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问道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问道读后感精选10篇

2017-12-14 21:3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问道读后感精选10篇

  《问道》是一本由贾樟柯 / 赵静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4.00,页数:27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问道》读后感(一):理想主义者在今天还能做点儿什么

  运用网络卖菜屡败屡战的大学生、克服先天不足不断突破自己的舞蹈家、主动出击积极宣扬传统艺术的昆曲演员、认为自己做的事“有点儿价值”的环保工作者、将中西方文化巧妙融合的艺术家、具有同理心不畏强权的记者、把艾滋孤儿当成自己孩子照顾的美丽妈妈、比常人更敏锐更直接的盲人歌手、善于观察思考创意永远用不完的服装设计师、坚信每个人都可以改变世界教育家、不知道未来在哪儿所以全力去追的创业者、拥有财富梦却觉得精神同样重要的地产商……

  《问道》收录了贾樟柯电影《语路》对十二位人物的深度访谈,它还有个更有趣的副标题——《十二种追逐梦想人生》。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看到在各式各样的行业里,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的人,他们做的事,还有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这些人做着截然不同的工作,看似毫无联系千差万别,但是在我看来,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理想主义者。他们不见得都是所谓的“成功人士”,但是他们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然后便义无反顾去做了,并且一做就是很多年。

  什么是理想?理想就是你想用尽全力不顾一切追求的东西,它很美丽,但是异常遥远。很多时候,我们知道它的美,却不敢轻易去追寻,怕什么都没能得到,怕最后的结果伤人伤己。因为那一点点的害怕和软弱,我们永远的失去了追求梦想的权利,而这是多么的遗憾

  在这个时代,理想主义往往被认为是不切实际、不靠谱的代名词,但其实不是。“理想”这个词,看起来高高在上,在我看来却再实在不过。它并不是成功人士的专利,也不是人生的终极目的,而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当你知道世界就是这个样子,却依然对未来抱有希望,想要做点什么的时候,你才能感觉到自己真的是在活着。你可能一辈子都是个小人物,心里也有这样那样的理想,却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但我并不觉得这样的人生失败的。

  李国修说:“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很了不起了。”我相信这句话,却也难免会悲观的觉得,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能不能做好,而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或者更严重一点说,你可能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也不觉得它是重要的。

  “有迷茫的时候,不知道力气使在哪儿,耐心的去等,等待这样的机会,先把自己各方面都完善好,等机会出现的时候全力一扑。现在就是这个时候。你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尽早知道,然后就全力去追,全力去实现。我觉得这是最重要最重要的,因为我们现在身上有的只有时间而已,别的什么都没有,但时间流逝得很快……”在看到这本书之前,我并不知道肖鹏是谁,可是这句话却足以触动到我,让我想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应该用怎样的方式去实现它。理想不应该是虚无缥缈的,而应该是可以通过努力去真的实现的,也许它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并且实践它。

  我参加了关于这本书的两次讲座,理由是,我喜欢听贾樟柯说话。是的,自从10年9月23号的理想国年度沙龙后,我便喜欢上了幽默并且平易近人的他。记得有一次,他说:“我们在努力的时候,往往会有些绝望,觉得‘这又能怎么样呢?好像这个世界没有变化,我做了很多都没有用。’一个写作者看不到自己的未来,一个想当导演的年轻人看不到自己的未来,一个想当医生的人看不到自己的未来……这真的太糟糕了。我现在有一些能力,那我为什么不去做一些事情?用我们自己的努力,让这个世界显得别那么糟糕。” 就像罗永浩说的:“其实没有人是单独改变世界的,最终都是大家一起改变世界,你做一个好人,就把世界变得好一点。”就像王克勤说的:“努力了不一定能改变,但是不努力一定不会改变。”

  生活在这个时代,一个特立独行的理想主义者,也许会遭遇失败,可是从一开始,他就是美丽的。可能,我们在为他伤心为他叹息的同时,也在偷偷的羡慕他,羡慕他那不顾一切的、在我们身上几乎丧失了的勇敢。如果你问我,理想主义者在今天还能做点儿什么?我会说,是的,这些人这些事让我们相信,理想主义者在今天还能做点儿什么。

  《问道》读后感(二):一个人,一条路

  我挺庆幸读到《问道》这样一本书的。这本书采访了12个人。一个人,一条路,而每一条路上,都有着美丽而深刻的风景。自年初至今,在我读过的近30本书中,这是给我帮助最大的一本。是她,帮助我回顾了三十多年来我所走过的路,理清了有关人生的一些基本问题——关于梦想,关于选择,关于成功。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农村,和潘石屹一样,我小时候喜欢坐在家乡的小河边,想象着小河拐过弯以后,那里会有一个精彩的世界。梦想由此诞生。为什么要离开温暖安逸?为什么要上路?潘石屹的答案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就像鸟儿的两个翅膀一样,如果只有一个翅膀是飞不起来的。”于是他从家乡那个很大的山沟里走出来,走过好多地方,最后在北京停下来,给北京盖房子。而黄豆豆的答案则是:“人生就是一次一次地寻找自己,一次一次地认识自己,同时一次一次地探索自己未来要走的路,去发现更真实,更纯真的自己。”于是,这个没有任何身高优势的舞者,从温州走到上海,从上海走到北京,又从北京走到美国。……透过这些不同领域的成功者,你我一点点往回看,会发现这些“问道者”在上路的时候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便是“梦想是最大的行李。”看世间,不成功的因素千差万别,而成功的因素中一定会有一个最大的“共因素”,那便是坚持自己的梦想,始终如一,不离不弃。昆曲“小生”张君更是坦言:我们要尊重内心那个最原始的冲动。那一年,我能从小山村走出来,去省城读书;那一年,我又从舒适安逸的单位辞职,走向陌生和未知;而如今,我依然像我的学生一样,每天背着书包上下班……我知道,我一直不曾忘记自己的梦想。

  从梦想出发的人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一直坚持走下去。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改变了方向,有些人走着走着便停了下来。对于这一点,昆曲“小生”张君的态度非常明确:一个人一生只能走一条路。在昆曲不为人所熟知和接受,前景黯淡的时候,和他一起唱“小生”的七八个人都走了,只有他一个人留了下来。这期间,他甚至还拒绝了一家流行乐唱片公司抛来的橄榄枝。张君感叹:“其实人生的痛苦是因为选择,但有时候痛苦是在于你根本没有选择。”我想是的:对于一个人最初的梦想来说,一旦选择了,便不复再有选择,只能一条路走上一辈子。所以张君会说:“(昆曲)我可以埋怨它,我可以怨恨它,我也可以憎恨它,但是我无法离开它。”读到这里,我不胜感叹:他说的又何止是昆曲呢?生活呢,又何尝不是如此?如何选择,这不是问题,但你我似乎更要明白:选择,不能成为放弃的理由。

  每一个走在自己路上的人,心中都会有一个目的地,那便是“成功”。和众多媒体宣扬的“非富即贵”的成功形象不同的是,我惊奇地发现,这12个人,几乎都有着自己对成功的定义。黄豆豆觉得能快乐地生活、创造、舞蹈,便是成功;张君则把成功定义为“我离自己越来越近了”;而牛博网的创办者罗永浩的成功显得特别朴实真切: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活得并不比别人差……如此看来,成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前提是你我要对自己有足够的认识,对属于自己的成功要有恰当的定义。“定制化旅行”的创办者肖鹏,给我的感触特别深,他坐在尚未成型,空荡荡的办公室里接受采访,他说:“我觉得体验一些别人没有体验过的事情和做一些别人没有做过的尝试,比较有成就感。”

  一个人,一条路。我想我们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注定要走上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如果照着一条现有的道路走下去,在路标的指引下到达所谓的终点,获取所谓的成功,那将失去唯一一次人生的意义。所以,“问道”,是一件有着特别意义的事情:为什么而走?走样去走?要走到哪里?这些,都期待着我们一路上不停地去追问。

  《问道》读后感(三):读书笔记

  1,其实人生的痛苦是因为选择,但是有的时候痛苦是在于你根本没有选择。其实苦的是没有可选择的路,就是所有身边的一切事和物注定了你这样的选择是因为没有选择而造成的。

  2,当你在没有的时候你会觉得很重要,当你拿到这些奖时你会发现其实我们还有更远的路要去走。

  3,你即使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也未必活得那么惨,当然不保证你因此能活得很好。

  4,我觉得也许唱歌跳舞的多我一个不多,但是昆曲小生少我一个也许就少了。

  5,有些工作的意义可能现在不能马上显现出来,更多的是一种象征的意义,但总需要有人来做。何况在其中也找了属于自己的快乐

  6,教是很重要的,但是很多东西是教不出来的,很多东西是影响出来的。

  7,做事情要认真,做事情才有意思困难都是暂时的。

  8,我们不能够简单化地理解自由,因为我们一般理解的自由就是外界应该给我们自由,或者说外界对我们限制而使我们不自由,或者说教育给我们的局限,而使我们不能够成为真正的人,真正的成功的人。但事实上,自由恰恰是你自己给的, 实际上自由和不自由其实都是你内心体验道德。在今天任何一个国度,或者任何一个制度下,或者任何一个意识形态的范围内,其实都是有限定的,都是不完善的。如果你跟自然或者和社会或者和周边总是憋着劲,或者用改造的态度去面对,你一定会遇到很多麻烦,或者说是不自由的。

  9,自由就是要牺牲一些很保险的东西。

  10,我希望我帮助过的孩子,他们应该这样地成长:像正常人一样,有正常人的缺点,他会有虚荣心,长大了去泡妞,或者是结婚,当然也可以离婚。但是千万不能做那种表现上很完美,非常自强不息,内心很委屈,然后还有一些阴影的那类人。那是最痛苦的,比失明更痛苦的人生。做一个有缺陷的人,犯每个正常人犯的错误。他们都应该有权利去犯错误,那样才好。

  11,我想我可能我就像一只小小的蜡烛一样,能给这些孩子们带来一点光亮,就像人家迷路了在黑暗中,这一点光亮是很重要的。

  12,不是说具体物质上的困难,更多的是看不到希望。我觉得没有希望是最困难的。

  13,不能年纪轻轻就很有城府,我觉得有点愣没关系,关键是他有这个感觉,然后在这个过程他不断地去沉淀、不断地积累。其实这样的成长是一个很健康的成长,如果一开始就被压抑住,或者自己把自己给弄死了,我觉得好痛苦,他自己实际上也很痛苦。

  14,没事别惹事,有事别怕事。

  《问道》读后感(四):另一种好书

  第一眼看这本书给了四星,就为理想国这套书的装桢,广西师范整一个系列我没读过几本,粗略算来也就昨日书 声音与愤怒台书少几本,日本历史小说几本,内容如何取决作者,但这套书的装桢无一例外地出色。

  书看下来发现,即使不为装桢,书也值上五星,一是内容,我记得以前看凤凰的书和节目,听着看着精英们说着民主自由,没来由地感觉到一股优越,对社会黑暗面的窥探了一点似乎就沾沾自喜以为得到真知,信息量的增长让人觉得仿佛洞察了社会的真相,我听完这本书里王克勤说定州血案,说自己的上访经历,我为我以前那么崇拜学者庙堂式的讨论而觉得不齿,那些知识分子说得没错,不过他们没法提供的是坐着麸皮车假扮农民从被封锁的新闻现场逃离的那种惊悚,你要保护的新闻报道是政府和国家机器意图摧毁的,而王克勤说:如果说政府不代表更多人利益的话,那么它可以视为我在跟它做对。

  而当采访者问及王克勤如果年轻人既想揭露社会的现象又想明哲保身,那么他们应该怎么做?王克勤的回答绝妙,他既不说需要勇气信念那种大而无当,也不说有取必有舍一样的废话,他这样说:我这些年做了很多的事情而到现在还能够继续安全地做事情,不是我胆量魄力有多大,而是我努力做到专业,只有专业才是有力量的,只有专业才很难被别人打垮。

  就tm为这一句,我都要给这本书五星,想象另一种可能,淋漓尽致。然后他说现实比小说精彩得多,我举五体投地万分赞同。

  喜欢这书第二是因为书里漫着轻松愉悦的氛围却完全不与书中部分厚重深沉的故事所冲突,贾樟柯采访潘石屹谈笑风生也采访默默无闻的青年创业者曹非,曹非讶异:为啥采访我?我是个不成功的例子。贾樟柯问为什么,曹先生瞪着眼睛:你以为做电子商务的都是马云

  书后面写导演手记,王子昭是里面最年轻的,他说选人的时候大家都让着他先选,他斟酌半天自以为选了个好入手的同龄人,听闻人家经常上财经杂志,小导演心理打憷,见着真人正跟人试探这事,人回他一句:别在意那事儿,以前花钱雇人采的。他俩从此成了好朋友,你知道我看到什么了么?一群人围坐在草坪上,举杯换盏,谈笑成书,过后各自继续自己的人生,继续挥画各自的理想和传奇,我看到了我们国家的未来,一种轻快的不失严肃与厚重的未来。

  里面有盲人歌手,打黑记者,房地产大亨,导演,设计师,舞蹈演员,也有做公益的普通人,坚持自己创业的普通人,既波澜壮阔又平凡无奇,他们一起迎着光亮前行,十二种追逐梦想的人生。

  《问道》读后感(五):流浪到天水/贾樟柯

  流浪到天水

  和尊尼获加谈好“语路计划”,我第一时间决定拍一个关于潘石屹的短纪录片。这部片子是拍给遍布中国乡村、城镇的年轻人的。他们或许已经上路去了东莞,或许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前仆后继前往富士康应聘。也许他们还在大山里,还在眺望通往异乡的路。

  作为“过来人”,我们能对这些忧伤的年轻人说些什么呢?我们有相同的来路,因此特别能懂对方的表情。当年,老潘离开天水潘家寨的时候,他一定不知道脚下的羊肠小道,通往的是怎样的未来。在他的命运奇迹背后,真正的智慧是什么呢?

  我把我的想法告诉老潘,他笑笑说:那你就去甘肃省天水县马跑泉公社潘家寨大队看看吧。

  这样,第二天我就和制片上路了。从北京飞往兰州,我们乘坐的是一架巨大无比的飞机,我不谙科技,搞不清这是空客还是波音,总之客舱里服务员比乘客多,她们含蓄地表示飞机落兰州后还要转飞国际。飞机降落,我在夜幕中穿过廊桥的时候,才发现候机厅里等候着一片白帽子的穆斯林乘客,原来他们准备搭乘这班飞机去麦加朝圣。一些穆斯林大爷拿着自备的地毯在候机厅里祈祷,这是我从来没有感受过的宗教气氛。

  第二天,一辆越野车在高速入口等着我们。车主是制片的朋友,他是一名摔跤手,一看就知道一定是那种有江湖外号的人物。他把一辆丰田越野车停在我们面前,自己上了另一辆轿车,离开的时候摔跤手甩了一句话:从这儿到天水要五个小时,如果不堵车!原来我们走错了路,同属甘肃但天水离兰州远,离西安反而更近些,我们本应该从西安开车去天水。从兰州到天水的高速很奇特,一路没有隔离带。车开到150公里每小时,突然迎面一辆大油罐车一堵墙一样向我们压迫过来。经历惊魂,我们才逐渐入乡随俗。

  果然是很漫长的路,但一路上地名都很好听,车过定西的时候,我想起了杨显惠先生的《定西孤儿院》。这一片土地曾经发生过的饥饿、战争,、政治,所有的事情是不是都如浮土般弹指而去了?现实是,又堵车了。这几天甘肃缺柴油,只有定西前面的一家加油站在供应,几十公里的高速路成了加油站的停车场。大卡车一辆接一辆挤在一起,留给我们这些过客漫长的等待。一辆越野车开了车门,司机六十多岁一看就是成功人士,跟他下来的女子不超过25,他们伸伸懒腰,不一会儿开始旁若无人地亲热。他们是谁?是什么关系?我看着眼前这出戏,替他们编着剧本。司机们蹲在公路中间开始用纸牌赌博,一对母女在拔着野草。我呢?我在享受着无所事事的闲散,我为我能拥有这样没有意义的时间而感动。

  天水早就由县改市了。一进市境,高速公路两边多了许多卖苹果的小摊。有一年地方领导找潘石屹代言天水苹果,报纸上的老潘穿着西装革履,站在农展馆的苹果展位前认真吆喝着家乡的苹果。不知他卖苹果的能力和卖房子的能力比起来如何?驱车进入潘家寨,这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小村。让我惊讶是,每家门口都种了许多牡丹、月季一类的花卉。山村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地产界的潘石屹总让我想起电影界的侯孝贤,他们都没有出洋留学,都在本土成长。同样的,他们的本土智慧为他们打开了世界的大门,一个是带来电影变革的导演,另一个是创造了“长城脚下的公社”的开发商。一个创造艺术,一个收获财富。或许极端的封闭打开了他们的想象力,或许拥有真正的本土智慧才容易获得国际视野。

  太久没有坐火车了,回去的时候我特意选择了铁路。火车在陇上奔驰,半夜停在一个无名的小站,撩开窗帘只见外面冷月空山。不知为什么,这一夜非常想念海子。他有很多诗,是讲这样的时刻。或许只有这样一尺一尺地贴地而行,才会产生“远方”、“距离”和“思念”。

  车又启动,我静下心来用耳朵捕捉火车压过跌路的轰隆声。这声音曾经那样熟悉,在我四处游走、放浪不羁的青春岁月里,他曾经陪伴过我很多寂寞的夜晚。我在路上憧憬未来,我在路上憧憬爱情。是的,这之前我从未到过天水,但不知道为什么我曾经写过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流浪到天水》。

  这一夜,我想起了这首诗,想起了曾经伴我四海为家的女人。

  《问道》读后感(六):筆記

  - 如果不是賈導的序寫得感人至深, 我其實想給個「較差」給這一本書。沒辦法, 賈導一拋個汾陽縣出來, 說說以往的哥們現在與自己的生活有多大的落差, 就已能感動我。

  - 其它文章/訪問, 說實在的, 不大感動我呢。我看不出他們在選這些人來採訪時, 有甚麼標準, 好像每個行業找個典型出來那樣。

  - 篇章中反覆出現「何謂成功」、「成功的原因」那樣, 搞不好我以為買了本勵志書。如果尋夢、逐夢是那主題的話, 在逐夢的路上, 除了成了名/功, 或不成功但也成名的人以外, 其實有更多的螻蟻, 有更多像賈導的哥們......... 我期待這樣的視角, 卻失望了。

  - 十二篇訪問中, 只有一個女性。性別定型, 沒有克服呀。

  - 好了, 周雲蓬的那篇是好看的, 不過懷疑是因為我偏心而已。黃豆豆、張君、張穎、羅永浩的那篇也有印象, 就這樣。

  - 這些文章跟紀錄片《語路》應該是同卵雙生吧, 不知道電影出來又如何了。

  《问道》读后感(七):书摘

  先做一下书摘:

  事实上,自由恰恰是你自己给的,实际上自由和不自由其实都是你内心体验到的。

  生活的真正命题就在于把时间用掉的能力,时间的价值就是你内心获得了一种生存的感觉和活着的感觉。你只有去动和去工作,你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一种想象中的价值。

  平等的尊重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尊重每一个人的自由。

  只有专业才是有力量的,只有专业才很难被别人打垮。

  美不完全属于视觉。就像你吃东西,食物最终是要转化为营养。所以其实美是一种营养,它可以来自听觉和嗅觉。

  在现代的生活里发现东西,诚实地表现你现在生活的形式。

  应该重视思考能力,因为它是一种再生性的东西,你有思考能力你才能不断地生长。

  《问道》读后感(八):忧愁上身by贾樟柯

  序

  忧愁上身/贾樟柯

  有一年春节,我从北京回老家汾阳过年,电话里和一帮高中同学定下初四聚会。初四早晨,县城里有零星的鞭炮声。我一大早就醒来,开始洗澡换衣服,心乱,像去赴初恋约会。

  又是一年不见,那些曾经勾肩搭背、横行乡里的春风少年,被时间平添了些陌生。到底是有牵挂,一干人围坐桌边,彼此客气,目光却死盯着对方。一个同学捧着菜单和服务员交涉,其余人假装礼貌选择沉默。包间里静极了,大家听他点菜,个个斯文得像上班主任的课。他们一口一口吸烟,我一眼一眼相望。可惜满目都是同窗好友老了的证据,想调侃几句,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乡音。

  还是酒厂搞推销的同学生猛,吐个烟圈后一下找到了高中时代看完黄色录像后的兴奋感,盯着我拷问道:贾导演,老实交待,今年你潜规则了几个?

  青春虽走,荷尔蒙犹在。这话题让一屋子刚进中年早期的同学顿时焕发了青春。对我的“审讯”让所有人激动,我接受这莫须有的“冤案”,只为找回当年的亲近。就像高一时,他们捕获了我投向她的目光中的爱慕,在宿舍熄灯后杜撰着我和她的爱情,而我不选择辩白,夜夜在甜蜜的谣言中睡去。

  今天,甜蜜已经不在。我被他们的“罚酒”搞得迅速醉倒,在酒精的炙烤中睡去。下午醒来,不知身处何处,耳边又传来同学们打牌赌博的声音,就闭眼听他们吵吵闹闹,像回到最初。记得高考前也有同样的一刻,我们这些注定考不上的差生破罐子破摔,高考在即却依旧麻将在手。有一天我躺在宿舍床上听着旁边的麻将声,想想自己的未来,心里突然一阵潮湿。十八岁前的日子清晰可见,之后的大片岁月却还是一整张白纸。我被深不见底的未来吓倒,在搓麻声中用被子拼命捂住自己,黑暗中我悄悄哭了。

  那天没有人知道,他们旁边的少年正忧愁上身。

  二十几年过去,县城里的老同学已经习惯了上酒店开房打牌。朦胧中我又听到了熟悉的麻将声,听他们讲县里的煤矿、凶杀、婚外恋,竟觉得自己日常乐趣太少,一时心里空虚。年少时总以为未来都会是闪亮的日子,虚荣过后才发现所有的记忆都会褪色。这时,又偷偷想了想自己的未来,未来于我却好像已经见底,一切一目了然。我为这一眼见底的未来伤感,心纠结成一片。

  原来,人到中年竟然还会忧愁上身。

  想一个人走走便起身出门,到院子里骑了同学的摩托车漫无目地开了起来。不知不觉中我已经穿越县城,旁边车过卷起尘土,躲避过后才发现自己习惯地选择了那条村路。村路深处,暮霭中的山村有我曾经朝夕相处的同学。

  他和我一样,第一年高考落榜了。我避走太原学画画,他没有复读又回了农村。以后的日子,见面越来越少。友情的火焰被乌黑坚硬的现实压住,大家没有告别便已各奔前程。“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的这些年,一路上失散了多少兄弟,连我自己都搞不清楚。此时此地,我却站在了他的村口。以前县城里老停水,一停水我就拉一辆水车去他们村里拉水。每次都会在他家里小坐一会儿,那时候村里普遍还住土炕,或许他在县城读书受了影响,把一间窑洞的土炕拆了,自己生炉子搭床睡。床铺收拾得整整齐齐,他的房间与周围环境相比,特殊得像一块租界。

  我骑摩托车进了村,村里有些变化,街道结构却一切如旧。到了他家刻有“耕读之家”的大门口,一眼就看到院子里他的父母。我被他们“搀扶”着进了房间,热情过后才知道我的同学走亲戚去了。多年不见,他的房间竟然没有任何改变,甚至床单被罩,甚至一桌一椅。

  “他还没有成家?”我问。

  “没有”,他的父母齐声回答。

  沉默中我环顾左右,突然在他的枕边发现了一本书,那是80年代出版的一册杂志《今古传奇》,对,就是前边几篇侦探小说,最后《书剑恩仇录》的那本。这册《今古传奇》上高中的时候从一个同学手里传递到另一个同学手里。这本书在教室里传来递去,最后到了他的手里,直到现在还躺在他的枕边。这二十几年,日日夜夜,他是不是翻看着同样一册小说?一种“苦”的味道涌上心头,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山村之夜,他是不是就凭这一册《古今奇观》挺了过来?我一个人骑摩托返城,山边星星衬托着乡村的黑夜,这里除了黑还是黑。我突然想,在这一片漆黑的夜里,他会不会也和我一样经常忧愁上身?

  春节过后回了北京,又好像和那片土地断了联系。不久之后,一次又一次的“富士康”事件让我瞠目结舌。我和他们来自同一种贫穷,我和他们投入的是同一种不公。我们有相同的来路,我相信我了解他们的心魔,那一刹那他们慌不择路,那一刹那他们忧愁上身。

  可是,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我想起我忧愁上身的时候,我用被子捂着脸哭的时候,其实特别需要有人和我聊聊。那就拍部片子吧,找那些已经走出一片天的过来人,谈谈他们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聊聊他们走出艰难岁月的智慧和勇气。后来,我找到六位年轻的导演一起合作,我们拍摄了十二位人士,拍出了十二部短片,影片的名字叫《语路》。

  感谢影片中来自商业、艺术、公益领域的十二位人物慷慨的讲述,感谢他们以金玉良言相送。还要感谢苏格兰威士忌尊尼获加金玉相送,他们发起和投资了这次“语路计划”,让我们的“问道”之旅得以实现。

  我常常会会想起过去,想起我们各奔前程的青春往事。可是,同处这个世界,我们真的能彼此不顾,各奔前程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问道读后感精选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