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献给奶奶的摇篮曲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献给奶奶的摇篮曲读后感锦集

2022-06-01 09:1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献给奶奶的摇篮曲读后感锦集

  《献给奶奶的摇篮曲》是一本由〔波兰〕伊娃娜•奇米勒斯卡/著·绘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8,页数:20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献给奶奶的摇篮曲》读后感(一):让旧物动起来,时光隧道里的那些碎片原来也可以如此美好!

  小时候,最幸福的时光就是有家人陪伴的日子。 长大后,爸爸妈妈忙于工作,陪伴我们的只有奶奶。奶奶手里的一针一线,奶奶的举手投足都给予了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而对于作者伊娃娜来说,对于奶奶最深的回忆是从发现奶奶的旧箱子开始的。而这本《献给奶奶的摇篮曲》的故事则要从一颗纽扣开始。

  一、珍惜过去,读懂藏在碎片里的赫尔达的一生。 1911年小赫尔达诞生在了一个纺织之城。在纺织机的不断转动中,棉布,蕾丝,麻线等材料变成了枕头,被子,睡衣,窗帘等各类纺织物。 在纺织机转动中,赫尔达见证了各类纺织物的出口,见证了机器发展变迁的壮大,见证了各类纺织物的迭代进步。

  后来啊,战争的爆发让棉布变成了制服,背包,褥子,担架,绷带,面纱等物品,成为了士兵们护身的砝码。 人的一生何其短暂,在这纺织物及机器的变化过程中,赫尔达从孩啼变成了大人,得以欣赏到各类制服,见证了人们身穿柔软的乔治纱,天鹅绒和绸缎衣服。 二、巧妙搭配,凸现拼贴出来的艺术感。 在绘本的开篇,我们就看到了作者的用心之处。作者用棉布和纽扣组合出了一幅画,纽扣式的拼贴葡萄让我们明白了作者的深意。 而后我们看到了在睡衣里腾云驾雾的女孩;把纽扣当成降落伞的女孩;把琐碎的蕾丝布头组合成个人时尚单品披肩的女孩以及把蕾丝边组合成孩子围兜的母亲。 而后还看到了各类组合而成的颜色鲜艳的布料,用白色棉布和碎花组合出的车站一景,以及在家里叠放有序的家居用品。

  每一幅插画的组合拼填,不仅凸现了人们创新意识的迭代,更让人们意识到无论何时,不论外界如何发展,我们都要饱含创新意识,要通过不断的尝试组合,绽放出更多的可能性。因为唯有不断创新,才能突破个人思维的局限性,推陈出新。 三、让孩子动手实践,让孩子懂得换位思考! 俗话说,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物品。这本绘本以一颗旧纽扣为灵感来源,在阅读的过程中,父母们可以通过书中的图形组合,带领孩子进行图形组合拼贴,感受旧物利用和改造的乐趣。 同时,可以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表达,让孩子说一说对于外婆/奶奶的看法,让孩子勇敢表达出自己内心对于长辈的爱意!

  《献给奶奶的摇篮曲》读后感(二):你白发苍苍的奶奶,也曾是个芳华绝代的姑娘,她的故事你可知道?

  唐代诗人刘希夷在《代悲白头吟》这首诗中不无感慨地写道: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是啊,就拿我们身边最熟悉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说吧,他们年轻的时候,是什么模样,做过什么工作,有过怎样一番人生经历呢?或许,你从未真正了解过他们。

  国外有一个叫做OldSchoolCool的论坛,网友们热衷在里面分享自己爷爷奶奶年轻时的酷照,在那个没有PS和滤镜的年代,老人们年轻时那股潮流和风尚的劲儿,比起今天的年轻人都不遑多让,甚至犹有过之,令人啧啧惊艳。

  或许是受此启发,曾三度入围国际安徒生奖的波兰女画师伊娃娜·奇米勒斯卡耗时数十年,汇集了一系列独特的纺织品与插图,经过长时间的构思,绘制成了一本《献给奶奶的摇篮曲》。

  伊娃娜在书中写道,本书是献给小赫尔达的摇篮曲,而她所说的赫尔达,在50年后,将成为伊娃娜的奶奶。对,你没有看错,伊娃娜将以极温情的视角,诗意地描述了“我”的祖母从童年到青春期,再到成年的人生经历。

  故事发生在罗兹,一座位于波兰中部,维斯瓦河与瓦尔塔河的分水岭上的古老城市,它是伊娃娜和奶奶共同的故乡。

  罗兹城的支柱产业就是纺织,在城市里,随处可见不停运转着的纺织机,它们昼夜不停,发出巨大的轰鸣声,而空气中也总是漂浮着像雪花一样的棉絮。

  小赫尔达就出生于一个纺织家庭,她和其他女工一样,生活、工作、养育孩子,按部就班地度过自己的人生。她的日常生活,与布料有着密切的关系:垫上麻布蒸馒头,用棉布挤出奶酪的水分,用粗布擦地板,用绒布擦拭皮鞋上的灰尘……

  在小赫尔达的眼中,不同的布有不同的用法,而在伊娃娜的画笔下,各种各样的布料构成了这本充满温情的书,可以说,她用充满年代感的布艺,拼贴汇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正如伊娃娜本人所说的那样:

  “像她织布那样,我用经线和纬线交织创作书。在我的书里,文字与插画交缠,密不可分。虽然建立连接很难,需要付出大量劳动,但好在令人愉快。”

  与其他插画师不同,伊娃娜很少使用浓重艳丽的用色,但她的插画却总能贴近事物最自然的状态。同时,她还致力在绘本中呈现一种平衡:欢乐和忧愁的平衡,光与影的平衡——就像我们的生活与家庭,平衡才能通往幸福。

  最神奇的是,那些不起眼的旧报纸,旧杂志,旧布料、旧照片,只要经伊娃娜的手一升华,就会变成静美、精巧、睿智的大师级作品,令人啧啧称奇。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希望“创造出一些原先不能被定义、可以多维度阐释的图像。每个人都能从中读出自己的东西。”

  这本《献给奶奶的摇篮曲》,就是伊娃娜艺术水准的集中呈现,她借由一段关于祖母的温情故事,串起了波兰的现代纺织工业史,也向我们传递出一些既浅显又深刻的哲理主题。

  正因如此,伊娃娜的绘本才如此耐读,无论是懵懂稚嫩的孩童,还是饱经风霜的成年人,都能从书中读出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忧伤——这正是顶级绘本所特有的魅力。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

  “我的创作从来都不是只给儿童创作的,而是给我们每个人、每个成年人心中住着的那个小孩创作的,也是给那些在小孩子心中的大人创造的!”

  《献给奶奶的摇篮曲》读后感(三):绘本里拼出创意和情怀,拼出一个人的一生和一个时代的缩影

  你可曾想过穿越回旧时光,看看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经历了怎样的童年,又是怎么长大成人的?每次看到他们那个时代留下的老物件或者旧照片的时候我都忍不住陷入遐想。

  带着同样的疑问,我翻开了这本很特别的绘本《给奶奶的摇篮曲》,据说作者伊娃娜也是从她的奶奶留下的一个旧箱子得到的灵感所创作的,绘本用布艺拼贴的方式讲述奶奶的成长故事,也拼贴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布艺拼贴的表现形式蕴含无限创意,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奶奶出生在一个纺织家庭,所以从出生起,她的生活就与布料形影不离:首先是棉质尿布,然后是鹅毛枕头、羊毛被子、棉布睡衣,家里的床单被罩、窗帘桌布、蒸馒头的麻布、擦地板的粗布、擦皮鞋的绒布,连午饭吃的面包都是用棉布包裹的,还装在防水布做的袋子里,布料无处不在,成了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对材料的使用信手拈来,运用布料天然的色泽纹理和剪贴画天衣无缝地组合,将一幕幕的生活场景立体的展现,来自旧箱子里的旧物品像是在诉说自己的故事,让人眼前一亮:原来绘本可以这样表达!多看看这样的作品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用类似的方式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

  这是一个人的成长史,也是一个城市的发展史,是很有情怀和温度的作品。

  从奶奶还是个襁褓中的小婴儿,到她穿着棉袜小凉鞋来到棉织品加工厂的门前,就注定了她与布料的不解之缘。

  在经历战争的洗礼后突然长大,跟着姐姐学会很多针织针线活儿,熟悉各种布料,和父母一样去纺织厂工作并找到同为纺织工的爷爷成为终生伴侣,再到成为妈妈……

  在这期间我们看到了奶奶个人的成长,也一同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一个纺织城市和纺织业的发展,那一块块布料和老照片一起散发出岁月的温度,寄托着作者对奶奶的思念和对一个时代的追忆,让读者也恍惚回到旧时光里,感受岁月的痕迹。

  诗歌一样的语言极富美感,含蓄悠扬,令人回味。

  书名为《给奶奶的摇篮曲》,顾名思义是摇篮曲的形式来静静的诉说,语言优美又有韵律感,读起来也流畅自然像一首富有诗意的岁月之歌,婉转悠扬令人思绪万千。

  对于战争不过多着墨,仅用布贴的黑纱黑裙、军装口袋、战士衣服上的缺口含蓄表达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这种表现方式反而令人对于战争造成的的负面影响唏嘘感慨。

  这是一本老少皆宜的绘本,孩子们看到的是有趣的手工拼贴游戏,大人们感受到的是对于旧时光的回忆,一本有创意有情怀的绘本怎能让人不爱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