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实践中孕育和形成的,不但对当年的抗日战争起到支撑作用,也为以后中华民族实现新的伟大复兴起到精神支撑作用。总书记说:“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这是学习抗战精神的号召,更是践行抗战精神的动员令,因而纪念抗战必须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让抗战精神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发挥强大的激励和感召作用。
首先,弘扬抗战精神必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情怀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情感,是愿意为祖国奋斗献身的价值取向。这种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较以往任何时代都表现得更强烈、更广泛、更持久、更具战斗性。新疆各民众团体通电全国“新疆虽僻处边陲,抗日救国尤为吾人之素志,枕戈待旦,誓与国人共同奋斗”,1937年9月至1940年5月,全疆各族人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节衣缩食,累计捐款折合现大洋322万余元,这对于当时经济落后的新疆来说,是一笔难以想象的巨款;新疆捐款范围之广,捐款人数之众,捐款民族之多,为全国仅见。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民身上展现出来的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说,爱国是抗战的旗帜,是抗战的灵魂,是抗战精神的核心。只有把握爱国这个主旋律,才能抓住抗战精神的本质。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大力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源自于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源自于新疆各族人民在历史长河的文化积淀,源自于新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新疆精神的第一条“爱国爱疆”,是贯彻“国之魂”的价值观。今天,弘扬抗战精神,就是要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对祖国的热爱,立志为中国的强盛而努力奋斗。立足于新疆实际,就是要大力培育和弘扬新疆精神,使之内化为新疆社会群体意识,外化为新疆人的自觉行动,形成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信心和动力。
第二,弘扬抗战精神必须以团结为前提。一个团结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民族。毛泽东同志说:“只有抗战到底,才能团结到底,也只有团结到底,才能抗战到底。”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刚刚一星期,昌吉一位叫杨锦候的年过古稀的回族老商人,把自己多年置下的田产变换成钱款转交给抗日后援会,他说:“敝人虽系商人,对于抗日神圣事业未敢后人……愿捐给前方抗日将士省票银二百五十万两,以稍尽国人之心。”1940年11月,焉耆区和静县巴拉登大喇嘛等人将庙产、白银、马匹等自愿捐出来,支援抗战前线。特别是国共两党,以民族大义为重,不计前嫌,携手合作,共赴国难,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4年抗战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团结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民族。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中华民族是具有顽强生命力和非凡创造力的民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新疆精神的第二条“团结奉献”,是贯彻“团结就是力量”的重要理念,可以说没有新疆各民族的紧密团结,就没有新疆工作总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