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达尔文的后花园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达尔文的后花园读后感精选

2022-05-30 09:5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达尔文的后花园读后感精选

  《达尔文的后花园》是一本由[美]詹姆斯·T.科斯塔(James T. Costa)著作,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08.00元,页数:5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达尔文的后花园》读后感(一):种子盐渍实验:达尔文的小实验撬动了大理论

  全球的动物种群和植物种子是怎样发布到如此广阔的范围呢?近代及更早以前的生物地理学家会调用宗教理论来解释这一切,最著名的观点就是诺亚方舟保存了从大洪水中幸存的动植物物种,然后自这样一个单一起源散布到了全世界。

  但这种解释很难解释为何会出现具有明显区域特征的一些物种的散布,比如袋类动物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熊和猫集中在北半球,偏远海岛还会有别处见不到的物种集合。所以,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些科学家开始致力于阐释物种有多个起源中心的观点。

  然而,同一个物种是否同时起源于不同地区,或者它们是否先后出现在不同地方——先后出现的有没有亲缘性,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解答。当时,来自普鲁士的博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等人就开始进行一项量化工作,就是记录美洲热带地区的植物种类随海拔和纬度变化所展现出的相似之处和差异性。洪堡的这项努力,激励了查尔斯·达尔文为代表的又一批博物学家。

  达尔文随“小猎犬号”出海考察,被澳大利亚的奇特动物区系所震撼。在阅读当时的地质学专业著作后,他开始逐渐相信物种扩散尤其是长距离跨海、跨大洲扩散的可能性。当然,当时的达尔文还不了解20世纪以来逐渐完善的大陆架学说,即海平面会随冰川期涨落,从而导致位于大陆架上的遥远岛屿与大陆相互连接,或失去连接。

  达尔文的观点受到了当时许多科学家的质疑,尤其是他的好友、植物学家约瑟夫·道尔顿·胡克。两人在此问题上展开激烈争论,胡克认为物种经由大洋扩散的成功机会很小,理由是鸟儿或者鱼类吞服种子,再在遥远的另一大陆扩散种子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而植物种子或是动物的卵经过海水长时间泡制,再冲到另一个大陆,还能保持生物活性的可能性也是不现实的。

  用事实说话是最有效的。美国昆虫学家、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高地生物站执行主任、查尔斯·达尔文信托基金会执行主任詹姆斯·T.科斯塔在其所著的《达尔文的后花园:小实验如何撬动大理论》一书中介绍谈到,1855年,达尔文开始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种子盐渍实验”,具体做法是将卷心菜、水芹、萝卜、生菜、胡萝卜、洋葱等植物的种子放入盛有由积雪融水制成的盐水的地窖水槽中,确保盐水像海水那样冰冷。这个实验一开始就很成功,经过一周的浸泡,上述种子都发芽了,证明在洋流作用下,物种的长距离扩散是可能的。

  出师大捷让达尔文十分兴奋。他赶快写信给自己朋友以及亲人,索要各大洲原产的植物种子,拿来测试被盐水浸泡的效果。达尔文的孩子们也乐于帮助父亲完成一次又一次实验。辣椒和水芹经过137天的浸泡也仍然发芽了。经过两年多的实验,达尔文对植物种子浸泡实验经过了归总,再测算洋流速度,所以说种子完全可以漂洋过海到另一个大洲。

  1857年,达尔文升级了自己的实验——根据他的孩子的建议,考虑到吃了种子的鸟儿会因闪电或冰雹击中坠入海中,其尸体会漂浮一段时间,种子还可能在鸟儿尸体分解后继续带有活性。达尔文还测试了爬上鸭脚的蜗牛离开水后的存活时间(一些水鸭及其他鸟类会因此长距离飞行,其“携带”的蜗牛等寄居昆虫也会因此散布到甚至数百公里以外的海岛。)《达尔文的后花园:小实验如何撬动大理论》书中谈到,曾经反对过达尔文主张的物种偶发扩散观点的科学家朋友赖尔,受启发也进行过一些物种扩散的实验,证明水生甲虫的翅膀上携带了水生蜘蛛的卵囊,从而出人意料地让后者扩散到了很远的地方。

  《达尔文的后花园:小实验如何撬动大理论》书中指出,达尔文就物种偶发扩散所进行的实验,以及因此证明的科学原理基本上是正确的。他本人“在收集物种扩散证据过程中的长期冒险,以及他以朴素的方式开展的各种奇特实验都表明,探索自然奥秘往往都需要一点创造力和谋略”。这本书也为此为读者还原达尔文的“种子盐渍实验”提供了详细的讲解说明,包括如何进行材料准备,如何分步骤操作,教会读者如何就此进行科学测量。

  这本书极富趣味性和知识性。书作者熟稔掌握达尔文的生平以及科学研究和实验的过程,将这一过程还原为达尔文进行过的一系列令世人震惊的实验,并对读者重复达尔文实验提供了详细指导——100多年前,达尔文本人正是通过这些颇为朴素(并未借助常人难以获得专业实验设备,而是大量选用生活用品)的科学实验,不断提出科学假设并予验证、完善,从而让其提出的进化理论变得更为坚实而具有说服力。

  通过《达尔文的后花园:小实验如何撬动大理论》这本书,读者将得以重复达尔文进行过的科学实验,其意义当然不仅仅在于加深对进化理论的认知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坚定科学信仰,坚定通过不断推翻、假设、验证来探索未知,与之同时还要懂得呵护自己的好奇心。

  《达尔文的后花园》读后感(二):为什么一说到生物学,人们会首先想到达尔文?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1809年出生于英格兰的施鲁斯约里市。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 年的环球航行, 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1859年,《物种起源》出版了,那一年达尔文50岁,在科学界和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大概很多人第一次认识达尔文正是因为中学课本那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并非是灵光一闪就想出来,而是大量的实验,甚至7个子女也参与其中,成为他的小助手,那么把家当实验室的达尔文,眼里的世界又是怎么样的呢?

  《达尔文的后花园:从小实验到大理论》是一部有血有肉的巨匠生平,就像希德·帕金斯评价的那样:“读者会沉浸于科斯塔娓娓道来的故事里,更会陶醉于他对达尔文这位著名博物学家最启人心智的工作的再创作之中”。

  《达尔文的后花园》作者詹姆斯·T. 科斯塔,他不仅是西卡罗来纳大学的生物学教授,同时也是美国北卡罗纳州高地生物站执行主任,研究和写作的领域也主要集中在查尔斯·达尔文研究、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研究和进化生物学史等领域,这么看来作者就是达尔文的迷弟啊,《达尔文后花园》作者不仅仅带领着我们追溯到达尔文的童年时代,还有启发进化观念的小猎犬号,同时又去到达尔文生活了四十年的故居,将进化学历史以及人物传记、科学实验相结合,生动有趣地把一位科学家的成长以及如何通过身边观察中去发现问题,同然后通过实验问题去探索,寻找答案,这本书不仅仅让我们看到达尔文众多不为人知的一面,更是再现了达尔文开展过的实验,并且详细写清楚过程,让我们也可以动手操作。

  达尔文出生于医生世家,爷爷、爸爸、哥哥都是医生,虽然达尔文的父亲把他送到爱丁堡去学医,但是达尔文对学医并不感兴趣,那么他对什么情有独钟呢?在《达尔文的后花园》中,提到达尔文在十一二岁就对各类的化学实验情有独钟,并且他的同学还给他取了“毒气”的绰号,除了在自己家里,在学校宿舍里也多次做实验,甚至被公然贴上“屡教不改”的标签,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达尔文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作者在文中写到:达尔文将《物种起源》称为“一个漫长的论证”,但我们应该退一步,以完全相同的方式看待达尔文《物种起源》之后的所有作品:一个更为漫长的论证。

  那么,《达尔文的后花园》就是让我们隔着时空见证了这一个漫长的论证过程。而我为佩服达尔文的是,在她与表妹结婚,并且儿子和女儿相继出生后,辞去各种事务回到道恩小村生活,在小村生活的同时也依旧能沉下心去做实验,研究。

  我们常说“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得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得肩膀上”,但是看完《达尔文后花园》这部作品后,你会发现其实他们能获得巨大的成功,也许不是那1%的天赋,而是99%的努力。

  《达尔文的后花园》读后感(三):用小实验撬动大理论:达尔文走了有多远?

  生物学的发展离不开的一部巨著是《物种起源》,作者查尔斯·达尔文在书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遗传变异”等影响巨大的观点,并用大量资料及其实验结果证明他的观点,否定了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生物并非出自上帝之手。如今,我们阅读《物种起源》似乎比较容易理解,但这些观点的提出并没有那么容易。

  那么,达尔文究竟是通过怎样的实验得出这些观点的呢?

  西卡罗来纳大学的生物学教授詹姆斯·T.科斯塔撰写《达尔文的后花园》一书,为我们很好的还原了达尔文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在科学研究方面的许多细节,带领我们近距离接触达尔文的后花园,从而更好的理解达尔文的实验过程和最终推出的观点。值得注意的是,书中还收录了18个可在家庭、学校或花园进行的实验,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尝试做实验呢!

  《达尔文的后花园》为我们展现了达尔文鲜为人知的一面,在书中,达尔文不再是生硬的名字,而是一个活生生立体的人物。查尔斯·达尔文是一位观察家和实验家,他对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不顾危险尝试做各种可行性实验,他很热心也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甚至是孩子的。他极具烟火气息,他测试种子在死鸟体内的生存能力,在花园里释放并捕捉嗡嗡作响的大黄蜂,给鱼儿投喂种子来测试鱼对种子的传播能力。他的有些实验看似很荒谬,甚至一些做法让人觉得很“愚蠢”,但“天才所做的愚者实验常常被证明是通往伟大发现的暗中一跃”。兴许就是达尔文这些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尝试性实验,才为他的伟大发现奠定了基础。

  查尔斯·达尔文究竟是怎样成为一名伟大的实验家的呢?其实,自从十多岁的年纪,他就对实验有了浓厚的兴趣,那时候,他的绰号是“毒气”,之所以有这样的绰号,是因为达尔文经常做一些嘈杂、难闻的化学实验,导致同学对他强烈的不满。最开始,达尔文只是和哥哥伊拉斯谟在自家漂亮的红墙宅院花园后的临时“实验室”做这类实验,因学校距离“实验室”很近,他们很容易将吹管和化学制品带回去进行实验。

  1825年,在哥哥伊拉斯谟被父亲罗伯特·达尔文送往爱丁堡大学学医,顺便将16岁的达尔文一同送到了爱丁堡大学。罗伯特·达尔文的初衷是希望兄弟二人可以遵循家族传统成为医生,可事与愿违查尔斯·达尔文对手术室的恐怖情形毫无兴趣,但幸运的是,他在爱丁堡大学遇见了罗伯特·爱德蒙·格兰特,并开始接触海洋的无脊椎动物。这似乎为达尔文打开了崭新的世界的大门,他惊叹于这些黏糊糊的海洋生物的美丽与复杂程度,以及对他们的搏动、摇曳的触手和多彩的图案产生的兴趣。值得可贺的是,达尔文在此期间证明了这类虫类会产生大量自由游动的“卵细胞”(幼虫形式),并在普林尼学会举办的会议上报告了成果。这是达尔文的第一份科学出版物。但是他的研究成果,却被格兰特盗用,以至于他开始远离格兰特。

  此后,达尔文离开爱丁堡大学,去了剑桥大学。也正是在剑桥大学,达尔文开始对地质学、植物以及甲虫进行科学研究,也正是这一段经历及其研究为他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其实,最幸运的是,他在剑桥遇见了亨斯洛,对于科学研究已经超越了搜集和分类,也重新点燃了对科学的热情。机缘巧合下,他得到一个宝贵的机会,完成“小猎犬号”的远航。而这次远航对达尔文来说意义深远,它给予了达尔文全新的看待世界的角度,并释放了达尔文的实验冲动,从而从全新的角度来思考并提出全新的问题。虽然“小猎犬号”远航主要针对地质学,但达尔文在这次远航中搜集了很多动植物,并做了很多笔记,并思考所有生命形式拥有共同祖先的可能性。这是极为难能可贵的,可以说正是这次远航,让达尔文走上了实验家的道路。

  从藤壶的发现,达尔文开始思考进化的问题,到意识家鸽对他理论的重要性,达尔文似乎发现了动物变异存在无限可能性。无限开阔的发散思维方式,得以让达尔文探索的视角扩大,最终他将目光聚集在生机盎然、树木交错的河岸,这便是达尔文的生态学,也真是从整个生态去考虑问题,才得以让达尔文发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秘密。

  当然,我们前面提到过达尔文在与他孩子一起实验的过程中,有些实验近乎“愚蠢”,但正是这样的探索精神,让达尔文发现了蜜蜂及其其他蜂类建造的蜂房是多么神奇,蚂蚁社会的分工合作是多么符合人类的奴隶制。

  对植物性生活的研究,让达尔文发现了植物繁殖的秘密。达尔文在《物种起源》最著名的生态互联的例子来自自授粉实验,这个实验的影响是很远,也让达尔文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结论。甚至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强化了对物种经自然选择而进化的论证。

  纵观《达尔文的后花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立体的活生生的达尔文,更可以看到一个在科学研究上不断发现探索的达尔文,为了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论证结果,他可以不计辛劳的投入了自然的怀抱去搜集、印证、推演自己的观点。虽然至今仍有人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存在质疑,但是这并不能影响达尔文的伟大发现对生物学发展的巨大影响。

  通常,伟大的发现都需要无数次的实验进行论证,而今的人们似乎也应该学一学达尔文的科学探索精神?我想,喜欢科学研究的人,更应该读一读这本《达尔文的后花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