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撒切尔夫人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撒切尔夫人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3-20 11:06:2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撒切尔夫人读后感精选10篇

  《撒切尔夫人》是一本由乔纳森·艾特肯著作,重庆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00元,页数:4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撒切尔夫人》读后感(二):《撒切尔夫人:权力与魅力》:了不起的诚实 庄严/文

我第一次听说撒切尔夫人还是很多年前从新闻联播里,知道了她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成功赢得三次英国大选,任职首相11年,人称“铁娘子”。看着电视里这位金发碧眼,穿着得体的中年女人,心想:这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女性啊!
20世纪80年代,因为邓小平在和英国谈判收复香港主权的问题,中国人民就会时不时从广播里听到撒切尔夫人的名字(因为那时电视机在中国还没有普及)。在中国很多媒体给予了她比较高的评价,主要是因为她最后促成了香港的顺利回归。
后来当我漂洋过海来到英伦求学,我才发现英国民众对撒切尔夫人的评价褒贬不一。工人阶层至今对这位女首相当年镇压工人罢工、削弱工会力量耿耿于怀。传统的中产阶级则很认同她主张的“通过努力工作创造财富,而非追求财富的再分配”的观点。
如今,撒切尔夫人已经去世三年,这期间相继有很多版本的传记出版。乔纳森•艾特肯写的这本《撒切尔夫人:权力与魅力》却受到英国媒体额外的关注。《英国每日电讯报》的评论员认为“这是我读过的可读性最强,最有趣,也是最有启发性的一本关于撒切尔夫人的传记”。《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评论员说这本书是“敏锐且令人信服的”。《星期日快报》的评论员认为“艾特肯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传记作家和语言大师。这本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值得强烈推荐”。《卫报》评论员认为作者乔纳森•艾特肯的叙述是“了不起的诚实”。
《撒切尔夫人:权力与魅力》的一个特点是,虽然是描写一位曾经风靡世界政坛的女首相,但这本人物传记的语言风格却没有浓重的政治色彩,读起来就像听作者讲述一个老朋友的故事。
这要归功于作者特殊的身份,伊顿公学出身的乔纳森•艾特肯作为保守党议员同撒切尔夫人一起共事23年,也是撒切尔夫人的崇拜者。然而他们最初的合作并不愉快,年轻且才华横溢的乔纳森•艾特肯曾公开嘲笑撒切尔夫人对国内事务的无知,说她根本分不清煤矿工人和其他工人之间的区别,只知道他们都是自己的敌人。后来他和撒切尔夫人的女儿卡罗尔谈恋爱,交往了三年差点成为这位“铁娘子”的女婿。
这种特殊的身份让乔纳森•艾特肯不仅看到撒切尔夫人作为政治家的一面,也看到这位女首相鲜为人知的私生活。乔纳森•艾特肯笔下的玛格丽特•撒切尔不只是那个时刻都穿着一身得体的套装,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强势和果断的女政治家,她也有鲜为人知的脆弱和缺乏安全感的一面。
人物传记一旦写成案例分析就会索然无味,而这本书却写得额外生动有趣,文中穿插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轶事和趣事。有一次撒切尔夫人去艾雷岛度假,夜里主人家孩子们的吵闹让她无法入睡,于是她穿上连帽外套出门散步,却被保安误认为是个危险的入侵者而被一只警犬按在潮湿的荒地上。事后有保守党员开玩笑说:那只狗真是吃了豹子胆。
乔纳森•艾特肯通过回忆与撒切尔夫人相处的点点滴滴、结合自己的日记,并从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收集到了大量从未公布的撒切尔夫人的档案资料,还采访了从国际政治家戈尔巴乔夫到与撒切尔夫人共事过的保守党议员再到她亲密的朋友超过90位的相关人士,力求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还原一个真实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因此,这本书也被称为“传记肖像”(biographical portrait),既是一本书也是一幅肖像画。
另一个特点是,这本书的每一章的小标题措辞都很精准,而且作者还在每一章的结尾处对整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用他独有的视角来阐述自己眼中的“铁娘子”。
作者对撒切尔夫人的描写异常坦诚,我时常在每章结尾的评论中读到诸如“虚伪的、可悲的、刚愎自用、投机取巧、愚蠢、自大和偏执”这样的贬义词。这并不是作者有意扭曲撒切尔夫人的形象。那些曾与撒切尔夫人共事的人也曾认为她“报复心强且令人讨厌”;“她会坚持错误而不愿意道歉”。她“是我见过的最没有集体组织观念的政治家……这是因为她没有朋友。”还有人指责她是一个“顽固的莎乐美”“喜欢抢风头”。她最喜欢的广告人,则称她为“老蝙蝠”;她忠实的新闻秘书说,她是“我见过的最不知趣的女人。”书中很多的故事也为这些评语提供了佐证。
这本传记的语言通俗易懂又很生动,常常会让我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身在唐宁街10号的首相官邸看着撒切尔夫人做出政治决策的全过程,她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常常让我感到敬畏。
正是这样的勇气和决心让一个出身于英格兰林肯郡格兰瑟姆镇、一个杂货店商人家庭的女孩子最终走上权力的巅峰。然而随着工作越来越上手,她变得越来越傲慢且刚愎自用,她对那些内阁大臣们表现出了令人厌恶的粗鲁,她拒绝听取内阁成员的建议,只和那些支持她观点的党外人士交流,这就导致她最终失去保守党成员的信任,就连她最忠实的支持者右翼议员尼克•巴奇都认为她“简直疯了”。
玛格丽特•撒切尔认为自己遭到以梅杰为首的保守党员的背叛,辞职后仍难掩心中的嫉恨。她曾在一次宴会上公开批评继任者保守党领袖约翰•梅杰,说他“没有勇气且缺乏主见”,“一意孤行地毁掉了我留给他的财产”。失去权利的撒切尔夫人长期陷入痛苦之中无法自拔,她也无法忘记那些曾经背叛过自己的人,后来曾有朋友劝她原谅那些人,但她却说:“那不适合我”。如此极端的性格,难怪作者会用那些贬义词来形容她。
与此同时,作者又让我们看到一个具有非凡的勇气,异常勤奋,不轻易妥协,善待身边员工的撒切尔夫人。作为政治家,撒切尔夫人富有决断力又极具个人魅力,就连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先生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正是这样的性格和魅力让她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政治决策上的胜利,其中包括采用一系列的改革成功使英国经济复苏;为防止英国失去货币自主权而拒绝加入欧元区;将针锋相对的美国和苏联重新拉回谈判桌结束了双方长达44年的冷战。
1925年出生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度过她的青春期,这段痛苦的记忆一直影响着她的对外政策,尤其表现出对德国和欧盟的防范,以及与美国保持者亲密的盟友关系。
中国读者熟知且津津乐道的“香港回归”书中也有提及,但乔纳森•艾特肯只用四页描述了中英之间就香港问题的谈判和最终撒切尔夫人接受将香港交还给中国的现实。这恐怕是撒切尔夫人乃至英国外交政策的“一处败笔”,当然从作者角度不值得大肆宣扬。
而撒切尔夫人的不轻易妥协有时会表现为不易变通。在她辞职后,一次她同作者还有其他的保守党议员一起去苏格兰高地度假,度假别墅规定的早餐时间是九点半,这和她每天早晨七点吃早餐的时间相差甚远,经过协商她最后答应早餐时间最多延迟到七点十五。这样的决定真是让身边人哭笑不得。
然而,作为一个女人和母亲,我们看到她可爱的一面。她会在厨房里为首相官邸工作人员孩子们的聚会烹调食物,也会很难过的告诉别人:乔纳森•艾特肯曾让她的女儿卡罗尔伤心流泪。
一本好的人物传记,并不需要你读完后一定喜欢上这个人物,而是尽可能的从不同的角度来发现人物的真实生活和性格,可以有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认知,但一定会给读者思考的空间,让读者做出自己的判断。《撒切尔夫人:权力与魅力》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正如英国《卫报》的评论员西蒙•霍加特所说:“总有一天我们会在奉承和厌恶之间给撒切尔一个中肯的评价,她在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在执政最后几年里的失误。这本书的作者采用惊人的坦率描述,这将大大有助于最终找到这个平衡点。”

  《撒切尔夫人》读后感(三):能赢得多少人的信任,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眼下,美国总统竞选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在英美等国,未来的领袖通过竞选赢得大多数选民的信任,获得大多数选民的宝贵一票,几乎是成为执政者的唯一途径——除非总统在任上突然身亡,副总统成为总统(比如富兰克林•罗斯福任上突发脑溢血逝世,杜鲁门按法律程序不经选举直接接替总统职位)。
        非常“政治不正确”的说,美国人民既然接受了一位黑人成为总统,也非常有可能接受一位女人成为总统——况且,在21世纪已经过去了六分之一的时代,人类近代史上已经出现了多位女性领导者,比如奉《中国哲学史》为人生经典的韩国总统朴槿惠,曾经的大学物理教授德国总统默克尔,还有被缅甸军政府软禁多年新近成为“国家顾问”的昂山素季。但是,在玛格丽特•撒切尔的那个年代,成为一个女性领导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事实上,成为领袖,本就是一条艰难、崎岖的路。除了机遇、历史现实环境等外部因素,个人素养与性格等内在原因,对于领袖之为领袖,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在英国传记作家、内阁大臣乔纳森•艾特肯的著作《撒切尔夫人:权力与魅力》里,他给我们讲了玛格丽特•撒切尔的性格特征是如何成就了她的领袖之路,又如何从权力巅峰跌落。
        1925年10月13日,在英格兰中部格兰瑟姆市一个街角小店的三层楼上,玛格丽特•撒切尔出生了。像她日后为人所知的那样,她是杂货店主罗伯茨的女儿。作者开门见山的写到:
       “玛格丽特•罗伯茨的童年生活印刻着六个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严格自律,成就了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的职业生涯,而另五个则各有优缺。
        五个特点中,优点包括性格坚毅、说话直率、信仰坚定。另两个缺点因为玛格丽特的刻意掩饰而不那么明显。这两个缺点是,缺乏安全感和对与自己观点相左的人(尤其是她的母亲)难以包容。”
        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用在英国人玛格丽特身上,也非常合适。造成她这种性格的原因之一是,她的童年生活拮据。1930年,格兰瑟姆的失业率高达40%。大萧条时期的节俭生活迫使住在小店楼上的罗伯茨一家人必须努力不懈地干活。“你总是肩担责任。”玛格丽特回忆往事时说的这句话既适用于小店老板也同样适用于政客。
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可以说明玛格丽特的自律:
       在上小学之初,玛格丽特因为拒绝使用学校的厕所而给班主任格里姆伍德太太留下了有些古怪的第一印象。按照玛格丽特的同学琼•布里奇曼的说法,因为一些学生家里没有冲水厕所,不知道上完厕所后怎么放水冲厕所,所以这个被大家羞涩地称为女生“办公室”的厕所总是又脏又臭。玛格丽特因为过于挑剔,一直不愿意用学校的厕所。于是她开始训练自己一直憋尿憋到午餐时间。午餐时间一到,她就走上一英里回家上厕所,下午也是如此解决上厕所问题。这样一来,等于玛格丽特每天要走四英里路——对一个孩子来说算是有些远了,尤其是内急的时候。
         自律的结果之一,就是玛格丽特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且获奖无数。比如学生书法比赛获入围奖,诗歌朗诵比赛一等奖,10岁时赢得去市里最好的女子中学(KGGS)读书的奖学金,并因此被记在当天的学校日志里。玛格丽特童年非常喜欢诗歌并熟记于心,即使是在成年后也经常引用:
      伟人达到和保持的高度,
      并非一蹴而就,
      当伙伴熟睡时,
      他们在深夜里艰难攀登。
      性格坚毅和说话直率是她性格上的另两个特点。可以说,这种坚毅和直率体现在了她成为候选人、赢得竞选、带领英国赢得马岛战争,甚至包括从法国手里抢到沙特阿拉伯的军备订单等等历史性时刻。虽然这种性格特征有时被称作强硬,有时被称为勇气。
        可以说,玛格丽特的整个生涯都投身于战斗中,经常要面对巨大的困境,要规避威斯敏斯特和白厅的精英世界针对一位地位不断升高的女性政治家所抱有的偏见、傲慢和蓄意阻挠的强大力量。最后,她成功了,成为西方民主政体里第一位女性领导人。
        这一切源于她的勤奋,她的专业,她深入选区的实地调查,她对每一个提案、每一场演说的精心准备,她与她的团队的相互信赖与密切配合,她坚定的信念让其他人所感受到的力量。
        当她的同僚饱受困扰放弃竞选时,她的回答是:“那就我来吧,总得要有一个代表我们观点的人出来竞选。”
        
         终于1979年,她争取到了那些以前从未给保守党投过票的工党支持者,开辟了崭新的局面。在20世纪8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这群蓝领工人的支持成为她坚定的后盾,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在玛格丽特•撒切尔身上看到了他们所希望实现的价值观。他们喜欢她,是因为她自力更生、勤奋努力、志向高远、意志坚定、热爱祖国而且痛恨英国陷入混乱无序的没落之路。
         然而她性格中的缺点与优点同样明显,过于强硬就变得粗鲁,过于勇敢就会自负。她从不道歉,就像作者写的那样:她激怒了很多政治同僚,得罪了大部分的政治对手。对她远距离欣赏比与她近距离共事要容易得多。书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语句:“她对我很粗鲁,很不友好。”“她用一种创造性的毁灭来强调她的观点。”“她的领袖风格展示出令人颇感不适的尖酸刻薄。”“她的脾气变得相当暴躁……她傲慢地走出内阁会议室。”《撒切尔夫人:权力与魅力》里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
        1978年的夏天,保守党中央总部收到来自英国广播公司的一封信,询问反对党领袖撒切尔夫人是否同意在竞选活动期间,参加一次与首相和自由党领袖的电视辩论。她的智囊团队成员里斯和贝尔觉得这对于反对党领袖弊大于利,因为与在任首相卡拉汉对阵,失败的可能性要更大。同时他们也看不上自由党,认为与他们在节目中平等对话,对反对党没有任何好处。因此戈登•里斯给英国广播公司写了封回信,拒绝了他们的邀请。
           英国广播公司收到了吉姆•卡拉汉和戴维•斯蒂尔的同意函之后,尝试着给玛格丽特•撒切尔写了第二封邀请函,这使得她非常困惑,因为里斯从来没有给她看过第一封邀请函。她问他第一封信他是怎么处置的,“哦,我们做了回复”,他紧张地说道。“要知道,在形象问题上,卡拉汉是个长辈一样和蔼的人物,而你有时候会显得咄咄逼人,非常强势。因此我们认为看到他在电视荧幕上遭到……的抨击可能不太好。”
         “遭到我这个粗暴恶毒的家庭主妇的抨击”,玛格丽特•撒切尔声色俱厉地补充道。
         “不,我不会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里斯吞吞吐吐地说道。
         “让我来把这件事情搞搞清楚”,反对党领袖大声说道,她的声音已经达到了里氏震级8级的高度,震耳欲聋,“你们从英国广播公司收到了这封信,然后你们没有咨询我,就私自回了信。滚出去!和提姆一起滚出去!滚出去!”
          这两个犯了错的人从福乐街仓皇的逃了出来,丹尼斯•撒切尔送他们俩到门口,他看上去也有些精神不振,他低声对他们说道:“她明天就会没事的”。
他的保证并没有使里斯和贝尔感到些许安慰。玛格丽特•撒切尔的雷霆震怒使他们两个情绪低落,他们觉得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能也会因此而终止了。因此他们当天晚上剩下的时间都用来借酒浇愁。
        第二天早上7点半的时候,他们俩还宿醉未醒,就接到了卡洛琳•斯蒂芬斯的电话,她负责反对党领袖的日志整理工作,“你们9点钟能到福乐街吗?”当他们出现在福乐街的时候,一切工作照旧。没有解释、指责或者道歉,玛格丽特•撒切尔再也没有提起过英国广播公司辩论的事情。
她喜欢用争论和交战的方式对政策进行检验,压制不同意见,专横而无法包容。对于温和的男性同事,她总是心存偏见,态度粗鲁。在一次对她的内阁大臣怒不可遏的情绪爆发之后,他的财政大臣安慰社会安全部大臣道:“你现在已经见识过她的缺点了——但是她的优点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忍受这些不愉快的。”
         然而,终究有忍无可忍的时候。在玛格丽特•撒切尔执政之初,内阁大臣们都相信她领导才能当中有利的方面;然而,在她的第三任期,遭遇了内阁倒戈。
        可以说玛格丽特•撒切尔在任期内的被迫辞职虽然有部分原因是投票制度造成的(具体详情请看书第36章《终局》),但更重要的是,她在过去漫长的执政生涯中因执掌权力所形成的傲慢导致了她的轻敌,远离一场她本应领导的战斗(投票当时,她远在法国),她不再听取自己团队中那些最忠诚的人的建议,疏远了议会中她的支持者。就像她当初赢得了她的团队的信任一样,这一次她失去了他们对她的信任。
        彼得•德鲁克都说过:领导者的必须之义就是其后有追随者。一些领导者是思想家,一些是预言家,但是,如果没有追随者,就不会有领袖。在当时的英国保守党内部,因为害怕在玛格丽特•撒切尔的领导下,失去执政党的席位,实施了一个将首相赶下台的“政变”。失去了追随者的撒切尔夫人,除了提出辞职,再无其他保有尊严的选择。
        作为领袖人物,撒切尔政治立场分明、信念坚定,态度严谨但却表述傲慢。在果敢和坚毅的面具之后,也有着脆弱和不安。《撒切尔夫人:权力与魅力》讲述了玛格丽特•撒切尔如何追求、获得、行使以及失去权力的全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她人生的阅历如何改变了她的性格。从谦逊的卑微转变为傲慢的自恃,从维护自我利益的现实主义的勇敢无畏的少女蜕变为骑着骏马在天空中任意驰骋无所顾忌的女武神。她曾流泪说道:“谁能遭受伤害而无动于衷”,但是她更喜欢的名言是:“秉持信念的人,敌得过千军万马”。

  《撒切尔夫人》读后感(四):撒切尔夫人的政治遗产:脱离欧洲 文/郑渝川

玛格丽特•撒切尔是英国历史上首位女首相。她对英国政治乃至世界政局的影响,当然不止于与其他政治家、明星政客的性别差异。
2016年,英国经全民公投宣布退出欧盟,这种自我脱离的举动(剥离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政治联系,也终结了英国作为英美联盟安插在欧盟当中的“特洛伊木马”功能,降低了英国对于美国的战略价值),其动力可以追溯到近代。但对于投票同意脱离欧盟的英国民众来说,其行为更多的受到撒切尔夫人的影响。她出自有着浓郁“亲欧”传统的英国保守党,不可思议的从政坛新人,一步步成长为明星政治家,在对手党派英国工党犯下一连串错误而痛失好局的情况下,成为英国首相。在她就任首相之初,没有人(包括她自己)预料到她竟然会履职近三个任期,没有人能够预估她能够在英欧、英美关系等重大问题上造成如此之大的影响。
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立即感受到了时任德国总理施密特和法国总统德斯坦的冷落,后二者甚至在外交公开场合给她难堪。这是因为性别歧视吗?可能有这个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撒切尔夫人对于欧洲一体化并没有认同感,她努力在欧共体的磋商中,像个杂货店店主那样对英国的权益寸步不让,锱铢必较。这种强烈的民族主义态度在二战后的欧洲政坛已经相当罕见。
英国著名作家、政治家、前国会议员、曾担任过国防部长的乔纳森•艾特肯所著的《撒切尔夫人:权力与魅力》一书对于撒切尔夫人在欧洲合作问题上的简单粗暴、固执己见给出了更为深刻的解读。乔纳森•艾特肯曾与撒切尔夫人的女儿卡罗尔相恋,是女首相一家多年的挚友,与撒切尔夫人本人及家人有过长期坦诚的交流。乔纳森•艾特肯认为,二战期间的记忆在撒切尔夫人的大脑中一直未曾消褪,她基于女人的固执一直认为法国和德国是不可靠的,“她虽然已经离开原地前行,但是却无法像那些20世纪40年代英国深处孤境的那些黑暗岁月里,同样处于少年时期的大多数英国人那样能客观地对待那时的情况”。
强势回击阿根廷军政府,打响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同样严重的撕裂了英国和欧洲大陆的关系。在美国事实上为大西洋甚至全球提供军事秩序的情况下,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军事价值其实不值一提,而在欧洲大陆国家比如德国、法国等国家看来,英国失去马尔维纳斯群岛是殖民时代终结的一个尾声篇章而已。但撒切尔夫人坚持要在经济萧条、政治和社会动荡的英国发起爱国主义动员,捍卫她所希望捍卫的国家荣誉,派出航母编队回击阿根廷军队,还打赢了这场战争。在战争全过程中,撒切尔夫人对于致力于劝和促谈的欧洲、拉美国家领导人敬而远之,竭力争取美国的支持。她的行动,显然不能被欧洲大陆国家的领导人所理解。
亲近美国,与欧洲保持距离,这样的政策路线并非撒切尔夫人所首创。二战期间,在欧洲战事糜烂、英国和苏联艰难对抗纳粹德国之时,丘吉尔就极大的强化了英美联盟关系,想尽办法通过美国总统罗斯福改变了美国政界占据主流的孤立主义。但在二战之后,美国与苏联心照不宣的在全球携手瓦解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全球殖民体系,苏伊士运河危机更让英国灰头土脸。英国不得已与欧洲大陆靠近,社会福利体系更接近于欧陆版本。撒切尔夫人弃欧投美,显然与乔纳森•艾特肯所说的二战记忆有关,而她对于任内相交的三位美国总统卡特、里根和布什都钦佩有加,尤其是对于里根,她的一系列关系手腕拉近了二人距离,密切程度甚至超过了丘吉尔与罗斯福的友谊,以至于她可以在一些危机事件中,向里根毫无保留的倾诉、倾泻自己的不满,后者几乎是心甘情愿的接受了她的一些无益于美国而有利于英国的建议。《撒切尔夫人:权力与魅力》全书中多个篇章都以赞赏的口吻,描述了撒切尔夫人重建英美联盟的惊人之举。在欧洲大陆领导人眼中,撒切尔夫人弃欧投美的做法,显然是对于欧洲利益和立场的严重背叛,是在自愿扮演“特洛伊木马”的角色。
撒切尔夫人进入第三任任期后,她与多位核心阁僚发生了尖锐矛盾,她更加倨傲,将易怒好斗的个性暴露得淋漓尽致,这不仅使得其中多人被迫挂冠离任,而且最终也让她自己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这里提到的尖锐矛盾,恰好也是欧洲一体化中的货币问题。欧洲一体化,将不可避免走向货币一体化,这是欧洲国家以及美国的一致看法,在当时的英国国内也有相当广泛的支持。但这并不符合撒切尔夫人的预期。她坚定的反对欧洲一体化造就一个团结、密切的类国家实体,或者高度联合的联邦,仅仅希望形成一个松散的,有助于英国发挥近代以来就在发挥支配作用的联盟。因此,她坚决反对英国加入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对于努力推进前述进程的财政大臣给予打压,她甚至在公开场合嘲笑、谴责欧洲一体化主张。《撒切尔夫人:权力与魅力》书中也提到,撒切尔夫人在议会等场合不断释放反欧的民粹主义情绪,她拒绝在国内、国际事务上听取任何的意见。在她被迫离开首相宝座后,仍然持续的发表意见,攻击继任者梅杰力推英国参与欧洲一体化的任何努力。

  《撒切尔夫人》读后感(五):充满争议的撒切尔夫人(随便写的读书笔记)

读这本书完全是机缘巧合。关于撒切尔夫人,在未读这本书的时候,对她的了解只是单纯觉得,她是一位充满神秘感的女性。而现在,她不单单是一个远在英国的连任首相,是一个在身边的,值得学习的女士,有人说她是校长,我在她身上,我真的看到了一个人在追求喜欢的事业时应该有的品质,sorry,我从本书,没有学习太多的政治理论,原谅我读书太少吧!
全书读下来,感受到,作者对于撒切尔夫人的描写,真实感很强,没有完全的赞美玛格丽特,是非常可观的对玛格丽特的生平的描写,她的性格,她的作风,她的思想,甚至她的缺点都写的淋漓尽致。厚厚的一本书,看的非常过瘾。
一位性格坚毅,勇气可嘉的女政治家,热爱政治,热爱权利,也非常固执和专断,非常相信自己对人的第一印象,脾气暴躁,又判断力很准确的女性。
我热爱这样的女性,有勇气,武断,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并且知道自己身上的优势和魅力所在,在该使用自己的魅力和优势的时候,也从来不曾扭捏,只是一个聪明的女性。在男人为主的政治领域,对自己达到领导位置,并且快速的适应,而且可以让男人们信服与她,是非常令人敬佩的。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事件中,她的善良以及不妥协,都非常的吸引我。欧洲怀疑主义者是非常准确的,英国现阶段很多问题,都是当初她所预见到的,敏感度非常的高,在政治领域她被迫下台虽然她个人有很大的问题,但确实也是英国的一大损失。
晚年的撒切尔,也让我觉得感慨,这一生在辉煌,在晚年依然不能避免健忘疾病缠身,这都是人生的必经里阶段。
撒切尔夫人,性格特点及成就了她也击败了她,坚毅,勇敢,善良,不轻易妥协是值得被认可和学习的地方,而脾气暴躁,专政都是不可取的地方。
这位神秘的西方女性,是我未来所要学习的榜样。

  《撒切尔夫人》读后感(六):撒切尔夫人:有时几乎要落泪,有时气得浑身发抖

我对撒切尔夫人的印象,最早来源于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的一部电影——《铁娘子:坚固柔情》。罹患老年痴呆症的撒切尔夫人,在幻觉与回忆中切换场景,展示了自己一生的经历。电影把她与丈夫之间的真情与柔情表现的很感人,我看片的侧重点也完全跟着那方面的渲染去了。最近在看重庆出版社2016年6月份出版的《撒切尔夫人:权力与魅力》一书时,作者乔纳森•艾特肯提到,“玛格丽特•罗伯茨同时应对这三个男人(一位苏格兰农场主威利•卡伦、一位声名卓著的外科医生罗伯特•亨德森和丹尼斯•撒切尔)的高超手段表明,她既善于操控他人又善于脚踏几条船。”瞬间感觉,跟我想象中的样子太不一样了,便对这本书来了兴趣,它让我看到了更加全面的撒切尔夫人。
在没有成为撒切尔夫人前,她叫玛格丽特•罗伯茨。玛格丽特•罗伯茨于1925年10月13日,出生于林肯郡格兰瑟姆市,家里有两间杂货店,家境不算大富大贵,也不至于太贫困。她的整个童年过得沉闷而无趣,除了刻苦读书,我们没有发现她发生过什么特别好玩的事儿。甚至,就连四年的牛津大学生活,大部分的时间她都是在科学实验室里做实验或在保守党协会里开会,然后有几段伤心的恋情罢了。倒是她的父亲阿尔弗雷德•罗伯茨显得很耀眼,他对玛格丽特•罗伯茨的童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玛格丽特•罗伯茨很尊重自己的父亲,亲切的称呼他为“杂货店老板专家”。而与母亲阿特丽斯•罗伯茨的关系很是清淡,后期交流几乎为零,在接受《每日快报》的一次采访中,她非常坦白的说:“我很爱我的母亲,但是15岁以后我们俩之间就没有多少话可说了。这绝不是她的错。她一直待在家里,被家庭的重担压得透不过气来。”
阿尔弗雷德•罗伯茨对玛格丽特•罗伯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家庭教育,在卫理公会得到思想价值观的培养,初涉政坛的经历和个性发展。可以说,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玛格丽特•罗伯茨是否会有后来的成就。当她成为首相,抵达唐宁街十号门槛时,记者采访问她想对她政治上的导师,即他的父亲说些什么呢?她说,“是的,当然,我所有的一切都得益于我的父亲。这是真的。他把我抚养长大,教会我去相信那些我现在真正相信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正是我在为大选而战的时候所信赖的价值观。我相信正是我在一所小镇的一个普通家庭所学到的那些东西,帮助我赢得了这次大选,这在我看来是极其有趣的。”阿尔弗雷德•罗伯茨虽然学历不高,但十分上进,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状态,热爱阅读。他是当地社区的精神领袖和政治领袖,正式头衔为教区统管,负责组织安排牧师在格兰瑟姆教区32所卫理公会礼拜堂和教堂讲道,并连任25年格兰瑟姆自治议会议员,也是玛格丽特•罗伯茨就读的凯斯蒂文和格兰瑟姆女子文法学校的校董之一,后成为校董事会主席。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玛格丽特•罗伯茨的童年有六个明显的性格特点:严格自律、性格坚毅、说话直率、信仰坚定;但缺乏安全感,对于自己观点相左的人难以苟同。而后面两个性格特点,也即是她从政时有那样处事风格的重要原因。
1951年12月13日,玛格丽特•罗伯茨与丹尼斯•撒切尔在城市路的卫斯理教堂举行了婚礼,正式成为玛格丽特•撒切尔。婚后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几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政治生涯中,双胞胎儿女马克•撒切尔和卡罗尔•撒切尔出生后,也没能改变这种局面。卡罗尔•撒切尔在后来的文章里就有写道,“在母亲心里她的政治抱负——她是一心一意地追求的——早已让她忽略了家庭和其他一切社会生活”。但即便是铁娘子,玛格丽特•撒切尔还是不得不承认,在整个政治生涯中,那些让她“有时几乎要落泪,有时气得我浑身发抖”的日子,带给她多少无助感。“有时候我晚上回到家,感觉到一切的一切已经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这时我会一个人默默地流泪”,看她在1978年9月接受《女性世界》采访时,流露出的这些柔软,让我无比动容。
玛格丽特•撒切尔在唐宁街10号执政11年,作为西方民主政体里第一位女性领袖人物,她需要不断抵抗精英世界针对女性政治家所抱有的偏见、傲慢和蓄意阻挠的强大力量。那些激烈的言辞,严厉的手段和粗暴的态度,似乎是她在为自己的每一寸土地而战,用以实现她的使命。也正是她的个性和坚定的信念,才能让她行事果断坚决,设立目标时干脆利落,做出承诺后又能信守诺言。作为玛格丽特•撒切尔巅峰时刻标志也是她人生转折点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她的做事风格,让那些上战场搏斗厮杀的男人们很是欣赏、敬佩她。即便在首相生涯后期有人指责她欺压内阁、不尊重议会,甚至施行“选举专政”,但这些评论都不能抹杀掉她在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中的表现。诚然,玛格丽特•撒切尔犯了很多错误,包括她的专横霸道和糟糕的人员管理方式,但她仍然是一位高踞于国际和国内舞台上的伟大人物。
PS:书评均为原创,未经本人授权,禁止转载!

  《撒切尔夫人》读后感(七):铁娘子是怎样炼成的


玛格丽特•撒切尔,英国第49任英国首相,1979年-1990年在任,她是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也是自19世纪初利物浦伯爵以来连任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多年来,因香港事务,为中国民众所熟知;因高姿态反对共产主义,被称为“铁娘子”。长期以来,对撒切尔夫人的了解,也仅限于此,没有更多的研究。至于这个连任三届的英国首相是如何“铁”的,更没有深究。
乔纳森•艾特肯,作为英国著名传记作家、政治家,曾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任职的前内阁大臣,曾与撒切尔夫人女儿相恋,是撒切尔夫人一家多年的挚友,与撒切尔夫人本人及家人有过长期坦诚的交流。在经历历史、熟悉历史的基础上,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撒切尔夫人“铁”样的一生。乔纳森•艾特肯语言幽默风趣,在讲述事实的过程中,夹杂着自己对撒切尔夫人的看法和认识,可读性很强,启发性更强,对于了解撒切尔夫人、对于了解英国政治,甚至对于了解当前世界格局,多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关于撒切尔夫人的传记包括自传有很多,但乔纳森•艾特肯写的这本《撒切尔夫人:权力与魅力》却受到英国媒体额外的关注。《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评论员说这本书是“敏锐且令人信服的”。对此,我深表赞同。
这是一本厚重的书,全书共有915页。更为厚重的是,撒切尔夫人波澜壮阔的一生,与一切阴暗事物斗争的一生。看完全书,可以深刻理解到,撒切尔夫人“铁”的缘由——千锤百炼始成钢。正如撒切尔夫人的孙女阿曼达•撒切尔在撒切尔夫人葬礼上朗读的《圣经》经文: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
m(>^ω^<)m——一铁:与自己抗争,为成功打下基础
1934年,玛格丽特9岁的时候获得当地诗歌朗诵比赛一等奖。校长恭贺她获奖时说:“玛格丽特,你真幸运”。但玛格丽特却说:“这不是幸运,是我应得的!”的确,撒切尔夫人在学习上,付出的精力远超越常人。比如,喜欢演讲和辩论,能够熟记《圣经》;为了能够去牛津大学继续学习,她用一年的时间学习了通常学四年的拉丁文;在化学公司当研究员的时候,利用业余时间攻读法律;经常在周末乘车到伦敦或别的地方去参加保守党的会议、辩论、群众大会等活动,等等。当然,这一切也源自于撒切尔夫人极端的自律和坚毅的性格。正如作者写道的,中学时代的玛格丽特一直想努力迅速的记住太多的东西,因为时间有限,所以要抓紧时间学习。因为玛格丽特绝对不是那种机会来了却不知道抓紧、任其溜走的人。
m(>^ω^<)m——二铁:与学校抗争,坚持走自己的路
在进入凯斯迪文和格兰瑟姆女子文法学校读书时,玛格丽特因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校长吉利斯小姐产生了极大分歧。校长出于善意,指出要在以男人为主导的行业里获得成功,是相当艰难的。但是玛格丽特却认为,“如果我成功了,那么我的成功就是最值得称赞的”。二人的的争执持续了很长时间,甚至当撒切尔夫人执政之时,仍没有介怀。事实上,玛格丽特也因为自己的坚持获得了自己成功。这也充分了说明了玛格丽特每遇争论,比勇猛无畏,每遇实践,必全力以赴的品质。这些品质赋予了她足够的信心,认为“做无望之试”并非一定会像传说的那样,困难重重,毫无希望。此外,从格兰瑟姆到牛津大学之时求学,依然充满崎岖和坎坷。但是玛格丽特心怀包袱,一路克服包括大男子主义、出身问题等各种公开或隐蔽的歧视偏见,勇猛向前。因为玛格丽特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奋斗目标是什么,这也是她和大多数学生最大的不同。
m(>^ω^<)m——三铁:与同志抗争,在党内站稳脚跟
从1945年担任保守党协会萨默威尔学院代理职务开始,玛格丽特就不断地努力,在党内争取地位,并成为地方议员候选人,参加了贝克斯里区选举。经过搏杀后,玛格丽特当选为议员候选人,而当地报纸报道:“台下有大约有五位前辈看上去样子很傻,气得脸都红了。”而当撒切尔夫人成为养老金和国民保险部最能干的政务次官,面对两次大好机会,却也没能够得到升迁。在担任教育大臣期间,撒切尔夫人的公众形象和政策都饱受非议,被丑化成一个令人生厌的右翼分子。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党内、议会内部大多数都奉行大男子主义,大多认为女议员、女内阁大臣,都是替补的替补。二是玛格丽特不太合群,说话尖刻偏激,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但这都不能阻止玛格丽特从一个名不见经传、没有资历的议员逐渐发展成为保守党内的焦点人物,更阻挡不了撒切尔夫人对政治的渴求,杀出层层重围:1970年,进入爱德华•希思内阁担任教育及科学大臣。1975年的出任保守党党魁,1979年率领保守党重夺政权,展开保守党长达18年执政。其领导保守党在1979年、1983年和1987年三次大选中接连胜出。但是,最终,这位铁娘子还是败在党内同志的“暗杀”之下:1990年未能击败党内对手迈克尔•赫尔塞廷,宣布辞职。
m(>^ω^<)m——四铁:与罢工抗争,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据称,撒切尔夫人第二轮首相任期内最瞩目的成就,就是挫败了1984年至1985年的全国性矿工工会大罢工,彻底击垮了这个曾经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好战工会。撒切尔夫人与工会主席亚瑟•斯卡吉尔斗智斗勇,以强有力的措施,分化、镇压、击败了全国矿工工会的罢工行动,消除了英国人曾经一周三天供电、不满寒冬等灾难性事件的阴霾。但是,撒切尔夫人没有正确区分人民和敌人的区别,将自己的人民当做敌人,对矿工的悲惨遭遇没有丝毫同情,使得支持率大幅下滑。同时,也导致更多的人对她已有的政治铁腕印象中,又增加了“严厉无情”这一条。
m(>^ω^<)m——五铁:与恐怖主义抗争,营造和平发展环境
在撒切尔夫人当选首相的前后,先后发动了多起恐怖袭击,造成20多人死亡。其中包括和他关系相当好的同事艾瑞•尼夫。不但如此,1984年10月在布莱顿大饭店发生的针对撒切尔夫人的恐怖爆炸袭击,险些得逞。面对爆炸,撒切尔夫人毫无惧意,凭借自己的勇气和决心与之抗争。亲临恐怖主义斗争的最前线慰问官兵,亲临爆炸现场查看,亲自到北爱尔兰危险地带,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向人民传达出对恐怖主义毫不手软的信号。在针对爱尔兰共和军绝食抗议时,撒切尔夫人对媒体说道:我鼓励他们不要轻易去死,判决他们死刑的人不是我,而是他们自己。这充分显示了撒切尔夫人对恐怖主义的憎恨和打击恐怖主义的坚决态度。此外,撒切尔夫人在指挥伊朗大使馆围攻战时也表现出了与恐怖主义抗战到底的坚定决心。
m(>^ω^<)m——六铁:与侵略行为抗争,赢得民族自豪感
最典型的事件就是撒切尔夫人对马尔斯纳斯群岛危机的处理方式:发动马岛战争,用武力解决问题。当马尔维纳斯群岛被占领时,撒切尔夫人从挽回英国国家荣誉出发,以坚定的决心和刚强的性格,力排众议,甚至拒绝了美国里根总统的和平建议,心甘情愿的承担了军事行动可能带来的风险,毅然决然地,在经济萧条、政治和社会动荡的英国发起爱国主义动员,捍卫她所希望捍卫的国家荣誉,派出航母编队回击阿根廷军队。马岛战争期间,英国民众也给予撒切尔夫人的内阁极大的支持。特别是马岛战争胜利之后,撒切尔夫人顺利在1983年获得了连任。马岛战争成为撒切尔夫人巅峰时刻的标志,这场战争的胜利使得撒切尔夫人改变了整个英国的情绪,改变了政治版图,更让她名垂青史。
m(>^ω^<)m——七铁:与低迷经济抗争,推动私有化改革进程
20世纪70年代末的石油危机导致了西方经济的恐慌。撒切尔夫人信奉货币主义理论,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其中,国企私有化成为新政重点。1979年,英国政府出售英国石油公司(垄断国企)19%的股份,拉开撒切尔时代私有化的序幕。第二届任期,撒切尔的私有化则是以放开手脚,大规模出卖国企为内容。英国电讯公司、宇航公司、天然气公司、钢铁公司、自来水公司等垄断巨头的股票被卖给民众。同时,撒切尔政府积极地将“社会公共服务”推向市场,鼓励私人企业参与社会服务。1988年英国保守党年会上,撒切尔夫人宣布“私有化无禁区”,使得英国经济放下包袱,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在1990年,撒切尔夫人在地方推行的新税制(人头税)已使她不得民心,而她错误地处理经济问题(例如把利率调高至15%),更使她失去了来自中产、企业和商界的核心支持。至于在保守党党内,又因欧洲统合问题而出现日益严重的分歧,使她和她的党派在政治上显得愈益脆弱。
m(>^ω^<)m——八铁:与意识形态抗争,推动冷战结束
撒切尔夫人是个坚定的反共产主义者,不止一次在不同场合发表类似言论。她本人对苏联在冷战中的表现认识相当深刻,认为苏联虽然外面看起来气势强大、坚不可摧,但其内部一定有人希望做些变革。于是她选中了戈尔巴乔夫,并与其建立了良好关系,并参观了莫斯科。此外,撒切尔夫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与美国总统里根建立了良好关系。于是,撒切尔夫人成为美国总统里根的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盟友,同时也成为戈尔巴乔夫在西方世界唯一的一位红颜知己。在为里根和戈尔巴乔夫之间建立了彼此沟通了解的桥梁,帮助美苏领导人节水沟通,最终不断加深了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彼此的信任,也加速推动了冷战的结束。这也成为她最伟大的外交成就之一。
但在欧洲问题上,撒切尔夫人倾向于欧洲怀疑主义,她深刻地认识到入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会把英国束缚在一个结构体制中,从而导致单一欧洲货币和不可逆转的主权丧失,进而对法律和议会系统的根基造成不可逆转的改变。这种看法是超前的,远远超出了当时的公众和议会成员。但是,时间可以证明一切,而且已经做出证明:2016年6月24日,英国公投结果退出欧盟。
撒切尔夫人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既有性格上的缺陷,也有管理上的失当。但是对于一个从杂货店出身的小女孩成长到连任的帝国首相的伟人而言,这些缺点都是瑕不掩瑜,其精神更应该值得我们发掘、学习。比如她的三个方面优势:一是演讲才能,很擅长在大型公开场合以及电视荧幕上进行演讲,令人印象深刻。二是始终对新思想和新的解决方案抱有兴趣。“即便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玛格丽特•撒切尔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质疑,并会说“我们难道不能换一种方法解决吗”。一旦真的要做重要决定,她就会特别沉着,这就是她真正的性格。”曾任香港总督的大卫•威尔逊如此评价。三是敬业精神。工作一直是撒切尔夫人生活当中的驱动力。仅上任几个月,工作强度就达到了顶峰,由于对细节的强烈关注、想要提出批判性的质疑以及她寻求其他途径的建议的热情,使得她本就超负荷的工作量加倍了。作者由衷地感叹,没有任何一位首相像玛格丽特•撒切尔一样以如此的激情和勤奋对待工作。
2013年4月8日,撒切尔夫人因中风病逝,终年87岁,骨灰被安葬在切尔西皇家医院墓地、亡夫丹尼斯的坟墓旁边。她的一生,正如葬礼悼词所说:她的一声沉浮于整治风云之中,引发过争议,经历过动乱,而最终归于宁静平和。撒切尔夫人是激发起分歧冲突的核心,她已经成为一个象征性的人物,甚至是一种“主义”。
我会奋战不懈,为了胜利而战;我要继续战斗,我要战斗直至胜利。——撒切尔夫人
2016.7.21

  《撒切尔夫人》读后感(八):详细、丰富、片面、单调

# 一
余生也晚,对撒切尔夫人最深的记忆,不是狼狈不堪的走出人民大会堂摔倒,也不是挥斥方遒的发动马岛之战。对她的印象,竟然是来自一部英国电影《舞出我天地》。
这部电影是一部传记片,说的是小男孩Billy不顾他人目光,艰苦卓绝的练习舞蹈,考上皇家芭蕾学院的故事。但是真正震撼我的,不是小男孩的奋斗的精神,这种片子已经看过太多,早都有点麻木了。真正让我大开眼界的,是故事的背景——可能是激起了家人下岗的记忆——1984年代英国矿工罢工。不过分地说,这是一场改变了英国国运的失败罢工。
# 二
拿到书的第一时间,就翻到了26章《工会与矿工》。这一部分以1983年至1984年的矿工罢工运动为主,详述了电影里面的故事。但是让我非常遗憾的是,这一部分只有撒切尔夫人只有工运领袖,而罢工的主体——工人,却面目模糊不清。
在书中,这场前后一年的罢工,被约化成矿工领袖斯卡吉尔的政治投机。希望利用成功的罢工,撼动保守党的统治,也为自己接下来的政途再得一分。而撒切尔夫人则是希望通过整治矿工运动,树立自己的威望,加快经济改革。当然,也不要让对手获得政治功绩。双方就围绕着各自的利益开始了针锋相对的政治斗争。
因为是传记,出场最多的当然是撒切尔夫人,以及他的支持者。她在罢工运动中的每一个策略,每一个任命都被详细的记录了下来。甚至她的犹豫,她的慌张,作者也都尽量的帮我们保留下来,让我们见识到英国史上第一位女首相的真实风采。如果是撒切尔夫人的拥护者,看起来自然会被她的雄韬伟略所折服,被她的高瞻远瞩所吸引。但是如果是想真正的了解一段历史,这本书所能够提供的则是极为有限。如果这本书是一篇新闻报道的话,肯定是不及格的,因为它只有英国政府的一方说辞,而斯卡吉尔彻底的成为了一个任由人击打的稻草人。
这场罢工最终的结果三十年前就已经世人皆知,罢工失败,矿井关闭,工人失业。斯卡吉尔彻底失败,而胜利的一方撒切尔夫人也并没有受到预想的好评。而运动的主体矿工,更是在罢工期间不得不缩衣减食,过起没有收入的日子。这也是《舞出我天地》主角一家人的命运。
# 三
书还没有读完,当然,肯定还是会读完的。这本书就像是一个窗口,反映了撒切尔夫人拥有的权力,散发的魅力。但我也知道,这个不会是她所有的面向。只有通过更多的阅读,才会知道一个立体的撒切尔夫人。不然,光从这本书中认识这位政治家,无论如何不会理解她去世之后,《Ding Dong! The*Witch*Is Dead》会再次流行。
###更多请关注:https://basin42.wordpress.com/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