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單身》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單身》读后感10篇

2017-12-01 22:17: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單身》读后感10篇

  《單身》是一本由克里斯多福·伊薛伍德著作,新經典圖文傳播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TWD 280.00,页数:23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單身》读后感(一):死亡也不能把你我分开——读《单身

      初中时接触耽美,当时只是怀着一种好奇与从众的心理来看的,所以生冷不忌,看了许多或好或雷的书也无所谓,到了高中才发现自己当时的想法是那么的傻,开始有选择的看书,就是这个时候我在网上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也知道了这本书的写作背景,觉得莫名感动...所以一直想找来看看,但由于当地的书店和图书馆都没有找到就一直没去看,直到高三时看到同学在网上买书,就拜托同学帮忙定了一本,然后就怀着一种期待心情等待它的到来,记得书到的那一天我们下午要开家长会,于是就用了一个下午把书读完了。
      《单身》这本书其实很短,讲的就是一个大学教授乔治失去挚爱后的一天,这一天开始于他对逝去的同性恋人的哀悼,他的内心极其痛苦,但他还是要像往常一样生活,晨起、如厕、用餐、上课、健身,好像和过去一样,但陪伴他的那个人已经永远离开了他的生命,他的灵魂已一同逝去,只留下了他的躯壳。他的悲伤与痛苦永远不能和他人分享,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同性恋就是道德败坏,就是怪物。其实爱情不分性别,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男是女,仅仅因为你是你。
      我没有谈过恋爱,所以我并不知道那种失去了爱人感觉,但是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我似乎了解这种感觉,就好像失去了全世界,只剩孤独

  《單身》读后感(二):悲剧的序幕从少数派开始

第一次接触到《单身》这本书是在香港,当时买近百港币,习惯了均价二十的大陆价,是在忍不下这个心。回来才发现大陆是不允许出版的,这号称第一同志文学的著作。后来在当当上发现大陆第一次出版这本书,不假思索的就入手了这本书。在读之前还专门找了《A single man》的电影来看。看罢小说,也是与《One day》一样,小说与电影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这部原著小说,无论从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着墨上,与改编版本的电影都有着诸多不同之处。凭借着文字这个载体,小说拥有更多的人文思考精神启示。电影则更像是小说的再创作,对本书有着特殊情感的汤姆•福特放大了小说中的情感部分,尽量避免了一些惹人争议的故事桥段。两个版本都非常具有可看性,但书本带来的延伸思考当然比100分钟的影像有过之无不及。乔治的“单身”还有一部分是指精神层面的,这是一种孤独对抗整个世界的悲沧感,并非只有恋爱中的人或同志人群特有。正如电影版《A Single Man》的开头,漂浮在水中随波逐流的乔治一样,无法呼吸却得不到帮助,也看不到生活的边际。 《单身》讲述的是同性恋乔治失去小自己18岁(是不是啊?)恋人吉姆后一天的所想所做。从一句“WAKING UP, BEGINS WITH SAYING AM AND NOW.......”开始,最后以假设乔治突然死去为结束。整整一本书都充满着那种爱人死后的痛苦感。作者的亲生经历是这本书的原型不再赘述,但是在那个连“出柜”是何物都不知的年代,作者将这个“弱势群体”读的是那样的透彻,现在亦是如此。就如同斯川克一家的方式,有人如同斯川克先生,对吉姆乔治心生厌恶,却又充满好奇,愿意邀他们到家里吃饭却不愿扯上一点关系;有人如同斯川克太太,就得这是魔咒,同情之余不忘希望他们能够参加驱魔仪式回归正常。
         乔治并不打算告诉邻居们吉姆的死讯,而是说回了娘家,这样的话,写出了多少同性恋的无奈。就像有个豆友写的书评:“ 乔治默默地走向死亡,同性恋的身份昭示着悲剧的开始,同性恋人的意外离世则掀起了悲剧的高潮,而悲剧仿佛漫长得没有终点,死亡才是乔治视野的最远所及。 ”弱势群体,从一开始便是悲剧的开始。
         我喜欢这本书的格调,包括乔治在里面的隐忍,在操场上幻想网球男的意淫,最后在酒吧和学生的暗暗调情。喜欢乔治最后聪明的“回答”肯尼的问题,喜欢书里没有一心求死的痛苦。
         “从这里的海边往北走几英里,悬崖下有一座熔岩礁,上面有灌满海水的坑坑洞洞,退潮时可供游人近观。每一池互不相通,池内景致也各有特色,想象力丰富的人可以为它们取名字,例如乔治、夏洛特、肯尼、斯川克太太。为方便思考起见,你可以把乔治和其他人视为独立的个体。只不过,海池并不是个体。暂且将每一池的海水视为意识,里面充满被猎食的焦虑、血盆大口的贪婪、机敏的直觉、顽强吸附海岩的老贝、在深水闪耀的未知秘密变化多端的凶险生物神秘地向光明的水面移动,或许传达着警告的意味。如此多样的物种何能共处一池?因为他们别无选择。他们的世界是由海岩的熔岩礁撑起的。此外,在退潮期间,他们彼此不相识。”
         当然,真正让我与这本书精神相连的是一种神奇的契机。当时,我正坐在从曲靖回昆明的火车,那种依依不舍前所未有的。少数派的孤独感袭来,那时候才真正感受到了这本书的思想内核和个人体验相连。愿未来都无限美好。无论是少数派还是大部分。

  《單身》读后感(三):失

      同性间的感情就算没有性可能也会让一个人同时幸福绝望到发狂吧.
      即使只是每天早晨的咖啡和面包
      或者每天晚上沙发上相对阅读
      即使只是和一般的旅行一样的平淡的旅行
      也会让人萌发从此就在这个风情万种的地方生活的想法
      只是因为那天下午有你,所以阳光才显得特别热情
      克里斯多福的迷人之处就在这里,他可以把对一个人的思念以一种漫不经心触目惊心的笔触写得动人心魄
      又能够调动自己全身上下每一根神经的热情
       真正的人生总是和失去有关。
      

  《單身》读后感(四):圆满

以前微信上有个段子,说分手后会彻夜难眠,因为习惯了身边有人陪伴。然而习惯着习惯着也终究会习惯。话是没错的,但是终有意外。

整部小说的节奏非常紧张,回头去想也不过描述了乔治的一天而已。巧合的是,我正是在一个周日,从睁眼到傍晚,在不同的场所和时间断续的看完了这本书。当自己的一天和他的一天似有若无的在时间线上重合,一切好像变得更有意味。尤其是合上书的瞬间,想到这重合,竟然有点苦涩

情深不寿。爱人的突然死亡,大概是世界上最让人无法接受的事吧,所以乔治逃避,又痛哭,又想放纵,但是还是没有这样去做。这样的感觉,就像是把一场终究到来的宣判无限期的延后,而这样推迟的宣判只会把他从立即处死变为死刑缓期。于是,他割裂了。不停的用第三者的身份审视自己,像悬浮在外太空的幽灵看着自己的行尸走肉扮演自己的身份。与其如此,大概还不如去死吧。

我读的最认真的,是关于小酒馆的那段,两个人回到其中一个人曾经熟悉的地方又发现新的乐趣,以至于流连忘返竟然萌生在此共度余生的念头,能这样去想,应该是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的吧。

人世间的事有很多比生离死别更为残酷,比如,旧情人在你作为朋友安慰她的夜晚,又再次把舌头伸进你的嘴里。 读到这里,真的替这位女郎可惜,儿子已经离家,丈夫也和人跑了,何必在已经出柜的旧情人这里来寻找一点点的安慰呢,可是转念一想,天色已晚,雨也已经下起来了,还有什么比留得住身边的一点点温存更重要呢,大概年纪再大一点这点尊严也并不算什么了吧。

肯尼是什么, 我一直在想。今早想到,肯尼可不就是乔治自己活着吉姆自己。年轻帅气,有一个似是而非女朋友, 有一大堆对生活的问题但是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向往,遇到乔治也并不羞涩,大大方方地亮出自己的态度,来也好去也好,都是年轻人的爽利。

谁没年轻过呢? 你老过么?年轻的精彩可以用一万种方式来呈现, 但是老了悲哀就只有一个出路。

不过,也别怕,谁不老呢。爱过恨过看到过经历过,这一遭走完,一个圆满,就安静的等待最后的结果好了。

  《單身》读后感(五):我们的房子太小,独居又嫌太大

克里斯托弗-艾什伍德
1962年,主角乔治60岁,中年英语教授,同志,曾与爱人吉姆相爱十六年。死亡和爱情不能预料,一场车祸吉姆去世。幸福的日子一旦有过,就难以忍受不再有,这世界俨然变成了一座可怕的纪念馆,没处都是心碎的遗址,沉浸在悲伤之中的乔治难以自拔。一直守着与吉姆的爱情,不愿意离开这个地方,不愿意忘掉一点一滴回忆。直到学生肯尼的关心出现,终于有一晚和肯尼对饮甚欢,把肯尼小鲜肉带回家了,但心依旧缺失,也许这一天就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天。
同志启蒙作品。艾什伍德从70年代起就积极扮演起同志平权代言人了,这本小说也是他部分生活的写照。敢于直接探讨同志的社会情境,是小说的关键主轴。艾什伍德在处理这样庞大沉重的议题时,懂得将幽默哀伤与沉痛的情绪并置,借由细节的隐喻和象征,带出内在蕴藏的絮语,客观描述清单有没也不失幽默,主体叙述者不作强势介入,仅时时以同情与怜悯萦绕其中,读来既疏离远观,又温热贴里。
小说的前半部分精心做了很多铺垫,到后面的时候,文字越来越流畅入迷,很多对话和描写都异常精彩。
没有什么能留住,没有什么能纪念,一切繁华都会褪去,只是记得曾经相爱。
这本小说拍成了电影《单身男子》
摘:
往事在乔治推着购物车路过时持刀偷袭他。(再回看觉得好心酸)
现在并不单纯是现在。现在还是个冷酷的提醒:比昨日整整晚了一天,比去年晚了一年。每一个现在都标明了日期,使得过去的现在们全部过时,直到也许——不,不是也许——是肯定会:那一刻到来。(结局伏笔)
怪兽种类何其多,他们独怕小小的我。
他们爱问,其实并不真的关心。
可怜的独居男人。他有一张和善的面孔。
归根结底,这些人全要为吉姆的死负责;他们的言语、他们的思想、他们的人生观全在冥冥之中促成吉姆的死,即使他们从不认识吉姆也一样。(社会对同性恋的排斥打击)
我们对弱势群体的定义没有涵盖到他们。他们为什么不算弱势群体?因为,唯有在少数族群对多数群族群构成威胁时,即使只具有假想的威胁性,少数族群才会被归纳为弱势。
这里的安静是无精打采的、尴尬的、在一旁人眼光的。
画中少了躺在沙发另一端的吉姆,也在读书,两人沉浸在各自的书中世界,却全然知道彼此的存在。
背叛了你,吉姆;我背叛了我们共同的生活;我把你变成了赚人热泪的故事,以求取女人的安慰。
我们的房子太小,独居又嫌太大。
我认为你想问我一件事,只是不确定我会有什么反应。
这时代已经乱得可以了,我们的内心世界和外在环境都被整的七荤八素,何苦拿这些无聊的帽子来扣人?
我像一本必读的书。书不会自动读给你听,书本身甚至不知道内容是什么。我不知道我的主旨是什么。
他有所不知,他已经开始寻觅

  《單身》读后感(六):我是一直用你死后对你的思念爱着你

你离我而去,现在的我是单身了。你会知道我过的怎么样吗?请你看看我笔下的乔治吧!
根据此书改编的电影《单身男子》于2009年12月11日在美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單身》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