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还不开始?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经典读后感有感
《你为什么还不开始?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是一本由Anne Rooney(安妮·鲁尼)著作,中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2022-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为什么还不开始?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读后感(一):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
心理学这门科学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认同。心理学旨在解释和预测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在理解人类心智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使我们可以有效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最近我读了《你为什么还不开始?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这本书,这是一本很好的心理学入门科普书,讲述了很多心理学上的研究发现。
心理学实际上与我们的生活也息息相关,因为心理学研究的主体就是我们作为个体的行为认知等内容。学习心理学的知识,能够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调节自己的情绪以及用合适的方法改善自己的行为。 在具体内容上,这本书谈论了一些有趣的问题,比如,做白日梦是在浪费时间吗?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不管是在上学期间还是在工作中,都可能会出神地望着窗外,陷入到幻想之中。在这样的经历过后,我们可能还会有一些自责和懊悔,觉得自己是在无谓地浪费宝贵的时光。
我们在做白日梦的时候,确实会使得我们没有办法专注在其他的事情上。在有些时候,这可能会耽误事儿,让我们的工作没有办法顺利的完成。 不过,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做白日梦是一种避免无聊、沮丧感,保持大脑活跃的方法。在一次研究的被试人群中,75%的人表示他们做白日梦是为了缓解无聊。
还有无法反驳的一点是,很多灵感都是在这种看似虚度光阴的时间里获得的。灵感往往来的很快,遗忘的也很快,这就使它显得非常珍贵。
最近我看到一些新闻,非常的触目惊心,在对坏人批判之余,人们也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会见死不救呢?其实这不能单纯地归结于人们的冷漠,在心理学上也有一些相关的发现,能够更加准确的解释人们的行为。
那些没有提供帮助的人并不是对受害者无动于衷,他们也表现出了担忧和痛苦的症状,包括出汗和颤抖。没有其他参与者时,那些没有提供帮助的人更有可能采取行动。当有其他人的时候,他们显然希望其他人能伸出援助之手:他们依靠别人来做这件事。
在采取行动之前会下意识的去衡量自己行为的后果,这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一种本能。在很多情况下,人性的冷漠与否并不能解释一切。
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我们也能够成为更加理智,更加冷静的人。心理学还能够帮助我们拥有更加自由的人生,更加亲密的关系,更加幸福的体验。
《你为什么还不开始?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读后感(二):《你为什么还不开始》:走出固定思维,迎接美好未来
有一次,我在街上遇见好朋友菲菲,望着她一身肥大宽松的运动服,我调侃道:“把你老公的衣服穿出来了?”
她笑着回我:“才不是呢,这是杨洋新代言的服装品牌,男款最小码。”
菲菲是杨洋忠实的粉丝,但凡杨洋代言的品牌,她都要收入囊中。
安妮·鲁尼在《你为什么还不开始: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中指出,这种对名人观点和生活选择的迷恋,被称为“光环效应”。
《你为什么还不开始: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这本书由27个好玩的心理学议题组成。例如:我们为什么起床困难?你成为最好的自己了吗?微笑会让人快乐吗?彩票值得买吗?关怀会宠坏孩子吗……
本书作者安妮·鲁尼是剑桥三一博士,曾是世界最著名的科普图书大奖,安万特科学图书奖的入围作家。
这本心理畅销书籍,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案例,帮我们走出原有固定思维,重新看待人生,迎接美好未来。
我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知识改变大脑。”
在我们乘坐出租车时,司机都会根据手机上的GPRS定位系统,按照地图指示的路线,开往乘客指定的到达地点。
但是在伦敦,由于道路纵横交错,GPRS定位系统无法识别具体位置。所以,司机们需要通过记忆,记住25000条大街小巷。
时间一长,伦敦出租车司机在反复记忆中,大脑也产生了不同的变化。根据研究结果表明,他们大脑中海马体后部明显大于对照组。
伦敦出租车司机从业时间越长,海马体对比越明显。科学人员还对退休后的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大脑进行了扫描,发现他们的海马体已经缩至正常范围。
由此可见,大脑和肌肉一样,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正如爱迪生所言:“天才是由1%的天分和99%的汗水组成的。”
所以说,只要肯努力,人人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除此之外,《你为什么还不开始: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这本书还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
原来,喜欢睡懒觉,不是因为懒,而是每个人的生物钟都不同。早睡早起或是晚睡晚起的习惯,都是一种生理倾向而已;原来,白日做梦不仅可以让孩子更快乐,还可以让他们更富有创造力……
《你为什么还不开始: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这本书,通过若干个小故事与科学研究结果,让我们更好地解读世界,了解自己,以及未来的人生之路。
《你为什么还不开始?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读后感(三):改变刻板印象,先DO后BE,做喜欢的自己
我自律力差,从没早起过。
我太懒散,总是追剧、刷手机...不求上进。
我拖延症很厉害,上月任务到现在还没完成。
我心理素质差,每次面试我都紧张得不得了。
......
你是否给自己贴过类似标签,有深深的无力感,觉得自己无药可教?
惯常认为,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就会做什么样的事。如果你是自律的,你就可以做到早起读书;你自律力差,所以很多事情不能坚持......
当认定自己是什么特质的人,就会默认自己会做什么事。我有严重的拖延症,所以做事很拖拉,如何改变这个定性?改变给自己贴的标签?是标签决定了我做成什么事,或做不成什么事,还是可以通过做些什么来改变自我评价?
《你为什么还不开始?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的安妮·鲁尼,剑桥大学博士,她撰写了许多关于历史、哲学和科学的畅销书,在这本书中,探讨了27个好玩有趣的心理学议题,帮助人们理解如何学习、如何解读世界、如何与他人互动以及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其中说到关于“自我知觉”的议题。
这个议题是,“微笑会让人快乐吗?笑一笑心情会更好,这个说法是真的吗?”
开心自然会笑,但会因为先微笑而后开心吗?你怎么看?
我们评论别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会通过他的行为去推断,比如,他是个自律的人,因为他每天5点早起写作,已经坚持一年多;他是个懒散的人,因为他经常打游戏、刷手机,不学无术......
我是个好人,看到老人摔倒,我帮忙把他扶起来,我是”好人“,所以会”扶老人“,人格决定行为。
如果反过来,“我扶老人”这个行为,让我觉得我是”好人“,行为决定人格。
先be后do,你是什么人(be),你会做什么事(do),我们觉得理所当然;但反过来,先do后be,你做了什么事(do),也可以定义你是什么人(be)。
当然,如果评判一个人,不能以偏概全,因为偶尔做了某件事,就推翻他过往的印象,比如学霸偶尔考试失利,就认为他学习不好,这是违背常理的。
“自我知觉”对我们积极的意义是什么?在某个看法还没有完全被认可时,先do后be,帮助我们成就自己。在你想重新设立人设,或者想改变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先do后be,先做事,再改变自己的刻板印象。
上大学后,我一个高中同学到一所新学校,活脱像变了一个人,过去内向不爱说话的她,变得开朗活泼、积极乐观,在一个新环境,抛开过去别人对你的印象,去做新的自己,更容易为你想成为的人设塑造形象。
同样,如果你想拥有自律、坚定等人格,不要先否定自己,思考拥有这样人格的人会怎么做?先做与之相符的事,慢慢走出原本给自己画地为牢的圈圈,甩下过去给自己贴的消极类标签。
心理治疗专家梅钦鲍姆提出”认知行为疗法“,是用来改善负面情绪的心理治疗理论。这个疗法的核心内容是,不是自我认知指导行为,而是行为反过来塑造自我认知。
小王被大家认为是个很懦弱的人,在单位总是任劳任怨,别人把累活给他,他不敢吭声,别人欺负他,他就受着。朋友鼓励他要勇敢,小王觉得自己是个懦弱的人,无力改变现状,朋友说你不用强迫自己要勇敢,先从小事做起,别人再请你帮忙做苦活累活,如果你不愿意做,先学会说“不”。
小王尝试,今天要拒绝别人一次,哪怕只是小声说“不”,在他卯足了心劲,低着头终于说出,“不好意思,我还有别的事"就仓皇逃离后,除看到同事诧异的眼神,也没被人说什么。心里很开心,我终于可以拒绝别人了,他对自己说,我要做勇敢的人,我也有自尊,之后,他懂得如何拒绝别人,慢慢地,对工作上有不同的看法,他也敢表达意见,变得越来越勇敢。
用行为来塑造自我认知,不但可以打造人设,还可以帮你养成好习惯,给自己重新定位,改变自我认知。
你希望具备什么特质,而具备这种特质的人会做什么事,你就去做什么事。
你想成为自律的人,先做自律的事,我先早起一星期,我每天睡前读书半小时,坚持打卡,慢慢地,我发现我越来越接近内心认可的那个自律的人。
我心理素质不好,每次面试都紧张,我想做个内心强大的人,面试前对镜子里的自己笑笑,告诉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就好,我已经准备充分,于是我从容优雅,侃侃而谈,不再那么紧张。
我拖延症厉害,提前把任务列入清单,我已经开始做,不管做成什么样子,”开始做“是最关键的,我不再是拖延症患者。
同事说我看起来太严肃,不敢跟我打交道,不严肃的人会怎样做?起码有亲和力,于是我提醒自己保持微笑,慢慢地,别人说我是个和善的人。
我很郁闷,先试着微笑,发现心情慢慢好起来。
.......
想改变消极的自我认知,这个观点还没有根深蒂固地影响你,请用行动改变认知,先动起来,帮你打造你想拥有的人设。
还可以借用榜样的力量,想内心强大,榜样是邓亚萍,她在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她有哪些品质?她会如何准备?像她一样行动起来,你也是拥有那样品质的人。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让-保罗·萨特认为,”无论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一个人是由他们的所作所为决定的,并且只有这一种定义方式。“你的人生你做主,你想成为什么人,想具备什么特质,做与之相符的事,行动起来,一切皆有可能。
释一行禅师说:”有时你的快乐是微笑的源泉,但有时微笑也可以是快乐的源泉。“快乐时会微笑,微笑也能让人感到快乐,想要心情更好,不妨先笑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