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反抗屈辱生活的最强音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反抗屈辱生活的最强音

2022-05-27 21:55:06 作者:陈发哥 来源:陈发哥推荐 阅读:载入中…

反抗屈辱生活的最强音

  一八三七年冬天,英国北部偏僻山区的一个女青年,把自己的几首诗寄给了当时著名的“挂冠诗人”骚塞,请他指教。次年春天,这位“桂冠诗人”认为有必要给她“一番冷冰冰的劝诫”,回了她一封信。他在回信中挪揄地说:“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而且也不应该是妇女的事业。”这位二十一岁的姑娘读完信后表示,要永远记住这个“劝诫”。

  十年之后,即一八四七年秋天,她的长篇小说《简·爱》问世了。作品一出版就获得好评,两年后便再版。当时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名利场》的作者萨克雷亲切地称呼《简·爱》的作者为简·爱小姐,而不叫她的本名。

  这部题材新颖、感情真挚、形象鲜明、文笔动人的小说作者,名叫夏洛蒂·勃朗特。夏洛蒂于一八一六年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一个穷牧师家庭。她早年丧母,遗下她和两个姐姐,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都是由未出嫁的老姨母勃兰威尔小姐抚养长大。姨母对她们姐妹非常严厉,经常凌辱打骂,夏洛蒂不喜欢她。后来,小说《简,爱》中凶残的舅母里德夫人就是依据勃兰威尔的原型塑造出来的。

  夏洛蒂八岁时,便同她的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被送进了半慈善性质的女子寄宿学校。学校的生话条件非常恶劣,住房寒冷潮湿,饮食不足,缺乏管养,孩子们经常处于半饥饿状态。他们只要稍一冒犯教师,就要受到残酷的体罚。学校实行“惩罚肉体以拯救灵魂”的教育方式,使幼小的夏洛蒂姐妹遭受虐待与欺凌。不久,她的两个姐妹在学校染上了肺结核,回家后相继死去。《简·爱》里关于罗伍德慈善学校的生活情景和女学生海伦·彭斯在寒冷的屋外体罚后死去的感人肺腑的情节,就是以女子寄宿学校和作者的大姐玛利亚为原型写成的。

  夏洛蒂姐妹三人都酷爱文学。她们居住在偏僻荒凉的山区,平时没有什么文娱活动,闲时就作诗写小说,还自编自演一些小剧目。据作家的友人、后来的名作家盖斯凯尔夫人(《玛丽·巴顿》的作者)在《夏洛蒂传记》中回亿说,夏洛蒂自幼聪明好学,不仅对文学,而且对音乐、美术都有浓厚的兴趣,思想十分活跃。她从少年时代就开始写作,十三岁时,仅在十五个月内就写了近二百万字的诗歌、戏剧和小说。姐妹们买不起纸,就用各种包装纸当稿纸,有时还为抢包装纸而发生争执。离开寄宿学校以后,为生活所迫,夏洛蒂在十九岁时又到慈善学校去当教员。在这里她结交了一个叫做艾琳娜的女友,艾琳娜有个当牧师的哥哥曾向她求婚。小说里写到简·爱从学校出来不久又回到原学校去当教师,以及传教师圣·约翰向她求婚并希望她一同去印度传教的情节,就与夏洛蒂的这段亲身经历有关。

  贫寒的家庭生活使得勃朗特姐妹都不急于结婚。她们都想争得独立生活的权利,于是,她们不得不去当家庭教师或保姆。这在当时的英国是社会地位极其低下的职业,与仆人相差无几。这种屈辱的生活激起了她对资产阶级上流社会和昏暗的现实生活的愤慨。《简·爱》就是根据她一生的生活体验而写成的。

  勃朗特三姐妹都有文学才华,其中以夏洛蒂造诣最深。文学的道路对这些贫困的姐妹来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八四六年他们自费出版过一本合写的诗集。为了免遭社会歧视,她们不敢暴露作者是女性,就各自化名为克拉、艾利斯、安克通,共用了贝尔这个姓。诗集出版后销路不好,于是又改写小说,夏洛蒂写了三部小说:《简·爱》、《雪尔莉》和《维耶特》都是用“克拉·贝尔”这个笔名。直到成名以后很久,人们才知道克拉·贝尔的真实姓名。艾米莉的著名作品是《呼啸的山庄》,安娜也写过几部小说。三姐妹同时出现在英国文坛,在英国文学史上传为挂话。这三位女作家都年轻早逝,也是英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凄惨现象。

  《筒·爱》所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关键就在于作家在她的文主人公身上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夏洛蒂曾对她的两个妹妹说过,她不打算因袭世裕小说中的女主角形象,而要写一个貌不惊人却能吸引读者兴趣的人物。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筒·爱不是美丽多情、温柔娇弱的天使,而是渴望自由平等、勇于同恶劣环境作斗争的妇女,这是她性格中的本质特点。她在冷酷的现实里挣扎,处处表现出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她敢于当面痛斥舅母里德太太的暴虐,对慈善学校怀着满腔的愤怒,鄙视桑费尔德的太太小姐们的装腔作势和内心空虚。

  在对待爱情问题上,简·爱不为爱情而牺牲自由和平等,不为生活有所依托而牺牲独立和尊严。她虽然外貌平凡,地位低微,但她全力以争的是做人的平等权利。正是这种精神力量使简·爱成了英国文学史上一位光彩夺目的妇女形象。

  小说发表在一八四七年,正是英国著名的宪章运动波澜壮阔地发展的时期,工人阶级要求民主权利的斗争震撼了资产阶级的统治。简·爱反歧视、反压迫、争自由、争平等的思想,正是当时人民革命情绪的反映。筒。爱的斗争是以广大底层人民对资本主义的不满和反抗为背景的,正如简·爱所呼喊的:“千百万人有苦难诉,更甚于我,干百万人民在缄默中反抗着他们的命运。除政治反抗外,没有人知道世界上还蕴藏着多少反抗哩!”她的呼声是那个时代的人民不满情绪的回声。所有这一切,都使《简·爱》这部作品至今仍保持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当然,筒·爱的追求与反抗,只是表达了作家的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难以实现的。但是,这个形象告诉我们,人总是要有理想、情操,要有精神力量和高尚的内心世界的,这样,生活才是有意义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夏洛蒂的创作受到了马克思的高度评价,把她和狄更斯等一些英国进步作家称之为“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