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点与线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点与线读后感10篇

2022-03-20 11:13: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点与线读后感10篇

  《点与线》是一本由松本清张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点与线》读后感(一):诡计不华丽,社会派初露端倪

  推理这东西最怕比较,后人总是难以企及前人的超高造诣,而前人面对后人更深一步的华丽诡计时又显得有些陈旧。此书既是如此。

  宫部美雪据说被称为“松本清张的女儿”,在我看来,其实宫部应当更胜一筹,松本还是立足于本格基础上拓展出社会现实意义,宫部则把推理完全作为对社会现实写照的铺垫;而相对于岛田庄司的华丽诡计,松本在布局上又稍逊一筹,难道是我接触前辈们的推理太少了吗,总感觉松本的书里少了点厚度。

  但是,松本的书行文流畅,可谓一丝不苟,点与线之间的故事说的明白透彻,可以说非常具有可读性,这一点即使是宫部也比不上,宫部的书有时也会让人感觉啰嗦,然而松本不会,它的书宛如小溪一般,不华丽,不曲折,不加修饰,淡淡的推理气息,淡淡的社会责任感,可称之为一种朴素之美。

  《点与线》读后感(二):社會派的經典代表作,邏輯推理的入門奠基石!!!

  我相信,許多人都會和鄙人一般,最開始閱讀的推理小說是阿瑟·柯南·道爾的《歇洛克·福爾摩斯》系列小說,並從此愛上了推理小說--又或者說偵探小說。

  鄙人自然難脫俗套,盛名之下,自有“投誠”。然而,這僅僅帶給我閱讀的興奮,卻並未帶給我閱讀的樂趣,更遑論說鍛煉我的頭腦了。直到我上了高中,父親有意鍛煉我的頭腦,給了我一個名字,這也是我頭一次聽到這個名字,也真正地開始了邏輯推理的學習--《點與線》·松本清張!

  幾經艱辛,在學校圖書館找到了一本舊版的,我確實如獲至寶。看的過程自不必說了,先拋卻從文學的角度去評價松本先生的作品,單就情節、內容而言,讀者會隨著案件的逐漸深入,不知不覺地融入其中,自發地參與起來,腦子也在跟著思考,自然而然地頭腦也會得到鍛煉。由此,可見松本先生在情節的安排上可謂是費盡了心思。

  所以,自此以後凡是提出要推薦閱讀推理小說的,尤其是剛入門的或者是需要通過閱讀鍛煉分析能力的,此書必是首選!

  《点与线》读后感(三):清和平淡的“一代宗师”

  说来很奇怪,无论是岛田庄司还是东野圭吾,甚至绫辻行人和凑佳苗我都能够在看到一半的时候把书放下,反倒是松本清张的书,拿起来就会不知不觉的一口气看完,而且往往是看完了才发现已经到这个点了。 他的书被许多本格推理迷认为犯罪手法不够完善逻辑有欠缺,就人物刻画上我个人也觉得不够丰满立体(这几乎成了大部分日系小说的通病了),但是,在社会人性跟制度揭露探讨方面来说,我还是非常欣赏他的——特别是这本,真心担得起“社会派推理开山之作”的名号。 这本书的案件框架并不复杂,但是布局的人实在太聪明太周密,所以破案过程的艰难也是可想而知——我好想看到他写一个能有确凿的证据链的故事啊——从这方面来说,我是不是太“现实主义”,被法医系列律政故事影响太多了 他的文字平和清淡,没有太多很“用力”的地方,也没有过多的卖弄技巧故弄玄虚,但就是这种淡淡的风格却紧紧抓住了读者,成就了“一代宗师”

  《点与线》读后感(四):从一个小角色写起

  虽然从一开始就猜到了凶手,但是为了佐证这样的猜想而一步步的推理难得没有误入歧途,(文中数次提到的“屹立在三原面前的墙”,从开始的坚不可摧,有了些许裂痕到最后倒塌,还是有所指的哈~)当然,开始的老刑警鸟饲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而上司笠井也给了三原不小的鼓励,所以说嘛,工作中,好的上司与前辈会带来不小的鼓励呢。(这句话怎么看怎么像是五毛说的...sigh)

  第二,其实阿时这个名字挺好听的呢,不过这样的女子的命运的确够悲惨,活着的时候做人家的情人,从安田要安排她作为情杀的“道具”就能看出来她是不被安田重视的,起码安田对她都没有一丝的感情,认为随便一个酒店的女招待都能取代她;而对于安田的妻子来说,女人的嫉妒心让任何的理性都黯然失色,因此,作为策划以及参与实施这起事件的主角只要向丈夫说明种种利用阿时的优势就能轻而易举的说服丈夫。

  对于任何推理小说来讲,重点就在于一个阴谋的揭露,在揭露的过程之中,社会派会先构架一个社会大环境,以及塑造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而本格派会注重线索的内在联系与出现时间,期待最大程度的与读者互动。毫无疑问的是在列车时刻表的处理上,作者表现出了极大的热忱,让点与线汇集,交叉,在时间和空间里错落出现,而最后,用多个人把这些坐标割裂开来看起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处理手法,然而,没有想到的主谋的我们看到最后还是为亮子所迷惑,让我们不仅想,石田司长,或者是安田这样的人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像亮子这种看似孱弱实则“头脑冷静清晰,为人冷血无情”的女子。(貌似我把本格派的这部小说读成了社会派...反正一百个读者眼中有一百个HamletS,英语老师:记得要加复数啊~~~)

  读完此书,感到意犹未尽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最后,作者以三原纪一给鸟饲的一封信来向读者报告这起案件的始末,感觉有点不负责任,毕竟,之后还是可以让三原揭开谜底。反过来说,这种形式的结尾反而不会舍本逐末,能够凸显“点与线”的主题。(果然是学过辩证法的人啊,两边都被说遍了...)

  第二:写的好的作品看完当然都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啊...这个不用说了吧...

  《点与线》读后感(五):时间点 时间线

  花费了两天时间读完了松本清张的《点与线》,这部小说之所以成为经典,毕竟是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我读起来却是十分吃力的,大概是由于时间线和时间节点都过于多,以至于我这种本没有什么时间观念的人根本理不出思绪吧,还好我只是比较注重情节的。

  故事的结局以一封书信告知我们事件始末,这点倒是很符合我的口味。

  也许是年代过于久远,松本清张逝世的年头恰逢我出生,所以很多情节的安排和如今社会已有了脱钩。但是在那个年代的日本,就已经有小说描述官商勾结如此不堪的画面,想到去年大火的《人民的名义》,不禁觉得中国的人民真的是相对封闭了。

  喜欢推理小说,但是自己从未起笔写过,因为不管是哪方面的内容,换成自己的笔触总觉得是过于青涩,也许这就是大器晚成的魅力所在吧。因为接触社会太少,阴暗面也只是浅尝辄止。所以无法用细腻的笔触将之一一刻画。

  《点与线》读后感(六):真相不意味着公平

  隔了好多天才重新提起笔写写东西,感觉过个年人都变懒了。今天看了松本清张的点与线,已经忘了当初为什么会买这本书,大概又是从哪个排行榜看到的高分文 吧。第一次看的小说也是日本小说,雪。记得当初看的时候内心的震撼,日本文学的文字简洁有力,暗暗地带有种已知命运如何却无法与之抗争的无力感。纵然优美 却也无多喜,年轻时总是向往充满希望的生活。话说点与线是一本侦探类小说,与侦探类的日剧变现形式何其相像。一开头已经猜到凶手,作者把日式的严谨以及建 立在数字时间基础上的逻辑推演到极致。侦探小说要出色无非有两种种形式,一是塑造一个到到最后才被确定的凶手,二是凶手即便一早确定,其动机及手段却让读 者百思不得其解。点与线则是后者,小说一开始就确定了犯罪嫌疑人,主要篇幅展现如何寻找犯人的罪证。让我最震撼的是小说最后凶手虽已伏法,但正义却未得到 伸张。这是社会的现实,不是么?真相并不意味着公平。松本清张老先生是昭和时代的文学巨匠。总觉得老一辈的日本作家文字中带有一种悲沧之情,想必与其所经历的社会环境有关。汹涌的海浪造就优秀的水手,动荡的年代孕育思想迸发的学者。现代人的言行呆板无趣,是否因为生于安乐呢?

  《点与线》读后感(七):时刻表诡计与习惯性盲点

  有很多文学经典,盛名之下,阅读者寥寥。比如乔伊斯的《芬尼根的守灵夜》、比如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甚至曹雪芹的《红楼梦》。知道和读过,相距甚远。正如夸赞一道你尚未品尝过的佳肴,味道再怎么样,是别人的味蕾得出的结论,随波逐流的说好,是拾人牙慧,是吠影吠声。反过来也一样。

  谈论松本清张,不可避免会提到《点与线》。我们都知道松本大师的一支健笔,八百多部作品,霸占了文坛数十年,也把本格推理挤到了边缘。于是,他的作品,被贴上了“社会派推理”的标签。这样的小说,比之本格推理,更具批判性,瞬间俘虏了日本读者的心。大家不再想阅读纯粹注重“游戏性”的推理小说。

  《点与线》是松本清张三大名作之一(另两部是《砂器》和《零的焦点》),入选日本《推理文学》推理小说TOP10第1名,日本推理作家协会最佳推理小说TOP10第1名,英国《卫报》“亚洲10大推理小说”。1958年11月11日,东映电影公司将其摄制成电影;2007年,朝日电视作为开业50周年纪念节目翻拍了电视剧版,由著名影视演员北野武主演。

  小说讲述了在九州的香椎海滩,惊现一对男女尸体。警方判定两人死于殉情,但刑警鸟饲重太郎和三原纪一却从这起貌似寻常的殉情案件中嗅出重重疑点。从九州到北海道,嫌疑人究竟利用怎样的手法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移动?在铁路网的庞大迷宫中,无数秘密正在暗流涌动…..

  这是典型的社会派推理小说,刑警奔走于日本全国各地查找可疑的线索,但是重重迷雾之下刑警的奔波并不与查到的线索成正比。有时某个非常理想的想法,在实际查证中被击个粉碎。前半部分由刑警鸟饲重太郎查找线索,后半部分由三原纪一查找线索。有时真的很为这些刑警可惜,这么好的想法到最后还是被否决了。

  众所周知,日本铁路、地铁到站是相当精准的,不像国内的铁路地铁经常晚点。所以日本的铁路、地铁精准的到站给作家们的创作增添了趣味性,所以“时刻表诡计”便在本作中隆重登场。本作的主要诡计就是时刻表诡计,用在铁路上是最好不过了。

  纵观全文,时刻表诡计的存在让刑警们大费周章,查找各类证人破解时刻表诡计成为刑警工作的重点。而“点与线”要表达的意义在最终章表达了出来。看到互不相干的两个点紧挨着,我们便错误地牵了线,把二者串在一起。作为替死鬼的那对男女被误认为是情侣。本作中还举了个例子,一男一女先后进入酒吧,店内座位都已满,而此时女人向男人发出邀请坐在她身边。旁观者很容易误解为他们是相互认识的人,而实际上他们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而已。这也是破解此案的重点之一。

  印象很深的一段话是:“人的先入之见常在无意中发挥作用,使人容易对约定俗成之事熟视无睹,这是很可怕的,司空见惯的常识会产生盲点,是常有之事。”

  现在的推理作品,华丽如岛田,炫学如京极,这的确是创新,在推理小说中加入更多的元素,让其本身多元化是吸引读者和市场的模式。纯粹的推理小说越来越少见,松本大师用简洁的文笔写出的《点与线》确实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犯罪事件终究是人所构成,没有动机的谋杀不存在,杀人事件终归是要有谜的,谜题部分要符合逻辑而精彩。以人与人的关系为动机,以现实舞台挥舞着逻辑,情节丝丝入扣,剧情发展非急非疏,不忍释卷,一气呵成。

  这个世界也存在一种时刻表,它记录着人类这个物种从出生开始都要做的一些事,虽然不通用,根源却相同,出生,上学,工作,结婚,死亡。这就是我们的时刻表。而它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一样。那是我们的时刻表。但它却有着空白的车站任我们去填写。我们走过的每一分钟都是一个点,当这些点汇集成线,便成为了我们称之为人生的东西,生命就是如此。因为可以书写,才觉得有趣。

  《点与线》读后感(八):案件中的几个小疑点……

  疑点一:安田在札幌为什么会迟到10分钟,这十分钟他干了什么(据河西的供述,他在候车室已经看到乘客下车,但并未马上接到安田,而是迟了10分钟)书中一笔带过——猜测:安田与石田作了一次交谈(无证据,石田、以及北海道厅的官员均未提到,不能肯定)

  疑点二:安田夫妇以什么理由让阿时先去热海等五天再去博多(言听计从也有个限度吧,阿时不怀疑吗),阿时与亮子见面时阿时又是什么心情呢?——猜测:无法猜测

  疑点三:亮子情节略显突兀,亮子熟悉时刻表,但她散文中也提到安田也非常熟悉,并不能因此推测亮子是策划者……不知道三原以什么理由怀疑亮子(神秘女人又不是只能是亮子),总之这里略微不妥,前文对亮子的铺叙不够

  疑点四:给安田作伪证一事就能够调查石田司长,为何又不进行了,仅仅因为证据不足——猜测:讽刺日本政坛

  映象最深的一句话——政府部门就是这样不可理喻的地方

  《点与线》读后感(九):对于罪犯行为的一点疑问

  书还是很好读,但读完想想有点理不顺的地方。

  安田为某某部充当杀手,而他原本完全可以在完成杀人行为后融入茫茫人海绝不引起注目,因为,第一,他只是与某某部有往来的许许多多的商家之一;第二,如三原警探在最后的信中所说,他到目前为止与某某部还没有达成大笔生意。因而,即使警方怀疑某某部和石田司长可能与外人勾结谋杀下属,也没有理由怀疑到他头上。

  但他却恰恰成为了警方--主要是三原--的主要怀疑对象,并继而对他展开全面调查,而原因是两件事情使他从与某某部有往来的庞大人群中凸显出来成为最大嫌疑人,即,第一,他与两名女招待一起制造的四分钟间隙的目击行为,坐实佐山与阿时的恋人关系;第二,他在佐山与阿时死时,(表面上)与石田司长凑巧同车前往北海道。这两件事情联系上他与某某部的商业往来,使他一下子成为三原最大的怀疑对象--这种怀疑也是很正常的。他在这整个死亡事件中未免太显眼了,与整个事件相关人物(阿时 佐山 石田)间发生的关系未免太多太频繁也太恰逢其时了。

  而仔细想来,使得他陷入被怀疑局面的这两件事情中,第一件事情得不偿失,因为即使没有这一目击过程,一般观感和警方侦破方向也是殉情自杀,仅仅为了稍微加重一些分量扣死这一判断而付出暴露自身的代价实在是没有必要。

  第二件事情其目的是制造凶杀发生时候的不在场证明。但如之前所分析,安田原本根本不会成为警方调查对象因而无须不在场证明,而恰恰是制造不在场证明的这一行为使得他更深地进入警方的视线。此外,以安田与亮子的智商,设计另一不借助于石田司长与某某部的不在场证明应该也不是难事,为什么非要动用某某部力量来制造假的乘车乘船乘机记录尤其是要让石田司长本人参与到其中来呢?这一不在场证明成立的同时岂不是也让自己与某某部与佐山事件原本就已经招人疑惑的关联又加重了一层吗?

  如果这样想的话,那么安田和亮子的这一连串行为表面巧妙,其实却很笨拙;制造一连串外在无关表象同时却把原来置身事外毫不引人注目的自己给放到了聚光灯的中心。

  当然还有个解释就是,一切都是亮子事先料想到了的,这所有行为都是她想拉着丈夫跟自己一块儿自杀的伏笔。。。

  《点与线》读后感(十):出色的诡计 冗长的推理

  《点与线》

  是本典型的寻找“不在场证明”的推理小说

  最大的感觉就是布局太复杂了

  一会儿火车 一会儿特快 一会儿轮船 一会儿又蹦出了飞机

  全部都在时间上面做文章

  几乎整本书都在交通工具的出发和到站的时刻上面做文章

  如果不了解日本火车时刻表的话

  读起来还是有一些费劲的

  诡计还是不错的

  从第一节就可以大致推测出大概的凶手

  后面推理的时候会来个大反转

  一个根本不可能的人也参与了谋杀

  我觉得最大的亮点还是两位死者的死亡原因

  看似没有疑问的结论

  实际上 都是凶手布下的圈套

  整的说来 大师松本清张的名作还是不错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点与线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