恨交加,急走几步入屋,捧起桌上的茶壶使个老劲就扔到了门外。弟媳赶过来想接住,但还是晚了一步,茶壶从屋里飞出去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弧落在院子里,哗的一声碎了一地。
这时邻居都被惊动了纷纷跑来劝架,李古是越劝越醉坐在地上不肯起来,弟弟拿过锄头扔到大门外,怒视着他问:“滚出去。”
李古看看怒视自己的弟弟,梗了一下脖子,嘴一撇:“就不滚”
在问你一遍:“滚不滚?”弟弟压着火气,随时就要爆发,拳头攥得咯咯直响。
李古不敢说话了,他知道惹怒了弟弟,自己少不了要吃苦头,他的铁拳若落在自己身上少说也要疼几天,他不敢再坚持了。
慢腾腾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哼了一声,灰溜溜的出门去了,邻居看到他的狼狈样子都抿嘴笑了。他媳妇看看他走了,觑个空也一溜烟跑了出去。
后来,父亲到了退休的年龄了,那时候单位为了照顾职工,同意子女接班,但有年龄限制,父亲把这个消息对他们兄弟二人说了。按理应该让老大李古接班,但李古超龄了,弟弟年龄正好合适。李古当时听到自己不能接班,心里老大不高兴,心想,这么好的工作让弟弟一人独享,敢情他当工人,我当农民,以后他的日子要在我上头了,这可不行,只可我在上头,绝不能让他超过我。所以就起来一个不良之念,那天他趁着母亲一人在家,就偷偷在屋里翻箱倒柜,找到父亲的所有证件悄悄拿走了。
他听父亲说接班必须提供这些证件作为证明,没有这些证件就无法接班,所以他拿走这些证件弟弟就无法接班了。
果然到了办手续的时候,家里人找遍了也没有找到那些证件,后来母亲忽然记起李古曾来过,估计是他拿走了。那天他一个人在屋里不知鼓捣什么,当时她只顾忙家务并没在意。于是母亲就跑去问他,结果他一口咬定自己没拿。
眼看着弟弟接不成班了,大家心里都焦急但又没奈何,就这样弟弟错过了这次几会。
心胸狭隘,小肚鸡肠的李古自己得不到的,也不想让别人得到,在同胞兄弟即将迈向崭新未来的路上,他却毫不犹豫的竖起了一块绊脚石。
他只配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犄角旮旯里,他永远也无法踏上光明的大道在阳光下行走,因为他阴暗的心灵见不得阳光。
3、李古有两个孩子,大的是男孩,小的是女孩,逢人就夸自己的孩子又懂事又聪明,夸的简直跟花一样。
等到男孩娶了媳妇后,李古要显示自己的威严,想着给媳妇立规矩,媳妇也是刚强的人,根本不吃他们那一套,并且当着他的面说:“现在都什么社会了,不兴你那套老文书,趁早收起来。”
若是李古再坚持她就跟他硬碰硬,半点不想让,这下让老两口苦不堪言。以前都是自己占上风的人,是掐尖的人,家里父母兄弟哪个不让着他,现在反而要受小辈的气,这怎受得了。
满心指望儿子替他们出气,结果儿子也站在媳妇一边,一并指责他偏执愚昧,顽固不化,没理的事反要强词夺理。
这下李古被气的七窍生烟,破口大骂儿子媳妇都是不孝之子。此后,家里时时弄得鸡飞狗跳,不得安生。他看看儿子挣了钱不再给他,又经常惹自己生气,权衡利弊后便提出要和儿子分家。
分家就分家,儿子媳妇一点不含糊,儿子和媳妇在村里买了一处闲宅,老两口也帮衬了点,儿子媳妇嫌他帮衬的少,少不了又拌嘴,慢慢的父子关系就越来越僵,像仇家一般。李古到处声讨儿子和媳妇,这让儿子媳妇又对他增了好多恨意,自此以后再不登他的门。
女儿后来找了婆家就在本村,女儿孝顺凡是都听爹妈的,婆家给的聘礼有几万块,李古就给女儿洗脑,把这几万块存在了他的名下,直到女儿结婚这个钱李古也没拿出来还给她。
后来李古媳妇有了病后,儿子和媳妇才勉强过来看望一下,女儿倒是时时伺候在身边,李古媳妇的病如果早先及时看医生是可以治愈的,但李古嗜钱如命,不舍的花钱为媳妇看病,所以一拖再拖,病情越来越严重,后来医治无效撇下李古就走了。李古那个恨呀,逢人就说:“看病花了十几万呀,钱也花了,人也没了,人财两空啊。”到这个时候,人走了他不心疼,反倒心疼花过的钱。
他媳妇临走的时候对他说;“这病都是被你耽误的,我辛辛苦苦一辈子, 病了你竟然舍不得花钱为我治病,你就是个守财奴,你就守着那些钱自己过吧,看你能到个什么地步。”
李古这一辈子只知道存钱却舍不得花钱,有点钱就赶紧存起来,只是看着数字往上涨,却舍不得买点好吃的好用的,身上的衣服都是几年前的,洗的都褪了色。
至于给媳妇看病花了多少钱,她女儿最清楚,总共花了3万块,他竟然虚涨到十万。
媳妇走了,儿子儿媳依旧不上门。
与人争执了一辈子,当了一辈子的守财奴,到头来剩下孤零零的一个人,好不凄凉,还好女儿离得近,经常过来照顾他。
再后来李古因脑部出血住院,病情刚刚稳定就吵着要出院,说医院里的费用太高了,不能把钱都扔在这里。医生建议再住段时间等病情好转后再出院,但李古不同意,坚持要回家。他在医院的这段时间一直是儿子在照顾他,儿子也没坚持就听他的办了出院手续回家了。
回到家后的第三天,李古就开始高烧不断,昏迷不醒,只得再次入院治疗,这次入住后直接进了重症监护室,在里面一呆就是半月,但病情毫无起色,一直处于重度昏迷状态,只能靠呼吸机才能维持生命体征。看看毫无希望,最后儿子放弃治疗,就这样李古的一生也走到了尽头,终年68岁。
儿子整理他的物是,发现他的在银行存的现金就有70万,还有厚厚一叠借据,足足有几万元,都是他生前借出去的,这个数字让他儿子都感到惊讶,他没想到平时吃穿用度那么寒酸,逢人就哭穷的父亲竟然存下这么多钱。
但是有什么用呢,计较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忙碌了一辈子,积攒下来大量的财产却无福消受。一辈子与父母争,与兄弟争,与孩子争,到头来却两手空空一无所有。
已经68岁的人了,这是知天命的年纪,早应懂得不该与人争执,不与人计较才是,尤其是自己的亲人;也应该早已悟出生活的真谛,看清生命的本质。然而他却把钱财看的尤为重要,看得比命还重。为了省钱不顾医生的劝阻坚持出院,钱是省下了,但人却再也回不来了,岂不悲哀,岂不愧对自己。任你家资万贯,却无法让你再重新活过来。
挣到钱就是为了我们更好的生活,让生活质量提高,钱不可枉花,但该花的钱还是要花掉的,一味的将钱存进银行,只存不用,它等同于一张废纸,起不到任何作用。
所以人这一生不要被金钱所累,也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