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异端的权利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异端的权利读后感10篇

2018-01-14 21:4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异端的权利读后感10篇

  《异端的权利》是一本由[奥] 斯·茨威格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0元,页数:24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异端的权利》读后感(一):重审异端与权利

  铲除异端,是为了保卫信仰拯救真理

  但,一个人能够完全掌握真理吗?或者说 一个人能够完成垄断真理吗?

  考虑到我们每个人的有限性 我们每个人的判断都可能标示着错误,绝决的惩罚也可能意味着错杀了真理

  唯一而排他的真理 就像一道穿越历史的魔咒 充满了无限的神秘诱惑

  求知的人们纷纷前来,无数的人至死都在默默追寻着它,也有无数的人宣称已经占有了它

  约翰 加尔文正属于后者

  用荣格的话来说 他正是内倾思维型的典型

  倾其终生都在追求真理,并且完成了一套严格周密的神学体系,

  在这里 我不禁要打断一下 问一句 真理到底是什么呢? 独一而排他 没有违背二律背反 这也许是符合逻辑的

  但是无法让我们生活于其中。毕竟生活是多面而复杂的。

  朝着相反的方向继续运动,我们就可能滑入相对主义,但毕竟在没有绝对的证据之前,还是应该保持知识的开放

  而加尔文这位内倾思考型就生活在他逻辑的自闭中。当加尔文将属于他自身的规律强加给世人时,他也就否认了世界更多的可能性,存在于他自身之外的可能性。

  完整的真理 也许正是世界上每个人意识的相加。

  我们每个人只能孤独的生活于自我之中,在他者这个巨大的未知面前还是避免狂妄的武断,保持一份谦卑。更多的去尝试了解

  宗教的过去也曾教导我们保持谦卑,当信念变为一种狂妄。悲剧也就随之发生了。

  本书的作者茨威格

  我不想过多的拿茨威格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比较。 在我看来这两位作家本质截然不同的。

  茨威格 的文风有些过于阴柔,描写有时会显得赘叙。但对于习惯法律这种限定性语言的我,当然甚是喜欢。在我看来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的是苦难哲学灵魂的拯救,而茨威格基本上是一位浪漫主义者,写的都是 激情的爆发 爱的渴望,当然也难免情感泛滥。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的是灵魂更深层的一面,而茨威格写的就是情欲。我认为是无法比较的。当然我更喜欢茨威格一点。

  我也不想再过多的去批判加尔文,因为我很欣赏这位日内瓦的教皇以及他的思想

  但历史让我必须认清他的污点。这些缺陷也不应让我们否认他的功绩。

  卡斯特里奥在法庭上对加尔文的那一段辩词

  让我想起电影《浓情巧克力》里的一段布道词。

  加尔文对自身年轻时候的自我背叛

  就像耶稣基督到了老年(复活后)在末日再临,执着于对众人的严苛审判。成为神以后他只忙于去不断的惩罚。我们应该回想在耶稣年轻 还是人身的时候,那个时候 耶稣尚没有神力加护 脆弱而易受伤害 却也更懂得爱与宽容。也许我们都走得太远而忽视了这一点。

  圣经的故事有时候正像一个隐喻。

  《异端的权利》读后感(二):《异端的权利》札记

  ◆什么对我们最重要?你有发自内心决定吗?宽容与不宽容,人道与盲信,良心与暴力。或者,民主与专制,人权与某些人所谓的主权。在人类的权利和自由面前,任何东西拿来做借口都显得太苍白

  ◆有很多被我们遗忘名字,林昭、张志新、遇罗克,就像卡斯特利奥一样,尘封在那历史的故纸堆里。但他们的思想永不磨灭,他们的灵魂永远灿烂。与那控制了无限权力的教条斗争,需要多么巨大的勇气和多么坚强意志,但他们,都只不过是文弱书生,纤弱的体格背后,是他们那无比深邃无比坚韧的思想扛起了与专制斗争的旗帜。

  ◆古语有云,“一将功成万古枯”,西彦有云,“Freedom is not free”,任何解放事业,都需要无数先贤奋不顾身的斗争,思想领域的解放尤甚。回首历史,我们懂得宽容的时代,太少太少。我们党同伐异,我们把别人叫做异端、叫做怪胎,我们设置了宗教裁判所,我们设置了火刑架,我们弄出了吃人的礼教,我们弄出了永远伟光正。历史一次次重演,一小部分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统治利益,为了自己的无限特权,不厌其烦、恬不知耻的打压着他们所谓的异端。这样的历史让人窒息,这样的黑暗让人看不到光明,但鲁迅先生有云,“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卡斯特利奥,还有许许多多的殉道者,正是真样的猛士。正因为他们,历史的天空才有了曙光,专制的黑暗才被阳光所驱散。

  ◆也许这就是人类的鄙陋吧,“那些靠革命起家当上官的人们,成了进一步改革的最愚昧最不宽容的反对者”,多少的历史多少的鲜血,证明着这个血淋淋的定律。加尔文靠宗教改革取得绝对的统治,继而又把改革的成果作为自己统治的基础,革命者反过来成了最顽固的统治者。回首历史,多少个黄四郎在历史的角落里狰狞怪笑。

  ◆不要爱戴,只要敬畏。人手一本的红宝书、千人一面的团体操,我们看到的是爱戴,还是对无限权力的敬畏?推而广之,从小的威权教育,不准不穿校服、不准留头发、不准穿奇装异服、不准顶撞老师之类的,培养出的,是对长辈的爱戴,还是对长辈的畏惧?一旦这种畏惧消失,这种长期压抑所引发的反弹,又会造成怎样暴虐后果

  ◆告密的蔓延,似乎有告密的那一天,就有告密的蔓延。不论是武则天时代,还是文革时代,大规模的互相揭发、互相告密人民见怪不怪,仿佛一夜之间,温文尔雅的人们都变成了卑鄙小人。威权统治的可怕之处之一,就是从思想上消解了被统治者的抵触意识,反而让被统治者心甘情愿的甘于被统治、被压制。心理学上所谓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就是这样的意味。如果威权统治要求人民站队,仅仅因为站错队就会被划成右派之类的,人民为保护自己,反过来就会自动与右派们划清界限,甚至会心甘情愿的迫害那些右派。

  ◆人类是软弱的,暴力面前,永远是容忍低头的居多,无论古代当代、东方西方。这样的恐怖下,还勇于站出来的,还勇于面对苦难、面对鲜血、面对抗争的,才是真正的英雄特别是,当人民屈从于这威权统治,反过来会把勇于反抗者看作异端。踏上抗争的道路,就意味着没有人理解、没有人怜悯、没有人同情。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卡斯特利奥一样的英雄,义无反顾的走上的独自对抗威权统治这个庞然大物的不归之路。

  正像屠格涅夫在《门槛》里写的: “傻瓜!”有人在后面嘲骂。“一个圣人!”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传来了这一声回答

  ◆审查制度必然是独裁统治的姐妹,因为独裁者都很不自信,都明白自己的统治建立在威权、欺骗和蛊惑的基础上。自由思想是这些的最大敌人,自由的洪流会荡涤这些陈腐的残渣。而独裁者们,通常都神经质般的,巡逻在他们的千里之堤上,东修修西补补,却不知自由洪流冲刷下,一个接一个的蚁穴正在形成。

  ◆屠格涅夫在《门槛》里写道: “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轻视、侮辱、监狱、疾病,甚至于死亡?” “跟人们的疏远,完全的孤独?” “不仅是你的敌人,就是你的亲戚你的朋友也都要给你这些痛苦、这些打击?” “这是无名的牺牲,你会灭亡,甚至没有人……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尊崇地纪念你。”

  这就是抗争者的命运,这是注定的一条荆棘密布、坎坷遍地的道路。那样的苦痛,却又那样的执着,那样的坚韧,却又那么的慈爱。一个人受苦,换取万千人自由与解放。何谓殉道者,何谓猛士,卡斯特利奥当之无愧

  ◆寻求真理并说出自己所信仰的是真理,永远不能作为罪行。没有人会被迫接受一种信念。信念是自由的。

  ——塞巴斯蒂安·卡斯特利奥 一五五一年

  ◆对于那些凭借革命夺取了威权统治地位的人来说,这些是他最害怕的。他害怕他自己从前的言论,害怕他自己从前的抗争,因为他之前的抗争,反对的正是现在的自己。他们,只不过把统治者替换了,统治还是如此。历代的所谓农民起义,不正是都陷进了这样的一个泥潭里吗?现在抗争的,正是将来拥有的。抗争的目的,不是为了消灭这个人吃人的制度,而是为了让自己变成吃人的人。这样的抗争,不要也罢。

  ◆这样震耳欲聋的檄文,这样掷地有声文字,都不能使加尔文动摇分毫,我们只能诧异于专制者的强硬与固执。“正义啊,多少邪恶假你之名而行。”为了某个宗教,或者为了某个主义,或者为了某个国家,都没有充分的权利剥夺别人的生命

  ◆“把一个人活活烧死不是保卫一个教义,而是屠杀一个人”。同样,杀多少多少万人,也不是保多少多少年太平。为了这些冠冕堂皇理由,为了这些虚妄的主义,盲目的、残忍的、凶恶的夺走别人的生命,这永远都不是小错误,永远是血淋淋的谋杀。

  ◆历史就像夜空,黑暗居多,点点星光遥远而黯淡。大多数时候,是独裁者春风得意,是专制者飞扬跋扈。为自由抗争者,总是把压倒的一方。但思想永不磨灭,有着思想的点点星光,专制者就永不安宁。一旦开始诉诸武力,他就不得不一而再再二三的付诸于强权镇压。正所谓俗语云,“开弓没有回头箭”,要么如华盛顿,归权于民,要么,就只能走上心惊胆战刀光剑影、哀鸿遍野、冤魂无数的独裁之路。

  ◆为什么威权统治看上去如此强大,如此不可一世,却偏偏畏惧思想的力量?为什么所谓的国民党反动派千方百计要干掉鲁迅老师?有些文章,有些思想,就像匕首,就像投枪,杀得独裁者们夜不能寐

  ◆理想破灭的下一阶段就是犬儒时期。可怕的不是威权,而是习惯了威权统治的被统治者。威权再强大,也总会幻灭;而习惯了威权统治,则只能“要么坐稳了奴隶,要么想做奴隶而不得”。

  《异端的权利》读后感(三):摘录

  “一旦一个国家开始实行恐怖统治时,志愿告密的毒草便会像可厌的种子那样萌发滋长。当原则上允许甚至希望告密时,其他正派人就会被恐惧所驱使,而扮演告密者的角色。单是为了不被怀疑是“站在魔鬼一边而是站在上帝一边”,在加尔文独裁统治下的每一个日内瓦公民都会对他的朋友怀疑蔑视。”

  “在加尔文回日内瓦之后,所有屋子的门好像突然敞开了。墙壁好像变成了透明玻璃每时每刻,每日每夜,都可能响起叩门声,大批“宗教警察”不容公民抗拒就宣布进行’访问’。”

  “你可能杀害一个人但不能使他信服。虽然他肉体将被毁灭,但并非证明他思想有罪。”

  “寻求真理井说出自己所信仰的是真理,永远不能作为罪行。没有人会被迫接受一种信念。信念是自由的。”

  “一个国家在良心问题上没有管辖权,在维护神学教义上市行政会不应插手,因为那只与学者们有关。”

  “把一个人活活烧死不是保卫一个教义,而是屠杀一个人。我们不应用火烧别人来证明我们自己的信仰,只应为了我们的信仰随时准备被烧死。”

  “没有一个教义能因为狂热性而变得更正确;没有一个真理能因为狂热性而变得更真实。”

  “要最后剥夺你们的官员们使用武力或进行迫害的权力。要给予每一个人自由地使用舌头和笔的权力你们很快就会知道,一旦从高压统治下解放出来,自由将会创造何等的奇迹!”

  “如不用自由和快乐施肥,世界就会变得贫瘠不毛、毫无创造,而生命,如被严肃的制度束缚,就会变成冻僵的死尸。”

  《异端的权利》读后感(四):2013/10/27 7:22:24

  独裁统治现在不可能、将来也永远不可能在全世界推行一种宗教或一种哲学。

  历史没有时间作出公证。作为无私的编年史,它的任务是记载成功的人,但很少鉴定他们的道德价值。历史的目光只盯着胜利者而置被征服者于不顾。这些“无名小卒”被倾人遗忘的汪洋大海中,既无十字架又无花环记录他们徒劳的牺牲。但事实上,心地纯洁的人们所作的努力,不会被认为是无效或无结果的,道德上任何能量的花费,也不会在巨大的空间消失而不留下影响。那些生不逢辰的人们,虽然被击败了,但在实现一个永恒的理想上,已经预见了它的重要意义。因为,理想是一种没有人看得到的概念,只能通过人们的设想、人们的努力,并准备为理想而向着充满尘土的、通向死亡的道路行进的人们,才能在现实世界中加以实现。

  对一个人的名誉来说,没有再比用“保护”这样一个模棱两可的词更为糟糕的了。

  异端者,虽身为基督教徒,但不承认“真实的”基督教义,顽固地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偏离“正”道之谓也。

  “当我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异端时,我只能发现一个标准:我们在那些和我们观点不同的人们的跟里都是异端。”

  “把一个人活活烧死不是保卫一个教义,而是屠杀一个人。我们不应用火烧别人来证明我们自己的信仰,只应为了我们的信仰随时准备被烧死。”

  温暖的情感比抽象的教条更有力,生命的汁液透过了强加的镣铐,冲破了所有的束缚,缓和了所有的严酷。

  摘抄原文,以示纪念——卡斯提里奥。

  《异端的权利》读后感(五):让我问你一个问题,先生。

  我总习惯在深夜阅读,略去繁忙不说,随手抓起《异端的权利》,几月之前买来,因为太好不舍得一口气读完

  每一章每一节每一字都掷地有声,不需要一丝赘述。

  第二章

  “教规”

  当这一消瘦的,苛酷的人进入科纳文门时,一个最重要的,空前的实验便开始了。国家要转变成一个僵硬的机构。无数的心灵,具有这样那样感情和思想的人民,要纳入到一个无所不包和独一无二的体系之中。这是欧洲的第一次尝试:以一种思想的名义,把一致服从强加于全民。加尔文开始有条不紊地致力于实施他的计划:把日内瓦改造成为尘世上第一个上帝的王国。这是一个没有污染,没有腐化,动乱或罪恶的公社;日内瓦要成为新的耶路撒冷,成为一个中心,从这里辐射世界的拯救。

  第七章

  “良心对抗暴力”

  加尔文向我们保证他的教义是不容争辩的。在谁的眼睛里无可争辩呢?在他自己的,在约翰加尔文的眼里。如果真理真象他宣称的那样显而易见。那么有为什么他要写那么多数呢?为什么他不允许其他人画一些时间去掌握对他是那么一目了然的事实呢?为什么他不给一个机会就把他们打倒在地而使他们丧失了认识真理的可能性,就像他已领会的那样呢?

  卡斯特利奥为此提出了一个决定性的论点……“你一开始就逮捕了你的敌手赛维斯特,把他投入监狱。在审讯中,除了那西班牙人的仇敌外,你排除了所有的人。”……“让我问你一个问题,加尔文先生。如果你同一个人为继承权问题进行诉讼,而你的敌手从法官那里取得一个裁定:只有他(敌手)有资格讲话,而你却被禁止不得开口,难道你不立即抗议这不公平的对待呢?我们投入了一场有关信仰的争论,为什么你要求我们缄口不言呢?难道你不是以深刻地认识到你论点的弱点了么?你是否非常害怕结论将不利于你,是你丧失独裁者的地位?”

  我深爱反问句的力量

  为什么,先生,你就不懂得反省自问呢?

  《异端的权利》读后感(六):异端面对独裁

  这本书的背景是16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期间,在日内瓦天主教被废止,基督教的新教成为主导信仰,神学家加尔文夺权,实施独裁统治,冷酷严厉的纪律和教条。

  加尔文是刻薄冷酷的,他对待自己更加严格,不允许自己有任何肉体的欲望,没有任何私人空间,将生命完全奉献给了宗教事业。看到这里倒是有点理解他对日内瓦人民娱乐和享受权利的剥夺了,这是他所以为的遵从基督教的教条。作者这样写道 对一个正常人来说,他的生理要求和精神需要时同等强烈的,同样需要被重视。 如果这种生理要求被置之不理,那将会激起极可怕的反作用。

  加尔文被自己所谓的理智压抑过度,他关于人性本恶的思想观念让他变成了一个压抑人性的魔鬼,让一个个“精神警察”去监督人们的行为举止,而他却以为自己是在拯救人类的灵魂。在这种恐怖的氛围下,即使是很多原本正直的人,也因深刻的恐惧而不自觉地开始扮演告密者的角色。我在想这样荒谬的教条,为什么人民就这样默默地接受了。作者讲正是因为民众的懦弱,暴力和恐怖才能压倒人道主义,肆无忌惮地嘲弄、侮辱人道主义。

  我以为不尽然吧。记得心理学上有这样的一个理论,围观的人越多,见义勇为者就越少。有一个令人心痛的案例。

  1964年,在纽约皇后区晚上3点15到3点50分,一位叫做珍妮维斯的酒店夜班经理独身下班,被人尾随。打电话报警未遂,被人背后捅了一刀。因为在人群密集地方,所以她大声呼叫。很多灯光亮起来,罪犯害怕离开。但是看到没有人下楼,于是又跑回来继续施暴,珍妮维斯惨叫,然后灯光亮起,但是又熄灭……连续三次,至少有38个人隔着窗户看到这个场面,但是无人报警。终于在35分钟后,有人打电话叫救护车,但是珍妮维斯已经身亡。

  围观的人越多,越容易因“责任扩散”而不行动。也许每个人都在想着 现场有这么多人,总会有一个人见义勇为的。所有人都在等着别人去行动。

  扯远了,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类似之处。奋起反抗是可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的,与其如此不如等着别人去抗争。(个人观点,欢迎交流)

  独裁者加尔文压抑自由,日内瓦失去了活力和欢乐,创造力渐渐没落。加尔文打击与自己不同的思想,把他们都视作“异端”,将坚持不同基督教观点的塞尔维特烧死。人道主义者卡斯特里奥匿名发表《论异端》,倡导思想自由。一个人有独立自由的思想并不是一种罪过,更不能以此作为对他进行迫害的借口。多数的人们,都或多或少地有着对自己观点正确性的自负,对他人不同的观点不屑一顾甚至加以批判。而社会是思想自由的社会,世界是思想自由的世界,怎么能以自己为标准去衡量他人的是与非呢?

  与在科学界不同,绝对的对与错在思想界大概是不存在的。曾经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也大抵如此。在北大既有《新青年》等激进刊物,又有支持文化保守主义的《国故》等刊物,他都持支持的态度。允许各抒己见、自持观点,才是人道的。

  面对加尔文对他的诋毁和迫害,卡斯特里奥不是以恶制恶,而是以宽容之心请求尊重和友爱。正如作者的话 这世上是不是真的有这样一种以德报怨的人,能以人道主义的宽容精神去回应那些疯狂迫害他的教条主义者和盲从者?有的。卡斯特里奥就是这样的道德楷模。

  要有多么大的胸襟和怀抱,才能以这样宽容的心去对待自己的敌人,然而加尔文并不领情。之后卡斯特里奥病逝,却赢得了更多赞同的声音,他的宗教宽容思想也始终影响着后世。

  摘录了一些作者的话,茨威格写的蛮好呀,读起来很流畅

  《异端的权利》读后感(七):我们需要信仰和勇气

  什么是信仰

  什么是勇气

  我们该过什么样的生活

  弄懂了这三个问题,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确实,如果不读这本书的话,我还真的不知道加尔文先生是如此残暴可怕的一个人物。高高在上的加尔文,总是和神圣挂钩,他是宗教界的英雄,推进宗教改革,和马丁路德等人平起平坐。这本书让我对中世纪的宗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要感谢茨威格先生。

  记得当年在苏丹的时候跟一个德国观察员专门聊起来ZWEIG先生。我曾有过学德语的热情,就是因为他。在我看,茨威格先生和安德森一样,都是非常伟大的作家。他们洞悉人类的灵魂,洞悉人的想法,并且能用自己的方式将它表达出来。只是表达方式不同——安德森倾向于抽象,茨威格先生更倾向于具象表达,生怕一点点的遗漏。

  《异端的权利》读后感(八):历史这姑娘

  一晚上通宵把它解决了,托着睡意把自己high起来想到的东西码上吧,

  免得一头枕到床上醒来后,就啥都忘记了.

  学文科的同学们,这本书一定要看啊.因为只有看了这个你们才会发现历史必修3和历史选修1的内容是多么的猥琐

  我清楚的记得我学1时是这么记得:

  加尔文=日内瓦地区,先定论,思想为资产阶级奋斗提供了合理性,政教合一者,伟大的宗教改革家.

  可看了这本书我就彻底囧了:因为他告诉我,加尔文从头到尾就是个坏蛋,

  是一个扭曲至极致的精神独裁者,禁欲主义者,为巩固专制不惜捏造谎言陷害他人,他容不得别人在思想上有半点不一致,凡为此而反抗追求思想自由的人,届被他暗地里算计,借他人之手把将其搞的生不如死或死无全尸(其代表作:将西班牙人文主义学者塞文特斯关在粪监狱,然后逼得他歇斯底里,再用文火烧死)

  不仅如此,他还是个工作狂,偏执狂.一天24小时,除了上帝还是上帝.因为独裁,所有文件都得他批示,然后他一天就跟部机器一样干起像咱国家皇帝们批奏折般的事.

  谁要是得罪了他,他当下可以不发作,可是他可以记上10年,然后把你往阴里整,往死里逼.`

  你说,宗教改革那么圣光大涨,理性迸发的时代怎么会出现像加尔文这种政教合一的独裁者呢?

  因为他够暴力,够狠,冷静,又懂手段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他很好的沿承了罗马教廷对待非教徒的那些手段,建立与宗教裁判所相类似的宗教法庭

  反对他的,恩,是异端,抓进蹲着

  他看不顺眼的,恩,是异端,在里面别出来了.

  圣经虽然没有异端一次供他引用,可他就是有脑,自己搞了一部(基督教原理)出来

  于是乎,他的专制变的合理性,他说:“我是代表上帝来净化引渡你们这些罪恶的公民的." 加上他在日内瓦里的武装高压政策,他的专制也就这样确定了下来.

  当然,大家都不是傻子,有人不愿意,拍砖而起,和他对干起来.卡斯特利奥、赛文斯特,哪个不是一定一的高手,可他们太过天真了。柄着宽容的教义,和解商议的手段去和加尔文谈判

  结果被逐个击破,一个被烧死

  一个被赶出城,因为生活拮据而英年早逝.

  由此看来,仁者英雄能青史留名,可却未必能成功.

  然而,我却对上面提及的两位殉道者感到悲哀,因为他们都是宗教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人物,毫无夸张的说:我认为路德是奠基者,加尔文是破坏者,而他们两是那场伟大运动的集大成者.

  可历史书上却只字未题,反而对加尔文大家篇章的描述.这是为什么啊?

  并不是否认加的功绩

  至他死后,加教转型并向好的方向过渡,清教徒思想为启蒙运动乃至美国1787宪法的颁布奠定。

  但与卡斯特利奥和赛文特斯相比,我觉得后者的人文领域更为重要.加作为运动的领导者却实行了专政,这让他的教派政府必不可少的带有对文化的巨大破坏性.

  而这些历史课本上却是只字未提.

  所以看完这本书我就来火,一想到接下来的一年都得按课本的那种思路去复习就觉得郁闷.更加可怕的,是不知道书中还有多少个类似这样的内容...

  哎,想起了那句话:

  历史就是小姑娘,任谁打扮怎番漂亮.

  选修1无疑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异端的权利》读后感(九):茕茕孑立的抗争

  不可否认的是,本书具有感情上的偏向性。

  从古至今一直未变的是,当权者大多知道,最易产生依赖的顺从方式是盲从。所以任何的独立的理论体系都不能存在,因为依赖会因此而瓦解。所以说,具独立思想的人是一切独裁永无休止的敌手。让头脑清醒的人被统治,无疑要奉献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抑或下放更多的权力。

  从古至今真正的伟大斗士很少,大多数个人往往是很沉默很从众的。倒不一定是因为他们自己多么软弱,而是上位者对权力的使用即使造成了伤害,只要身边的人和他们一起承受着伤害,只要这些伤害还在他们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就很少有人愿意为了更大的利益第一个出头反抗。不愿意打破既定的规则,也许可以视作沉默螺旋的另一个表现方式。

  即使有人第一个站出来,这个人很有可能是孤独地为理想战斗的。没有人站在他的身边,因为理解他的人没有勇气与他并肩,更多的人不理解他,鄙视他,孤立他。这些人对于独裁的感觉是麻木的,其他人的悲惨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甚至有人可以通过依附权力把自己的悲惨同等地转加于他人身上。

  其实更进一步来说,人大多时候都被自己的趋利性所统治着。加尔文铲除卡斯特里奥是为了既得的权力,人民的沉默是不愿意为了他人的利益或自己已经失去的东西而放弃更多的东西。法国大革命时候法学家因为利益的需要而帮助人民,而当他们得到所需时就站在了统治者的一边。甚至我们可以说所谓民主也是一种集体性统一的利益需求,民主的方式是用多数人的需求来压制少数人的需求,从而获得少数人所拥有的东西。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社会中多数人的需求是合乎道德的。而当需求和道德相悖时,往往就形成了多数人的暴政。

  然而不论是在黑暗的专制,或是被异化的民主中,卡斯特里奥们总是茕茕孑立地在无可逾越的沉默里抗争。他们也许成为时代的异端,承受精神丰富和现实孤独的反差,但他们竭力追求,给只看到加尔文的人打开新的窗口。而且,在多年以后,茨威格们会为他们写下动人的篇章。

  《异端的权利》读后感(十):异端的权利

  作品可以看作房龙《宽容》的现实生活版本。   其实比起传主卡斯特利奥,我更关注的是加尔文。现代社会可能非常难以想像会出现类似加尔文统治下的日内瓦社会。虽然政治上的集权独裁统治屡见不鲜,不过一个出身平平的宗教牧师能够做成这样令人不解,就是希特勒也是仰仗着国防军和纳粹党才得以建立统治的,从这点看加尔文果然称得上“人杰”。他也算“开创”了现代独裁统治的雏形。   当然作者出于自己的人道主义立场,是极端痛恨这种统治的,所以才有着这部作品的诞生。   塞维特斯事件可以说是加尔文犯得最重大的错误,他对一个没有管辖权的外国人实施了审判并处于火刑,这是作者所无法接受的,而传主卡斯特利奥也因此对加尔文进行了“笔讨”。当然我现在来看,似乎也不是不能“理解”加尔文,因为所谓司法管辖区之类的,是现代社会建立起来的,并且是民事概念。对于加尔文这个自认为“神使”的宗教狂热份子来说,应该是“无关紧要”的。说难以理解加尔文的只不过你不是那种人罢了。正如“异端的权利”这个书名本身,任何极端份子都有着自己的“权利”,而真正良好的社会就是扼制这种狂热伤害其他人的正当权利。这也是此书真正的意义所在。如果仅把它看成攻击加尔文或者攻击宗教以及其他的不宽容个人觉得浅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