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2》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2》读后感精选10篇

2017-12-13 21:4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2》读后感精选10篇

  《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2》是一本由[英]杰玛·埃尔文·哈里斯著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8,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2》读后感(一):好奇心、智慧与爱

  和大师交流始终是一种智识上的愉悦,不论以何种方式。谁不想能随时联系上大师,一解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各种困惑呢?这本书收集了孩童最原始的纯真与好奇心,加上大师们的智慧和爱,成为一本家长指引孩子探索未知世界并勇于提出问题的指南。诚如张劲硕博士在序言中所言:“我发现,自己要掌握更广泛、更交叉的知识才能勉强应对,这其实是在敦促我去学习。珍惜孩子的每一个‘为什么’,对成人来讲,是一次崭新的启迪,一种精神的再旅行,而且是又一回的成长。”

  家长未必要通晓天文地理,但是需要掌握一种启迪孩子独立思考的方法论。问题的答案,在某种程度上并不重要,甚至有许多问题目前还没有答案,但能提出问题或提问题时的思考过程,比答案本身更重要。

  书里的很多问题,令我拍案叫绝。例如Q25“我们为什么会有左边与右边”、Q37“人类从哪儿学会了数数?”,Q51“为什么蝴蝶飞起来的样子好像是漫无目的的?”,Q119“野雁在呈‘人’字形飞翔时怎样选择谁做头雁?”,Q100“既然能用橙子命名橙色,为什么不管香蕉叫黄色?”,这些现象我们司空见惯,但随着年岁渐长,就失去了对待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和提问的动机,也失去了孩童般细致敏感的观察能力。还有Q11“有什么东西能在黑洞里幸存吗?”、Q24“雷电击中海面时鱼为什么不会死?”、Q31“我打哈欠时旁边人为何也跟着打哈欠?”,这些问题我作为一个童心未泯的大人也想提呢!

  本书关于提问的遴选十分广泛,涉及自然科学心理学、经济学(如Q57)、政治和历史(如Q29)等各方面。而且回答问题特别有诚意,更重要的是大师们耐心对问题进行解析,教给孩子们思维的方法以及怎样正确地提出一个问题。例如Q7“哪种乐器最早出现?”,大师解答说要先反问“到底什么算是乐器?”以及“考古学家怎么知道他找到的东西是一件乐器?”又如Q9“为什么猕猴桃长满了毛?”,大师让小朋友把自己类比为一只蚜虫,这种考虑问题的视角十分新鲜可爱。Q22、Q33、Q56、Q92的回答皆是如此,把问题的核心、实验方法、不同人的视角等概念通过巧妙的回答介绍给孩子们。

  尤其要推崇的是解答中透露出的积极向上人生、学习和工作态度,这对于培养小朋友正确的三观很重要。例如Q10:只要刻苦、专注地工作,总有机会赢得机会,就如同得到一张“金门票”;又如Q12:我们应该与人为善,并对他人的善行义举心怀敬意;再如Q13:假如祸事接踵而来,你一定要鼓足勇气去应对!

  我最喜欢的回答之一是Q91“为什么我们需要书?”——通过书籍这架“望远镜”,你能够观察他人的心灵,通过这样的观察,你也开始更加清晰地看清自己心灵的纷扰。

  有些专家特别有趣,他们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学究、书呆子,而是闪闪发光的很棒的人。他们既是所在领域的专家,又可能是摇滚乐手、单口相声演员,这两者的结合让他们特立独行,也让我们感受到学术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当然书中也有一些问题,我觉得在回答时还可以进一步拓展。例如Q1“猴子还会变成人吗?”除了大师现有的回答,我还想进一步补充:在气候急剧变化的当今,随着人类活动对其他生物活动空间的严重干涉,猴子不太可能变成人了。还有Q34“为什么汽车不能用汽油以外的东西当燃料,比如水呢?”,既然回答中已经提到水不能提供能量,我希望大师能进一步说明为什么水不能提供能量,例如水分子结构与汽油分子结构的区别。再如Q97“为什么罗马人总是四处侵略?”,这个问题的答案并没有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释,而只是对问题重复描述一遍。我觉得应当回答出罗马人四处侵略的动机比较合适,比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方面的刺激因素导致罗马人开疆拓土,而不宜笼统地回答一句“罗马人不断侵略四方是由于他们特别擅长此道”。

  我还发现了一个校对方面的失误,系P177最后一行中“1700万前”中漏了一个“年”字。正因为是我喜爱的书籍,所以看得仔细,能发现校对错误,并希望再版时能订正过来,以免给小朋友们造成困惑。

  另外还要八卦一下:在家里一翻开这本书,宝宝就围过来了。可爱的插图成了我们对话的开端。几年以后,等她自己可以独立看书了,书里的内容也会成为我们共同的话题。我在曾经日记里写道:“一想到以后可以和她一起读书、逛街、听讲座,就会幸福得颤抖。”其实,认真地和宝宝一起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何尝不是一件能幸福得令人颤抖的事呢?愿天下所有的宝宝都能读到很棒的书,健康快乐地成长。

  《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2》读后感(二):文明的传承

  虽然这本书的书名是《孩子提问题,大师来解答》,但是真正让人回味无穷的,并非提问题的可爱的孩子,并非问题本身有多狡黠,也并非大师有多了不起。让人回味无穷的,是这种让人类独特的文明传承的形式。

  小时候笔者也有一个问题,人类与其他的生物究竟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人类是最高级的动物?

  刚开始得到的解答是,因为人类比起其他生物更加强大。别的动物无法使用工具,而人类最先扭曲了自己的大拇指,站直了自己的身躯,让自己可以击碎岩石,穿针引线,融化金石,启动蒸汽,上天入地。然而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战争和死亡,信息的爆炸让人们在信息洪流中迷失方向、无所适从。在最近上映的《侏罗纪世界》中,人类一边拼命地创造恐龙,享受这种灭绝动物带给自身的兴奋和刺激,一边在真正面对这些生物时,惊声尖叫四散逃开。创造者居然会害怕自己的创造物,我知道,这个答案并不合适。

  后来得到的解答是,因为人类比起其他生物更加聪明。别的动物只会吃、睡与嘿咻,而人类却在吃、睡、与嘿咻之外,还会抬起柔软的脊椎,仰望天空,思考我是谁,我来自何方,我去往何处。然而放眼望去,人类每天也和动物一样为自己的生计操心,绝大多数的心智也仅仅是耗费在了吃、睡和嘿上咻,只是把名字换成了生活,娱乐与爱情。人类也没有聪明到哪里去。

  随着年纪的增长,越来越发现,人类最善于的,其实是自欺欺人。因为我们告诉自己,我们是世界的中心。当我们发现我们其实不是世界的中心的时候,我们又说,人是最重要的。我们妄图用一个完美的M理论简化世界,这世界变成简单的公式与三段式的“逻辑”,我们可以解释一切,当我们越长大,我们就越觉得自己接近了我们心中创造的乌托邦,所以才有了这么一本书,叫做“孩子提问题,大师来解答”,而非“大师提问题,孩子来解答”。

  然而,大师并没有解答问题,大师只是做出了解答问题的形式,让孩子觉得好像问题被解答了。这不仅是大师的行为,每一个大人都要靠这样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已经足够强大,对于人类来说,强大,等于不能够说“不知道”,所以越长大,越要将“不知道”抹去,而对于大师来说,当他知道的更多,他反而会“不知道”更多,所以,这一本书对于大师们来说,也应该是他们生活中的一味芥末,呛得流眼泪,却让脑子更加知道:“我特么还活着!”

  这边是笔者最终的答案:当人在成长中麻木,却永远有新的人类出生,新的人类不断超越自己,不断提出哪些麻木的人重新提出的问题,不断让这些麻木的人惊讶。最终,大师死于衰老,年轻的生命变成大师,新的生命继续出现,带动这演化的历史。

  如果说人类高级,并不是因为人类的地位比起其他动物高,人类的高级,正因为他的卑微,他易于堕落,他精于麻木,因为即使是这本书里面所有的大师的“威名”加在一起,也无法在宇宙历史长河下留下任何一点自己的痕迹,百万年的沉寂之后,留下的只是类似于坟墓的方碑与磨蚀光滑的如同儿戏般无法解读的碑文。然而,每个人类都有这么一天,觉悟到自己的卑微,将自己燃烧成尘土,将这每一点觉悟与痕迹累积,用身体,用语言,用文字,烧成宇宙尽头的星光,穿越而来,一颗行星表面,反射到另一个行星的表面,一颗与一颗并列,一颗与一颗对齐,最终变成满布天穹的繁星,让一个新的生命看到奇迹。而这每一点星光,便是一个年轻人类向前辈提出的一个问题,一个老年人类向后辈给出的一个解答,这便是传承,所有的问题,最终化为一首短诗:

  存在如此美丽,我要将其传承下去。

  或许这便是这本书存在的美丽。

  《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2》读后感(三):熊孩子的问题只有大师能答得上来

  熊孩子的问题只有大师能答得上来

  我家的熊孩子问题也蛮多的,为了减少他的问题,我特意给他买了十万个为什么,可是仍然是一堆的问题。有问题是好事,说明他在思考,但是他曾经背了一整本书的脑筋急转弯,天天拿里面的问题来折磨我,大师,你有法子让我应付他么?

  言归正传 《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这本书可以拿来当工具书用,家长拿来作为回答孩子问题的工具书,聪明的孩子也可以自己阅读增长课外知识,还可以来拿来亲子共读,孩子问你回答,你来问孩子回答,互换角色,乐趣翻倍,又轻松又有效,还很好玩的。

  其实应该感谢大师们了,大师们的学识量是一般家长们不可企及的,回答问题也比较专业,最重要的是因为他们是大师,很容易传递给孩子们力量,也比较让孩子们信任。孩子们才是最美好未来,如果大师们总是高高在上,不俯下身来浇灌这些幼苗,我还是觉得他们一肚子的知识没有完全的利用好,至少对于孩子们来说如果没有应用上是比较缺憾的。还好,我的孩子等了这本《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他的小脑瓜里的信息会立即增长很多。

  你知道么?每个小孩小的时候都有一个梦想:长大了要当科学家。别以为他们只是说说而已,他们有在认真的做这个梦的。他的眼睛也在查询着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他的好奇心也在帮他做一些伟大的发现,他的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回答,会挫伤他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比如:大象为什么不长毛?

  比如:蚂蚁为什么要搬家?

  比如:人为什么会死?

  比如:妈妈说要再生一个小孩为什么没有生出来?

  比如:我什么要做作业呢?

  比如:为什么你们都关注分数?

  《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里面的问题都是从哪里采集来的呢?有不有发动大家去提问题哦,应该来个问题大奖赛,提出的问题越好,大师们的回答才会越精采。我是我翻完这本书所想到的。因为我喜欢这本书的内容和形式,我觉得做得非常好,读来觉得简单,又能长知识,如果都是很抓人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也能增加学生的考试分数,就相当相当完美了。

  大师们,你说呢!

  《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2》读后感(四):【童书分享会】知识是智慧的积淀

  这是一本适合全家各个年龄段阅读的书,翻看着书中那些五花八门的“为什么?”,我还是第一次发现孩子们居然能够提出那么多有意思的问题:有些很傻很天真“我为什么不能在浴缸里养企鹅?”,有些出乎意料的有深度“新技术一定有益吗?”,有些特别刁钻古怪“为什么昆丁·布雷的画都是乱糟糟的?”(这个问题的回答者就是昆丁·布雷本人),还有些很可爱的问题“我怎么才能成为公主?”……这些提问的孩子来自全英国各地的学校,有幼儿园的(最小三岁),也有高中乃至预科生(最大14岁)。

  很感谢书中那些来自当今世界上各领域的‘大人物’,肯小小的牺牲下自己的时间绞尽脑汁的将他们的回答用最浅显、生动、有趣的话语为孩子们解答。他们的回答令人受益匪浅,而他们的爱心无私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为了他们对孩子无私的关爱,在此感谢他们!

  儿童并不是只有了爱的哺育,就能够茁壮成长的。每一个孩子就像是株稚嫩的幼苗,来到大地上,除了土壤的根植,也离不开阳光雨露才能够更好的成长。孩子们也是一样的,他们不只需要成人的关爱,还需要知识的浇灌,才能更好的成长。

  用可口的营养食物让孩子们稚嫩的身体健康成长,用智慧的知识积淀让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健康成长……只有满足了这些,孩子才能够无论内外都更全面更完善的生长发育,而不是成为一个徒有着与成年人相仿的外表,但心灵仍未发育成熟的性早熟者。

  成人在与孩童相处的时候,总感觉到某些孩童会出现年龄与外貌并不相称的懵懂,但是许多的孩童在与之相处时,却表现出其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来。这中固然也有天生的性情关系,更多的还在于历练。“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此言不虚。反之,许多家境不错娇养出来的孩子,哪怕年龄很大了,由于缺少历练心性上总觉得不够成熟。

  和我们父母那代人不同了,他们放学后书包往家一扔,就撒丫子满街巷的乱跑;和我们小时候也不同,我们小时候就在家的楼下面,邻里邻居的小孩子们玩儿得可热闹;总之,现在的孩子不要说到楼下去玩儿了,怕是连在楼里玩儿都未必能出得了门。现在的孩子,放假了就被关到屋里,要不就报个班学点什么,家里没什么好玩儿的,只能上电脑。

  很多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没办法带孩子出去玩,而很多孩子因为学校里要好的小朋友和自己不是住一个楼的,和自己住一个楼的又玩不起来,放假时只能孤独的投入电子游戏和网络世界的怀抱。但是,家长的担忧也是切实有据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能给孩子找一个无论何时都能陪伴在孩子身边的“益友”呢?

  所以我们需要让孩子读书,借用书中的这段话,“书籍建起了通往他人生活的桥梁……书能帮助我们了解别人,了解世界的进程和运转方式,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这些同你在什么上阅读无关,你阅读时所倾注的好奇心、真诚以及永不枯竭的创造力才是关键。”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因为互联网搜索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尽情的去阅读吧!——更多、更好的去阅读!——为了自己,而不是他人去阅读!——为了快乐,为了收获,为了明天的自己去阅读!

  《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2》读后感(五):全能家长养成必备工具书

  陪伴孩子长大是一个非常奇妙的过程,慢慢长大,会笑会爬会走会跑,会说话会生气会交际……在这成长的过程中,不只是孩子奋斗的过程,也是家长蜕变的过程。单说面对孩子的好奇心,就足够让家长重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幸好,现在没有什么,是不能向外求助的。《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2》这本书,就是让家长迅速成长为大师的绝妙工具。

  看着书中131个问题和回答,就像看到了自己在面对女儿时的窘迫,我还时常用力回想,我小时候真的也有这么汹涌而无边际的好奇心吗?孩子的为什么真的是包罗万象的,就像书中的问题展现的那样,有关于动物的(猴子还会变成人吗?蜘蛛能说话吗?为什么狒狒有个红屁股?)、有关于宇宙的(宇宙有边儿吗?有什么东西能在黑洞里幸存吗?)、有关于自身身体的(人在旋转是为什么会眩晕?尿为什么不能喝?)、有关于经济的(既然可以大量印钞,为什么还会有经济衰退?),甚至有不少带着哲学意味的(怎么确定我不是活在梦里?我们应该一直善待卑鄙的人吗?)……面对这样的问题,需要多么全能的家长才能应付啊

  还好,大师出手,一个顶俩,各行各业的专家们,面对孩子的稀奇古怪的问题,满怀耐心,娓娓道来,不止恰当地回答的问题,而且各有精彩的特色,有些设置个小场景,带着孩子进入想象的空间,有些讲个小故事,让孩子不禁发笑开心地学到知识,有些实在不好表达或者人类知识还未达到的领域,大师们也坦率承认:好吧,我们现在还真没法确切回答,可以将来想办法获得答案哦。在这样的解答过程中,家长也能从中学习到很多,在家长阅读时,不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库,更能体会大师们的心理状态,站住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解答过程中的耐心和坦诚的积极心态,这些在家长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

  另外,大部分问题后面,配有可爱的插图,在我跟女儿一起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这是最吸引她的地方,让问题轻松的气氛中,就得到了解答,她还自己发挥想象,编出很多有意思的小故事。这本书最后的8个小测验,也是亲子互动非常好的素材。

  孩子出生时,就是一张无暇的白纸,如何描绘如何精彩,要靠家长的智慧,这本书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哦,与各位宝爸宝妈们分享。

  《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2》读后感(六):跟随孩子的问题,探索精彩的世界

  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宝贵的好奇心萌发,家长们需要小心翼翼的呵护。

  但是,回答问题,似乎也是家长们比较头疼的事情。

  在孩子的眼里,爸爸妈妈应该是无所不知的,但实际上,即便是再博学的父母,也不能保证可以回答好孩子的每一个问题。

  答不上来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胡编乱造一个答案,有时孩子似乎被糊弄过去了,我们长舒一口气;有时孩子似乎是将信将疑,我们只好拿出大人的权威压抑孩子追问的欲望;

  如果每次都是老老实实的说:“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难免会看到孩子失望的表情;

  有的父母,被问的次数多了,答不上来的时候多了,反而还会迁怒于孩子,“你怎么一天到晚问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你烦不烦啊?”

  对孩子的问题觉得不耐烦的家长,其实是出于对自己无知的恼羞成怒。

  谁没有那样一段对什么都充满好奇的时光呢?我到现在都怀念自己的小时候,怎么会对一只蝴蝶那么有兴趣,怎么玩泥巴可以玩一整个下午,怎么可以会感兴趣猴子是否还可以进化成人呢?

  脑袋里充满小问号的日子,其实非常短暂。悲观一点说,绝大多数的人,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好奇心。

  似乎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似乎一切都是提不起我们兴趣的。

  我们已经习惯不问为什么了,我们学会现实,学会接受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们只关心粮食和蔬菜,忘记了春暖花开的感觉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真的应该感谢孩子,是孩子的提问,把我们也再一次拉回对世界充满了求知欲的时代,

  是孩子带领着我们重新对这个看似一切都顺理成章的世界重新充满兴趣;

  如果我们能和孩子一起平等的探索问题的答案,也是我们自己重回童年获得年轻激情的最好方式;

  但是有的问题,因为自身知识和眼界的局限,似乎真的找不出答案。

  这个时候,来自专家深入浅出的回答,就帮了答不出问题的你的大忙;

  这个回答,绝对靠谱,甚至还有回答问题的简单介绍,我们可以放心信息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至少我们不必担心不靠谱的回答反而会误导孩子了。

  《孩子提问,大师来回答》和《孩子提问,大师来回答2》这两本书,基本可以涵盖大多数的问题。

  与孩子一起阅读,与孩子一共成长;

  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都值得大人认真的回答。

  我们有时也需要孩子的带领,去发现我们长大后再也没有发现过的精彩世界。

  《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2》读后感(七):让孩子的思维飞起来

  可能每个孩子都会问到“妈妈,我从哪里来?”的问题,而答案也会变得千奇百怪,妈妈可能会说是我把你从垃圾桶里捡回来的,或者你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或者你是可爱的小天使送过来我身边的,或者是你是小海豚托着过来的。

  在孩子的世界里,到处都充满着十万个为什么。周围的一切总会让他们的眼睛里闪过一个个有形的问号。对于父母们来说,很希望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孩子提出的每一个为什么,当他们的百科全书。在他们单纯的世界里,渴望了解大千世界的眼神里,没有物欲横流的概念,不必用太过于成熟的东西灌输到他们的脑海里,自然而然的站在他们所理解的角度去解答他们的问题,引导他们更好地成长。

  在读着白雪公主灰姑娘的故事的小朋友们,她们当然不知道结局里说到的公主和王子在一起幸福的生活后不是句号而是一串省略号,也不知道现实中没有永远胜利的喜羊羊。成人的视角和她们的视角永远无法比拟,因为他们会感觉冰融化以后不是水而是春天,他们也想把梦想放在冰箱里长大后在拿出来。每当下雨的时候想去那座彩虹桥上走走,晚上睡觉的时候希望有萤火虫的陪伴。庆幸他们还保留着天真而美好的视角,在他们的世界里可以有趣地成长。

  在《孩子来提问,大师来回答2》这本书里面,孩子们从他们的视角说出了他们看到的那些神奇的东西,从过去,现在,未来所存在的现象里提出小问题,从成人的角度看是见怪不怪的现象但是平时却不会好好用心去留意的一些东西。孩子们开动脑筋去无拘无束地问为什么,从这一刻开始他们开始学会思考,提出问题比静静观看好太多。这本书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探索世界的大门。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来说,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世界是丰富多彩。能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是一件美妙的事情,书中让多个领域的大师来为小朋友们解答问题,让答案更具有权威性,或许以后的以后,这本书的小读者长大以后会用自己的知识去挑战权威,知识界里的研究便有很大的进展,那该是多么棒而且有意义的事情。

  在这个宇宙里我们所在的星系在宇宙中极其渺小,在书中大师们有提到宇宙中发现大约3500亿个星系,换句话说我们人类所在的地球是非常渺小的,而人的生命更是如此。纵然如此,人类的思维却可以发散到无边无际,小朋友的思维天马行空的时候也是对这个世界进行勇敢探索的时候。彩印的小插图,精致的排版,除此之外孩子们巧妙的提问,大师们精彩而高明的回答才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大师们共同完成了一项很棒的智慧工程,那就是用自己的智慧解答了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提出的问题,这是一本另类而独特有趣的百科全书。

  在这些奇妙的问题里,发现了一些涉及到哲学的问题,比如一位才五岁的小朋友问到“人活着为了什么?”我想这个问题至今年龄比他大好多甚至已经在社会上打拼了很久的人未必会明白,那些整日匆匆忙忙地奋斗结果还是碌碌无为原地打转,或者在职场上花了十年时间去赚取花一年时间具备的经验。而一位伦敦新人文学院校长回答的篇幅很短而精致,他说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而活便是生命的意义所在。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尽早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并投入自己的热情去努力奋斗,那我们活着不至于那么单调无聊,在人生的清单上也有所交代。

  一 位九岁的小朋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书”,而一位网站创始人给出了答案,大概是说书是原始的互联网,当钻进了那个奇怪的兔子洞,在文字的世界里便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的门。刚开始自己的思维会不自觉地联想到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读书”,自己的答案是因为我们需要认识自己开拓视野。充满无限乐趣的百科全书,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家长敷衍一些问题的知识漏洞,就像让孩子们长出了思想的翅膀,飞到更高更远的地方看世界。

  《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2》读后感(八):新时代的百科书

  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这本书一共131个孩子们提出的稀奇古怪的问题,大师们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尽量用诙谐幽默的孩子似的的语言来回答,睿智风趣,很符合孩子们的胃口。我女儿一看就很喜欢。一直想提出自己的问题,来请大师们回答呢,可见这本书真的是很吸引孩子的。书中内容涉猎广泛,天文地理人文科学等等,都有涉及。

  作为家长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还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也难免有很多问题难以解答。虽然家里有十万个为什么,但很多问题还是没有答案的,就连大百科都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了。所以这本书还是很及时的,填补了家长知识的空缺和不足,给孩子们一个比较科学权威的解答,回答的很高明和巧妙,也让家长们很放心。

  这本书装帧精美,印刷很清晰,封面的暖色调的橙色也给人很舒服的感觉。里面的插图都是漫画形式,而且还是彩色的,孩子们都很喜欢。还附赠精美的书签,很实用。

  书的结尾还附有8个小测验,不光孩子喜欢测试,连大人都很感兴趣呢。而且这些测验题都是孩子们自己琢磨出来的呢,真是很了不起。也让看这本书的孩子跃跃欲试,都想成为那条最聪明的金鱼。而且答案也别出心裁哦,不小心连大人都不知道答案的。

  外国人的思维真是和我们不一样,很值得借鉴。比如这些大师们给孩子们的答案,并不是艰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也不是教科书般的标准答案,而且孩子们能接受的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回答的。哪会有孩子不喜欢这样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呢。比如第49题,“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呢?”大师没有急于回答,而且用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这首歌来开头,别具匠心。还有第102题,“为什么不能在浴缸里养企鹅?”大师的回答是仅仅用少量的企鹅生活习性的描述,而且用浅显平实的语言来告诉孩子们,你们的浴缸是不可以养企鹅。让大人看了都忍俊不止,孩子们更是会会心一笑,从而接受这个不能养企鹅的事实。

  正如这本书的序里面写到的,这本书能更好的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们。对于这些让老师和家长们头疼的问题,都给予了简洁准确的解答。很棒的一本书。

  《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2》读后感(九):沟通,从问答开始

  邻居家的大儿子上小学了,小儿子今年刚上幼儿园。孩子的妈妈向我推荐这本书,说用它应对孩子们的神提问。拿来一读,倒让我想起了童年,还有教育的意义。

  爸爸,我生下来的时候身上是不是沾满了便便?

  爸爸,我的鼻子为什么不长在耳朵那边?

  爸爸,如果说宇宙是空间,那宇宙爆炸是不是空间就爆炸了,那空间爆炸后是什么呢?

  小时候,我总有许多这样奇奇怪怪,在大人看来“没有用”的问题,父亲都不厌其烦地一一回答。这样的一问一答一次次激发我对未知世界的热情,成为我认知世界的启蒙,甚至是我价值观形成过程的重要一环。

  提问-引导思考-回答-再思考-内化的过程,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通用法则。如果当初父亲打断我的提问,也许我不会保持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如果他只是敷衍回答,我们之间也不会有更深入的沟通,变得亦父亦友;如果不是他润物细无声的价值引导,或许面对生活我不会如此乐观阳光。

  孩子天生爱提问,他们求知欲强烈,虽然语言、思维和行为都还很幼稚,但却最自然真实,正是这种自然使得他们的渴望具有了灼人的力量。你愿做一个麦田守望者,在悬崖边上守护孩子,还是像《红楼梦》中的贾政、贾代儒,从来不倾听孩子的心声?教育最大的失败往往并不是金榜无名,而是亲子间难以逾越的隔阂。

  其实无需刻意,只在问答之间,沟通便开始在生活的土壤里自然扎根成长,甚至成为极好的教育。戏剧家俞大纲的父母喜欢看戏,经常会带他看戏、给他讲戏,问答之间他就变成戏剧专家了。他讲李商隐,从不需要看书,因为从小爸爸就是跟他一面吟诗,一面唱戏,把李商隐讲完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如果你正苦恼简陋知识储备无法应对孩子的脑洞大开,那么这本《孩子来提问,大师来回答2》中大师们丰富的知识或许能让你成为孩子眼中的超人。

  当然,书中有限的问答并不能满足孩子们海量的问题。更何况即便一个对动物感兴趣的孩子,将来也未必会成为动物学家。但聪明的父母懂得在这些天马行空的问题中发现孩子独特的思维方式,有艺术地引导他们思考问题,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时常会看到新闻报道诸如名校优等生用专业知识杀害同学的报道。但这些行为只是一个“果”,背后的 “因”在于道德、人格和情感教育的缺失。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在于是让人懂得如何判断是非善恶,依据对人生的判断做出自主的选择。毕竟知识完全不等于智慧,也完全没有办法转换成智慧。

  这本书中的回答就很有智慧。如探险家、野外生存专家倍儿•格里尔斯在回答“尿为什么不能喝”这一问题时,就超越简单的答案,告诉孩子 “假如祸事接踵而来,你一定要鼓足勇气去应对!”我想,孩子们将来遇到困难时,这句话应该会让他们更加智慧和乐观地面对生活。类似这样非常艺术的问答沟通方式,书中比比皆是。

  不过,你倒不必指望书中问答能让孩子即刻受益,有些答案需要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探索领悟。

  阅读《孩子来提问,大师来回答2》时,我从繁忙的工作中又重回童年森林,站在认知的原点上重新思考和面对世界,对于当下的烦恼竟是一剂解药。每一位大师的回答都有极其鲜明的个性立场,读一本书就像和几十个行业大师对话。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又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没有年龄界限的书。

  最好的回答当然在于对孩子思维方式的引导。书中大师的回答充满智慧,也很有艺术。笔者归纳了大师们常使用的几种回答艺术:

  1、探寻问题本源

  大师的答案往往并非只是简单的回答问题,更多在于引导孩子如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比如在“哪种乐器最早出现”中,大师首先引导孩子探索“什么是乐器”,并列举手、石头等做对比。继而给出乐器的定义:一种特制的、用来演奏音乐的东西。然后才从考古事实中,给出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乐器是什么的答案。

  孩子的语言、思维有限,当他用有限的词汇发出疑问时,大人们需要探索问题中关键词背后的意义。如“蜘蛛能说话吗?”中,孩子理解的“说话”是有声的语言,而其作用便在于交流。大师将“说话”转换成“交流”,如此一来,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蜘蛛如何交流”。引导孩子做这样的思考,还有利于孩子语言能力的拓展。

  2、角色转换

  大人的思维方式通常已经比较固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思维的开阔性,使我们变得比较狭隘。但孩子的世界尚未定型,所以充满无限想象与可能。于是大师在回答问题时不会硬邦邦地给出一个答案,而是让孩子们发动自己的想象力,让自己参与到答案中来。比如在回答“为什么猕猴桃长满了毛”时,让小朋友们把自己变成小昆虫,经历一场穿过猕猴桃表面浓密的细毛森林,寻找果肉的过程,从而让他们知道这个设置重重障碍的“森林”,是用来保护果肉中的种子,让它正常发育成长的。一个枯燥难懂的科学知识,就这样变得有趣而且易于理解。

  3、抽象表达具象化

  对宏观问题的抽象回答,让孩子费解。而将抽象的回答简化为具象的事物,以孩子们熟悉的东西做类比,他们就会容易接受。如在回答“新技术一定有益吗?”这个问题时,大师的类比非常巧妙。他以锤子举例,从它的正反作用如建造房屋、摧毁家园入手,引导孩子将思考点落在动作的施行者——人身上,得出“锤子无所谓干什么,技术是好是坏几乎总是取决于人们的决定”这一结论。或许接下来孩子便会开始思考,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进入了更深入的自我思索。

  4、传达正确的生活态度

  问答之后,互动远没有结束,应该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延伸。例如在回答“尿为什么不能喝”这个问题时,大师用缺水时野外求生的案例,教孩子们判断什么情况下可以选择喝尿,这时什么尿能救人,什么尿于事无补。但在最后,他告诉孩子:“假如祸事接踵而来,你一定要鼓足勇气去应对!”比起简单粗暴的价值观传递,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更能让孩子们牢记。或许这样的态度,将会在日后某个时刻让他积极应对困难。

  《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2》读后感(十):五花八门的有趣问题,耐心详实的大师解答

  相比于小时候读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华丽了许多。这本书出版的本意非常好,鼓励成长中的孩子们,勇敢地提出他们小脑袋里的各种奇妙的问题。

  纵观这些问题,虽然有些问题看起来很幼稚,但很多问题看起来很深刻;虽然有些问题看起来很普通,当很多问题看起来很有趣。被邀请来作答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位大人物,确实是很豪华的阵容,确实如本书说介绍的他们谦卑以对,庄严作答,深入浅出、机智风趣,科学严谨又收放自如。

  这是一本很不错的儿童读物呢,适合小孩子们阅读。因为问题的深度、回答的深度广度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可以来读这本书,也就是说,这本书再加上《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①》,可以一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真是有点怀念当年读《青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从一年级可以读到六年级,不同的年龄,读同样的书,会有不同的收获。

  从中文版的翻译来看,这本书的语言表达是很棒的,比如为什么不能在浴缸里养企鹅这个问题,读起来就很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姐姐(这位动物园管理员应该是女性吧~~)在对自己说话,解释得也很有趣,低年级的小孩子也能够很容易理解这个问题的回答。

  还有一些问题是比较有挑战的,很适合小学高年级到初中阶段的学生。比如有一个问题讨论彩票为什么不中奖,经济学家的解答引入了概率,还讲到了排列组合(好像是初三才涉及到的的内容),对于初中生来讲更容易理解这个回答。当然,对于那些聪明的、爱思考的孩子来说,这样的问题以及回答会非常有吸引力。

  读这本书的时候,让我想到了知乎。知乎上就是千奇百怪的问题,成人其实提出的问题有天马行空充满想象力的,也有很专业的。不同的是,这本书每一个问题都是只有一个“大师”的回答,而知乎上是有很多人回答,就可以讨论,交流,对比,一般都没有唯一的答案。不过,孩子思考问题一般达不到成年人的深度,也不具有足够的判断力。不过,也可以做一些尝试,比如有些问题可以让多位“大师”来回答一下,这样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判断,那应该会更赞的。

  因为在云南做过支教老师,所以我就想这本书可以怎么用在农村学校的课堂上。我就有了一些点子,以这本书作为出发点,让孩子们先试着回答,再看看书中其他孩子的回答(在附录中),最后再去看“大师”的回答;让孩子们临摹书中喜欢的插图,也可以让他们根据这些问题和答案绘制插画;让孩子们再提出更多的问题,找身边的大人去问,然后总结出一份他们最满意的答案,这样似乎就又可以诞生一本新书《孩子提问题,大人来回答》~~不仅仅是农村学校啦,在家庭中,和孩子一起读这本书,是很不错的亲子活动,帮助孩子发现提问的乐趣、找寻答案的乐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