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这样读书就够了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后感10篇

2022-04-18 10:35: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后感10篇

  《这样读书就够了》是一本由赵周著作,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48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012-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后感(一):这样读书就够了

这是一本什么书,这样的一个书名的确吸引了我。到底怎么读书才更有效果呢?这是一本针对成年人没有时间,读不下去,看不懂图书的人而写的,着得讲到拆书的方法,大概的意思就是说,你读一本书,你可以不用全部读完,哪怕只是其中的一小段,你也要针对其内容,演练出自己的观点,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将书本止的知识转成自己的知识,并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
   这个方法叫做拆书方法,做拆书的一群人叫做拆书帮,个人也可以拆书,叫拆书者,叫法无所谓,知道什么叫做拆法就可以了,其实对于这种方法,我感觉还是比较适应于刚读书的新手,或者一直不喜欢读书,现在刚好想读却又读不下去的一群人,对于我不存在这个问题,我喜欢读书,而且每周都会安排固定的时间读书,根本不会对读书感到压力.当然对于读过的书,都会写书评,基本上能够做到每书一评,不仅仅只是摘录,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书的一些有用的东西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不用太于拘于书中的某一小段,或者优美的文章,对于好的书,我会阅读好几遍,每隔一段时间会重读。不是很喜欢每讲一小段就做总结,提练,感觉很浪费时间,我也觉得没有必要。而且有些就是自我意淫,自我想像,没有事情也要找出一些周边适应的案例来说明了书中的观点。就像写书评,更多的是个人的一些看法,并不能代表公证的看法。
   总体上讲,这种方法还是可以学习的,特别是对于培训师而言,重要的是将自己的观点分享,更多的好的东西可以来自经典书中的观点,并结合自己的想法加以归纳,然后传授。像翟鸿燊,刘一秒的讲座都是来源于一些比较的管理学,国学经典书籍,只是他们擅长拆书,并转化为一种知识,只要你愿意,你也可以做到,只要你学会拆书的方法。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后感(二):理解RIA阅读法就够了

书中前半部分比较精彩,介绍了成人阅读的现状和一种RIA的便签阅读法,后半部分偏向实践的案例(可以快速看),个人觉得这种方法虽然真正实践出来可能会比较麻烦,但确实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学以致用)能力。
另外书中提到一种生存余力理论模型(Margin in Life Theory),基本观点是:一个人总是在他需要的精力与可提供的精力之间寻求平衡。那些消耗个体精力的事情,叫做“生存负载”(Load of Life),而处理这些负载需要“生存力量”(Power of Life)。无论生存负载还是生存力量,都由外部和内部因素构成。
关于生存负载,外部负载主要指的就是工作,包括职场工作和没有薪水的家庭工作;内部负载主要来自于个体不断发展的生活期望——想买房,想换车,想升职,想40岁之前达到财务自由。
生存力量呢,外部的力量源自家庭背景、人脉资源、经济能力等;内部的力量就是个人的能力和经验。
而麦卡卢斯基强调的“生存余力”(Margin in Life)就是生存力量除以生存负载。
啰嗦了这么多理论的东西,其实生存余力就是想指出:一个人要从事学习活动,必须拥有一些生存余力。所以你如果不想读书,说明你生存余力不足。自己思考下究竟哪方面缺失。
还有,个人比较同意书中一个观点:阅读本身也不能创造价值,理解和记忆知识都不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才有可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只发生在把读来或者听来的知识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反思之后。真正学以致用,才能使阅读产生价值!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后感(三):一本教你怎样读书的成功学

在这里强调一下,我不是认为成功学一无是处,但是大部分的成功学真的是一无是处。
我认为其是成功学的第一点是在其一,为刘一秒脱罪;其二,其也多有语焉不详的地方。就好比告诉你画马很简单,随便画几笔,有头尾身即可,再添几笔毛发等细节便成为了徐悲鸿的马。
其实这是谁的错,我个人以为也不全是作者的错,是大家共同的错。如果你是一个训练有素的画作系的学生就不会如此了是吗?可是作者没有指明这一点他也是有错的。
例如,该书中作者的主要读书模型就是RIA。这其中你发现了什么?RIA的具体细节都没有详细的讲明如何操作。r的部分具体如何思考,如何考核确认自己做到了?全部都靠I来做?那I的水平谁又知道呢?正如其在地225页标明了7级拆书家的等级也没说说明如何确定。
这里如此种种都例如国外对科维的7个习惯吐槽一样,什么是以终为始?
如果大家真的对个人提高能力有兴趣,建议大家还是多看看神经科学、思维决策相关的书籍为宜。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后感(四):便签读书法与成人学习思维

作者:赵周,毕业后在阿里历任销售、团队管理、数据库营销、培训管理后到国企做市场总监,学术书店的副总经理,之后主要从事帮助职场人提升能力的培训工作,深受企业和学员好评。
在一次上完课后,赵周产生自我怀疑,闪过念头:“一群这么这么优秀的职场工作者,聪颖、灵活、年轻、积极,他们需要听我讲三天课吗?他们自己读三本书难道达不到一样的收获吗?,他们到底需要地是什么?”
五年后,有了这本书《这样读书就够了》。也有了拆书帮。
1.为什么有些学习方式更有效,而有些却不行?
2.想让职场工作者快速增加能力,我们有什么办法?
作者让我们带着两个问题阅读这本书,我也希望你带着这两个问题阅读本文,并深度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希望对你所收获。
书中一开始提到一个理论。1963年,密歇根大学的成人教育学教授麦卡卢斯基提出了生存余力理论模型,其观点是:一个人总是在他需要的精力与可提供的经历之间寻求平衡。
生存余力理论模型
生存余力理论指出:
一个人要从事学习活动,必须拥有一些生存余力。
一、读书为何这么难?
我们在日常学习中,一般会遇到三大问题:
1.没时间、没精力——压力与学习的矛盾
如上文提到,如果自身生存力量没有大于生存负载,导致生存余力不足,让自己生活在空有计划想法,却难以付诸行动,让自己减少生存负载,增加生存力量,拥有更多的生存余力进行生活和学习。
2.看不懂、记不住——搞错学习主体
以书为学习主体,错了吗?当然。学习的主体应该是你自己,根据你的需求来选择知识,选择书籍,让自己成为学习的核心。
3.看不下去——不明确学习目的
如果你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致力于能力提升和行为改变,那么你所要做的就是吸收并理解知识,并进行实践探索,学以致用,使创造价值远远大于书价,而非为了读书而读书,特意读完一本很多你并不需要知识的书。
而对于高级学习者而言,他们的学习方法,不但不会出现这三大问题,而且有着与我们传统教育所不能教导的学习方式和思维。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诺尔斯创立成人教育学,并定义为“帮助成人学习的艺术和科学”,以区别于普通教育学“帮助青少年学习的艺术和科学”。而其五大公理,便是高级学习者的思维。
1.自我导向:能够参与诊断自身的学习需求、规划、实施和评估自身的学习经验,其强调主动参与,而非被动。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也强调主动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
2.关联经验:学习过程中,能有效地联系过往的经历和经验,加以思考和利用,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
3.强调实践:选择学习内容,倾向于实用,考虑的是“是否用得上”,判断学习效果的衡量标准"是否用上了"。
4.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不需要过分追求理论的深入、体系的完善、细节的论证,足够解决问题就好。看似与我先前写的的知识管理有所矛盾,其实不然。为何?欢迎思考后评论交流。
5.内在驱动:有着强大的自我驱动,进取之心,希望解决问题、增加能力和自我实现。
拆书帮的方法论就是建立在这五大公理的基础之上。
二、拆书帮学习理念
一般的培训课程,少则几千,多则几万,而核心内容和书是相同,可价格相差百倍,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培训比读书贵几万元呢?
图书=核心知识+书面表达
培训=核心知识+口头表达+ I
图书+ I =培训
从上面可以看出,差距便是在“ I ”,有效地促进了学习的因素。而拆书家和主持人便是掌握着 I 的灵魂人物。但对于个人而言,掌握 I,就是具备一种能力,通过阅读吧知识拆解为能力的能力。这个能力是真正学习能力,很重要也很值钱。
I(引导促进)=以学习者为中心+激活经验+促进参与+催化应用
可以看出,导致培训比阅读效果更好的 I ,其实就是体现了成人学习公理实际的落地和操作。
有了 I ,学习者更容易理解知识。(体验)
有了 I ,学习者将知识和自己的经验联系。(反思)
有了 I ,学习者更容易应用知识。(体验)
有了 I ,学习者对知识的影响更深刻。(反思)
有了 I ,学习者对知识进行第一次时间(安全的演练)。(体验)
有了 I ,学习者在演练后得到评价。(反思)
A(拆为己用)=体验+反思
通过对比考察成人教育学理念和优秀的培训,拆书帮把有效促进成人学习效果的元素I,把知识拆为己用为A,加上核心知识的R,便形成拆书帮的实践方法的三大核心环节。
R(Reading):阅读图书片段
I(Interpretation):拆书家引导促进
A(Appropriation):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帮理念实践的两种形式
 拆书帮的三种实践方法
三、便签读书法
目标:
1.缓解书本厚读不完压力;
2.集中注意力,聚焦于思考和应用
3.保持兴趣,加快学习进度;
4.方便事后整理;
5.有效处理难懂和重要的地方。
原则:
1.明确致用类书籍一定是应用,不再停留在对书负责阶段;
2.便签是为了阅读保持清晰思路;
3.简单易用的原则和工具,降低便签法的复杂程度。
工具:
1.三本不同颜色便签
2.一组多色指示标签
3.一支笔
步骤:
1.确定读致用类书籍,目的是提升自己能力并应用于生活;
2.要求自己用较快速阅读;
3.遇到核心观点、建议、难理解,判断是否有用,再细读相关内容;
4.用I标签写下重述知识点和总结启发;
5.A1写回顾自身经历、情境;
6.结合自己的观点/建议/启发,A2写设想自己以后如何应用;
7.页面边缘贴指示标签;
8.读完书籍把所有A2便签取出贴在墙上或笔记本上提醒自己。
注意事项:
1.原知识浅显易懂,可以不用I,划线即可;
2.I和A1控制在一张纸以内,A2一张只记录一个应用点或计划;
3.指示签用于提醒且方便贴取A2;
4.真正的挑战在于自己给出I,拆解出A1、A2。
充分练习RIA,你可以成为拆书家。
四、高级学习者学习理论
1.体验—反思
不是所有经验都能引发学习,诺尔斯认为,学习就是把各种经验转换成知识,需要“反思性实践”。
2.联系自己,帮助记忆
学习者把知识和自己建立联系,理解知识的意义,通过意义学习和推敲而存储入长期记忆才能有效改变行为。
3.锻炼专家思维模式—解决问题
专家拆解认识过程是:陈述性知识转化为应用的程序性知识,掌握解决问题需要的行动顺序,对问题的关键部分进行新的建构,发现问题汇中相同的本质。
解决问题两个阶段:问题发现阶段—创造性思维,对新问题进行回应;问题解决阶段—当前任务寻求解决方案。
4.重构式的学以致用
突破扩张式的思维习惯,在重构式的学以致用中改变思维习惯、强化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作者:小徐同学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后感(五):实用学习主义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有一样的同感,自诩为一个‘爱读书’的人。爱读书的人也爱买书,书是越买越多,望着逐渐塞满的书橱,有一种满足感。开头偶尔想起来翻翻,想不起来就搁着。慢慢的新书变成了旧书,旧书成了压箱底,从刚买回来的欣喜到提不起兴致,拿忙为借口没有勇气翻开读完。
    另一个读书的难题出现在读实用类书籍的时候,经常读到一段觉得写得真好,说的真对,回头什么也想不起来。
    当初买这本书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读书难的问题,到底应该怎么读书。本书给出的几个解决方法说的很实在。首先针对没有时间读书,可以化整为零,利用零碎的时间,哪怕一次五分钟,十分钟。总感觉书读不完,不要抱着从头到尾每一句都读到的心态,尤其是对致用类的书,这本书里摘取了很多大师所著书籍的段落。有一句话我印象颇为深刻:如果本书有一条建议你在生活中真实实践过,这本书就完全可以丢弃,因为你已经值回书价。
    对于致用书而言,检验你是否真正读过一本书,就是看你在生活中的实践。没必要通篇来读,看目录先把自己有需要的部分读过,并且积极实践,这个过程已经享受到一本书带来的喜悦,读书是休闲和学习的一种方式,实在没必要产生压力。
  ‘阅读--回顾--实践’这个步骤于学习也十分有益,书中不止一次拿《杜拉拉升职记》中的段落来距离,先读懂这一段,理解透了引发思考比如书中人这么做事好在哪里,有没有我日后可以借鉴的地方,回顾我以前在面对类似事情的时候是怎么做的,看了这一部分于我有什么启示,日后碰到相同问题怎么来解决。
    书评中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没有全部读完本书,书中所写的解答了我读书方法的一些问题,而且让我意识到个人才是学习的主体,总归收获良多。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后感(六):成人教育学的实践者

   《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是本名字很特殊的工具书,为什说是工具书,在于它告诉你的不是知识,而是方法,是活学活用知识的方法。对于书中的理念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但关键是怎样把它落实到行动中去。作者提出了“拆书”这一策略和方法。
   这本书主要解决两个打问题:“什么是拆书”、“什么是拆书帮”。第一、二、三、六章阐明什么是拆书、怎样拆书;第四、五、七、八章旨在说明什么是拆书帮,拆书帮的活动方式。(按此逻辑可把第四、和六章调换一下顺序)
在什么是拆书这个问题上,作者指出拆书的对象主要是商业类、致用类图书,拆书的方法分三步走即RIA法,Reading(阅读片段)、Interpretation(引导促进)、Appropriation(拆为己用) 。首先对一本进行片段式阅读,不一定全部逐字读完,对重要观点用自己的语言重述记录,;其次,联系自己的相关经验进行思考分析或经过拆书家引导思考,最后,结合书中的观点明确自己下一步该怎样做,把上述想法写在一张小便签纸上贴在书中的相关位置,(估计是写批注写不下的缘故)
   为什么要这样读书呢,作者指出因为现在很多职场人感觉没时间、没精力读书,即使读了也不一定完全看懂和记住,最终导致买了很多书但却看不下去(这一点非常像我)。作者就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拆书的思路和方法。这本书的引子很有意思,讲了一则关于“大师”的故事(最近的热门话题),关于企业培训大师刘一秒为何能火的故事,探究中小企业家们为何心甘情愿的听他的天价培训课。其实,大师实际上也是在拆书,只是拆的还不够专业,加了些吸引眼球的“忽悠术“而已。而拆书帮的拆书核心是旨在把知识转换成行动从而提升能力,所以作者说“拆一本30元钱的书等于听一堂3万元培训课的效果”。此语一出,不知会伤及多少培训界人士的心啊。
拆书帮的学习方法建立在成人教育学的五大公理即:自我导向、管理经验、强调实践、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内在驱动。如此说来,那成人教育的过程应该也要遵循这几条公理,但联系自己现在的工作,身在一所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我们的学生似乎主要是为文凭而来,虽然他们通过了成人高考但接受的并不是成人教育,这真是一个悖论。其实悖论的原因是这些成教的学生中很多根本不属于“成人”的范畴,是没有工作经历高考落榜后直接来这过渡一下的。而那些真正有工作经历的却不在学校学习而是“在职学习”(其实是自学),这样一来我们的成人教育就似乎没了对象,如果说有那只有短期的培训班学员了。
    这里引发的问题就是成人教育(或者说继续教育)的定位问题,继续教育的实质是帮助有了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现在的继续教育更多的是帮助人们提高文凭的层次,但文凭并不是核心竞争力,只是一个前提而已。所以继续教育并不主要是学历教育而是能力教育。可现在社会环境下,文凭的敲门砖作用也不能忽视,否则国家不会每年隆重的组织成人届的高考了。上述不知是否这也是现学现卖,R:读到了成人教育学五大公理、I:联系了自己的继续教育工作、A:接下来的就是在学生培养方面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多提供锻炼学生能力的各种平台,比如说学生拆书培训会。
作者赵周的经历也很传奇,说起拆书帮的源起似乎也是被逼出来的,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他也想像传播福音一样传播拆书帮,希望这个种子播下去之后能茁壮成长。需要注意的是拆书帮不是帮会,不是教会,而是学习会。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后感(七):重新检视阅读后的简单记录

用时:60分钟左右,用的是挑读和挑读;
1整体讲了什么?
利用成人学习理论,介绍了几种方法,帮助成人学习者将书里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
2关键词有哪些?
拆书、便签阅读法、成人学习、经验、初级学习者、高级学习者、促进学习者、学习型组织、习得性无助
3细部讲了什么,如何讲的?
成人学习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
提倡不用将书全读完,重在应用
成人学习理论的介绍
三种学习者
拆书的方法
拆书帮现场的流程步骤
4有道理?全部或部分?
还是蛮有道理的,特别是针对那些读不进去书的人
5与我何干?
联想到自己想学的例如一些育儿的,可以用这种方法;
而且2014一起进步群里的读书活动,可以采取这个拆书法
在成为自己的拆书家基础上,想成为别人的拆书家;
也想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同学,利用这种方法帮助家人成长;
6与《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比较
记得某位大牛说,有了《如何》,这书根本不用看之类的言论;
我觉得这个有失偏颇,两书的目标人群不太一样。
《这样》目标人群是那些读书读不进;《如何》是那些想提升读书认识,能坚持读书的人;
两书的要求也不一样,前者提倡不必读完,后者更多是介绍如何先完整理解一本书,再评价它;
当然,《这样》中提到的,联系自身经验和用自己话说,是《如何》中提到的,验证是否理解一本书主旨的方法;
但《这样》的一个特色,是提出成人学习和学习型组织,这就很实用了,试想,如果连书都读不进,当然用不上《如何》法了。
《这样》针对不喜读书的习得性无助现象,提供了种解决方法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后感(八):本以为教你如何高效读书,实则是教你如何进行现场拆书培训。

关于这本书,我想大多数人一定抱着和我同样的目的看书,希望能够得到如何正确拆书并达到理解内化的程度,希望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可是直到真正看了这本书,我才有所后悔购买书籍。

按照平常的阅读习惯,已将笔和本子准备好,特别期待我能够收获更多的有效读书方法。万万没想到,这么厚的一本书,竟然通篇讲的都是如何现场拆书培训,而且非常详细,对于这样的内容,我只想说一点:对于渴望知识变现的人们,更合适。倘若如果你是想要获得自我拆书的技巧已达到提升的目的,查看目录,选择其中的一章看即可,这里,把书籍分成4类,侧重于实用主义书籍,对于其他书籍反而忽略简单。

分享书里较实用的拆书方法: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后感(九):可操作性很强的读书方法

详细总结

可以看这里 这样读书就够了 - 简书

本书主要观点

先让我们看看读书和培训有什么区别 图书=核心知识+书面表达 培训=核心知识+口头表达+I 培训=图书+I 这个I的价值等于培训和一本书的差价,如果我们自己提取出了I,这样我们就完全可以通过深度学习一本书达到一场高额培训的效果。 这个I是什么呢? 我们参加培训的目的就是把培训的内容拿来用,产生直接的效用,我们成人读书其实最終也是希望达到这样的效果,但是我们多年的读书经验使我们练就了一身记忆,归纳总结的本领,却不知如何把书中的内容拿为几用,我们仔细阅读,却没有刻意提取,而培训却是提取出一个核心理念,来带领我们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I=以学习者为中心+激活经验+促进参与+催化应用

本书的优点

提出了一个很容易操作的读书方法,简单可操作~和番茄工作法有的一拼 举个例子

这是《高效演讲中》的一个片段 R(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这段讲的是,我们在做演讲抱着给观众派发礼物的心态,可以极大的缓解紧张。人们在慷慨的给予时,会变得更加放松,更加自信,更加有趣。 A1(自己和这个片段有关的经历) 我以前上台演讲时,为了克服紧张用了很多方法比如拿着一张纸,再比如把下面的观众想象成大白菜,甚至把下面的观众想象成裸体的,但是都没能克服紧张。 A2(以后怎么做) 以后再做演讲时,我会在上台前这样想,我这次来是给大家分享观点的,我分享的观点就是派发给大家的礼物。既然是送礼物,就可能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没关系,只要有一个人喜欢我的这次演讲就是有价值的。

本书的不足

1现在读的大多是电子书,用便签纸当然不靠谱了。

图书与培训差I。培训与自己真正应用还差着其他东西呢! 详见 如何把看书,培训转化为实际行动?(知道做到)书评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后感(十):成人学习方法论——《这样读书就够了》

去年8月份参加了几次“拆书帮”的读书活动,拆书不是拆开书,是拆解书中有效的方法,达到可应用的目的。主要对于致用类书籍,由拆书家引导——阅读、反思、应用。倡导一本书不需要读完,甚至只是学习几个片段,通过阅读书中一个部分,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达到理解,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并觉得以后我要如何应用书中的道理方法。

因为自觉读书慢,读完一本书虽然也有感触,但是又无迹可寻,便仔细研读了下“拆书帮”创始人赵周的——《这样读书就够了》——一本“成年人学习方法论”。

《这样读书就够了》的核心思想是:

不会成为生存负担。

学习的主体是人,而不是书本。

致力于能力提升和行为改变。

首章提到1963年,密歇根大学的成人教育学教授麦卡卢斯基提出了生存余力模型。基本观点是:一个人总是在他的需要的精力与可提供的精力之间寻求平衡。那些消耗个体精力的的事情叫做“生存负载,而处理这些负载需要“生存力量”。你的生存负载如工作、薪资、家庭等外部负载;自己想要买车、买房、追求更好的物质精神生活等内部负载生存能力如外部力量源自家庭背景、人脉资源、经济能力;内部力量就是个人能力与经验。用生存力量除以生存负载,就是麦卡卢斯基强调的“生存余力”。

比如你手里拿着一本书,在每个页面中心的文字部分叫做版心。围着版心的页面四周的白边,就叫margin。你可以在margin记录自己的心得。如果页面文字太多,就会把margin挤的过窄,整个页面就密密麻麻,读起来非常累。

职场工作者的生活也是如此。“如果能够保持一定的余力,那么就能够很好地应对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更好的承担风险,能够从事各种探索性和创造性活动,也更有可能进行学习。”

当然,margin过多也不好,一本书的空白太多意味着内容太少,就不会有人愿意买书;一个人生存余力过多,也意味着他对他人没什么价值,可能会失业,也可能是“白占土地”的主儿。

而当你阅读起一本书,或者是十万到百万字不等,如果阅读完整部书需要花上一定的时间,而全书未必所有的内容都是你当下所需要的,你完全可以找到目录直接阅读你最需要最感兴趣的那一部分。放心,这不会影响到你的阅读质量,而且还节省了时间,让你拥有更多的生存余力。

《这样读书就够了》为我们介绍了一种名为“拆书帮便签读书法”的方法来帮助我们阅读以达到以上的目的,方法简单易学:

原则:1、对阅读要有不同的看法,不再停留在对书负责的阶段,而要明白阅读致用类图书的目的一定要应用。2、使用便签是为了在阅读时保持清晰的思路。3、采用简单易用原则和使用不引人注意的工具,比如便签、笔。因为它们简单,所以可以使用降低便签法的复杂程度。这样你就可以把心思集中在阅读和思考上。因为太过复杂、要求太高的方法工具会让人望而却步。工具:1、三本不同颜色的便签纸。分别用来做三类笔记第一类拆解(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第二类拆解(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第三类拆解(A2):以后我怎么应用2、一组多色指示标签。3、一支笔操作步骤:1、确定你要读的是致用类图书,你读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某方面的能力、技巧、方法,并将其应用带实际工作和生活中。2、要求自己用较快的速度阅读。3、遇到核心观念、重要建议,或者较难理解的地方,先判断这对我是否有用,则放慢阅读速度,细读相关内容。4、拿一张 I 便签,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重述知识点,或者总结启发,写下来,贴在相应书页。5、回顾自己有没有经历过,或者见到过类似的事情、情景,那一张A1便签,写下来,贴在相应书页。6、结合读到的知识(观点/建议/启发)与自己的经验,设想自己今后可以如何运用。总结的内容应该是具体的而非笼统的写在一张A2便签上,贴在相应位置。7、在有便签的页面边缘,贴上一张小小的指示便签,以示提醒。8、用此方法读完整本书后(或者读完自己认为值得读的部分后),把所有的A2便签拿出来贴在墙上,提醒自己日后应用、改变行为。注意事项:1、若原知识非常简单易懂,则可以不用I便签,只在重点内容下面加下划线或其他标记就可以。(个人觉得在书上空白处写下来亦可)2、写的内容要尽量控制在一张便签之内。有时 I 和A1便签上的文字较多,那么可以再加一张便签。A2便签上的文字无论如何不能超过一张便签。如果你想到3个应用点或行动计划,那么就写3张A2便签吧。3、指示便签使用曰提醒自己这一页有便签,尤其是拿出A2便签之后。可能多一过一段时间,你希望把贴在墙上的A2便签再放回书里面去。4、其实要很自如地运用便签法,最挑战的地方在于能够自己给出 I ,然后拆解出A1、A2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