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少做一点不会死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少做一点不会死读后感精选10篇

2017-11-15 22:21: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少做一点不会死读后感精选10篇

  《少做一点不会死》是一本由里奥‧巴伯塔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做一点不会死》读后感(一):少就是多

最近读了一本很不错的书,书名如题。看完之后如醍醐灌顶,现代社会,什么都多,什么都过剩,这些过剩的东西占据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无尽的欲望迷失了方向。该如何从这种生活中走出来呢?这本书告诉了我们答案,最牛的是他有完全的操作步骤。
1.自我设限、抓住重点、化繁为简、集中精力、养成习惯、小处着手。这是这本书的六大理念。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一个字,少,因为什么都多,所以你要反过来,尽量减少。减少到你不能忽略他,减少到你不停地专注他,你做什么事才能成功。少,就是专注。以前一直说自律自律,现在的想法是专注之后自然就会自律了。自律,自控力也是一种能力,也是会损耗的,所以有时候过于自律反而会在其他时候爆发,而专注是你自己的选择,就不存在自控能量损耗的问题。自律有的时候是压抑,压抑肯定是要找通道来宣泄的,而专注不是,是针对着目标和兴趣去发展的,是有无穷动力的。如果没有动力,专注就不成立了。
2.作者提出专注于每一件事,比如吃饭、看书、刷牙、走路、开车,不要同时做几件事,把每一件事当成是冥想,专注于一件事,一次只做一件事。比如吃饭的时候就慢慢吃,享受食物的美味。这个观点和现行很多做事方法不一样,比如开车,我们都要放音乐,比如吃饭,有时候会看电视。最近操作下来发现大大有好处,一次只专注一件事,其实就是培养专注的习惯和心境,这样做任何事情都能让自己放空,然后集中全力。
3.作者也谈了设定目标的问题,寻找动力的问题,丢弃的问题,还有很多方法,总之这本书是非常具有操作性的一本书,不是空谈理念。
关于个人管理的书看了不少,很多理念大同小异,大多结合了时间管理,目标管理,做事方法,学习方法,思考方法等内容,只是侧重点不同。写的好的关键是有核心理念以及操作步骤。最近读的最好的就是这本,还有《怦然心动人生整理魔法》。那边核心观点是设定心动的标准。两者都是从做减法开始,只是一个侧重整理,一个侧重做事方法。

  《少做一点不会死》读后感(二):少做一点也无妨

首先感恩黑天鹅的建伟把这本书送给我,打开这本书发现作者居然是 Zen Habit 的博主,这个我也曾近关注放在浏览器书签里面的博客,甚至还是《Zen To Done》作者,他的博客基本排名在世界的 50 强里面,还真值得关注 zenhabits.net。这本书的写作风格还真是他的博客一样,几乎每篇文章都以条列式阐述,这是干货型的书,怪不得在全球这么受欢迎。这本书我读在前面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自我设限,就如同昨天我跟朋友说在做计划最重要的一点其实是在于明确自己有限的资源,以及跟《秩序之美:网页中的网格设计》这本书在网格设计的时候需要明确限制条件,越是明确自己的限制条件,事情才能做得越好,换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对自己越是了解。其次这本书还是相当地接地气,包括平时邮件的处理、如何开始自己的晨间仪式、执行自己的多个项目和目标,在这里我看到很多事务的细节,明显作者也是一个成功的实践者,并不是仅仅专注于在研究“高效”,因为这也是近期自己对比他人的发现,而这就是做到与知道最大的区别。

  《少做一点不会死》读后感(三):【2017三】时间管理系列2:里奥.巴伯塔《The power of less》

自我设限,抓住重点,化繁为简,集中精力,养成习惯,小处着手,此为本书“六大原则”。 ——里奥.巴伯塔《The power of less》 "少即多,关键是要付诸实践“,本书的重点就在于一定要少,专注做重要的、少量的事,用行动说话,才是时间管理的关键。 “自我设限”,是此时间管理的第一步,的确,同样的一篇作文,给你2、3个小时,往往不比给你40分钟,写得好很多。有时候,时间越多——尤其碰上“被任务”或“不擅长”“不乐意”的事——人往往会拖到最后一刻才行动。 故,设限的方法在于,以自己做事的经验为标准,设定做事的时间并调整,养成习惯。 ——时间管理高手们,对自己做事方式、具体事务花的时间可精确到分,这也是可以练习,自我明确的结果。 以后,包括阅读一本书、做笔记、写心得,都要有一个精确时间观念和限定,这样效率才会提高,时间不会浪费在无用功上——如,过分追求编辑的图片样式等,开始我是这样,正文的底色或者边框设置都不用——这是浪费时间哪!“十点读书”等公众号的图片格式固定,字体固定,没有太多花样。

  《少做一点不会死》读后感(四):警钟长鸣

第一次在书店看完完整的一本书。今日兴致使然在书店泡了一下午,翻了两本轻松点的小书。虽然这本书本身很轻松但看之后就不那么轻松了。就是因为现在做的太多了。
其实这本书内容无非是作者总结的6个原则,能让自己轻松点,少做些真不会死:
1、自我设限
2、抓住重点
3、化繁为简
4、集中精力
5、养成习惯
6、小处着手
其实这类的书从GTD、断舍离开始没少看过,道理也懂,只是个人的惰性使得虽然看了很多但都没养成好的习惯坚持下来。还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生活。所以这类书变成常看常新,不断提醒自己。不过这次有点不一样的是,可以借用书里面的观点再整理下自己的生活状态。
首先是制定书面的限制计划,从断网、固定回复邮件的时间开始,有时候想要的太多会忽视真正需要的东西,把一些不重要的内容都限制起来,把精力真正用在刀韧上。其次,say NO的确是件技巧性和必要性很强的行为,减少承诺、降低预约,都是可以把自己从高压无序的生活中解放出来。能够做到真正的少即是多,放慢速度才能活的更精彩。
2016-4-3

  《少做一点不会死》读后感(五):【笔记】从精简入手,然后发现积极动力,之后再谈目标

4p 极简主义=选择得当=快乐高效: ①自我设限; ②抓住重点; ③化繁为简; ④集中精力; ⑤养成习惯; ⑥小处着手。
17p 减少工作量,但完成的都是回报最大的任务。毫无节制就像拿一把铲子挖整整一亩地,集中精力就像在同一个地方挖坑,直到挖出水来。
27p 设限入手点(一次只改造一个领域,直到把它纳入常规): ①电子邮件; ②日常任务; ③玩手机的时间; ④手头的项目数量; ⑤关注的社交媒体数量; ⑥上网的时间; ⑦办公桌上文件的数量。
47p 专注于当下的最佳方法:一是次只做一件事;二是时刻觉察自己的想法。实际上,做任何事都可以成为你的冥想方式。
75p 无法掌控项目清单时: ①安排自己的项目清单:请求谅解要比请求批准容易得多; ②合理拖延; ③和上司谈谈你的工作方式; ④让老板自己做选择。
82p 把大任务分解成一小时内能完成的小任务。
85p 要想简化时间管理,就必须避免太僵化或太复杂的日程安排。与其让日程安排掌控你的生活,不如学会活在当下。所以,有些活动是你可以记载日程安排上,但不一定要去参加的。
92p 适合做批处理的任务: ①打电话; ②查邮件; ③文书工作; ④清理收件箱; ⑤开会; ⑥浏览网站; ⑦做研究; ⑧做维护。
99p 限制收件箱的数量: ①列出所有接受信息的方式:实体渠道+电子渠道; ②评估每种方式的价值; ③合并或删除收件箱。
103p 简化电子邮件最关键的是,绝不让没有必要的邮件进入收件箱—垃圾、通知、搞笑。为了做到这一点,善用过滤器和批处理,并打预防针—让所有人都知道不要给你发某类邮件,告诉他们去哪里寻找常见问题的答案。
118p 采用拖延战略,对所有上瘾症状都有效。冲动就像潮水一样,出现得快,消失得也也快。下一波潮水总会出现的,但你只需关注眼前这一波。只要静静等上几分钟,你就不再那么想上网网了。
121p 整理之前先删减,否则可能根本就整理不完。即使勉强整理好了,你也很难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125p 简化存档: ①即可存档; ②建档材料放手边; ③逐渐减少存档需求。
133p 精简承诺:最重要的四五项承诺列成简短清单+收回无关紧要的承诺。
145p 审视自己的常规活动是非常值得一试的。
159p 把让人分心的小摆设、海报、照片统统丢掉。留几张家人的照片没关系,但如果东西太多,你会很容易分心。
162p 最能让我心平气和的东西去,就是一个干净整洁的家—缓解压力我、更有吸引力、更容易打扫。
165p 给每件东西指定位置,不厌其烦地将其归位。杂物不是自己跑出来的,它之所以会出现在那里,是因为你把它放在了那里。
166p 抑制“想要更多”的欲望,定期审视自己的购物欲望。只有在自己的购物清单上待满三十天以上的东西才可以去买。
175p 吃慢食的好处: ①减肥; ②品尝美味; ③促进消化; ④减少压力; ⑤抵制快餐和“快生活”。
184p 社交场合很容易破坏健康饮食的习惯
201p 找到积极动力,是一切目标实现的基石,是克服艰难险阻的力量,是早起锻炼过努力工作的理由,能让最初的激情消退后仍不放弃

  《少做一点不会死》读后感(六):少即是多

少做一点?什么?我这么忙,你居然让我少做一点
错了,少做一点并不会让我们完不成任务,但是却可以让我们提前完成任务
少做一点坚持的是六大原则:自我设限,抓住重点,化繁为简,集中精力,养成习惯,小处着手
自我设限
自我设限包括各方面,减肥,我们要控制食量,不能太多;健身,我们要限制时间,不能太少,生活中的各方面都应该设限,包括限制时间,大小,限制多少。同时这个限制要让我们既不会太痛苦,也不会太舒适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情也要一件一件的做,而现在,工作意味着数不清的邮件,信息,请求,会议,总觉得自己时间不够,而且任务完不成
想一想是真的完不成,还是中途我看了会新闻,玩了会手机,发了个邮件,打了个电话
也许有人会说这都是我的工作,我难道可以不打电话,不接收邮件吗
不是,但是我们可以先做完手上的工作,可以集中处理邮件,集中时间打电话
自我设限就是在这个阶段我应该做什么,阶段有了限制,时间控制,就会让我们集中精力,抓住重点
举个栗子:为什么有人说书太厚,读不下去,是因为书太厚了吗,是因为没有找到读这本书的目的,如果知道自己为了在书中寻找哪个知识点,带着问题去读书,找到问题的答案,你就记住了这本书的知识点,然后把整本书分解成一个一个问题的答案,还会说看不下去吗
抓住重点,化繁为简
抓住重点的关键在于简化,而化繁为简之前,我们必须要清楚什么是最重要的
问清楚自己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然后化繁为简,删减项目就可以
生活中我们往往就是因为做事情没有重点,分不清主次,就会给自己一个感觉,我的事情怎么这么多,我为什么总是完不成任务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24小时,为什么同样的工作,有的人在一天之内就能完成,有的人就不能完成,区别在于能前者是一项一项的做,完成一项再做另一项,后者是所有的事情一起做
集中精力,活在当下
专注改变人生,当你一直想象积极乐观态度,你就会成为一个积极客观的人,反之,亦然
只有当我们专注于一个目标坚持下去,就会完成目标,取得成功。
如果我今年的目标是让自己的工资翻一倍,那我就要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但是,一个月后,我的目标又变成我想成为作家,今年出一本书,于是我又开始练习写作,等到年底才发现,我的目标都没有实现
专注于唯一任务,让身体和大脑同时协作,只专注于一件事,直到完成,前提是这个目标不会太大
怎样做到同一时间只专注于做一件事
1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做自己心中的头等要务
2做一项任务的时候,尽量排除外界的干扰
3如果你特别想查收邮件或者做别的事,就让自己暂停片刻,深呼吸几次,调整心态
4如果中途有其他任务插进来,把它放进收件箱或者记在笔记本或电脑文件里
5完成手头工作后,整理一下笔记本和收件箱
6有时,中途插进来的任务特别紧急,不能等做完手头的事再处理,那就把手头的事做到哪里,写下来,把所有相关文件放在一起
7时不时做做深呼吸,伸伸懒腰,休息放松一下
养成新习惯,接受”少即是多“的挑战
少即是多的本质:
一由于设定了限制,就要求我们抓住重点,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学会设限
二通过抓住重点,用最少的资源得到更多的回报,抓住重点,就会节省时间,就会在更短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
那怎样才能事半功倍呢?
那就是养成好的习惯,怎样养成好的习惯,本书中推荐三十天挑战,每个月针对一种习惯,只专注于一种习惯的养成,坚持三十天,这个习惯就会根深蒂固,到了这个时间点就会做这件事
从十二种习惯入手,每个习惯坚持一个月,坚持一年
小处着手,确保养成好习惯
无论做什么事,制定什么目标,养成什么习惯,改变怎样的人生,都要坚持从小事着手
决定养成早起的习惯,我知道自己能够提前一个小时起床,可还要要从提前15分钟开始
小处着手会让我们集中精力,容易掌控,有助于我们更快地完成目标,循序渐进的改变更持久
最后第二部分作者通过实践,从简化目标,简化时间,简化电子邮件,学会说不,减少上网时间,清理办公桌,健身等证明少即是多,少做一点不仅不会失败,还会让我们提前完成任务,剩下的时间就是自己赚的,不会再感叹时间不够用,在同样的内做更多的事

  《少做一点不会死》读后感(七):Less is more

       以前我工作,总是在桌子旁边摆满了自己的那些小件龙猫无脸男和巴士车,连喝水的杯子我都要至少摆上3个,一个大容量的凉水杯,一个可爱的玻璃杯(用来喝水),一个超级无敌可爱的陶瓷杯(用来喝牛奶)。在加上一盆文竹,一盆绿萝和一本日历。一扫过去,那桌面是相当的实在啊。跟我去漳州吃卤面一样,阿姨给的鸭胗、五香等配料总让我有种点了2份的错觉,怎么吃不完啊。
      后来,有次心情不好,把桌面所有东西都一扫放入一个亚马逊的盒子里,虽然当时是处于怒气的时候收拾的,但是之后的一个星期,我真的发现超级有用。桌上就只剩下一本日历,一个笔筒,文竹在左,绿萝在右,两个杯子一前一后摆放,清爽多了。跟吃了以前冰工厂的哈芒族一样,爽歪歪!工作起来,比较容易专心了,不会浮想联翩。
      作者的确挺棒的。就拿买东西来讲吧。我是属于看上了,我就要的。很多小东西,买了很多很多。就拿衣服来说,我总是买,但是很多不合适,属于买回来就搁在家吃灰。我妈妈年末大扫除时就说我,这件要不要?我看了看,新的呢, 我还没穿过,心里还在犹豫说不定我在某些时刻场合能穿呢?我妈就说,你明年会不会穿。当我的回答是犹豫的,我妈妈就知道这件不要了。放在家里,到明年的话,她还得再次处理,于是果断丢掉或者送人。
      “需要”还是“想要”
      真的,当你决定是否要买某个东西时,这是一个很好的判断标准。想一想,哪些东西是你真正需要的,哪些东西只是你想要的?只要弄清自己的需求,就能消除大部分的欲望,因为很多东西并不是你真正需要的。或者采用三十天清单方法。每当你想买东西(除了生活必需品)的时候,就把那件东西写在清单上,旁边加上日期。等它在清单上待满三十天,才允许自己去买。
      看完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简化生活和专注。
      Less is more.这就是传达了一种简单高效的理念。它的两个原则就是:
      1.简单意味着设定一个限制,由于设定了限制,我们就必须抓住重点。无论做什么事情,你都得学会设限。
      2.高效意味着专注,由于你集中精力,专注于一个目标或习惯,你就能事半功倍。
      还有重要的一点,是放慢速度,享受做事的过程。无论你是在做什么事,无论是工作上的任务还是生活中的琐事,比如洗澡、吃饭、刷牙,都请放慢速度,试着享受过程。做任何一件事的过程,都值得好好享受。
      生活,就是要享受你所做的事情,每次只做一件事,而且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并且每天制造小乐趣,这样你就能天天愉快!

  《少做一点不会死》读后感(八):人生是在做减法

对于我这种习惯多线程作业的人,此书很实用。几乎所讲的问题我都有,好在给的答案很好操作。但要一一实现也很困难。作者给出的点子,从小处入手,各个击破,一旦养成习惯了,也就摆脱了忙忙忙的人生。
此书和之前流行的《断舍离》主题思想是一致的。用做减法的态度来应对不断被做加法的生活。关键是自我设限,抓住重点。一次只做一件事,讲的是小而精和多而平庸的选择。
其实无论单线程处理事务还是并行运算模式,目的都是提高效率。还记得当年课本讲统筹学举的如何有效利用时间泡茶的例子,适当的并行推进和专注做一件事并不冲突,只在于如何分配有限的时间以及分配的时间里做事的态度。
少做一点不会死,不是说怠慢你的工作,偷工减料的做事情。恰恰相反,工作生活中,只要你正在做的事,就要专注全力以赴,不能有松懈,每个环节都不能少做。
少做的是无关紧要的杂事,大事还是得多做。关键在于如何区分哪些是不做会死的事,哪些是可以放弃的事。最简单的判断就是:长远目标,你的梦想,你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事情。这都是天大的重要的,又是经常被忽略,实现起来有点儿难度的事。就是第二象限重要而不紧迫的事。
这书中强调的小处着手是实现他们的关键。当目标太远大,人很容易迷茫,也会失去动力。那不如像书中所说,把大目标变小,分而治之,各个击破。5年计划分阶段实施就分成5个一年计划,然后在分到每一个月份,每一天。会发现那目标并不难坚持,每天要做的也不多。一步步做下去,5年后就达成了。
时间永远不够用,就用在对自己有意义的事上。觉得不紧迫就不做。像当年上学后又工作的我,在北京七年没有去爬过长城,觉得反正人在北京总有时间可以去的。结果到最后要离开这里,才发现好多印象中来得及去的地方都没有到过。在临走前两个月抓紧每个周末,去北京的名胜古迹转转,长城也爬了个七七八八。没想到两个月的空闲时间走完了几年前想走的大部分地方,竟也没有留下遗憾,但行程匆忙,那两个月的是日程安排还是过紧,自在玩耍的乐趣绝不会有好好计划后没有紧迫感的情况下的多。深刻的教训,如作者所说,要学会在时间上设限,才能从容不迫的做事。

  《少做一点不会死》读后感(九):多快好省,不是每个都好

现在这个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山大。每个人都要很高的要求,要更大的平台、更高的收入,要住更大的房子、开更好的车子。每个人都想多赚一些,发展能更快一些,于是,原本应用于电子界的“摩尔定律”开始适用于一般人类社会,不过含义上却有些相反:在一段时间内,我们的收入呈百分比级增长,我们的欲望和压力却呈几何级增长。我们拥有三十年前我们父辈不可想象的物质财富,我们的工作时间也已从朝九晚五,变成一天24小时、一周七天全劳动,是的,原先的工作时间是8*5,现在是24*7*12*365,只要电话在身边,我们就随时都在工作。
该改改了。
《少做一点不会死》,看着书名,好像与主流社会价值观相违背了,其实,它正纠正着往错误方向行驶的列车。正如前文所讲的一样,作者里奥﹒巴伯塔在这本书的引言中也说到了自己类似的生活状态:忙不完的工作,越来越超标的体重,越来越顶不住的压力。但作为一个高效的管理专家(当然,也许是他写完这本书之后才成为的),他很快就想出了解决方案,并把其总结为简单高效的六大原则:自我设定、抓住重点、化繁为简、集中精力、养成习惯、小处着手。
当然这简单的六句话只是个大纲,从一些宏观方面提出了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应该学会做减法了,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不停地做加法,甚至乘法。书的第二部分,作者还很贴心地为我们提供了实践方法,主要是针对工作方面的,比如说就我们工作中每天都要遇到的电子邮件吧,好像不是什么大事,作者就从“限制收件箱的数量、限制查邮件的时间、减少收件量”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很多有效的建议,而仅仅就如何减少收件量,他还提出了五种小方法。而这样减少我们工作强度的妙招,在书中随手拈来、不胜枚举。
书的80%是叫我们如何“偷懒”地工作,后小半部分,还教我们如何轻松地生活,如放慢生活节奏,慢慢吃饭,慢慢开车,健身、健康生活。
作者里奥﹒巴伯塔是一位美国人,但很叫人惊讶的是,书中很多地方都体现出东方哲学思想,有佛家的禅意,也有道家的清修,还有儒家的和,我们读起来,也是倍感亲切。
文/ashley
              书评原创,转载刊用请豆邮联系~

  《少做一点不会死》读后感(十):做的越多就意味着越好越成功吗?

  遇见这本书之前,我的生活是这样的,每天上班打开电脑给自己列出不下十五项当日To Do List,然后发到小团队讨论组。为了避免拖沓,我甚至还会在每项任务后面标注好完成的时间节点,但往往是包括我在内的队友当天任务完不成,或完成的没质量,大家一起闲聊的时候还会抱怨忙却没成果,看完书才发现这样的工作是有问题的,一味的追求多反而得到的更少。
  
  首先先谈两点触动我内心的体会:
  
  第一点这本书给我打开了另一扇窗,书中核心思想是讲简单高效的6大原则,包括自我设限、抓住重点、化繁为简、集中精力、养成习惯,小处着手。其中唯一目标体系是我觉得非常棒的理念,书中的唯一目标”体系,是尽量简化目标,挑选出最重要的目标,集中精力完成。回想2016跨年时我们的朋友圈被各种目标、各种计划刷屏,包括我自己在内也列了超多,拿出手账本翻回去看看,貌似一个都有还没开始呢。
  
  另外一点项目管理对我也有非常大的触动,比如接到一个项目后你觉得什么最重要,按照之前的惯性思维,接到项目后我会先考虑分工,然后收集资料,再进行项目推进的安排等等。而书中却提到了一点概念“完成项目最重要”,所以更应该集中精力推进项目。再接到项目后我会尝试先在项目旁标注好我想要的结果,在我的结果旁标注好任务,在任务中选出我必须要马上着手的,并集中精力干掉它,当然根据专注的原则,我们可以每次只尝试做一项任务,一项项的任务做完,就会漂亮的完成项目。
  
  那读完书我将在哪些方面进行改善呢?毕竟读书的目的不是读,归根结底是用。
  
  遵循这6大原则我开始整理我的生活,根据“唯一目标”体系我完成了对下班后的时间利用的一个规划,我开始尝试简化目标,从2016年初立下的众多目标中筛选出下班后的时间规划这一个目标,并列成可执行体系,如下:
  
  【下班后】时间规划目标体系
  
  唯一目标:2016年写书评24篇
  
  次级目标:每两周写一篇成型的书评
  
  当周目标:一周用来看书阅读,另外一周提炼书评的核心思想和写作思路,并学习其他书评人的写作思路
  
  每日行动:每晚看书50页,并记录部分看书感受
  
  同时我还把每日的任务进行了简化,把任务分为头等要务和批量处理任务。只要我每天能集中精力完成我的三项头等要务,那我这一天就算没白过,这样尝试下来,我发现我的压力没有那么大了,做事情开始心中有数,不急不躁,这状态简直棒呆了!
  
  每天工作没限制、生活没限制、下班后的时光没限制、带来的是毫无节制、忙忙碌碌、超负荷运转、做事寥寥草草的生活和工作状态,通过学习转变思维做事抓住重点化繁为简,再集中精力完成“少”的任务,这样想想是不是就觉得轻松点,我们再从小处着手养成良好的习惯,长此以往生活是不是都变得更带劲了。书中还有很多精华内容,学习并实践起来,生活也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