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为什么最好的教育是“妈妈说了算”?这个一夜爆火的爸爸晒视频,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为什么最好的教育是“妈妈说了算”?这个一夜爆火的爸爸晒视频,

2021-11-17 14:12:50 作者: 凯叔讲故事 来源: 凯叔讲故事 阅读:载入中…

为什么最好的教育是“妈妈说了算”?这个一夜爆火的爸爸晒视频,

  同事最近和丈夫吵了好几次,问她原因,同事叹口气说:别说“诈尸式育儿”了,他连“尸”都不诈一次。

  我觉得不管是把主导权交给谁,执行是必须要做到的。

  作为爸爸,不管有多忙,带娃都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凯叔

  图片

  作者 | 桑榆晚

  无意中刷到一条短视频,忍不住为爸爸点赞。

  这个爸爸叫“恭喜爸爸”。

  在短视频平台一夜爆火。

  老婆和孩子闹矛盾,

  我该帮谁?

  妈妈和孩子因为一道数学题吵了起来,

  他一看,小事一桩嘛。

  正准备脱口而出:

  “哎呀你跟孩子置什么气……”

  转念一想,不管事情如何,

  自己必须和妈妈站在一边。

  图片

  “你是不是又惹妈妈生气了?”

  “需要爸爸抱抱吗?”

  他让孩子把情绪表达出来,

  然后转过头去安抚妻子。

  和妻子统一想法后,

  再找孩子慢慢谈。

  不得不说,这个爸爸的教育方式太赞了!

  父母教育想法不一致太常见了:

  ➡️妈妈觉得必须先把作业写完,

  爸爸觉得先玩一会儿没什么;

  ➡️妈妈觉得孩子要专注课本,

  爸爸觉得多看点课外书挺好;

  ➡️妈妈觉得不能沉迷手机游戏,

  爸爸却觉得玩游戏也能开发大脑……

  在孩子眼里,爸爸常常比妈妈好说话。

  在妈妈那里满足不了自己的要求时,

  就会向爸爸告状,

  甚至向隔代的老人求助。

  爸爸,妈妈又不让我看电视了;

  奶奶,妈妈又不给我吃冰激凌了;

  爸爸,妈妈又不让我玩游戏了……

  在这种时候,爸爸一定要坚决支持妈妈。

  要统一战线,要告诉孩子:

  家里妈妈最大,妈妈说的是对的。

  图片

  好爸爸,不要“拆台”,要“补台”

  前两天看了一档综艺,特别有感触!

  一个11岁的男孩, 沉迷手机游戏成瘾。

  半夜 4:30,爸妈起来上厕所,

  发现他在屋里偷偷拿着手机玩;

  10点钟就说自己要睡了,

  结果夜里去他屋里,一摸手机还是烫的。

  家长换了不少密码,

  他能用荧光粉撒在屏幕上,通过观察痕迹,

  判断密码是多少。

  图片

  后来发展到,偷偷拿妈妈的手机,

  打赏给主播 8000 块钱。

  妈妈说:“你再玩我就掐你。”

  男孩一脸无惧:

  “行啊,掐10下让我玩10分钟。”

  有嘉宾忍不住说,是不是家长太纵容了……

  然而随着镜头的深入,

  事实真相慢慢浮出水面:

  原来,妈妈前脚说不能玩游戏,

  爸爸后脚就和孩子一起组起了队。

  下班回家,常常和孩子一起杀上一局;

  游戏失败了,爸爸还鼓励孩子再接再厉。

  图片

  哪怕妈妈多么三令五申,

  爸爸在背后的“拆台”,

  让妈妈的教育瞬间化为乌有。

  男孩一上节目就说:

  “爸爸是好爸爸,我给爸爸打10分,满分!”

  “妈妈是坏妈妈,给妈妈打零分。”

  “不行,打负分!”

  图片

  心理学上有个手表定律:

  当一个人只戴一只手表时,

  他可以准确地掌握好时间。

  当他戴着两块或更多的手表时,

  他就无法确定准确的时间,

  同时也失去了对时间把控的信心。

  这个爸爸没有意识到:

  父母教育理念不一致,

  会让孩子失去对父母的敬畏感。

  之前的规则也会“土崩瓦解”。

  一个孩子的成长,

  取决于他对他人、和世界的感知。

  在孩子还没有自主判断能力的时候,

  习惯的培养,品行的养成,

  靠的是父母。

  父母就像家里的两根顶梁柱,

  顶梁柱的方向不一致,

  房屋必定七扭八斜,

  下面的孩子怎么可能站得稳,站得高?

  图片

  家庭教育不统一,伤害的是孩子

  楼下一家人最近硝烟不停。

  男孩才6岁,奶奶就经常给他买可乐、鸡腿。

  妈妈看见了,好言好语劝婆婆:

  “孩子还小,不能常吃零食……”

  “高盐高油高糖,不健康……”

  孩子奶奶不以为然:

  “孩子爱吃就让他吃嘛,你看他多高兴。”

  妈妈很无奈,转头找丈夫当说客。

  “咱妈老让孩子吃垃圾食品……”

  爸爸也一脸不当回事:

  “你让孩子少吃点不就行了。”

  妈妈没办法,只好把零食收起来。

  这下可好,捅了孩子的马蜂窝!

  “坏妈妈!给我好吃的!”

  就这样,家里变成了三代人的战场。

  图片

  妈妈说什么,孩子也不肯再听。

  后来不仅过度肥胖,还早早近视了。

  家庭教育不统一,

  伤害的其实是孩子。

  孩子是最聪明的机会主义者,

  他会在意见分歧最薄弱的地方加以突破。

  久而久之,学会了钻空子、看脸色,

  这样的家庭,规矩很难建立;

  这样的孩子,是非观也难以建立。

  《安家》里有一个片段。

  海清饰演的妇产科大夫宫蓓蓓刚生完二胎,

  因为孩子教育问题,

  和住在一起的公婆矛盾重重。

  孩子一边吃饭,一边玩平板电脑。

  她过去耐心劝孩子:

  “看平板对眼睛不好,

  不专心吃饭对肠胃不好。”

  旁边的公婆面露不悦:

  “这个小区哪家的孩子,

  不是吃饭看动画片玩玩具。”

  孩子本来就不愿意放下 ipad,

  一看自己有“盟友”,索性闹起了脾气:

  “你不给我看,我就不吃饭。”

  图片

  家长观念不一致,

  孩子就会“钻父母的空子”,

  游刃于家长之间的“管理空挡”,

  行自我放松之实。

  时间久了,越来越难养成好习惯。

  演员陈龙在剧组拍戏两个多月,

  一直是妻子章龄之一个在家带孩子。

  陈龙与家人视频聊天,脱口而出问孩子:

  “妈妈今天是不是很凶?”

  言外之意,妈妈很严厉,对孩子很不耐烦。

  这一句问话,会给孩子造成这样的印象:

  · 妈妈不该凶,妈妈错了;

  · 妈妈太凶了,连爸爸都看出来。

  “拆台式”的教育,只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孩子不会去想妈妈为什么凶,

  不会反省自己的行为,

  只会按爸爸的引导,怪妈妈态度不好。

  好在后来陈龙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给妻子道了歉。

  可想而知,这样的教育持续下去,

  会让妈妈失去威信,

  让孩子学会自我纵容。

  教育孩子就像拔河,

  如果绳子都南辕北辙,

  又怎么能到更远的目的地呢?

  一个家庭,一定只能有一种声音。

  妈妈往往更有原则,

  也更懂得共情孩子,

  所以这个决策者,最好是妈妈。

  图片

  教育孩子,一定要“妈妈说了算”

  在合力教育上,很多爸爸就做得很好。

  演员黄觉的女儿在家练芭蕾基本功,

  妻子在旁协助。

  小姑娘有些偷懒,练着练着哭了起来,

  边哭边找爸爸说:“妈妈欺负我。”

  对于女儿的哭诉,黄觉选择了无视。

  从客厅起身离去,并不回应 。

  图片

  图片

  事后,黄觉解释说:

  在妈妈教育孩子时,他不能唱红脸。

  事实也证明,找不到“援助”的女儿,

  慢慢就恢复了平静,继续练习了起来。

  好多中国家庭信奉教育孩子,

  一个要“唱白脸,一个唱红脸”——

  “唱白脸”的,负责让孩子害怕;

  “唱红脸"的,负责安抚孩子,开导孩子。

  这样看似有效,实际上危害很大。

  心理学家简·尼尔森说,

  父母二人一个宽大、一个严厉时,

  就会逐渐走向两个极端。

  父母之间的分歧会越来越大,

  孩子也会越来越没有方向。

  作为爸爸,只要妈妈的大方向是正确的,

  那就坚定地站在妈妈的立场,

  理解和尊重妈妈的意见,

  贯彻执行她的理念。

  如果爸爸对妈妈的教育方法有疑问,

  可以避开孩子和妈妈商量,

  千万别当着孩子的面争吵。

  黄磊也曾说过自己的教育理念:

  我们夫妻没有什么红脸,白脸,

  我永远是跟妈妈一头的,

  我跟多多说,咱们俩都得听妈妈的。

  网上有对婆媳在教育孩子上闹矛盾。

  奶奶觉得:“孩子不管吃什么,

  只要愿意吃,那就是越多越好。”

  妈妈看了很多科学养育书,

  不希望孩子贪吃高糖高盐食物。

  孩子爸爸知道后,把老人拉到一边:

  “这事得听妈妈的。”

  每次看到隔代教育理念不一致,

  爸爸都会悄悄跟奶奶说:

  “听孩子妈妈的……”

  久而久之,老人也开始学习好的教育方法。

  图片

  其实,好的教育就是如此。

  妈妈是教育的决策者,

  爸爸是教育的执行者。

  一个好爸爸,应该做好家庭的润滑剂。

  一刚一柔中,碰撞出教育最美的火花。

  图片

  当然,都听妈妈的话,

  是不是意味着:妈妈说的一定对?

  是不是意味着:教育都是妈妈的责任?

  当然不是。

  为什么决策权要交给妈妈?

  教育学家跟踪了一批

  分别由爸爸带大和妈妈带大的孩子。

  他们发现:

  养育男孩,

  爸爸教会孩子格局、勇气、责任感等品质。

  妈妈培养孩子好的品质和习惯。

  养育女孩,

  爸爸给孩子安全感,自信心,

  给女孩好的婚姻模板;

  妈妈培养女孩的三观、情商、性格和品质,

  决定女孩的人生高度。

  图片

  父母责任不同,分工也不同。

  爸爸需要做的主要是:

  陪伴、榜样的力量。

  而妈妈主要的职责是:

  建立规则、教会孩子为人处世做事的方式。

  从科学养育上来看,

  妈妈更合适做决策者,爸爸适合执行,

  以及竖立好的榜样。

  妈妈的观点未必绝对正确,

  在育儿这条路上,没有人是一直正确的。

  我们都有试错和磨合的过程。

  千万别把教育的锅背给一个人。

  图片

  养孩子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

  我们应该更尊重妈妈的意见。

  这种尊重,不是让妈妈承担所有责任。

  有一句话说的很对:

  要想赢得多少尊重,

  先想想自己有多少付出。

  好好沟通,好好陪伴,

  妈妈做决策,爸爸多做事。

  父母拧成一股绳,才能帮助孩子更好成长。

  听妈妈的话,就是家庭教育最好的方式图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