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投资中最简单的事》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读后感精选10篇

2017-11-04 21:5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读后感精选10篇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是一本由邱国鹭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35图书,本书定价:45.90,页数:2014-1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读后感(一):投资中最简单的事-最全笔记

投资需要逆向思维
我把选股的要素简化为估值、品质和时机,并且淡化了时机的重要性(不是因为不重要,而是因为难把握),于是选股的复杂问题就变成了寻找“便宜的好公司”这个相对简单的问题。
另外,我还努力奉行一些简单的原则,例如:
第一,便宜才是硬道理。即使是普通公司,只要足够便宜,也会有丰厚的回报。A股市场鱼龙混杂,发现“价格合理的伟大公司”的难度远远超过寻找“价格被低估的普通公司。
第二,定价权是核心竞争力。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有两个标准:一是做的是自己可以不断复制的事情,比如麦当劳和星巴克可以不断地跨区域开新店,在全世界成功复制;二是做的是别人不可能复制的事情,具备独占资源、品牌美誉度、专利、技术、寡头垄断地位、牌照准入限制等特征,最终体现为企业的定价权。
第三,胜而后求战,不要战而后求胜。百舸争流的行业,增长再快也很难找投资标的,不妨等待行业“内战”结束、赢家产生后再做投资。
第四,人弃我取,逆向投资。A股的情绪波动容易走极端,任何概念和主题,无论真假,只要够新够炫,都能在短期内炒翻天,但是爆炒之后常是暴跌,因此对于如我这般手脚不快的人来说,“人多的地方不去”更是至理名言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基金经理。他说,其实很简单,你只要记住两条:第一,把客户的钱当作自己的钱来珍惜;第二,把二级市场的股票投资当作一级市场的实业投资来分析。
长期牛股 什么行业易出长期牛股?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的行业。因为这样的行业有门槛,有先发优势,后浪没法让前浪死在沙滩上,易出大牛股。
好公司的两个标准 一是它做的事情别人做不了;二是它做的事情自己可以重复做。前者是门槛,决定利率的高低和趋势;后者是成长的可复制性,决定销售增速。如果二者不可兼得,宁要有门槛的低增长(可持续),也不要没门槛的高增长(不可持续)。门槛是现有的,好把握;成长是将来的,难预测。
逆向投资是最简单也最不容易学习的投资方式,因为它不是一种技能,而是一种品格——品格是无法学习的,只能通过实践慢慢磨炼出来。
一只下跌的股票是否值得逆向投资的关键在于以下三点:
首先,看估值是否够低、是否已经过度反映了可能的坏消息。
其次,看遭遇的问题是否是短期问题、是否是可解决的问题。
最后,看股价暴跌本身是否会导致公司的基本面进一步恶化,即是否有索罗斯所说的反身性
我有个习惯;每年年初和年中时汇总所有基金公司的季报行业配置。对大家都追捧的热门行业,我就谨慎一点;对大家都嫌弃的冷门行业,我就试着乐观一点。
逆向投资不可能完全避免“领先两步成先烈”的风险,不过只要判断正确,还是能咬牙熬到“领先一步是先锋”的正果的。躲在冷门行业的好处是永远不用担心被“踩踏事件”伤着。
买房子先选社区,买股票先选行业,那么什么样的行业是好行业呢?很简单,有门槛、有积累、有定价权的那种行业。
定价权的来源,基本上要么是垄断,要么是品牌,要么是技术专利,要么是资源矿产,或者相对稀缺的某种特定的资产。这样的行业就会有一定的定价权、一定的门槛,这样才能把竞争堵在门口,才会有积累。
在10倍买是不是最低点呢,不一定,也可能跌到8倍。如果不能承担风险的话,1 000点时你也不能买,就这么简单。
做投资真正想赚到比别人更多的收益,就要保持一个判断的独立性。别人悲观的时候也不一定就乐观,但是要想想别人的悲观有没有理由,别人的悲观是不是已经反映在股价中
如果把我过去十几年的投资分析方法做一个简单的概括,最根本的就是要回答三个问题:为什么认为一家公司便宜,为什么认为一家公司好,以及为什么要现在买。这三个问题中,第一个是估值的问题,第二个是公司品质的问题,第三个是买卖时机的问题。
还不如找到一种正确的方法,长期地坚持下来,这样一来,即使短期会有业绩落后的阶段,但是长期成功的概率较大。世界上每个成功的投资家都是长期坚持一种方法的,那些不断变换投资方法的人最终大多一事无成
投资分析的基本工具
在投资分析中,简单的往往是实用的。我的投资理念很简单:在好行业中挑选好公司,然后等待好价格时买入。与之相对应的投资分析工具也同样简单。
1.波特五力分析。不要孤立地看待一只股票,而要把一个公司放到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和行业竞争格局的大背景中分析,重点搞清三个问题:公司对上下游的议价权、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行业对潜在进入者的门槛。
2.杜邦分析。弄清公司过去5年究竟是靠什么模式赚钱的(高利润、高周转还是高杠杆),然后看公司战略规划、团队背景和管理执行力等是否与其商业模式一致。例如,高利润模式的看其广告投入、研发投入、产品定位、差异化营销是否合理有效,高周转模式的看其运营管理能力、渠道管控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等是否具备,高杠杆模式的看其风险控制能力、融资成本高低等。
3.估值分析。通过同业横比和历史纵比,加上市值与未来成长空间比,在显著低估时买入。
这“三板斧”分别解决的是好行业、好公司和好价格的问题,挑出来的“三好学生”就是值得长期持有的好股票了。
投资肯定是讲性价比,但我认为A股很难找到高品质的伟大公司,所以一定不要为普通公司付太贵的价钱
所以不要被上市公司讲的“美好未来”忽悠了,一定要看现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利润、现金流和资产。
在估值、品质、时机这三点中,其实我对时机把握得很差,我选时经常不对,但是我能够坚持不付过高的估值,不买过贵的股票。哪怕是一个普通的公司,只要足够便宜,长远看问题都是不大的。
股票的回报并不取决于它未来增长是快还是慢,而是取决于未来增长比当前股价反映的增长预期更快还是更慢。这里有股价是否已经反映了所有的好消息或者坏消息的问题。
小公司当然是骑师更重要,大公司就是机制和文化更重要。所以,是选骑师、选马还是选赛道,要看公司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 品质的判断1:是不是一个好行业
公司的品质好坏,关键是看能不能具有定价权。并不是说消费品就好,投资品就不好,关键还是在于有没有定价权。消费品更能有定价权是因为消费品是差异化产品,而且下游是分散的客户,公司的议价权更大;投资品的定价权更有限是因为它们经常是无差异的同质化产品,下游客户更集中,因此公司的议价权更有限。
如何判断公司的品质?首先是看行业的格局,不要有太多人做,做的人多了,竞争自然就激烈了
品质的判断2:差异化竞争
可口可乐好赚钱,也因为它是一个差异化产品。
差异化的第一个标志是品牌。品牌也要进行区分,有的品牌只有知名度,没有美誉度。一个品牌的产品如果是用来请客送礼的就特别好,因为有个面子问题。请客送礼的东西是越贵越买的,在家里自己用的东西就不是越贵越买的。请客送礼或者在外面可以炫耀的产品更有定价权。所以说,差异化、定价权的一个来源是品牌,而且最好是请客送礼的品牌。
差异化的第二个标志是有回头客,即用户黏度高。少量多次的购买是最好的。我不太喜欢靠大订单的企业,今年有大订单,可能明年后年就没有了。
差异化的第三个标志是单价不要太高。单价高的商品,消费者对价格较敏感,相反,单价低是个优势,卖家容易有定价权,比如口香糖,因为单价低,消费者对价格差异不敏感,它的定价权就比汽车定价权要高。
差异化的第四个标志是转换成本。转换成本高的产品用户黏性高,定价权就高。差异化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提价,提价之后是不是不影响销售。
差异化的第五个标志是服务网络。工程机械在全世界每个国家都只有1~3家,都是赢家通吃,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服务网络。比如如果一辆泵车坏了,工地停工一天就要浪费几十万的成本。所以必须要在几小时之内修好,修不好的话就要赶快拉一台新的来换。这种情况下服务网络就很重要,规模效应就很明显,龙头企业在服务布点上的优势就让后来者很难赶超。产品的销售半径小,也是一个优势。比如水泥就比钢铁好。
差异化的第六个标志是先发优势。好的行业里,领先企业通常有较为明显的先发优势。我比较喜欢买的是龙头,而且是有先发优势的龙头。我比较讲究先发优势,在行业内技术变化太快的行业里,这种先发优势就很难看到。对行业格局的分析和对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理解是“道”,财务分析只是“术”,但是后者对前者起着验证和把关的作用。
品质就是搞明白这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总结一下,判断一个公司所在的行业好不好,首先是看行业竞争格局是不是清晰,领先者有没有品牌的美誉度,领先者产品的售价是不是显著高于其他竞争者,领先者有没有网络服务的优势,有没有规模效应,产品的销售半径是不是相对比较小(不用参与全球竞争),是不是有回头客,是不是低单价(下游对价格不敏感),是不是转换成本高,领先者是不是有先发优势,技术变化是不是没有那么快。对品质的评判有很多指标,核心是“这是不是一门好生意,有没有定价权,是不是一门容易赚钱的生意”。
绝对的好没有意义,一定要和别人比较。我一直强调胜而后求战,愿意买已经把竞争对手打趴下的公司,而不是战而后求胜,在百舸争流中猜赢家。
我分析公司、分析行业,更看重的是行业的内在特质和公司的长期经济特征这一类静态的信息,这是些规律性的东西,只有对行业真正理解了才能够说得出来。然而市场短期总是更关心公司这个月订单怎么样,下个月有没有资产注入这类动态的消息。跟踪动态消息的办法是术,不是道,若要真正长期地取得超额收益,必须要把行业的特性、内在的规律搞清楚。
要认识一个行业,不妨做一道填空题:得 者得天下,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个行业竞争的是什么。例如,基金业是得人才者得天下,高端消费品是得品牌者得天下,低端消费品是得渠道者得天下,无差异中间品是得成本者得天下,制造业是得规模者得天下,大宗品是得资源者得天下。
对于强调基本面分析的人来说,短期选时难度太大,相比之下长期择时更有意义。从统计意义上来说,最低点或最高点的成交量占全年的成交量的比例极小,精确的“抄底”或者“逃顶”跟彩票的中奖概率差不多。如果把“底”和“顶”在价格上看成区间、在时间上看成时段,用更长期的眼光来看问题就会相对简单一些。
对我而言,第一种办法是看估值。在世界各国的股市历史中,市场估值是长期均值回归的,例如,美国、欧洲的长期市盈率中值都在15倍左右。低估值时高仓位,高估值时低仓位,这个“笨办法”虽然既不能保证“总是对”、也不能保证“马上对”,但是长期坚持下来,一定是有超额收益的。
第二种办法,是根据各种指标之间的领先和滞后关系进行分析。
第三种办法,是根据对市场情绪的把握和逆向思考进行分析。其实,长期选时如果能够避免追涨杀跌,避免受众人的极端情绪影响,就能先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上的股市见底信号1.市场估值在历史低位;2.M1见底回升;3.降存准或降息;4.成交量极度萎缩;5.社保汇金入市;6.大股东和高管增持;7.机构大幅超配非周期类股票;8.强周期股在跌时抗跌,涨时领涨;9.机构仓位在历史低点;10.新股停发或降印花税。
 
在基本面分析中最重要的是那些静态的、本质的、规律性的分析,而不是动态的订单之类短期的经营情况。管理层的素质是静态的、本质的。如果能够对管理层的素质和道德水平作出定性的分析,对投资是特别有帮助的。首先,这个公司的管理层可不可靠、值不值得信任,是否曾经误导过投资者。其次,他们对行业的认识和这个行业的实际趋势是否相符。再次,这个公司的管理层有没有执行力,对公司的中层是否有足够的控制力和号召力。这三个问题是都是些静态的信息,一旦找到答案,短期内是不会改变的。
对中小公司而言,管理层是特别重要的。中小公司更多地处于靠个人英雄主义的阶段。有一两百亿以上市值的大公司,更需要依靠一种机制而不是某个人。所以对大公司的分析,我经常需要看这个公司中层的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er,KPI)是怎么定的。
考核导向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发现,哪家公司KPI最重视现金流和回款,哪家公司的现金流和回款就最好。大公司不能再依靠个人英雄主义,必须要靠管理、靠文化、靠机制。我们要寻找的就是那种好行业中的好公司,最好还有好的管理层和好的管理机制。
 
最好也最容易研究的竞争格局是“月朗星稀”,就是一家独大,其他竞争对手都不成气候。稍差一些的竞争格局是“一超多强”,彼此之间虽然有竞争,但老大的优势还是很明显,行业老大的市场占有率远超老二、老三,龙头企业的规模优势、品牌认知度和服务网络优势令竞争对手难于追赶。再次一些的竞争格局则是“两分天下”和“三足鼎立”。最差的竞争格局就是“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高度竞争行业。不过,我们说的行业是细分子行业的概念。有些大行业内貌似竞争者多如繁星,但是在细分子行业的竞争格局中已经实现了“三分天下”甚至“一超多强”。另外,我们说的竞争是区域市场的概念,有的行业从全国的范围看好像市场挺分散,但是在某个特定的区域,市场已经形成了寡头垄断。
 
投资经验就像旧衣服,于己合身的,于人往往并不合适。投资中的任何感悟和总结都有各种局限性,只有自己在市场中摸爬滚打、满身伤痕之后,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之路。股票下跌后,人们看到的却只是风险,因为股票没有固定的息票和到期日。其实,股票和债券一样,价格大幅下跌后,未来预期收益率就上升;价格大幅上涨后,未来预期收益率就下降。早在1977年巴菲特就说过,股票不过是穿着股票外衣来参加华尔街化装舞会的、长期资本回报率为12%的债券。想清楚了这一点,对股市进行逆向思维也就容易了。
 
有几类股票容易是价值陷阱
        * 第一类是被技术进步淘汰的
        * 第二类是赢家通吃行业里的小公司
        * 第三类是分散的、重资产的夕阳行业
        * 第四类是景气顶点的周期股
        * 第五类是那些有会计欺诈的公司
这几类价值陷阱有个共性:利润的不可持续性,因此,目前的便宜只是表象,基本面进一步恶化后就不便宜了。
 
成长陷阱
        1. 估值过高 最常见的成长陷阱是估值过高——高估值的背后是高预期。
        2. 技术路径踏空
        3. 无利润增长
        4. 成长性破产,增长得越快,现金流的窟窿就越大,极端情况导致资金链断裂,引发成长性破产。
        5. 盲目多元化
        6. 树大招风,没门槛、后浪总把前浪打死在沙滩上的,成功招致更多的竞争。
        7. 新产品风险
        8. 寄生式增长
        9. 企业自身缺乏核心竞争力和议价权
        10. 强弩之末
        11. 对行业成长空间把握不当、对渗透率和饱和率跟踪不紧就容易陷入成长陷阱而支付过高估值。
        12. 会计造假
各类成长陷阱的共性是成长的不可持续性。
 
成功的投资就是要承担那些已经暴露的、大家都感受到的、有相应风险折价但是真实危险性却很小的“假”风险。
1.感受到的风险和真实的风险
2.暴露的风险和隐藏的风险 ,我们要承担暴露的风险,因为人们已经对其避之唯恐不及,危险性已经反映在价格里了,承担这样的风险会有相应的高回报。此外,我们还要避开隐藏的风险,因为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承担这样的风险没有相应回报。
3.价格波动的风险和本金永久性丧失的风险。对于逆向投资者来说,最痛的时候,往往是最不该放手的时候。正如索罗斯所说,如果你承受不了失败的痛苦,就不要入市,因为没有人能够百战百胜。
 
安全边际
1.东方不亮西方亮,给点阳光就灿烂。有个段子说做豆腐最安全,只要一种实现就能赚钱,东方不亮西方亮,这就是安全边际。
2.估值低到足以反应大多数可能的坏情况
3.有“冗余设计”,有“备用系统”来限制下跌空间。现实生活中百年一遇的灾害可能十年发生一次,股市更是如此。
4.价值易估,不具反身性,可越跌越买。索罗斯所说的反身性是指股价下跌本身对公司基本面有负面作用,易形成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可口可乐股价跳水丝毫不影响它卖饮料,无反身性,故可越跌越买。
 
止损
我们先回顾一下卖股票的三个理由:基本面恶化;价格达到目标价;有更好的其他投资。换句话说,价值投资买的就是便宜的好公司,所以卖出的原因就是:公司没有想象的好;不再便宜;还有其他更好更便宜的公司。这三个理由均与是否亏损无关
忘掉你的成本,是成功投资的第一步。全市场除了你之外,没有人知道或关心你的买入成本,因此你的成本高低、是否亏损对股票的未来走势没有丝毫影响。保罗·琼斯在判断哪些股票是失败者的时候,并不是从自己的成本,而是股价的近期高点起算的——那才是人人都看得见的参照点。
熊市末期,价格显著低于价值,常常吸引价值投资者买在底部的左侧,这时候止损就容易倒在黎明前的黑暗里。然而,不止损就有潜在的毁灭性风险的问题,不可不慎。所以,不止损是有很严格的前提条件的:必须避开各种价值陷阱;所买的股票有足够安全边际;所承担的只是价格波动的风险而非本金永久性丧失的风险。
 
价值投资的第一个基本条件:所买的公司的内在价值应该是相对容易确定的。为什么巴菲特只买商业模式简单并且跟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司?道理很简单,这些公司的未来盈利增长非常稳定,因而其内在价值很容易被确定。
价值投资的第二个基本条件:所投资的公司的内在价值应该相对独立于股票价格。
注: 不具备反身性,索罗斯一再强调的反身性本质上就是价格对价值的这种反作用力。
价值投资的第三个基本条件:要在合适的市场阶段采用。牛市的上半段往往更适合价值投资者。和大多数新兴市场一样,中国股市历来都是涨的时候超涨,跌的时候超跌。牛市中期以后,股价一般已经高于公司的内在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股市会见顶。严格地遵循价值投资,往往容易错过牛市下半场。熊市中场也是价值投资的陷阱,价值投资者容易抄底抄在半山腰,花旗银行的股价从60美元跌至1美元的过程中就套牢了一大批试图抄底的价值投资者。
价值投资的第四个基本条件:选取合适的投资期限。价值投资一般更适合长线投资。如果能像巴菲特那样投资期限是10年以上,也就不用担心第三个条件中提到的市场阶段问题了,因为10年足以跨越牛熊市场周期。相比之下,趋势投资更适合中短线投资者。
 
价值投资的两种定义 第一种定义是相对于投机而言,强调价格低于价值,其实就是投资。巴菲特说“所有的投资都应该是价值投资”就是此意。另一种是相对于成长投资而言,强调买的公司须有资产、利润和现金流,而不仅仅是未来成长的可能性来支撑其价值。海外机构用的大多是第二种定义。
一个好的荐股逻辑包括三点:估值,这只股票为什么便宜(估值水平与同业比、与历史比;市值大小与未来成长空间比);品质,这家公司为什么好(定价权、成长性、门槛、行业竞争格局等);时机,为什么要现在买(盈利超预期、高管增持、跌不动了、基本面拐点、新订单等催化剂)。
行业配置的逻辑框架也不外乎估值、品质和时机这三个要素。
估值是最容易的部分,哪个行业便宜、哪个行业贵,一目了然,只是大家都把便宜的行业当作夕阳行业而不愿意买罢了。
行业的品质则稍难把握,简单地说就是好行业赚钱不辛苦、坏行业辛苦不赚钱,复杂点说也无非是行业门槛、行业集中度、行业对上下游的定价权等老生常谈的东西。
本章的重点是第三个要素:行业轮动的时机。往往需要投资者对经济周期和市场周期进行前瞻性判断。
(一)四种周期
1. 政策周期 2. 市场周期(估值周期) 3. 经济周期 4. 盈利周期
在市场的不同阶段,这四种周期的演变速度和先后次序是不同的。熊末牛初,股市见底时这四种周期见底的先后次序是:
  • 政策周期领先于市场周期。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放松后,市场往往在资金面和政策面的推动下进行重新估值。
  • 市场周期领先于经济周期。美国历史上几乎每次经济衰退,股市都先于经济走出谷底(2001年的衰退除外)。
  • 经济周期领先于盈利周期,换句话说,宏观基本面领先于微观基本面。过去70年中,美国的经济衰退从未长于16个月,但是盈利下降经常持续2~3年甚至更长。
  • 熊末牛初,判断市场走势,资金面和政策面是领先指标,基本面是滞后指标。熊市见底时,微观基本面往往很不理想,不能以此作为低仓的依据。如果一定要等到基本面改善才加仓,往往已经晚了。
(二)三种杠杆
  1. 财务杠杆:对利率的弹性,熊市见底,货币政策宽松,财务杠杆高先见底
  2. 运营杠杆:对经济的弹性,板块轮动,小收入增幅扩大利润增幅
  3. 估值杠杆:对剩余流动性的弹性,估值扩张替代基本面成为推动股价的主动力,有想象恐惧的能够领涨(估值/市值)
尽管本章主要探讨的是时机选择的工具,正确的做法其实应该是淡化时机选择(要素3),把投资的立足点牢固地建立在便宜的好公司上(要素1和2),因为只有估值和品质才是投资中能够把握的事,时机的选择更多只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价值投资者VS趋势投资者 价值投资者的悲剧常是买早了,下跌后没守住;趋势投资者的悲剧常是卖晚了,下跌后又舍不得斩仓。价值投资者一般是左侧投资者,既然悲剧常是买早了,那么建仓宜缓,不妨等负面消息出来股票也不跌时再买。趋势投资者是右侧投资者,既然悲剧常是卖晚了,那么斩仓就要狠,因为趋势一旦破了就难修复。
 
未来10年的投资思路
在这种大背景下,今后5~10年的投资思路是什么?
第一,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讲,股票比债券好。
第二,从商业模式上看,高利润的模式优于高周转模式,有定价权的公司会好于有成本优势的公司。
第三,从投资风格上看,价值股好于成长股。繁荣的经济、充裕的流动性更有利于企业拓展新业务、新产品,相反,经济低迷、通胀升高的背景下,企业举步维艰,哪有余力去创新?而且,成长股的现金流主要出现在几年以后,在高通胀的环境下,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大幅降低,成长股的估值应该更低才对。
 
人性的弱点:投资者常见的心理误区
1.家花不如野花香。投资者对未来的成长往往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而对于现有的价值却视而不见。不珍惜已拥有的,而对未手的抱有过于美好的想象,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普遍人性。
2.过度自信
3.仓位思维。一旦买成了重仓股,对利好消息就照单全收,对利空消息就不以为然,心理学上叫确认偏误,民间说法叫屁股决定脑袋。正确的决策流程是先有论据,再有结论;但多数人是先有结论,再找论据,这样一来对反面的证据自然就视而不见。有了仓位,思维就不客观,故称仓位思维。
4.锚固偏见。一个股票便宜与否,看估值比看近期涨跌更可靠:基本面大幅超预期时会越涨越便宜,反之会越跌越贵。
5.短期趋势长期化。把过去的增长过度外推到未来,把不可持续当作可持续,是成长股陷阱和周期股陷阱的共性。
6.亏损厌恶症
7.标题党。投资者往往容易对新闻标题做出过度反应
8.榔头症。美国消费股多,适合价值投资;加拿大资源股多,适合趋势投资。互联网赢家通吃,买龙头;休闲服装百花齐放,买成长。差异化产品,买品牌;同质化产品,买成本低的。不同国家、不同行业,适用方法应不同,但人们常生搬硬套同种模式。在一个榔头看来,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是钉子。
9.选择性记忆。对自己的正确决策印象深刻,对自己的错误却记忆模糊,选择性记忆是人脑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也是提高投资水平的障碍。
10.差点就赢。同样是错过航班,错过3分钟的比错过30分钟的更沮丧;同样是彩票没中,号码与头奖号码只差一点的是最痛苦的。那些垃圾股、庄股以及你只想做个波段赚点快钱就跑的股票,是不是也经常让你有“差点就赢”的经历?
11.羊群效应。只有卓尔不群的人才能在高处有如临深渊的谨慎,在低谷有仰望星空的勇气。
12.心理账户。其实,是否应该卖出取决于很多因素(估值、品质、时机),但与买入成本无关,因为你的买入成本根本不影响股价的未来走势。投资者最常见的心理账户是把钱分为本钱和赚来的钱,并且对这两部分的钱体现出非常不同的风险偏好,这样无形中就把买入成本作为决策依据之一了。
 
某位对冲基金经理曾引用某冰球运动员的话来类比投资:应该跑向球将要去的地方,而不是球现在所在的地方。犯“后视镜”错误的投资人就是习惯跑向球现在所在的地方,追逐当下的热门板块或者主题,于是难免比市场慢半拍,因为市场就像冰球一样,总是在不断地运动中。如何从自己的教训中吸取经验,在股市中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大多数人做的其实只是刻舟求剑式的总结,而不是前瞻性地跑向球将要去的地方。
对市场敬畏但不屈服,逆市场而动但懂得自我保护。抄底时注意安全边际(不用杠杆也是其中之一),避开价值陷阱,远离反身性(会恶性循环、不能越跌越买),精挑细选低估值、高品质(特别是高端品牌或寡头垄断)的股票,然后分期分批加仓,确保判断错误时也不至于粉身碎骨。
当人们在为“黄金十年”找论据时,市场离见顶就不远了;当人们在为长期的悲观寻找理由时,市场已经在底部区域了。投资者的悲哀,永远是轻易地放弃和错误地坚持。
他认为,对不同的行业,是超配、标配还是低配,应该依赖深入的研究、根据自己对该行业的把握程度来决定配置偏离的程度。“只有在很有把握、明确看好或看空时才能大幅超配或低配,而在自己没有观点的时候,不妨采取跟随策略,保持标配。”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读后感(二):抓住最本质的东西

本书大部讲的是有关于价值投资的东西,价值投资适合于闲置资金量比较大时选择。但是世间并无定法。
 自己读完本书后的总体感受:
1.投资或者说赚钱是一门需要广泛综合知识面的事情,宏观的政治、经济、历史,中观的行业、技术、产业链,微观的企业、管理层、公司运营、公司治理,都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去掌握。
2.去把控易于掌握的东西,而不是去追逐概率事件。也就是抓住主要矛盾的问题。例如书中降到的投资三个问题:估值,品质(公司是好是坏),成长「为什么认为一家公司价格低于价值,为什么一家公司好,为什么要现在买?」。估值和品质就是易把握的而成长就是难于预测的。
3.价格最终还是会回归价值。会迟到但是从来不会缺席。
读书整理:
投资最重要的三个问题:
- 估值:为什么认为公司的价格便宜实惠?便宜就是硬道理,买的便宜一定程度上已经规避了很大一部分风险。在好行业中选择好公司然后等待好价格买入。估值分析的工具:
    - 1.波特五力分析。
    - 2.杜邦分析:公司的亮点是高利润率、高周转率还是高杠杆,同时看其通过什么手段发挥自己的优势及亮点。
    - 3.估值分析:同业横比和历史纵比,市值与未来成长空间比。
- 品质:为什么一家公司好?判断这是否是一门好生意,弄明白这个公司是得xx者得天下。
    - 1.是否处于一个好行业,行业格局是否良好,行业竞争是否激烈,公司在行业中是否享受定价权红利。特别警惕:政府扶持的行业、企业能否在行业中建立持久的护城河(高新科技行业,通常因为技术的快速迭代使得大厦轰然坍塌,柯达与诺基亚为例。)
    - 2.企业的商业模式及比较优势。商业模式的分析判断(需要多方面的综合知识,抓住本质。例如为何互联网银行不可能颠覆传统银行,而互联网金融在基金业的爆发是大家有木共睹的。),差异化竞争:
        - 品牌
        - 用户黏性,有回头客
        - 单价合适:丰田与宝马(低价享受定价权的红利,消费者对价格不敏感)
        - 用户的转换成本,也就是企业产品的护城河的一个要素
        - 服务网络
        - 先发优势:积累的经验技术会变成一种持久的门槛。个人的职业选择也是这个道理,选择个人积累能产生持久有效护城河的行业及职业。
- 选时:难以把握,避免将大量的时间投入选时,其投入产出比并不理想。
    - 看估值
    - 根据各项指标之间的滞后关系进行分析
    - 对市场情绪的把握,逆向思维的分析
股价涨跌的两个基本因素:
- 估值:决定了股票可能的上涨空间
- 流动性:股票的涨跌时间
风险控制:
- 真实风险的认知:
    - 主观感受到的风险与真实的风险:坐飞机的风险与坐汽车的风险。
    - 暴露的风险与隐藏的风险:暴露的风险其危险性往往已经被体现在价格里了,承担这样的风险是有高回报的。但是承担隐藏的风险则不会有相应回报。
    - 价格波动的风险与本金丧失的风险。
- 安全边际的设置,也就是为自己的投资设定一定的安全系数:
    - 低估值+基本面分析一定程度上就是为自己投资设置安全系数。
    - 止损:做决策时忘掉成本。买股票时要考虑的三个问题:基本面恶化、价格达到目标价、有更好的其他投资。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读后感(三):投资便宜的好公司

1. 投资的目的是赚到钱,如果有些项目你没有把握,那就不要投,有把握赚钱的项目才投资。 2. 所谓的“投资”,就是“低买高卖”,买价格便宜的好公司。因为市场不完全理性,人们因为各种原因总会误判一家公司的价值,所以肯定会有便宜的好公司。 3. 投资是这样的,先看该公司的品质,确定它是不是好公司。如果是,价格便不便宜。如果贵,等它足够便宜的时候再投资。 4. 那如何判断公司的品质呢?第一,行业竞争不激烈;第二,如果公司提价,销量不变。 5. 如何确定当前股票价格便不便宜呢?把公司市值横向与同行业其他公司比较,纵向和历史比较,考虑未来可能的发展,基本可以判断。 6. 还有一种判断方法:当大众贪婪的时候,即满大街都在讨论的时候,股票肯定被高估了。这时候要恐惧,赶紧退出。当大众恐惧的时候,即全都抛售的时候,股票肯定被低估了。这时候要贪婪,多买入。 7. 预测股票价格的短期波动是不可能的。但长期价格预测是很可能的。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读后感(四):笔记

一。各部分引子
1.投资理念:我的投资哲学就是买别人不买的东西,在没人买的时候买。——卡尔·伊坎
2.投资方法:简洁不是把杂乱无章的东西变少或拿掉,而是要挖掘复杂性的深度。你必须深刻地把握精髓,从而判断出那些不重要的是可以拿掉的。——乔纳森·伊夫
3.投资风险:无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管子
4.投资策略:我的老师是历史。我觉得没有什么新鲜事在发生,所有发生了的或者将要发生的,已经在过去发生过了。——谢清海
5.投资心理学:在实践中投资者必须提防许多东西,最重要的是提防自己。——Jessie Livermore
-----------------------------------------------------------------------------
二。分析个股的核心思想(重点为1和2,3最不易把握且相对无意义)
1.估值(估值水平与同业比、与历史比;市值大小与未来成长空间比)
2.品质(定价权,成长性,门槛,行业竞争格局等)
3.时机(盈利超预期,高管增持,跌不动了,基本面拐点,新订单等催化剂)
关于时机部分,节选自09年3月南方基金策略会:
3.1四种周期:
政策周期
市场周期(估值周期)
经济周期
盈利周期
  ● 政策周期领先于市场周期。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放松后,市场往往在资金面和政策面的推动下进行重新估值。
  ● 市场周期领先于经济周期。美国历史上几乎每次经济衰退,股市都先于经济走出谷底(2001年的衰退除外)。
  ● 经济周期领先于盈利周期,换句话说,宏观基本面领先于微观基本面。过去70年中,美国的经济衰退从未长于16个月,但是盈利下降经常持续2-3年甚至更长
  ● 熊末牛初,判断市场走势,资金面和政策面是领先指标,基本面是滞后指标。熊市见底时,微观基本面往往很不理想,不能以此作为减仓的依据。如果一定要等到基本面改善才加仓,往往已经晚了。
3.2三种杠杆
财务杠杆:对利率的弹性
营运杠杆:对经济的弹性
估值杠杆:对剩余流动性的弹性
  ● 第一阶段,熊市见底时,经济仍然低迷,但是货币政策宽松,利率不断降低,常常是财务杠杆高的企业先见底。此时,某些高负债的竞争对手已经或者正在出局(破产或者被收购),剩余的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定价权都得到提高
  ● 第二阶段,经济开始复苏,利率稳定于低位,此时的板块轮动常常是运营杠杆高的行业领涨,因为这类企业只需销售收入的小幅反弹就能带来利润的大幅提升,基本面的改善比较显著
  ● 第三阶段:经济繁荣,利润快速增长,但是股票价格涨幅更大,估值扩张替代题本面改善成为推动股价的主动力,此时估值杠杆高,有想象空间的股票往往能够领涨。
  ● 第四阶段:熊牛替换是,不要太在意盈利增长的去诶的那个姓,而应该关注股票对各种正在改善的外部因素的弹性。所谓的改善,并不一定是指正增长,也可以是下降的速度放慢,或者下降的速度好于预期。
3.3周期分析
  ● 有周期性就表示有可预测性。只有认识了四种周期的先后顺序和相互间的作用,才能在牛熊更替中做出有前瞻性和预见性的评断。
  ● 有杠杆,股价的不懂幅度就常常会出人意料的剧烈,投资者往往因忽视了杠杆的力量而低估了股价的波动幅度,在牛市初期认为股价的上涨超出了基本面的支持。只有认识了杠杆的力量,才能认识到股价的波动和基本面的不懂是不成正比的
  ● 投资周期性股票,一定要在炮火声中买进,在烟花声中卖出。例如,消费者信心低迷时通常是买入可选消费品股票的好时机。
  ● 当股市经过大跌达到合理的估值水平之后,开始在资金面和政策面的推动下上涨,这时不应该过多地担忧基本面(这就是华尔街常说的翻越忧虑之墙)。熊市见底时,基本面总是很不理想,呈现出所谓的黎明前的黑暗。
----------------------------------------------------------------------------
三。邱国鹭“2010年十大预言”
最基本的逻辑出发点是美国经济强劲复苏,由此一步步推导出其他九大预言。1、美国GDP增长强劲,明年的某个季度甚至接近或超过5%。美国政策退出晚于预期,房价持续回升,就业市场逐步回暖,消费者信心恢复。2、世界经济的PRC分工模式(即中国生产Production、新兴市场国家提供资源Resources、美国消费Con-sumption)在2010年与危机前相比并没有大的改观,所谓的再平衡需要漫长的过程。随着美国补库存需求的释放,明年中国出口对GDP的贡献由负转正,并且成为GDP增长的新引擎。3、美元对欧元、英镑、日元等主要货币相对坚挺甚至走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上半年保持稳定。4、迪拜危机对世界金融稳定和经济复苏没有产生任何持久显着影响。5、在海外热钱和大陆资金的帮助下,香港股市接近或者创出历史新高。6、钢铁供求状况良好,产能过剩问题远低于预期,钢铁企业利润大幅回升。7、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快速大幅上涨,形成局部资产泡沫,引发各界担忧。8、财政政策持续宽松,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高不下,带动钢铁、建材等物资的需求。9、由于对局部资产泡沫的担忧和财政政策的刚性,货币政策的收紧早于市场预期,并且力度大于市场预期。10、2010年下半年,世界经济持续走稳走强,不会出现市场预计的冲高回落现象。
------------------------------------------------------------------
一些其他的Tips:
1.新兴行业看需求,传统行业看供给
2.投资中风险收益比最高的还是那些容易被低估的正拥有
3.逆向投资不适合会产生“戴维斯双杀”的投资,食品行业是个较适合逆向投资的行业
4.估值决定了上涨空间,流动性决定了涨跌时间
5.搞清不同类资产之间的领先性,例如香港股市会领先于香港楼市
6.风险一旦爆发,之后的风险反而会小很多
7.股票的回报并不取决于它未来增长是快还是慢,而是取决于未来增长比当前股价反应的增长预期更快还是更慢
8.搞清楚核心竞争力,例如高端白酒是品牌,而中低端酒是渠道。而品牌的优势比渠道的优势更重要
9.股市主要反映的是剩余流动性
10.桥水戴利奥认为去杠杆有3中方式:1.债务人通过节制消费来还款。2.债权人通过债务重组放弃部分债券或者延长还款期。3.定量宽松和印钞票。1和2会导致通货紧缩,3会导致通货膨胀,如果三者取得平衡,就不会有通胀通缩,且经济会温和复苏。
11.赚大钱都不会累,幸苦钱都是小钱(行业分析第一)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读后感(五):价值投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读后总结:
一 投资理念
实业投资的三个问题:
Q1: 是不是一门好生意?行业集中度要高,门槛要高,成功的可复制性如何?
Q2: 现金流如何?
Q3: 比较优势在哪儿?
逆向投资:
三要素:
1. 估值是否足够低?
2. 企业遭遇的问题是否短期可解决?
3. 股价有没有反身性?会不会损坏基本面?
小心“一致性”:
行业内部集中度高是好事
某行业的投资资金配置集中度高,则很危险
股价:
两个影响因素--
1.估值—决定上涨的空间
2.流动性— 决定股市涨跌的时间
企业的定价权最重要:
龙头企业好,垄断企业好,可将涨价压力转移至上下游
风险:
1.波动风险--必须承担
2.本金丧失的风险—市盈率的压缩、夕阳行业买在历史最高点
二 投资方法
三个基本问题:
估值:
1. 波特五力:公司对上下游的议价权、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行业对潜在进入者的门槛
2. 杜邦分析:盈利模式是高利润、高周转还是高杠杆
“股票的回报并不取决于它未来增长是快还是慢,而是取决于未来增长比当前股价反应的增长预期更快还是更慢。”
品质:
1. 行业好不好,定价权有没有,是不是政府扶持行业(要谨慎)?
    填空:这个行业是得——得天下?
2. 差异化竞争:品牌、回头客、单价低、转移成本高不高、服务网络、先发优势
时机-淡化
行业细化:
在细分子行业和区域市场中,企业的分布如下:
月朗星稀
一超多强
两分天下
三足鼎力
“国家给的寡头垄断往往伴随着价格管制,长期投资回报一般不会太高。只有市场竞争、行业洗牌后产生的寡头垄断才有定价权。”
不同行业,估值方法不同:
制造业、周期性行业,适用 EV/EBITDA,EV=股票市值+长期净负债
消费股、金融股,适用P/E
制造业每年资本支出多,因此现金流差,不适用FCF
三 投资风险
价值陷阱--利润不可持续
     被技术进步淘汰
     赢家通吃行业里地小公司
     重资产的夕阳产业
     景气顶点的周期股
     会计欺诈
成长陷阱--成长不可持续
     估值过高、技术路径踏空、无利润增长、成长性破产、盲目多元化、树大招风、新产品风险、寄生式增长、强弩之末、
真实的风险 vs 感受到的风险
暴露的风险 vs 隐藏的风险
价格波动的风险 vs 本金永久丧失的风险
--股价低的时候,股票已足够便宜,因此本金丧失的风险很小,即很难再进一步下跌
 
安全边际:
1. 产品应用的范围广
2. 估值足够低 —其实很难判断吧?
3. 无毁灭性风险
4. 不具有反身性
卖出股票的三个理由:
基本面恶化、价格达到目标价、有更好的其他投资
卖出股票与是否亏损无关
价值投资的适用范围:
1. intrinsic value 相对容易确定
2. intrinsic value 独立于 stock price
3. 合适的市场阶段。熊市中场是价值投资的陷阱,价值投资者容易抄底在半山腰
4. 合适的投资期限
四 投资策略
四种周期:
1. 政策周期
2. 股票市场周期,估值周期
3. 经济周期
4. 盈利周期
四种周期演变次序不同,而且之间的时间差异可能极大
三种杠杆:—造成基本面喝股价之间的偏离
1. 财务杠杆,assets/equity,对利率的弹性
2. 运营杠杆,Net Income/Sales,对经济的弹性
3. 估值杠杆, 对剩余流动性的弹性,要有想象空间
未来十年:
出口、消费、工业投资都机会不多,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有机会。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读后感(六):投资组合构建的各个层面(扫码附赠)

1 资产配置
 不做短期选时,只做长期选时
〇 各类资产的预期收益是可预估的,长期相对回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预估的。
〇 有些技术指标参考,但不适合大资金。
〇 最有长期预测力的两个指标是市场的估值水平和流动性:
 ▶ 低估值+政策放松=牛市。
 ▶ 高估值+政策紧缩=熊市。
难的不在于预测,而不于坚守。
2 行业配置
〇 格局决定结局
〇 好行业与差行业的判断依据:
 ▶ 竞争格局好
 ● 行业集中度高,前三名市场占有率至少在50%以上。
 ● 行业集中度远大于上、下游的集中度。
 ● 行业集中度是否处于上升趋势?
 ● 过去几年行业龙头的排名是否稳定?
 ▶ 差异化竞争进入壁垒高
 ● 领先者有品牌美誉度。最好是用于请客送礼或者治病保健的产品,越贵越好卖。
 ● 领先者的产品售价更高。
 ● 领先者有服务网络的优势。
 ● 产品销售半径小。
 ● 有回首客。
 ● 低单价,下游客户对价格不敏感。
● 转换成本高。
 ● 领先者有先发优势,潜在竞争者难以后来居上。
 ▶ 发展空间大
 ▶ 技术变化慢
〇 所谓的好行业,是傻瓜来当CEO也能赚钱的行业,是有跨越周期的超额收益的行业。核心是有定价权。
〇 长期跑赢大市的“好行业”的特点:
 ▶ 格局:竞争格局良好,有市场充分竞争后产生的寡头垄断。
 ▶ 定价权:该行业的行业集中度远远大于上游和下游的行业集中度。
 ▶ 门槛:具有品牌、规模、资源、技术等准入门槛。
 ▶ 有先发优势的行业:既有优势能保持,技术变化不快。
 ▶ 赢家通吃的行业:能出长期大牛股。例如互联网,工程机械。
〇 行业分析工具:
 ▶ 波特五力分析框架。
 ▶ 市场占有率变化。
 ▶ 排名的稳定性。
 ▶ 行业估值比较。
〇 行业发展阶段:何时是投资良机?
 ▶ 新兴产业阶段:百舸争流,很难事前判断出赢家。
 ▶ 自由竞争阶段:产能过剩,打价格战,难出长期牛股。
 ▶ 夕阳产业:容易成价值陷阱。
 ▶ 行业洗牌后的寡头阶段是投资良机。
3 个股选择
(1)好公司
〇 “好公司”的特点:
▶ 门槛:他做的事别人不可重复。
▶ 成长:他做的事自己可以重复。
〇 宁要有门槛的低增长(可持续),不要没门槛的高增长(不可持续)。
〇 重要的不是成长的快慢,而是成长的可复制性、可预见性、可持续性。
(2)便宜的好公司
“好公司”贵了就不是好股票。
估值便宜与否:与历史比、同同业比、市值大小与成长空间比。
投资成功的捷径:把握那些容易把握的,放弃那些难以把握的。
警惕价值陷阱:貌似便宜,其实基本面不断在恶化的公司,例如技术淘汰;会计造假;夕阳产业。
(3)在合适的时机买入便宜的好公司
〇 时机是最难把握的。
〇 时机催化剂:
▶ 盈利超预期。
▶ 新产品、新管理层、新订单。
▶ 出台新政策。
▶ 负面消息下已经跌不动了。
(4)基本面分析:
简单的工具往往是有效的
〇 波特五力: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和上下游关系。
〇 杜邦分析:理解公司的商业模式和核心优势。
〇 让历史告诉未来:用这两个工具把公司和公司所在行业过去3—5年的历史变迁研究透,比对未来的财务模型预测更重要。
4 组合管理
 行业间分散,行业内集中
〇 行业间分散
▶ 金融、周期、消费、成长每个大类都要有所配置。
〇 行业内集中
▶ 每个行业只买1~2只。
〇 共10~15只股票
▶ 足够多:能消除80%的个股风险。
▶ 足够少:能对每个个股进行深度研究。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读后感(七):手握重金的梦想究竟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邱国鹭是谁? 跟曾经的公募一哥王亚伟比起来,他的知名度太低了。跟高举价值投资大旗的但斌和李驰比起来,他也算默默无闻。 因为,他回来得实在太晚了。资料显示,邱国鹭于2008年底,受南方基金前任总经理高良玉之邀加入南方基金。2009年4月份被正式任命为南方基金总经理助理、投资总监。 上一轮A股大牛市的时候,他在美国,没赶上。 看看他的业绩:目前能够找到的数据显示,邱国鹭管理的专户南方光大2号,2010年5月6日成立,到2012年5月,其两年期的收益为25.9%。这个业绩,跟同期偏股型公募产品相比,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即使与阳光私募产品相比,按照国信证券的数据,这个业绩可以在467只纳入统计的阳光私募中排到第12名。也就是说,在阳光私募中业绩排到前3%。 投资的书不是谁写的都有说服力,先摆业绩再具体谈书。 这是一本各种文章和演讲实录的结集,并不是一本系统地阐述投资理念的书。这也很好理解,毕竟像邱国鹭这样的人很忙,正常情况下难以抽出足够时间专作一书系统阐述投资体系,也没有这么样做的动力。 这种结集的书,有优势也有不足。 不足很好理解,先说:全书不是一个系统的阐述,也就没有大量的案例和论据做支持。像斯坦利克罗的名著《期货交易策略》和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这样的巨著,往往都是投资家在某个阶段闲暇时回首的精心之作,指望一个正当年的投资者抽空写这样一本系统而优质的书,是不切实际的。 优势也很明显。这样的集子经过筛选,都是作者的得意之作,单篇质量有一定保证。譬如第一篇《以实业的眼光做投资》就曾在网上广为流传颇有好评(可以先搜搜这篇文章来看,就对这本书的理念有一定认识)。多篇文章的结集,一方面减少了阅读的时间消耗,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多篇对比更加明显地感受到作者的投资理念重点,因为作者虽然每篇的主题各有区别,但理念是相通的。重点理念在多篇文章中反复出现,能够更好地让读者注意和领会。 邱国鹭是正宗的财经科班出身,在美国硕士毕业之后干了10年,才回中国。在南方基金的6年(14年二季度离职了),长期业绩也很好。从书里和市场上传闻的各种细节来看,他是真正的价值投资者。 书里他讲了自己的投资理念,对选股,选时和估值的看法,基本是跟巴菲特那一套相符的。这一点从篇名就可以看到,譬如《以实业的眼光做投资》、《便宜是硬道理》、《真假风险与安全边际》等,都是价值投资者常常接触的概念。 本书分为投资理念、投资方法、投资风险、投资策略、投资心理学五个部分18篇长短不一的文章,外加了5篇各个时期的访谈。基本上较全面地展示了邱国鹭对价值投资的理解。 价值投资的基本理念是相同的,但是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在这个理解的基础上会产生不同的方法论。 邱国鹭有中美两国成功的投资业绩来背书,单凭这个,他的观点就值得一看。 他的文章语言简练不枯燥,条理清晰,逻辑也很好,这是值得看的第二点。 第三点,这本书最终成书结构很好,五部分各自选的文章恰当,大框架很好。邱的文章基本都值得看,在文章的基本精神和理念一致的情况下,所选的文章又各有重点,内容重复性不高,这也是难得的,体现了本书编辑的职业水准。 不过,价值投资说到底适合的还是大资金、长期资金。如果对短期的盈利目标要求较高,可能就更应该从技术面,甚至消息入手。这也是A股的现实,不能回避。 关于价值投资的不足之处,邱国鹭书中单有一篇文章《价值投资的局限性》来论,也可以见他的开放性,这跟某些大佬们比起来是有趣的。 价值投资是值得学习也必须学习的,但价值投资肯定不是全部,任何一种投资方法也不会是全部。 但是,价值投资可能是投资方法中最简单的一种,如果资金管理的目标收益与之符合。这就是投资中最简单的事。 对于管理上千亿基金规模的基金投资总监来说,最简单的事可能就是搞价值投资。 但是,对于一般散户来说就不一定。散户不满意,就会赎回基金。今年二季度邱国鹭的离职,就有传闻说跟他13年执意不参与小盘股和创业板的操作有关。 价值投资是大资金管理者必须参考和掌握的方法。所以,如果有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看看的。 因为:手握重金的梦想究竟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读后感(八):书摘(不严格照搬原文)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邱国鹭 2014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787300196237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有价值投资才是真正可学、可用、可掌握的。
简单的投资原则:1便宜才是硬道理2定价权是核心竞争力3只投资寡头垄断行业里的寡头4逆向投资
每三四年就得重挖一次的护城河不算是护城河。
高门槛行业有利于企业盈利增长。
门槛高、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的行业容易出长期牛股。
好公司的两个标准:1它做的事情别人做不了(高门槛)2它做的事情它自己可以重复做(持续成长)。
寡头垄断的行业(如工程机械、核心汽配、白色家电)的利润增长往往不断超出预期。
做投资要研究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如经济规律、行业特质、供需关系、商业模式,而不是整天去猜测市场情绪。
即使在炒作和投机盛行的A股市场中,理性也只会迟到,从来不会缺席。
逆向投资:有色金属和煤炭适合跟着经济周期走;钢铁是夕阳行业可能是价值陷阱;计算机、通讯、电子技术等行业变化快。以上三者都不适合越跌越买。食品饮料是个适合逆向投资的行业,食品安全事故往往是较好的买入点,尤其没有直接卷入事故或者涉及不深的企业。
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资产资源类股票收益会很好。但有定价权的公司或许更好,包括品牌消费品(如食品饮料)和寡头垄断的高端制造业(工程机械、核心汽配、白色家电)。
有霸王条款就说明有定价权。
所有的社会学规律有都有反例。
医药股是个能出长期牛股的行业,但并不是整个板块都是长牛。医药改革对医药行业是个利空。
投资分析的基本工具:1波特五力分析:把公司放到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和同行竞争的大背景下考虑分析,重点搞清楚上下游议价权、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和行业门槛。2杜邦分析:弄清公司靠什么赚钱,如果是高利润模式看其广告投入、研发投入、产品定位、差异化营销策略是否合理有效,如果是高周转模式看其运营能力、渠道管控能力、成本控制能力是否具备,如果是高杠杆模式看其风险控制能力、融资成本高低。3估值分析
公司的品质:
一、寡头垄断行业里有定价权的公司是好公司。
二、差异化竞争:1品牌2用户粘度3单价低,用户对价格不敏感4转换成本5服务网络、销售半径6先发优势
巴菲特说宁可以合理的价格买下一家伟大的公司,也不要以很低的价格买下一家一般的公司。但实践中谁有伯乐相马这种眼力?
男装的品牌忠诚度比女装要高。
技术变化快的行业很难事先知道谁是赢家,所以并不是增长快就可以购买股票。
高端消费品是得品牌者得天下,低端消费品得渠道者得天下,无差异中间品得成本者得天下,制造业是得规模者得天下,大宗品是得资源者得天下。
交易时如何选择时机:1看市盈率2看各种指标之间的领先和滞后关系3把握市场情绪并进行逆向思考
把“顶”和“底”看成价格区间和时间段。
见底信号:1市场估值在历史低位2M1见底回升3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或利率4成交量极度萎缩5社保、汇金入市6大股东和高管增持7机构大幅超配非周期类股票8强周期股在跌时抗跌,涨时领涨9机构仓位历史低点10新股停发或降低印花税。
对于中小公司而言,管理层特别重要。而对于大公司,企业文化和机制更重要。
投资就是要杀鸡用牛刀,因为杀鸡用鸡刀不能一刀毙命反而容易伤手。
市场低迷时,低估值的成长股最值得关注
国家垄断性质的寡头垄断由于没有定价权,长期投资回报一般不会太高。
销售半径小的行业,如房地产、啤酒、水泥,容易形成区域性垄断。
Greenblatt认为选股最好的两个指标是资本回报率和EV/EBIT。EV指企业价值,等于股票市值与长期净负债之和,EBIT是息税前利润。
企业估值倍数(EV/EBITDA)是华尔街有些人选股的指标。但其对金融股没有意义,对少负债少折旧的品牌消费品也不如市盈率直观。
投资经验就像旧衣服,自己合身的,别人往往并不合适。
政府补贴和扶持的产业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价值投资最需要的是坚守,最害怕的是坚守了不该坚守的。
价值陷阱:1被技术进步淘汰的2赢家通吃行业里的小公司3行业集中度低、重资产的夕阳行业4景气顶点的周期股5有会计欺诈的公司。
成长陷阱:1估值过高2技术路径踏空3无利润增长4成长性破产5盲目多元化6树大招风,遭竞争对手反击7新产品风险8寄生、傍大款式增长9强弩之末10会计欺诈。
股市里的风险:1感受到的风险和真实的风险2暴露的风险和隐藏的风险3价格波动风险和本金永久损失的风险。
安全边际:1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抗性高,未来多种情形中只要有一种就能赚钱2估值低到可以应对大多数坏情况3基本面好4价值易估且股价不影响自身运营,就越跌越买。
对于趋势投资者而言,止损不止盈是短线交易的第一法则。
卖出股票的原因:1基本面恶化2价格达到目标价3有其他更好的投资。
买入成本不是决策依据。忘掉成本是成功投资的第一步。
价值投资的基本条件:1目标公司的内在价值相对容易确定2目标公司的内在价值和股价相对独立3牛市刚开始时适合价值者建仓4价值投资一般适合长线投资。
聪明人的悲剧在于往往低估了傻瓜傻的程度。
在政策与经济的博弈之中,长期来看,一般胜出的都是政策。
宏观经济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在今后若干年之内,投资仍然要唱主角,原因是我国人均基础设施较发达国家还差得很远,城镇化的空间非常广阔。
A股16家上市银行的规模本身就构成了又宽又深的护城河,试想重新开立一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哪有那么容易?当前A股银行股的估值反映了最悲观的预期,是蒙尘的金子。
国家之间是存在比较优势的,美国在金融、医药、消费、科技等领域独领风骚,而日本、韩国、中国等亚洲国家则长于制造业。所以,不要妄想A股会出现下一个辉瑞制药了,那不现实;我们的强项是装备制造业、基建工程。
在当下这样一个媒体碎片化、多元化的时代,品牌塑造成为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分散的受众决定了重塑一个品牌的难度大,成本也更高。所以,知名品牌构成了竞争壁垒,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
未来5-10年的投资思路:1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股票比债券好2从商业模式来看,高利润模式优于高周转模式,有定价权的公司好于有成本优势的公司3从投资风格上看,价值投资优于成长投资。
投资者常见心理误区:1对现有的低估值股视而不见,却对未来的成长股抱有过高预期2过度自信3因为仓位而对消息产生错误理解4把买入价格作为决策依据5认为短期趋势可以长期延续6厌恶亏损7标题党8经验主义(美国消费股多适合价值投资,加拿大资源股多适合趋势投资,互联网行业赢家通吃适合买龙头股,休闲服饰百花齐放适合买成长股,差异化产品适合买品牌,同质化产品适合买成本低的,不同行业不同国家适用方法应有不同)9好了伤疤忘了痛10差点就赢,想再试一次11从众心理12把买入价格作为决策依据。
对市场敬畏但不屈服,逆市场而动但注意自我保护。抄底时注意安全边际(不用杠杆是之一),避开价值陷阱,远离反身性(恶性循环,股价下跌影响企业运营),精挑细选低估值高品质股票,分期分批加仓,确保判断错误时也不会粉身碎骨。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经济周期和市场周期是起起伏伏、周而复始的。所谓的“这次不一样了”只是幻想。
短期来看,股价波动受情绪影响;中期来看,股价更多受政策影响;长期来看,股价由基本面决定。
如果一定要区分狭义的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的话,我会把价值投资表述为P0<<V0<Vn,把成长投资表述为P0<V0<<Vn。其中P0是股票今天的价格,V0是公司现在的价值,Vn是公司未来的价值,“<<”代表远小于。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殊途同归,都是希望以五毛钱的价格购买未来价值一元钱的企业,两者的区别无非是企业的价值支撑的来源不同。
对有色股谈价值投资无异于对牛弹琴,唯一重要的就是趋势,包括大宗商品的趋势和有色股价的趋势。
身处深渊时要有仰望顶峰的勇气,身处顶峰时要有如临深渊的谨慎。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读后感(九):股票投资书籍读后感

这段时间,连续读完了《投资中最简单的事》和《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收获良多。其实我本没有任何涉足股票的想法,只是认为自己已经二十岁了,需要了解一些理财的知识。于是屁颠屁颠跑到豆瓣上找了一些评分很高的书,找了两本书没想到都是关于股票的。也因为如此,我第一次领会到了千金散尽家破人亡面纱之下的股票世界。两本书写得都很好,在我看来。也许优秀的股票投资人都有相似的观念,这两本书中有很多相同的看法,比如下列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
1.不要关注短期股价波动,应该要关注股票的价值。
2.尽量避免受到外界干扰,坚持自己想法和投资策略。
3.绝对不能武断投资股票,要仔细研究投资公司。
但是,作为中外两本投资类书籍,其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投资大师彼得林奇的作品有很多都是专业术语,书的后半部分更是密集列举了很多投资相关的专业知识,更是交代读者如何去看公司的报表。相比之下,邱国鹭先生则要平易近人许多,他的书中少有很专业的术语,更多的是浅显的宏观看法。说句不好意思的话,我读《投资最简单的事》时尚觉学有余力,但读《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便要好好做做笔记了。
除了专业程度这个最大不同之外,彼得林奇更加详细说明了在考察一家公司股票是否值得买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他不厌其烦地列出了许多要点,罗列了很多情况,并且都配上了详细说明。在这一点上,《最简单的事》稍显单薄。
但不是说彼得林奇的书就更适合读,毕竟林奇先生是美国人,他所叙述的例子都是美国本土的案例而非中国。并且,美国国情与中国差异巨大,美国拥有各方面都更胜一筹的完善的体制制度,经济体系,就连投资理念也比中国更为成熟,这些都无可否认地阻碍了我们运用他的许多经验。而邱国鹭先生在写这本书时则刻意照顾了他的读者受众——对理财金融尚不了解的中国人(比如我),他的理念也比较趋近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相比于彼得林奇对“tenbagger”的狂热,邱国鹭无疑保守的多。
总的来说,《投资中最简单的事》更适合对股票一无所知的新手读,而比较了解金融的人则更适合借鉴彼得林奇的专业投资方法。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读后感(十):只要买的够便宜就不用怕

这本书我看了两遍,两遍之间间隔有半年。这本书的内容基本源自作者以往博文的重新整理和编辑,书籍内容整体的逻辑连贯性不强,但是作者基本的投资思路和理念表达的很清晰。
书中自序谈到,作者投身股市22年,基金行业任职也已经15年。见证过多次国内国外市场由盛转衰又由衰转盛的过程。投资本身涉及多种因素,非单个人力或团体所能控制。我们可以化繁为简,直追投资本质,把握能够把握的最简单的事情,把不能把握的复杂因素留给运气和概率。以上是这本书的出版意图,也是股市中大部分非专业的散户们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后可以把握的东西。
作者 邱国鹭: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11年基金业股票投资研究经验,曾任美国韦奇资本管理公司执行副总裁、合伙人,奥泰尔领航者基金合伙人、基金经理,普林瑟斯资本管理公司基金经理。注册金融分析师(CFA),经济学金融学双硕士。
这本书我认为写的很客观,所以我就在这里按照本书的原始内容,总结几点和大家分享,也是我本人投资智慧的提升。
自序中作者把价值股和成长股做了一下区分。价值股票今天的价格远远小于公司现在的价值。成长股票今天的价格远远小于公司未来的价值。价值投资注重分析现在,难度小,大多数人通过学习能够掌握。成长投资是需要预测未来的,是要有远见的,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做到。投资要看个人的能力到底擅长做什么事情,方法因人而异。
第一部分 投资理念
1. 以实业的眼光做投资:从行业角度出发看公司所处的行业以后会不会有大的发展趋势,行业集中度会不会越来越高?行业的门槛(护城河)越高,后来者就无法轻易的把你拍在沙滩上,而你只要把握住先行优势,努力发展不落后,成为行业内龙头公司的概率就会很大。举例说明什么叫门槛?苹果手机就是高门槛因为需要很强的技术性;编程就是低门槛,学两天的人就可以上手。
从经营企业的角度来看公司所做的事必须要有门槛且可持续。只要你成为行业龙头就有定价权,就可以逐步发展成高利润企业。举例说明什么叫可持续,牛奶就是可持续的好生意,因为大众天天都要喝。而空调就不可持续,买了一台空调10年内不会轻易更换。高利润和可持续有时二者不可兼得,此时宁要有门槛的低增长,不要无门槛的高增长。因为门槛现有好把握,成长将来难预测。
2. 人弃我取,逆向投资的关键。作者纵观中外市场历史,大跌之后人们出现恐慌情绪,而此时确实极好的入场机会。巴菲特、索罗斯等无不把握此种机会日后赚的盆满钵满。这就是逆向投资思维。
大家会想:“这样说来逆向投资思维很简单嘛!大跌或者股灾完了就买肯定赚钱啊!”其实作者在这里说了一些这种方法的适用性,有局限的方法才是有用的,如果闭眼都能赚钱的傻子方法没人会说出来,都会留着自己用。
① 注意下跌的股票是不是估值已经够低了、是否已经过度反应了所有坏消息。其实如果此种时机把握不对,即使大跌买入还会继续亏损。
② 看股票遭遇的问题是短期问题,是不是可解决的问题。例如三聚氰胺事件造成伊利股价大跌,但是中国人不可能不喝牛奶啊?只要事实证明伊利是安全的,他的股票会不断升高。看看K线图那可是伊利百年不遇的大好买点。而相比之下受电子商务影响的零售业就是不可逆转的了。
③ 看暴跌的股价会不会导致公司的基本面恶化。美国次贷危机引起雷曼公司股价下跌,继而导致评级下降和交易对手追加保证金的要求,这种基本面恶化的公司就已经不能再继续持有了。
④ 行业是否是夕阳行业。有色、煤炭、钢铁等古老行业在经济危机之后股价跌至低谷,但是随着经济情况不断改善,他们的股价也没有大幅上涨,原因就是他们都是夕阳行业,自保都困难哪里还有利润增长呢?无利润增长的公司又怎么发展怎么靠这个公司的股票去盈利呢?
3. 便宜才是硬道理。每一次的投资决策都有风险,有些风险不可避免,而我们能做的就是降低风险,降低风险最应该做的一件事就是股票便宜的时候再买。只要够便宜继续下跌的概率就很小,此时即使你选的股票再不好,再有问题也不会造成很大的亏损,相反会稍有盈利。如果选择的公司质量好,发展趋势强,从他的股票上面赚取可观利润更是不在话下。
风险分两种:本金永久丧失性风险和价格波动风险。大盘5、6k点,PE(市盈率)60倍,此时价格波动风险不大而本金丧失性风险很大。如果牛市过去,,也许损失的这些钱就再也回不来了。相反此时(大盘到2、3k点,PE到30)入场,也许入场后大盘还会下跌至2600点,PE到15,但本金丧失风险很小,投资者相应承受价格波动的风险。只要你能耐得住性子等待,终有一天失去的这些本金会回来,这是大概率事件。
第二部分 投资方法
4. 投资的三个基本问题:作者把选股的标准简化为估值、品质和时机。
① 估值的工具有三个:波特五力分析、杜邦分析、估值分析。
波特五力分析重点搞清楚三个问题:公司对上下游的议价权、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行业对潜在进入者的门槛。
杜邦分析:弄清楚公司过去5年究竟靠什么模式赚钱(高利润、高周转还是高杠杆)。
估值分析: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企业估值倍数等指标。通过同业横比和历史纵比,加上市值与未来的成长空间比,在显著低估时买入。
用这三个方法判断公司是否便宜。还有一点必须明确:成长型公司,比如前几年的腾讯、亚马逊、百度等公司股价在多年内翻了很多倍。这种公司可遇不可求,要求投资者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对行业和市场的深入了解、外加一点运气。我们总是看到成功的案例却忘记了与他们同行业竞争失败的公司。而现在的伊利、茅台、银行等很多年前就成名的大蓝筹,纵观历史走势在股票低估点买入同样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
② 品质与第一章所说的行业选择类似,可以参考。
③ 时机作者认为不好掌握。可以参考估值和市场情绪。试问自己是否会加仓,如果自己认为贵了自然就不会加仓,不加仓那就准备卖出吧!也可以参见历史上的股市见底、见顶信号。这里我就不多说了!看看书大家也就明白了。
5. 宁数月亮,不数星星。如果一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已经确定完成,市场可以看出本行业内龙头的1~2家企业了,此时入场龙头股权依旧可以获利不菲。正在血腥厮杀、竞争激烈的行业,谁也不知道以后胜出会是哪一家,因为最后的胜者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很多,不是我们凭借基本分析就能确定的。前者龙头企业是月亮,后者厮杀企业是星星,对应本条开头,孰好孰坏不言自明。
第三部分 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部分谈到的依然是价值股和成长股的问题。
对于价值股应该坚守,但是怕坚守了错误的对象。警惕下面四种价值陷阱:
① 被技术进步淘汰的企业。例如数码相机问世后原来的柯达公司,这种技术替代是永久不可逆的。
② 赢家通吃行业里的小公司。一个行业龙头1~2家公司基本占据了整个很大部分市场份额,逼迫老三老四不是饿死就是转型。这种情况下除了老大老二可以持有其他的都应该卖出。
③ 分散的、重资产的夕阳行业。夕阳行业代表企业无发展勉强活着,如:钢铁、煤炭、造纸。重资产行业缺点在于需求不增长的时期,过剩产能无法及时退出。分散的行业证明还在激烈竞争中。
④ 景气顶点的周期股。在经济扩张晚期,低市盈率的周期股也常是价值陷阱,因为此时顶峰利润不可持续。面临“戴维斯双杀”(高估值和高利润预期)的可能性非常大。
⑤ 有会计欺诈的公司。
成长股应该避免估值过高、技术路径踏空、无利润增长、成长型破产、盲目多元化、树大招风、新产品风险、寄生式增长、强弩之末、会计造假以上10种风险。以上这些都是历史上失败的成长型公司的通病,每一个风险提示都是血与泪的总结。
第四部分 投资策略
除了上述的估值、品势、时机的说明外。我认为在本章还有两个重点。
① 四种周期:政策、市场、经济、盈利周期。
在市场的不同阶段,四个周期的演变速度和先后次序不同。以熊末牛初为例:
a. 政策周期领先于市场周期。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放松后,市场往往在资金面和政策面的推动下进行重新估值。
b. 市场周期领先于经济周期。美国历史上几乎经济衰退,股市都先于经济见底。
c. 经济周期领先于盈利周期。换句话说,宏观基本面领先于微观基本面。
d. 熊末牛初,判断市场走势,资金面和政策面是领先指标,基本面是滞后指标。
② 三种杠杆
a. 财务杠杆:对利率的弹性
b. 运营杠杆:对经济的弹性
c. 估值杠杆:对剩余流动性的弹性。
第一阶段:熊市见底时,经济仍然低迷,但是货币政策宽松,利率不断降低,常常是财务杠杆高的企业先见底。此时,某些高负债的竞争对手已经出局,剩余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定价权都得到提高。
第二阶段:经济开始复苏,利率稳定在低位,此时板块轮动常常是运营杠杆高的行业领涨,因为这类企业只需销售收入小反弹就能带来利润的大幅提升,基本面改善显著。
第三阶段:经济繁荣,利润快速增长,但是股票价格涨幅巨大,估值扩张替代基本面改善成为推动股价的主动力,此时估值杠杆高,有想象空间的股票往往领涨。
第四阶段:熊市转换时,不要太在意盈利增长的确定性,而应该关注股票对各种改善的外部因素的弹性。
最后我总结下作者本书的整体思路:
① 利用四周期、三杠杆确定市场所处的阶段。
② 利用三个估值工具和投资风险中提示的关键点选择出低估值的价值股和已经确定行业龙头地位的后期成长股。公司所处行业一定要有可发展的趋势,避免夕阳行业。
③ 选择个股的入场时机。不承受本金永久丧失性风险,可以承受价格波动风险。最重要的是够便宜,只要便宜就不怕会有大的亏损。
④ 根据市场周期、个股估值、周边人气及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获利卖出。
还是作者那句话:个股的估值和品质是可以通过学习分析出来的,而进出场的时机把握则大部分取决于个人的经验和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毕竟投资是门艺术而不是理论知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