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敛自己,稳住自己,重塑自己
1835年,一位年轻的学者,正在进行为期五年的环球之旅。
当他来到太平洋赤道附近的一个群岛时,发现了一种奇怪的“雀类”。
明明是同一物种,却长出了截然不同的喙部:
有的因为要从地上啄食,喙部变得坚硬;
有的为了吸食花蜜,喙部变得弯曲……
学者发现:这种雀是为了适应群岛不同的生活环境,而进行了各式各样的进化。
这件事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这个学者就是后来提出“进化论”的达尔文,这种雀后来也被称为“达尔文雀”。
一只小小的鸟类尚且如此。
身处巨变时代中的我们,想要不被生活的巨浪淹没,更应该不停修炼,不断向上。
《原则》中有一句话:“一个人真正的成长,就是不断自我进化。”
人生海海,停止成长,只会迎接被淘汰的命运。
反观身边那些不断破局,走向更大成功的人,大都做到了:收敛自己,稳住自己,重塑自己。
01
收敛自己
年少轻狂,谁人不是有点成绩便显山露水,锋芒毕露。
待到见过风雨,历经坎坷才发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张扬只会蹉跎岁月,敛藏才能稳步成长。
25岁之前,京剧老生演员王佩瑜的人生,顺风顺水。
她没有童子功,11岁才入行,却是公认的天赋型选手。
15岁登台献唱,京剧泰斗梅葆玖便赞不绝口:“唱得真好!”
18岁,京剧名家谭元寿爱才惜才,主动为她配戏。
从此,“小冬皇”的名号不胫而走。
25岁,王佩瑜成为上海京剧院副团长,风光无量。
意气风发之时,心高气傲的她却决定离开原单位,成立工作室,活出新自我,“不做孟小冬第二,只做王佩瑜第一”。
然而,两年折腾下来,合伙人走了,工作室散了。
年少的轻狂,被现实的磨盘一点点磨成碎末。
思前想后,王佩瑜决定重回剧团。
当不再执着于彰显,只专注于提升自己时,她就找到了人生的原动力。
为了让更多人爱上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她开设公开课,将京剧和相声混搭表演,增加趣味;
登上奇葩大会,向观众展现京剧的魅力;
甚至尝试VR,开启京剧的新打开方式……
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大批年轻观众走进剧场,爱上京剧。
王佩瑜却不居功自傲,而是谦卑地表示,自己只是个“京剧的传播者”。
而后,她默默转身,继续为自己、为戏曲注入新的生命力。
作家刘同说过一句话:
“浮于表面都是风光,沉下心来自有答案。”
越长大越明白,做人最忌讳的是,木秀于林,人浮于众;处世最禁忌的是,驰于空想,骛于虚声。
锋芒过盛,只会被张扬裹挟,在优越感中止步,注定会吃很多生活的苦。
内藏光华,以求真的态度做脚踏实地的功夫,才能拥有行稳致远的人生。
收敛自己,不是卑微,不是怯懦,而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开始。
02
稳住自己
伏尔泰曾说过:
“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唯一的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
漫漫世间路,注定关关难过,步步难行。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遭逢障碍时,稳住自己的步伐,一步一步跨过去。
可若是为一时失利而心神难宁,冲动失控,就只能永远留在生活的荆棘丛。
一个叫神田三郎的青年,曾信心满满地参与松下公司的销售员招聘。
然而,在经过几轮角逐,打败几百人后,优胜者名单中却没有他。
神田大受刺激,匆忙结束了生命。
可是没多久,松下公司却惋惜地发现,不是神田技不如人,而是计算机出了故障,把排名第二的他给漏掉了。
倘若当时神田能稳住心神,总结原因,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凡世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各种莫测。
遇事慌乱是本能,事来则静却是一种本事。
整理心绪,稳住自己,一切自会豁然开朗。
前段时间,知名商业顾问刘润因为一个“竞争战略”换鸡蛋的朋友圈,火了一把。
受疫情影响,被封控在家的他,和普通人一样,面对着不能外出工作的焦虑。
但刘润并没有慌了神,他反而利用大块的居家时间,以一天1万多字的速度,7天写完了一本10万字的书稿。
写完之后,他继续心平气和地在网上开展线上读书活动,成功试水直播。
而后,他又结合对疫情的种种感悟,策划出了几个月后的年度演讲话题。
变化面前,太多人被焦虑和惶恐的情绪绑架。
而刘润沉得住气,稳得住局,硬生生走出了“事业新局面”。
正印证了一句话:
“在不可控的生活面前,再多的金钱房子,都比不上一颗安定而强大的内心。”
人这一生,如大海上行船,或顺水顺意,或逆风难行。
遇上麻烦,自乱阵脚,只会迷失航向,满盘皆输;
沉着冷静,凡事不慌,才能逐浪而行,挺立潮头。
莎士比亚曾有言:
“谁能够在惊愕之中保持冷静,在盛怒之下保持稳定,在激愤之间保持清醒,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境界越高的人,越懂得在风云变幻间,慌而不乱,迷而不失。
守牢一个“稳”字,挺过千难万险,再大的风浪也从此不惧。
03
重塑自己
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说过一句话:
“人生最重要的进步,往往都是在聚精会神、孤独憋闷、周围没有太多光亮的状态下才发生的。”
美丽的珍珠,是靠贝壳重塑伤口,转化生命的创伤得来的。
而一个人的强大耀眼,同样源自于他对自我的重启和塑造。
最近,俞敏洪带领新东方老师在直播间“双语卖货”的视频,火出了圈。
如此有料、有趣、有用的带货方式,直接吸引来760万观看人次,创下超过1500万的单日销量,连带着股价也一路飙升。
这般爆炸式增长,都跟俞敏洪的转型脱不开关系。
去年,“双减”之下,俞敏洪被打得措手不及。
但很快,风浪面前不认怂的他重振旗鼓,带着朴素的乡村情怀现身直播间,将名师变主播,卖起了八竿子打不着的农产品。
在别人的质疑嘲讽下,经过半年摸爬滚打,从最初无人下单,到“英文、教育和直播带货三位一体”创下千万销售额。
“打不垮”的俞敏洪涅槃重生,迎来逆袭。
回看俞敏洪的人生经历,不得不叹服,绝对是一部重塑认知,不断寻求突破的人生启示录。
18岁之前从未出过农村的他,连考三年,走进了北大的校园。
毕业之后,他没有一直选择安稳的工作,而是投身商界,做起了教育。
时代浪潮下,他花费30年搭建的教育大厦轰然倒塌后,却积极带领员工从困境中寻求突破,转型升级。
最终,他从低谷中寻到希望,再次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
美国小说家卡佛说: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人生不是什么冒险,而是一股莫之能御的洪流。”
当苦难融入生活,当崩溃成为常态。
每个人对待洪流的态度,决定了他们抵达远方的速度。
困在固有认知里的人,遇到困难拒绝成长,止步不前。
他们既走不出眼前的方寸天地,也赢不来梦想中的未来。
唯有不断革新自我,在一次次持续学习中,重塑认知,蜕变成长。
往后余生,才能适应变化莫测的世界,拒绝大浪淘沙的命运,活出全新的自我。
《菜根谭》有言:“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
纵然,生命只有一次,此生无法重来。
但我们却可以相信成长的力量,主动修炼自身,迎来丰盈人生。
懂得收敛,藏克制于心,在谦卑中内观自我。
学会稳住,守平和在怀,在纷繁中顶住万难。
坚持重塑,破界限于己,在挑战中更新升级。
时光,不会辜负任何一个努力向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