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端的权利》读后感锦集
《异端的权利》是一本由(奥)斯蒂芬·茨威格著作,西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5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异端的权利》精选点评:
●装帧真差劲 内容不错
●诚如此书扉页上的题辞:献给所有热爱自由的人们!
●茨威格六星,译者二星,装订一星。
●【把人活活烧死,并不能捍卫教义,而是对人的屠杀。日内瓦人迫害塞文特斯,他们不是在捍卫教义,而是让人牺牲。我们不应通过烧死别人来证明自己的信仰,而应准备因为自己的信仰,去被别人烧死。】整本书都是这样的情怀。
●教条主义vs人文主义 加尔文其实满nb的 不过看着看着老想到政策终结去了。。。
●内容不错,这个版本太差。
●翻译很好。西苑出版社也能出版如此质量的翻译书,没想到。
●把一个人活活烧死不是保卫一个教义,而是屠杀一个人.
●2008-2009
●为什么要删掉那个序言?欲盖弥彰不解释么
《异端的权利》读后感(一):正在看
最近在党校学习 课程太难听 天天在后面看异端的权利 !不太好读 但很有意思 它封面的这句话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人类的真正英雄 不是那些通过堆积如山的尸体才能达到昙花一现的王国的统治者 而是那些毫无抵抗力量 被高高在上的势力压迫着的人们!
《异端的权利》读后感(二):关于自由
原以为自己是无法读完这本书的,或者,勉强读完后,不想再读第二遍,毕竟这是一本关于基督教史的书,略微有带有些人物传记的性质,对于宗教的不了解、未曾接触过类似的书以及对于遥远的历史的敬畏之情,使得自己对这本书有着一种望而生畏的情感。然而当我将这本书浏览的读过一遍之后,觉得这本书真的很值得一读,特别是最后的几部分,卡斯特里奥对于加尔文的淋漓的控诉,让我看见了那个时代、那片地域、那个专制统治之下人们对于自由的渴望,那份渴望是如此的强烈。
《异端的权利》一书虽然是关于基督教史的,记录的是16世纪加尔文统治之下的日内瓦,但是当我们现在读来时,我们仍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仍然收益匪浅。对于文革中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告密者这样的问题一直感到不解,在这本书中倒是找到了一个原因:“只要一个国家开始实行恐怖统治,自愿告密的毒草便会像可恶的野草般滋生成长。当原则上容忍甚至鼓励告密时,原本正派的人士也会受到恐怖的驱使,从而扮演告密者的角色。”对于历史的看法,也是同样给人以震撼之感:“历史无暇顾及公正。历史作为不偏不倚的编年史家的工作只是记录各种各样的成功,至于那些事情的道德价值,她极少评估。”当我们都在说“读史使人明智”时,是否也想过,我们读到的也未必就是真实的过去,我们读的只是良史或者不良史写下的东西。历史没有给我们检验史官们写的东西的机会!
我们总在抱怨自由太少,拘束太多,但是再让我们看看16世纪的日内瓦城下,在加尔文专制统治之下的人们过着的日子,我们就会觉得现在的生活,该是多么的幸福呀!而我们对于自由的理解也竟是如此的狭隘。加尔文在日内瓦城中实施“清规戒律”,于是“这曾经一度自由和快乐的城市,现在好像是躺在棺罩之下。”人们的一切的生活行为和细节都在统治者手中,就连衣着这样的小事,也被掌权者牢牢管制着,“色彩鲜明的服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黄褐色”,“教堂钟楼的钟声不再鸣响;快乐的歌声不再回荡在街道上;家家户户都像加尔文信徒的礼拜场所那样单调朴素。”这些作为人生活追求的欢乐被无情的剥夺了。如果仅仅是这样,这个城市还是有一线生机的,然而,思想的自由也被剥夺了。在所有被惩罚的罪犯中,量刑最为野蛮的,是任何胆敢向加尔文政治和宗教的一贯正确性挑战的人。想想现在的我们,尽管在很多时候受到限制,但至少现在对于思想的约束,比起那个年代,已是很大的解放,当我们不满足于现在的自由时,就应该想想那个年代,虽然那是一个离我们无论是在时间还是在空间都很远的世界。
即便是传记,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作者对于自己遭遇的一种控诉,对于审查制度的痛恨,正是当时的法西斯对于新异思想和自由精神的文化的独裁,使得他的好几部作品都是在逝世之后才得以出版,也正是法西斯,使得作者于1942年2月22日,与他的第二位夫人一起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寓所中双双服毒自杀。一位人道主义者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在读完了《异端的权利》后,我被卡斯特里奥以及那时所有的英雄们感动了,正是他们追求自由的信念与行为,才使得那个黯淡的日子中,透出的点点光照亮了后来!感谢他们!
然而,自己的见识总是很浅薄的,想要表述出自己读完这本书的感想时,发现自己的语言在作者的优美流畅的文字之下,竟是如此的苍白无力,所以,感觉自己只是一个推荐者,向别人推荐这本书,让斯蒂芬•茨威格的这部并不是他最著名的作品能够得到更多的注目。
《异端的权利》读后感(三):异端与宽容
异端与宽容
文/罗拉快跑
我又是用了一个黑夜,一个白天,几乎是一口气的读完了茨威格的《异端的权利》。开始阅读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这本书的魅力,认为这只是描写宗教改革后期新教领袖加尔文的个人传记。全书的脉络非常清晰:加尔文进入日内瓦建立宗教独裁极权统治,塞温特斯因为在神学上与他的观念相左受到迫害被处以极刑——文火烧死,倡导宗教宽容的学者卡斯特里奥控诉加尔文的荒缪的独裁统治和宗教迫害,与其数次正面交锋,终于不敌加尔文的权威失败。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终于感受到这本书所要表达的思想:关于异端、宽容和自由。
什么是异端?卡斯特利奥得出结论:
“我反思了一下到底什么是异端,结果只发现只有一个标准:在所有和我们观点不同的人的眼里,我们都是异端。”异端是相对的,“在一个城市,他们当你是真正的信徒;到了临近的城市或地区,他们又鄙视你为异端”,“在一个国家被当成罪犯烧死的人,在邻国却被尊为烈士。”成千上万被裁判成异端的人,“可他们都是无辜的,因为他们并未对上帝或国家犯下任何罪行;他们在行为上并未远离他们的同胞,只是在看不见的思想领域有所不同而已。”可见,所谓异端,便是独裁者用最简单的方法表达他对与自己观念相左的人的恼怒和敌意,只要称他为异端,就给他打上了与上帝和世界背离,反人类的烙印——这时候甚至大可以不去考究他异端的思想到底是什么。
被称为异端塞温斯特遭此厄运,是因为他激进的宣称尼西亚会议中关于“三位一体”的决议是错误的。这位被作者称为是“唐吉诃德式”的神学家始终以一种高傲的姿态宣称天主教和新教教义全部是谬误,从此,“塞温斯特一直被看成是一个相当于撒旦使者的东西。”一心想建立宗教独裁的加尔文怎能不恼羞成怒?他先是在幕后操控手下的加尔文狂热者控诉塞温斯特,企图通过世俗法庭来消灭对他来说无比刺耳的声音,没有得逞干脆直接逮捕了他,通过自己对宗教会议的影响,对塞温斯特处以文火烧死的极刑。塞温斯特至死都没有放弃他自己的信仰观点,而加尔文却因此受到了人们的质疑。
热爱和平,慈悲为怀的学者卡斯特利奥再也沉默不住,他对独裁者加尔文发起了严正的控诉:“到底塞温斯特犯了什么罪?”“是谁给了加尔文权利来判定对错?”“凭什么加尔文把神学问题诉诸世俗权利?”卡斯特利奥“以一个造诣深厚的律师所特有的严谨优雅的作风”,进行了条例清晰,极其坦率,准确精密的陈诉。从人道,法律,基督教教义等各方面来说,他的控诉的结果显而易见的理应胜利。他一再强调,“只有宗教宽容才能拯救人类于野蛮,”异端不应该被迫害烧死。在人道主义的领域,加尔文已无可辩解,卡斯特利奥的宗教宽容思想日益传播,得到越来越多良心并未泯灭的学者的支持。加尔文至此做能做的便是通过舆论压制和审查制度来维护自己的权威。在这过程中,他欣喜的搜查到卡斯特利奥的一本著作《哀告法兰西》,并却发现卡斯特利奥与一些“异端分子”的可疑关系,这些就足以让加尔文对他的指控的审判中彻底的输了。加尔文眼看眼中钉将要在痛苦的在狱中,流放,或火刑中消亡时,卡斯特利奥“靠着上帝的帮助,逃脱的敌人的魔爪。”——他提前死于心力交瘁。
历史还在向前走,加尔文主义推广到世界,布鲁诺被烧死,千千万万的科学家,学者,乃至虔诚的基督教徒被烧死。但是人类文明的自我拯救机制并不会允许这样的状况发展下去, 加尔文死了,他毫不宽容的教规在也不能被人们所忍受。卡斯特利奥的宽容思想复活,他的追随者收集他的每一本著作,每一篇手稿被再次出版,广为传播。“宽容对待每一种信条和每一种主张的宗教思想”“逐渐使整个世界都成了它的疆域”。
读罢,卡斯特利奥的话语仍久久回响在我的耳边:
“真理可以用以传播,却不能强加于人。教义不会由于狂热而变得更正确,真理也不会因为狂热而变得更真实;依靠行为的鼓噪亦不能提升教义或真理的价值。”
“一个真理可以把上帝的名字叫上一千遍,可以一再的声称自己的真正不可侵犯,它却无权去毁灭一个受之于上帝的生命,因为这生命比任何的教义都更神圣,”
正如作者所说,消除地球上所有敌意的唯一方法,就是宽容思想。人与人之前需要宽容,去保全他人思考与言论的自由,对他人的思想保持基本的尊重;社会对于个人也需要一种宽容,“异端”所持有的或极端或尖锐的思想,正如在生物进化中突变的基因,不一定是有益的,但是它是整个人类进化的源泉。
《异端的权利》读后感(四):秘密记号
生活在今天,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一切都可以伪装。你可以装扮成你想让别人认为的那样,而且这事也真能办成。在这种普遍的盛装假面舞会上,你很难分辨出一个人来,因为他身上的标签充满的误导和掩盖。所以,我不得不求助于其他的记号,把我想要找的人从人群中简单而直接地区分出来。
和数个世纪以前的情况一样,修士因为追寻某份写在羊皮纸上的手稿而最终接近契合他神学思想的修士团。前人的智慧已经在书页上点亮灯塔,顺着那光亮的方向找去,黑暗中就逐渐出现你期待的人群。这是因为相同的感悟和体会并非是上天特别的眷顾,它即使是在一代人身上消失了,也会在后世的人中找寻继承者。通过秘密的记号,引领他们走上那条几乎堙灭在荒烟蔓草中的小路。因此在人性的至深层面,总有少部分人能引发相同的共鸣。
现在,我要列举这些秘密记号中的一枚:《异端的权利》(The Right to Heresy)。
好的秘密记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被掩藏得很好,以至于即使放在所有人眼皮子底下,也会被轻易放过。今天,如果我们计算抵达这本书的通路,最大的可能是因为徐静蕾。徐静蕾拍摄了一部电影《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而这部电影是根据茨威格的同名小说改编。在茨威格的名字下,就有这本《异端的权利》。因为才女导演而找到茨威格的人不在少数,但是我相信很多人翻开《异端的权利》这本书后数秒就已经判断:这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宗教书籍,讲述的是西方基督教世界内部的纷争。
的确,《异端的权利》主要是讲述了清教大师加尔文进入日内瓦建立宗教独裁极权统治,西班牙人塞温特斯因为在神学上与他的观念相左而被斥为异端,并被处以火刑。学者卡斯特里奥为塞温特斯做了艰难的辩护,进一步控诉加尔文的荒缪的独裁统治和宗教迫害。指出:到底什么是异端,结果我发现只有一个标准---在所有和我们观点不同的人的眼里,我们都是异端。两人在漫长的斗争中,加尔文因其在新教中的绝对权威地位和毒辣的政治铁腕始终占据优势。卡斯特里奥在不屈不挠的斗争中过早耗完精力,年仅48岁就走完了人生之路,同时也最终避开了加尔文即将展开的魔爪。
如果去除这层宗教背景,那么《异端的权利》可能一早成为一切异端中的异端,我也就没有这种幸运能读到这本光焰四射的著作。通过这本书,一位读者至少能得到四种启示:
一、从加尔文在日内瓦的沉浮,可以看到人们会如何拱手相让自己的权利。起初他们只是想恢复秩序,最终却丧失了所有的自由。而要达成加尔文式的统治,仅只需要具有理念上的权威,个人的道德追求再加一点点恐怖手段。类似的事情甚至在4个世纪以后依然在人类社会中重现:清教徒式的领袖希特勒复兴了一战后德国,进而把整个德国置于纳粹的绝对统治之下,最终把整个欧洲拖进了战争的泥潭。
二、任何自封绝对正确的人,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极权。无论这人持有何种善的价值,无论这人试图维护何种善的目标,当这种善被理解为神圣不可侵犯且绝对不允许任何异端意见的存在,那么它就失去了宽容和人性。加尔文就曾经写下过这种让人毛骨悚然的句子:假如人们因为上帝的作为而自觉有负于他,便绝对不会喜好和人性有关的一切。为他的光荣而战时,人们便不会顾及亲朋、血缘与生命,把一切人道的温情都弃之不顾。
三、宽容的卡斯特里奥尽管在人道,法律,基督教教义等各个方面都成功地驳倒了偏狭的加尔文,温和的卡斯特里奥尽管坚持做战到最后一息,甚至也得到了很多欧洲知识份子的支持,但是在他有生之年他却没有击败加尔文。他的辩驳无法被传播,他的书籍无法被出版,他的性命始终徘徊在加尔文的火刑柱周围,只等加尔文找寻到一个致命的籍口。也就是说,尽管他已经把道理说得如此透彻,但是没有多少人理解他,更没有多少人敢于公开支持他。宽容和自由不是总能获胜,而极权的淫威反而时常吹响进攻的号角。
四、加尔文在卡斯特里奥去世后一年终于被死神带离权位。他所营造的新世界开始分崩离析,人们重新发现了卡斯特里奥的价值,终于意识到他试图从加尔文手中夺还什么给大家。而加尔文主义的原意本来是阻碍个人自由,但是通过后世的修正,却从中诞生了政治自由的思想,美国的《独立宣言》就产生自清教徒的精神。而日内瓦后来居然敞开大门,欢迎“上帝的敌人”伏尔泰。历史有时候会以极为怪异的面目出现,让人觉得诸多生命的牺牲,诸多书本的焚烧,全然是一种浪费。
在诸多启示之外,茨威格的文字本身有着烈火一般的力量,让人感觉到其中炽热的情感。请允许我抄录他的一段原文作为结尾:
“哪怕除了《论异端》一书的序演,塞巴斯蒂安.卡 斯特利奥再也没有写过别的东西。而在这一篇序言里斯特利奥也只写了这一页,他的名字仍然会在人类历史上永垂不朽。因为他的声音是那样寂廖;他找到知音的希望是如此的渺茫---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武器的撞击声掩盖了话语的声音,战争成了最后的诉求。然而,纵使宗教导师和圣人们一再地教导人类不要忘记最为人道的需求,健忘的人类还是有必要再次恢复对这些要求的记忆。最是谦逊的斯特利奥接着说道:‘毫无疑问,我所说的,全是前人讲过的话。但是重复什么是真理、什么是正义,直到人们加强了认识,却毫不多余。’因为,在每一个时代,暴力总会改头换面,卷土重来,那么坚持精神事业的人们也应该改变形式,不断与之斗争。他们绝不能借口敌人力量过于强大,从而避而远之。因为,需要讲的话讲得再多也不过分,真理则从来不会白白说出。甚至即使上帝的话并未获胜,它也显示了其永恒的存在;在这一刻礼拜它的人,提供了光辉的证明,证明恐怖不能支配自由精神。即使是在最为残酷的世纪里,依然有一方天空,留给人道的声音。“
如果你读到了这里,请允许我握你的手。
《异端的权利》读后感(五):关于异端、自由与宽容
开学初逛图书馆 淘得《异端的权利》一本
初被书名所引 细看作者乃吾甚爱的茨威格 果断借下
书不厚 251页 字亦大小适中 却读了一周有余
初看目录 似是加尔文的个人传记 排除万难 用自己的思想影响整个欧洲乃至世界
(加尔文作为宗教改革后期新教的领袖 因其加尔文主义 在我的脑海中有那么一丝不甚清晰的印象)
便先行谷歌之 得到的多为正面信息与评价 此为伏笔
在序中 茨威格写道:
『历史无暇顾及公正。历史作为不偏不倚的编年史家的工作只是记录各种各样的成功,至于这些事情的道德价值,她极少评估。
她的目光只是盯着胜利者,而把失败者晾在一旁。于是这些“无名的战士”便被随意弃入遗忘的阴沟。
既没有十字架,也没有花环来记录他们徒劳无功的牺牲。
然而事实上,心地纯洁的人们所作的努力,都不会徒劳无益;道德能量的任何消耗,也不会消散长空,毫无回响。
那些人虽然生不逢时,虽然被击败了,在实现永恒理想的过程中,却自有意义。
因为理想是一种凡人难以看得见的观念,只有通过这些人的构思,这些人的全力以赴,
还要准备着为它步上尘土扑面而来的死亡之路,才能在现实世界中得以实现。 』
喜欢历史 便也深谙官方历史之片面性 所谓历史乃胜利者书写
纵然记载皆为史实无误 亦难免以 部分的事实 断章取义 误导后人
序罢 书从另一个宗教改革家法里尔(很遗憾 以前么听过) 引出加尔文
作为法里尔的后继者 曾经罗马教会眼中的“异端者”加尔文
天才的化解了只破不立的法里尔制造的宗教虚空 将宗教涉及的灵魂拯救之手伸入 政治层面的世俗管理中
相较于罗马教廷更为实际和牢固的控制了大众的思想
从而以日内瓦为中心 辐射周边地区 在先人的废墟上 建立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新式宗教极权统治
『援引陈璧生先生评论
加尔文无限扩大教会的权力,并搬出《圣经》作为教会权力的坚实依据,仿佛有了《圣经》,把宗教兄弟送上火刑架去烤杀便真的是维护上帝光辉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惟有这样把教会凌驾到行政议会头上,他加尔文,作为教主、大师,才能最快捷地获得最神圣、最集中、最不可动摇的权力。当宗教教主获得行政权力,一种信仰、一种教条便借暴力之手成为惟一的信仰、教条,并且,加尔文的教条的特色在于以各种禁欲主义的严厉措施规范人们的日常生活。这种信条一旦拥有暴力作为后盾,便蔓草般伸延开来,深入地渗透进市民的私人生活,剥夺了市民的个人自由空间。于是,“在日内瓦已无人能够觉得安全,因宗教法庭宣布,人只要还在呼吸,他便几乎每时都能犯罪”。茨威格不愧为叙事大师,在描述历史的过程中,一些微小的历史细节,往往比任何宏大叙事更能真实、深刻地体现历史的特征。从茨威格下面的描述中,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那种令人颤栗乃至窒息的恐怖:“一个自由民参加洗礼时笑了一下:三天监禁。另一个自由民盛夏困顿,在布道时睡了过去:判刑。几个工人早餐吃了糕点,三天只准吃面包和水……两个孩子举止粗鲁,起初判处两人火刑烧死,而后减刑,强迫他们观看柴堆火刑。”总之,每一个人都被先入为主地视为罪人,必须抛弃自己的一切权利接受上帝之手——教会——最严格的监控和审判。在这种恐怖统治之下,告密像蔓草一样疯长,人们丧失了自由意识,同时丧失了尊严意识。 』
具有宗教狂热的人一旦从精神领域进入政治操作层面,并且被赋予一定的实际权力,
他们潜在的意识形态专制的思维倾向便立即暴露无遗。
从此登上统治阶级顶端的加尔文 或许已然忘却了曾经自己也是所谓的“异端”
无不尽极致的对任何胆敢质疑、反对自己思想 所有可能挑战其神圣权威的“新异端”
从起初的关押禁闭、驱赶放逐 变本加厉到毫不留情的予以肉体和精神上的毁灭性打击
被处以即不人道的火刑 活活烤死的塞文特斯
因使加尔文感到威胁而被逐出日内瓦
后因塞文斯特的悲惨遭遇而不堪缄默 穷尽余生为塞文斯特作艰难辩护 或者说对“加尔文的荒缪的独裁统治和宗教迫害控诉" 的卡斯特利奥
他们都曾视加尔文为宗教改革的前驱旗手 一度将其当作导师般 与之探讨自己的思想见解
“对于一个执掌了权力的理论家,主要的危险便在于有人鼓吹一种分庭抗礼的理论。”
“异端这一术语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卡斯特利奥质问道“我不相信所有名为异端的是真正的异端……
这一称号在今天已变得如此荒谬,如此可怖,具有如此耻辱的气氛,
以致于如果有人要去掉他的一个私仇,最容易的方法就是控告这人是异端。
一旦其他人听到这可怕的名字,他们就吓得魂飞魄散,掩耳不迭,
就会盲目地不仅对被说成是异端的,而且对那些胆敢为他讲一句好话的人进行攻击。”
堂吉诃德般的塞文斯特 遭遇百般羞辱虐待后 几丧失一切尊严依然顽强的坚守着思想的底线
被送上火刑架,活活用文火焚烧了半个钟头 面目躯体全非 连加尔文都不敢视之
而最让我触动的 卡斯特利奥 面对加尔文的各种栽赃陷害 恶毒攻击 辩驳无法被传播,书籍无法被出版
始终孜孜不倦 的 温和控诉 严谨的引据究言
反对 用法律压制言论 用教条压制思想 用永恒的卑鄙压制永恒的良心自由
同时又以人文主义的宽容精神 一直不忘对他的“兄弟”抱着一线希望 认为加尔文会彻悟、 希望新教与天主教的和解
“教会组成的前提是人们的自由自愿。思想也一样,思想的根本目的是认识真理——然而由于每个人对“真理”的理解不同,因此这种“真理”首先只能表现为“自己的”真理,因此,独立的思想本身就包含着多元化的倾向。并且,正是因为思想的多元化,一个社会才能出现各种思想、思潮的磨擦、碰撞,乃至整合,从而使社会在充满活力与朝气中不断前进。”
结合此书背景 (斯大林) 希特勒之与加尔文 (伏尔泰)茨威格之于卡斯特利奥
以及无尽的敏。感联想
那些关于
审。查。制。度 言。论。自。由
思想禁锢的精神控制 政治暴力的肉体残害
还有强烈共鸣的 卡斯特利奥 那深刻的宽容思想
思绪如潮 憾语言的无力、文笔的拙劣 难一一述之
『毫无疑问,我所说的,全是前人讲过的话。但是重复什么是真理、什么是正义,直到人们加强了认识,却毫不多余。
因为,在每一个时代,暴力总会改头换面,卷土重来,那么坚持精神事业的人们也应该改变形式,不断与之斗争。
他们绝不能借口敌人力量过于强大,从而避而远之。
因为,需要讲的话讲得再多也不过分,真理则从来不会白白说出。甚至即使上帝的话并未获胜,它也显示了其永恒的存在;
在这一刻礼拜它的人,提供了光辉的证明,证明恐怖不能支配自由精神。
即使是在最为残酷的世纪里,依然有一方天空,留给人道的声音。』
『消除地球上所有敌意的唯一方法,就是宽容思想。人与人之前需要宽容,去保全他人思考与言论的自由,对他人的思想保持基本的尊重;社会对于个人也需要一种宽容,“异端”所持有的或极端或尖锐的思想,正如在生物进化中突变的基因,不一定是有益的,但是它是整个人类进化的源泉。 』
。。。。。。
。。。
。
、
如果你读到这里 并有所触动
敬请留言交流
楓
推荐扩展:
《中世纪宗教改革与加尔文独裁》 任志成
http://www.newsmth.net/bbsanc.php?path=/groups/literal.faq/Modern_CHN/geguolishi/ouzhou/tongshijiziliao/M.975845072.A
《秘密记号》 和菜头
http://book.douban.com/review/1094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