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隐秘”的广州湾
网剧《隐秘的角落》的热播,取景地湛江被更多人知晓。但人们对这座文化古城市不应该只是浮于表面的认识,而应深入其历史,感受其历史底蕴。城市虽在一天天地变化,但“广州湾”之历史应深植于人们心中。因此,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似溪向海游”社会实践队考察小分队将走进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竭力让这尘封的历史往事揭开帷幕。
我们的第一站是百年沧桑的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它是湛江屈辱历史的见证物,亦是见证湛江人民英勇抗法斗争的重要遗址。它建于1903年,原是法国在侵占广州湾租界时的统治机关驻地。1943年日本占领广州湾后,日军军部设于此,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收回广州湾后改名为湛江市,随后市政府驻于此地。后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这座见证历史的建筑物,古老大榕树根须和鹅黄的墙及富有特色的窗户交相呼应,阳光透过木质窗户照在菱格瓷砖上,我们的历史感油然而生。在藏柜里保管的一张张百年前在广州湾大地上使用的邮票中,我们看到的不是其表面的丰富多彩,而是当年法国侵略者在这片大地上肆无忌惮地走私,侵占国内市场的罪行。这里保存了许多广州湾时期的物件,煤油灯、钱币、勋章等等,甚至还有当时法军的军服。这里还原了当时法国公使的办公室和会议厅,那一条红色警戒线,仿佛将历史与现在隔开来。那是真正的殖民者曾经站过的地方,他们曾在这里,决定了多少要将我们广州湾生吞活剥的诀议,而这些如今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我们的第二站是霞山维尔多天主教教堂。这里有整体外观很美,是华南地区最具规模、最具特色的哥特式教堂,是最早于广洲湾修建的教会建筑,是湛江市唯一的历史悠久的哥特式教堂。据资料,在解放湛江市战斗中,国民党残军曾据守在此。为了保护该建筑,解放军想方设法,通过多次拉锯式反复冲锋作战,终于攻入教堂大厅,将残余的敌军通通歼灭。但是现在教堂已经开始翻新,里面的许多东西都已经搬出来了,即使看不见往日的痕迹,但是曾经的历史无法抹灭,解放军的冲锋声依然回荡在教堂里。可能有人会觉得翻新了,可能就会少了一些历史的韵味。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外在的东西都会在历史中逐渐磨损。我们宁愿看到教堂的翻新,也不想看到一栋历史建筑的消失。它在,故历史在。
这次考察活动更加深了我们对湛江“广州湾”时期的认识。以史为鉴方能知兴替,今天的“广州湾”是守护着我国的“南大门”,是守护着我国的蓝色海疆。“广州湾”这三个大字不仅包含了历史故事和历史教训,还激励我们要更加努力,为这座城市的建设发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