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这里是江南》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这里是江南》读后感摘抄

2022-06-02 09:0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这里是江南》读后感摘抄

  《这里是江南》是一本由谈正衡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20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里是江南》读后感(一):《这里是江南》 | 比美食节目更美的文化美食书

  《这里是江南》 | 比美食节目更美的文化美食书

  都知江南好风景,不曾想还有如此诱人美食啊。我去江南的时候,是最穷最青春的时候,不敢吃美食,只是大饱眼福看那免费的风景。骑自行车环西湖的时候,看见断桥竟也无动于衷。那座桥并不是我眼里的风景,我眼里的风景在湖心,在远处的山和塔,可是我去不了,因为我没有钱坐船,也没有钱买门票。只能在路过武林广场的时候,买个冰糕吃。

  人间烟火中的美食风物,是藏在岁月流转中的轻狂幸福。读《这里是江南》的时候,除了唤起强烈的食欲之外,还唤起了许多深藏心底的年轻记忆(因为我还年轻啊)。恍然觉得,我的老家就像小江南一样。我的老家是个小小村落,坐落在官渡河上游,青山绿水和漫漫烟雾朦胧之中,透着静谥美好的情怀。我们有黄金沙滩,有田螺河虾,有鹬蚌,有捕渔小船和迷魂阵网,有干净的空气和田间地头的闲聊时光。但是没有遮眼大法的“水菜”,我们平常也会在河里捞河蚌,都是捞上来玩,有时候会打开蚌壳,有时候仅仅是掰开河蚌的嘴,看看里面是否还活着。那是儿时小伙伴们无知的游戏,而大抵也没有人知道它能做成好吃的“水菜”,记忆里无此吃法,人们并不知道河蚌肉鲜滑可口,可以做成美食。

  但嘬螺蛳的经历是有的。应该是我渐渐长大,父老乡亲们去城里的次数多了,知道了那道麻辣螺蛳的可口滋味,更重要的是其价钱。我们的确曾经自己抓螺蛳来炒着吃,只是我较笨,至今吸不出来螺蛳肉,那种麻辣的滋味,透着一股咸香,一直飘在记忆中。

  读《这里是江南》,陪了我一段很丰富的时光啊。优美的散文,传递着厚重的饮食文化,和江南的风情风物记忆。它不是一档美食节目,却胜似美食节目。于阅读中体现了无穷的美味和绵远的江南情怀。“江南就是我们吸入肺腑的春天气息,是最好人间美食的藏身之地。说到炊烟里的故乡,还有什么可以让我们如此亲近?黄昏时炊烟,在屋顶缭绕……追溯已逝的一个季节、一片土地、一方风俗,我非常珍惜自己曾有过的体验。”

  我爱这样美又实用的《这里是江南》,那些优美文字中的文化流淌间,还介绍了许多带着记忆温度的菜品和经历。作家谈正衡这样写道:“寻常饭菜,一饮一啄,皆是自己碗里的今生今世;那么,味道的厚薄,则常常消融在人情冷暖的领略里。”他真的吃透了地域文化和民间文化,有这般体会,应是在幸福中浸泡太久了。

  《这里是江南》读后感(二):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遇到《这里是江南》这本书之前,我对江南的理解是全凭想象的:鱼米之乡,烟波浩渺,临水而建的古朴小镇,在浅浅的薄雾中宛如款款而来的美少女,清丽温婉,略带着些许不食人间烟火的婀娜与清新……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撑着一把油纸伞,走在悠长悠长的雨巷……意象中的江南似一幅幅动人的水墨画,超凡,脱俗。

  《这里是江南》带给了我一个具象化的江南,让我有了全新的体验和感受。《这里是江南》的作者谈正衡是地道的南方人,文人美食家,我想他定是有着南方人特有的细腻吧,笔下的文字鲜活又灵动,把江南美食、人物、古镇与风情描绘得如诗如画,让我们走近江南,感受江南的气息与风韵,体会江南的别样风情。

  李白说:“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读谈先生的《这里是江南》,亦是如此!他会唤起你藏于深处的一缕乡愁,一段回不去的旧时光,一道道深深浅浅的印迹。

  “我们那时要是捡到一只破胶鞋,就寻块砖头用草绳一起绑了,扔到有老柳树根的池塘向阳的浅水区,太阳出来水温转暖时,桃花痴子就会钻进里面产卵,只需把破胶鞋慢慢提起,一对傻乎乎的吐哺鱼就到手了。”此情景一下子让我想起了小时候也下到河里摸鱼的情景,我的家乡依山傍水,村西头就是一条弯弯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数不清的小鱼游来游去,快活又自在,年少的我们常常是挽起裤脚脱了鞋,到河里去追着小鱼们趟过来趟过去。站在河里不动的时候,小鱼们会游过来调皮地啃我们的腿,痒痒的,好玩极了。抓鱼也纯粹是为了好玩儿,抓完了也会放掉。偶然的一次,邻居家送来了半桶从河里捞的小鱼,母亲利落得收拾洗净,那时没什么调料,只是简单的葱花炸锅,很快一道鲜美的酱河鱼就出现在了晚餐的饭桌上,那味道至今难以忘怀。

  江南的美食真是层出不穷,就鱼来说,似乎有多少种鱼就有多少种做法,我猜谈先生也定是一位烹饪高手,透过文字我们仿佛看到灶上跳动翻飞的菜肴和腾腾的热气,隔着纸张就闻到了令人垂涎的菜香。看得人真叫人口舌生津,不能自持。

  江南是水乡,自然会有N多种鱼的吃法。除了鱼,还有毛豆腐、霉干菜、芦蒿、春笋与河豚等。于是竹外桃花,春江水暖,蒌蒿满地,河豚欲上的诗意与清新扑面而来。

  许是地域气候的不同,江遇的美食极少与北方相似。唯一相似的是“杀猪饭”,东北叫杀猪菜,日常在饭店里会有这道菜。在过去的三四十年间,我们家乡是很讲究杀年猪的,腊月的小年前后,日子过得不错的人家将自家养了近一年的猪杀掉,过一个肥年,一方面彰显当年的生活富足,同时也包含来年更好的期待。

  《这里是江南》还讲到了江南古镇、江南风物与各类平常街巷中的小人物等。确如我所想,古色古香,有文化的底蕴,有历史的传承,有美食,有故事,有佳人……这本书真正展现了纯真年代间的乡情野趣,青瓦巷陌上的旧时民风。读来颇感亲切!

  《这里是江南》读后感(三):人间烟火气,远去时光里:这里是江南

  人间烟火气,远去时光里。那些专属于江南烟雨中的美食风物,那些渐行渐远的俗世奇人,都在那乌篷船里,桃花坞边留下倩影。

  四季的江南绝美,春有柳绿花红,夏有斜风细雨,秋有金黄丰茂,冬有雪絮风飞。

  江南有美食

  初读,觉得文章特有汪曾祺的风味,美食中透露着些淡淡的哲学,我是特别喜欢这样的小短篇,揣在包里,随时都可以拿起来翻阅,且通常散文中都是生活,确是不假。

  美食中的哲学

  读到作者因为嘬螺丝而引发的思考,想想生活岂能尽如人意,一盘螺丝百余个,有一两个坏的又如何?其实人生正如那盘螺丝,日子很长,有一些遗憾再正常不过,怎会事事完美?

  作者说用筷子捞蚬肉,有的壳连着蚬肉,有的则空空如也,像极了我们做事时的结果之于希望,不管如何,你都不会,更不应该因为一两个空壳就停下筷子。因为,下一个也许就是壳带着肉的。即使没有也不打紧,生活总会在不经意间,给你惊喜!这里,是江南。

  美食中的烟火气

  书页一页一页翻动,美食类的文章总让人觉得滋味甚美。读到琴鱼茶一节,便觉满满生活气息,先是讶异于竟有一种鱼是用来烹茶,因其味美甜香而享有盛名。伴随着悠远旷古的传说和世代诗人为之吟诗作赋,这尾可爱的小鱼顿时丰富起来。

  说到渔民捕鱼更是让人察觉人间烟火。“如果你来到琴溪桥镇,就会看到一片繁忙景象,两岸村民持篓操篮的,张三角网的,更有挥锨筑坝的,在琴溪滩头张捕,有那七八岁的小孩子,也会在浅滩上筑一条小坝,拦住水流,再在坝下淘出一条小沟,在沟中张开一张细密的网,坐待琴鱼落网”,读此处,便觉那幅美好的画面已然浮现眼前,让人顿觉生活的美好与安逸。

  美食若美人

  喜欢谈正衡先生在《尝鲜无不道春笋》中对笋的描述:笋子好吃,大多情况下都处在配角的地位,仿佛清新的小家碧玉,虽居于一隅,安宁沉稳,却让你怎么也难以忘怀。同时。不事张扬,是那种淡泊出尘的意境,又略带几许文人清苦的气质。

  我实在喜欢这样的比拟,这世间万物从外表到内心,都有其独特的样子,古人喜欢用花中四君子来比拟人,赞扬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傲岸的情操,今人以人喻物,赞颂食物甘做配角却不张扬跋扈的品质。其实若将眼光放到整个宇宙,人类实在渺小得可怜,更不是万物的主宰。食物,或是人,都只是这苍茫之中飘渺无依的一份子罢了,食物一生四季,人的一生不过尔尔。这样想来,确是共通的很。

  美食中的文学

  陆游说:今年菰菜尝新晚,正与鲈鱼一并来。

  欧阳修说:思乡忽从秋风起,白蚬莼菜脍鲈羹。

  白居易说: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

  这众多的诗句都在赞颂一对黄金搭档——莼菜和鲈鱼。我极欣赏古人表达爱意的方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对所爱慕之女子的诉衷情;“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是对归隐生活的安逸享受。“满架秋风扁豆花”则是在农耕的乡土气息中对平静岁月的流逝表露出的淡淡眷恋。

  短短几行诗,单纯可爱又含蓄美好,却让心中的爱一览无余。爱吃爱玩爱一切美好的时光,爱本身就是一件极其单纯美好的事情,长篇大论洋洋洒洒未必就比几句诗歌来的更有诚意。相反,干净利落,寥寥数笔有时反而能将心中所思所想所牵挂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读之或含笑嫣然,或热泪盈眶!

  美食中的历史

  无论是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品过龙湾茶干,还是晋代官员张翰为美食而辞官返乡,亦或是曾国藩多次抵挡外敌,艰苦守城缺粮时将所有材料一锅炖最后有了“一品锅”……

  我想古往今来,也许朝代在更替、文字在变化、风俗也在不停易换,但这美食却始终不曾因为历史的变更而更变。但凡说到美食,即使想苏轼这样的大文豪也要慢下脚步,焗一块肉,闷一个肘子。在美食方面,人心是可以共通的,皇权与市井都可以同桌而论。

  亦有不少美食是从历史深处向我们款款走来的。它们并没有因为时空的转换而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某种程度让来说,口腹之欲比时空变换更坚强……这里,是江南。

  江南有人物

  一口气读完《江南人物》这一章节,感触却完全不同于《江南美食》。这让我想到冯骥才老先生的《俗世奇人》,其实,俗世一直都充满着世俗气,“奇人”也多为凡人,可他们就能在这烟雨江南中练就出一身谋生的本领,不为别的,只为在这庸庸碌碌的一生中站住脚跟,然后不太精彩却饱满实在地活着。

  谈先生用他极其朴实的文笔讲述十八位“俗世奇人”的故事。这些生活在江南烟雨中最普通的人,用自己的一生去谱写属于自己的故事,用顽强的意志去与命运做抗争。他们的结局好坏不一,但为了生活而拼命的样子确实那样相同。

  读到江南人物,你会为他们欣喜,也会会不自觉叹息,人这一生太短,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总是太浅,唯有过好生命中平凡的每一天,才能在命运面前高昂起头,走到最后。

  江南本来的样子

  看谈先生笔下的江南小镇,你会觉得欣喜。这一定不是你去过的那个人头攒动的地方,而是一方山水养一方人的古朴江南。

  我听说江南处处是古镇,随处可见荡漾在小河清溪上的乌篷船,街头巷尾是剥否的老人和玩耍的孩童。小河从他们的家门口流过,带去世世代代平淡的生活。

  谈先生笔下的江南古镇就是如此,没有大排场龙的观光游客,更没有争先恐后的买卖吆喝,只有夕阳西下的一汪水和一代人。真正的江南本该如此,烟火气,生活化。旅游业的兴起不应该打破这古老闲适的安宁。

  我也曾到过江南,在一个美好的夏天。我珍惜每一个还不属于游人只属于当地居民的清晨,漫步街头,阳光还未钻出云层,只有我自己和那穿透薄衫的一丝清冷,假装自己就是这寂静无声中的一员,只要安心享受这美妙的小桥流水人家几天!

  江南有好物

  夏初、秋末。任何一个时间的江南都让人陶醉。看一场精彩纷呈的龙舟赛,听一段吴侬软语的戏曲。孩童们卷起裤管,家门口的小溪是他们的天堂,捉一只螃蟹,捕两尾游鱼,看翠鸟翠色的羽毛掠过河面……夏夜,坐在青石板路边乘凉数星星,摇着扇,品着茶,闲话家常。小鼠在柜底作作索索,猫咪慵懒地打盹……这里,是江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