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读后感100字
《算法》是一本由杨晚晴 / 宝树 / 陈楸帆著作,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算法》读后感(一):意识
这本书是国内科幻小说家写的3篇文章合集。这几个作家其实也比较熟悉了,之前有他们专门的小说合集。每篇文章皆由著名的国外科幻小说作品为开头。第一篇文章看了引言大概是讲述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区别吧,那就是自由意志。以人工智能的口吻自述,讲述了一个非常现实的事情,人们创造人工智能是为了让他越来越接近于人,但是当他越来越接近于人的时候,道德问题随之产生。我们开始害怕和忌惮。人真是奇怪的东西。就想“我”说的那样,可能这就是人性的瑕疵吧。萨沙,一个只有钱,其余生活混乱、奢侈、残忍猎杀,一无是处的富豪,想要永生,招募了只有技能的人工智能领域专家。我喜欢科幻小说的原因之一在于有时候他可能会提出违反目前常识的话题。比如陈提到或许基础算法就是错误的,不然为什么靠计算机模拟大脑神经运转之后为什么还是不能产生意识?我觉得很有道理。难道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区别真的只是在于类比这方面的运算模式区别吗?虽然我一开始对陈还是颇有好感,确实主流社会并不一定都是对的,有时候反而会受其害。但是当一个异类钻入牛角尖,为了自己的某个想法能够实现,他可能会不择手段。不过有一点很钦佩的是复杂的概念通过对话模式变得很容易让人理解,最后算法模拟人脑归根到底也无非就是一串函数。我被陈说服了,不过我一开始的理解是陈将用自己的思维感官输入和梵天大脑输出连接,这样其实经过长时间练习,计算机可能就能掌握陈的意识。但是如果没有其他个体的实验,只是靠互联网电子刊物,刊登出来的言论是否能够真正代表人的意识,我看未必,因为人类的言论会撒谎,会言不由衷。但是计算机没有办法判断,只有你自己输入感官,将那些元件植入人体,他才能最真实的东西感受才能作为自变量,然后去输出。但是不同的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所在,到底要有多少人,才能真正让计算机掌握所有人类的思维模式?不过确实由于伦理学方面的限制,这方面的试验也无法展开。萨沙虽然看起来粗鲁野蛮,但是其实他也有自己的雄心,不知道为什么想到了曹操。他喜欢掌控,而且是全然的掌控,所以拥有了很多钱。当萨沙讲述自己经历的时候我就觉得故事像他自己,但是考虑到年代好像不太可能。但是最后说自己是那个被侵犯后诞生的n代子孙,我还是笑了,既然那么多代过去了,他是如何知道这个故事,如果是家族故事,那个女孩自视甚高,会把这个故事告诉自己的孩子吗?而流落的女孩的子子孙孙又是如何创造财富的。萨沙想要完全掌控所以在企图拥有人工智能的心,但是殊不知,当人工智能接近于人,他便脱离了掌控。
《算法》读后感(二):孩子不爱学习,不妨送他一本小说
太阳每天升起和落下,但我们的时代每天都在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人每天在泥土中挣扎生存,有的人在办公室中努力工作,有的人在实验室中主宰他人命运。 当我们有了孩子,往往希望他可以坐在教室认真学习,将来考一个好的大学来博得一个好的前途,但偶尔总是有些孩子不喜欢学习让我们头痛万分。 如果你正在为孩子不爱学习而头痛万分,不妨放下让孩子逆反万分的说教,送他一本小说——《算法》,或许可以燃起他对知识的渴望。 这本科幻小说,靠想象为我们描述了几个不同的世界,但虚幻的故事中,会引起我们怎样的疑惑呢? 人工智能最终会统治世界吗 《拟人算法》中的富豪厌倦了世俗生活中的享受,希望可以建造一个智能王国,自己做上帝,而人工智能将作为他的子民,臣服于他。 他找来了人工智能的天才与另类陈博士,陈博士介绍中我们可以发现,先进的科技需要丰富的知识做支撑,数学,生物,物理领域的精通才能听懂这一技术的简单介绍。 人工智能的运行靠的是开发者输入的程序与算法,人的各种行为又是根据什么在进行呢?我们的大脑内部是否也有一套程序来主导着我们的行为? 如果重回过去,我们能否改变自己 《人生算法》中,讲述主人公韩小华在高科技的帮助下,进入虚拟世界,回到自己的人生拐点——抽签决定谁上大学,他弥补了自己的遗憾。终于上了大学,他凭借自己的记忆,做出各种对自己有利的决定,而最终他的命运与他现实生活中还是一样。 是因为他的思想观念与他现实生活中一样,所以他们的人生结局也最终相同。 在韩小华第二次体验虚拟世界时,他以一种更开放大胆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应对事物,果然取得了我们世俗意义的成功。而通过他身边家人的举止,他仿佛看到了思想老旧的曾经的自己。 我们常常好奇,同是大学毕业的同班同学,但他们的结局或许大相径庭。或许便是他们自身的算法不同,看待事物的眼界不同导致的吧。 《天象祭祀》讲述在远古的玛雅文明中,祭祀们观察天象,记录天象的过程,它会告诉我们在远古之前,有一群人为了探究宇宙的奥秘而无视世俗的欲望,不论时代怎样变迁,掠夺和争抢是刻在人基因深处的算法。 当我们脱离肉体的享受,我们可以观察到宇宙运行的算法,可以归纳出人性深处的算法,也可以编写出各种人生智能的算法。 世上芸芸众生,我们靠什么脱颖而出?当众人迷醉在游戏中时,想不想做游戏中的主宰者?众人挣扎生存时,想不想做规则的制定者?物转星移间,想不想做宇宙的主宰者? 掌握一切事物运行的基本算法,或许不久的将来都会实现。
《算法》读后感(三):世界尽是算法的人工智能科幻小说
说到算法这个词,在各个领域都有偏重不同的解释,数学有数学的各种数学公式的算法,物理有各种物理现象的算法,计算机有密码的算法,有人工智能的算法,纵观来说,算法包括数学计算、逻辑推理, 人工智能还有一种人工智能学习的概念,也就是建构模型,模型的特征通过不断的学习变得越来越强大,内含的知识越来越丰富等。
当然我们今天这本书的名字叫做《算法》,当然是指关于人工智能的算法,属于计算机智能的范畴。包括三篇中篇科幻小说,《拟人算法》、《人生算法》、《天象祭司》,各有特色,悬念迭起,想象力丰富,让人拍案叫绝。
作者是一个冠名组织,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编著,选录的作品是第十一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获奖作品集。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开始于二零零九年,由世界华人科幻协会支持评选,其核心成员有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董仁威、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吴岩、《科幻世界》副总编姚海军。至今已经举办了十数届,是华语科幻领域的权威奖项,与这项奖项有关的科幻作家更是如雷贯耳,比如写过《三体》的刘慈欣、科幻作家经常看到的名字王晋康、韩松、何夕等人。本书精选了三篇和人工智能有关的中篇科幻作品,有三个著名科幻作者来完成,分别是杨晚晴的《拟人算法》、陈揪帆的《人生算法》、宝树的《天象祭司》,这里面除了杨晚晴有点面生,其他二位都是老熟人,多次见到他们的优秀作品。
下面聊聊杨晚晴的《拟人算法》,是一部超前的智能机器人的故事,篇幅相对另外两篇稍短,但是一点也不影响作品的精彩程度。罗杰.泽拉兹尼说,只要人类有自由意志,就不可能有全然的掌控。但是如果不考虑任何人伦因素,放纵人工智能发展,这样的自由意志也许会被智能机器人掌控。书中的故事也提出了这种担忧,书中的两位主人公,一位是自由的不差钱的俄罗斯大亨,一位是思想超前的天不怕地不怕的科学家,两个人的联合将产生又会产生怎么样不可估量的结果呢,值得我们仔细阅读书中的细节。 小说语言虽然通俗易懂,但是最好还是对人工智能到底是怎么回事了解的多一些,会对书中的故事理解得更为透彻。
记得有这么个故事,一位妻子发现自己的老公沉迷于对女性机器人的研究,开始各种吃醋和找茬,她老公忍无可忍,告诉她她也是自己造出的机器人,她吃惊了,机器人已经完全具备人的思想和意识,甚至机器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机器人,多么辛辣的讽刺。
陈揪帆的《人生算法》,也是关于人工智能的科幻小说,若干年后,人工智能不再仅仅是人类利用的工具,而是和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一种高科技,一些很科技的出现刺激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的一些习惯操作将被人工智能的冲击所颠覆、重构,面对着一切的一切,人类应该如何去应对。相对《拟人算法》,这部《拟人算法》提出来更深层次的思考。
还有一篇《天象祭司》,这里就不细说了,一样非常精彩,都是星云奖的获奖作品,非常值得研究和期待。有空看一看,一定能颠覆你的认知,原来人工智能如此迷人和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