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世界艺术史(第一卷)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世界艺术史(第一卷)读后感精选10篇

2017-12-16 21:0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世界艺术史(第一卷)读后感精选10篇

  《世界艺术史(第一卷)》是一本由[法]艾黎▪福尔著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21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艺术史(第一卷)》读后感(一):艺术史是最有温度 的文明史

  “艺术概括生活。”艺术反映着人类,又教育着人类。这种契合决定论我们的自信信念的一切最高形式——它是我们漫长人生之旅的见证——确定了我们所有理想主义努力,这种努力并非由任何一种目的论所引导。对这些实相的认识——在《世界艺术史》第一卷《艺术发轫》中,法国著名艺术评论家、艺术史与历史学家艾黎·福尔以优雅的文笔“捕捉和保留住我们周围最能直接深深触动感官的表象”。用福尔的话说,“我所构思的艺术史不是经由准确无误的诗意的移植,而是通过尽可能栩栩如生的诗意的移植完成的,它是经由人类建构的造型诗章。”

  艺术自生命之始发轫,生命从形式之端绵延。一如哈佛大学艺术史教授查尔斯·诺顿所言,“艺术史是一种最为神圣的文化传统。通过研究艺术,人们可以发现自身潜在的精神追求和美的理想,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文明。”如果将史前社会称为“黑夜”的话,那么史前艺术就是天空中的星星,它虽不能将天空照亮,但夜空充满了希望,赋予了诗人的灵感、艺术家的沉思。“在博物馆内,物品不再仅仅是物品”,而是社会族群的思想、主张和立场借助艺术的反映。一如福尔所言“艺术作品的每一块残片,因为契合于它的目的——不管这一目的是怎样的微不足道,均应能在其深度和广度上无声的回荡……”,“就连在它最微小的残片中也能得以永生。”“在今天这个时代,历史可说已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意大利和利比亚发生的一切与亚洲和希腊发生的一切密切相关,所有各种事件,最终只归于一个结局……”,“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作为一种存在形式,艺术是人类对人、自然和社会的形象反映。一件艺术作品,就是一种客观存在,就如那在沙漠中沉睡的金字塔,在历史的长河中获得了的生命,还是永恒的生命。无论创作者或者接受者,他们所作的只能是发现和认识。

  艺术史归根结底是人类的精神史,艺术是“情感生活”在空间、时间或诗中的投影。“古代雕塑的一截破胸,一只残脚,一只断臂,即使已经被地下的潮湿浸蚀大半,我们的手一触及它,仍能感到它微微的颤动和隐隐的温热,宛如内在的生命力依旧在塑造着它一般。出土的艺术品碎片生机犹存,它像伤口一样渗着鲜血。越过岁月的深渊,寻回了自己与几成齑粉的残片间的关联,用一种臆想的存在于我们的激情之中的生命意识,让它的完整机体勃发出盎然生机,这就是人在艺术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无与伦比的明证”(艾黎·福尔)。千百年来,几乎所有的思想家都在不厌其烦地探寻这美好世界中的奥妙。在福尔的笔下,透过艺术家们的作品面前,能够真切的感受到艺术家们像热恋中的男女,那么投入、那么喜悦、那么沉静、那么虔诚;他们所有的作品,无论人物、自然风景,还是雕塑,甚至只剩下一块残片,无不散发出一种出自心底的对世界的敬意与赞美,这种赞美是一种用思想做底的一种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精神的心声。

  艺术,是绚丽多彩的世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都是希腊人。”雪莱曾在诗中吟道。无法想象,没有希腊,欧洲文明会怎样?罗马本身的艺术并不发达,但罗马人靠武力把大量艺术品,尤其是雕塑和绘画当作战利品劫运到罗马,还有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艺术家、工艺师、工匠等被集中到了罗马,罗马成为欧洲、乃至西方文明的摇篮,引用艺术史家罗贝托·朗吉说过的名言,“画作是根本文献(Paintings are primary documents)。”“我们最古老的先辈以最隐晦、最强烈的情感为起点,向智慧升华,一步一步地实现自我净化。”在福尔看来,艺术的魅力在于它是多元的,因为前人与后人的交流是多样的、丰富的。“艺术家赋予生命于艺术语言,通过语言使我们和先辈进行交流……如果艺术家通过秘术开始创作,那么,他的作品注定被套上死亡的绞索。”

  人类的史前艺术研究,重要的不是艺术,不是“一时冲动的偶然所致”,而是“对思想的再造”,即“引导他者对自己的价值观和标准、自己的经验、信仰、知识、风景和风俗习惯、文化身份和文化创造等生成一种既参与又批判的眼光”(阿奈特·维埃尔)。按照黑格尔的观点,艺术的精神必须(形而上地)具有一种实体的所在。用阿瑟·丹托的话说,艺术所要“传达的理念是普通生活中平凡的,随处可见的……”史前“有艺术”(毕加索),“优美的绘画就是这种神圣的完美的映照,就是上帝之笔投下的影子!”米开朗琪罗认为,它(艺术)自身就是虔诚的,因为灵魂通过其为了达到尽善尽美,达于与上帝融为一体而付出的种种努力而得以升华。

  艺术史是最有温度的文明史。在《艺术发轫》中,艾黎·福尔从古老而神秘的史前艺术开始,不但探析了艺术的起源之谜,还对世界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提出了一种前人和同时代人尚未提出过且合乎实际的观点——艺术起源与人类起源同步。在这些事实和进化论假说面前,艾黎·福尔运用鲜明对,高度诗意化的语言,把世界艺术史分为史前艺术、东方艺术和希腊罗马艺术三大部分,重温艺术从诞生到发展的早期历程,一睹东方和西方艺术最初的风采,领略那些古老而辉煌的早期艺术成就,“我们思索、信赖我们必须思索、信赖的一切,如此方能使得我们的思维和信仰在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建立在坚不可摧的人道主义基础上”,并对艺术的本质产生更为深刻的领悟。

  原载于2015年12月12日《团结报》第06版:文化周刊2

  http://epaper.tuanjiebao.com/html/2015-12/12/content_28608.htm

  ----------------------------------------------------------------------------------------------

  《世界艺术史(第一卷)》读后感(二):【柒书坊】古代艺术的巡礼

  世上关于艺术史的书籍繁多,但闻名于世、流传广播的只有区区几部,法国著名艺术评论家艾黎•福尔(Elie Faure)的《世界艺术史》是其中之一。作者是位优秀的艺术史向导,他带领着我们穿越时间、跨越文化,做一番全球古代艺术巡礼。

  跟随艾黎•福尔的脚步,我们畅游艺术之海,一一走过历史上的每片圣地。我们从原始时代的史前艺术开始,走进多尔多涅的原始洞窟,欣赏岩壁上栩栩如生的画作——展翅的飞鸟、雄壮的猛犸、威武的狮子和怒放的花朵。福尔认为,“原始人仅用几条简略的线条就把野兽的姿态和形象捕捉了下来。于是,艺术诞生了。”朴素的艺术反而给予我们最大的感动和美的享受

  接着我们横穿红海,来到古老的尼罗河三角洲,进入古老的埃及,去窥探法老的陵寝与神庙的神秘。我们知道,埃及艺术是宗教和丧葬的艺术。因为埃及人认为,艺术触及到人类最高的智慧,至今古埃及的绘画和雕塑都有着熠熠的生命力,那些包含埃及精神的艺术品,都隐藏着深入探索包罗万象的生命的愿望。

  当谈及东方艺术之发轫,自然不得不去到由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养育出的沃野千里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迦勒底的巴别塔虽然只剩下一个不成形的小山丘,但依旧褪不去尼尼微文明的雄健精神。而亚述帝国战士的骁勇、残暴、嗜血成性——“我的战车粉碎了仇敌的牲畜、身躯和所有的男人。我的纪功碑用敌人的尸体垒成。我把他们的四肢和头颅砍下, 我下令斩断所有活着的俘虏的双手”——所造成的那份恐惧,我们现在也能从《狩猎中的阿苏尔巴尼帕尔》中的一块块浮雕上深切感受。

  在古老的近东之旅结束时,福尔带我们来到了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在爱琴海边、在奥林匹斯山上,体味希腊艺术之源,聆听荷马讲述神话传说,欣赏《萨莫特拉斯胜利女神》、《倒下的特洛伊战士》、《阿尔勒的维纳斯》中神与人健壮的体格、优美的胴体,感受希腊艺术古典时期特有的力量。最后一站是罗马帝国的故土,伊特鲁里亚人吞并了希腊,却被后者的文化所融化,终使罗马成为文明的中转站,把希腊精神和艺术向全部古代世界传播。

  当我们结束了这段美妙的艺术巡礼,掩卷之余,仍对福尔先生优美、诗化的文字记忆犹新,正如有人评论这部作品不像艺术史,而更像一部歌颂艺术史的诗篇。当然这也有译者张延风、张泽乾两位先生之功,可谓著译俱佳。总之,这是一部对世界艺术的描述和评析写得极富美感的作品。

  《世界艺术史(第一卷)》读后感(三):艺术发轫,生产唯艰——读《世界艺术史(第一卷):艺术发轫》

  文/吴情

  哲学不同于哲学史,哲学的讲述侧重哲学家思想的剖析和阐述,研究其如何建构自己的哲学理论,而哲学史则主要对哲学家在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性进行定位、评价和说明,主要看哲学家提出了哪些命题、解决了哪些命题,以及对于人类思维和认识的促进作用进行评价,当然,哲学史家本身必须一定的哲学素养。与此相类似,艺术也不同于艺术史,艺术侧重通过各种理论、技巧和笔法来创造艺术作品,并对艺术作品本身进行深刻研究,主要是发掘其美学价值,而艺术史则更加关注艺术作品及艺术家对艺术哲学的思考和反省,以及对于艺术创新和发展的作用。从事艺术和从事艺术史写作是两个行当,前者是艺术家,后者是艺术史家(广义的史学家之一)。这样看来,艺术史的写作是颇不容易的,艺术史家一方面要掌握史学著作写作的技巧,也要多少懂得艺术品本身的鉴赏和品评。

  艾黎·福尔就是这样的一个艺术史学家。他首先给自己提出的一个问题,艺术是什么?但他没有做出明确的答复,放弃了对艺术进行严格的定义,代之以揭示艺术的一个基本特征,即日常生活中艺术无处不在,而与该特征相联系便是,艺术的使命在于“揭示世界万物的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可以理解为是对“心灵深处的神圣性声音”的释放和抒发,艺术的功能包括:教育人类、“认识世间某些深刻的真相”、获得美的享受等。第二个问题接着便来了,艺术史的写作应当如何?仅仅是“纯粹的、简单的艺术编年史”,“描述艺术发展演变的内在因素”和“外化表现形式”?第三个问题,艺术史写作的语言又该如何组织和运用?是干瘪的、准确无误的客观描述(通过技法、创作理论等),还是“栩栩如生的诗意移植”?是不偏不倚地居于中间立场,还是创造自己的一套“度量衡”,有所选择地解读?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无疑对理解艾黎·福尔《世界艺术史(第一卷):艺术发轫》的主要内容有所助益。

  对艺术源头的追问和回答是不易的,尤其在科学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包括在作者生活的年代),因为缺少实证而饱受责难。然而,艾黎·福尔却勇敢地把触角伸开去,通过自己的想象力,为读者构建了一幅史前时代(有文字记录历史之前)的画面。当时的人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怀揣着对自然的好奇,刻画出了最早的艺术形象,虽然不免有些“孩子气”,但终究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这是第一大步,是人类最初敢于运用自己无法确知的能力开始了创造的历史。这些艺术作品,有的实用性特征显著,但审美效果的注重逐渐显现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这是一个重要的收获和突破。

  在思考何种艺术源泉最深刻影响了西方,乃至世界艺术的面貌时,作者无疑倾向于古希腊罗马艺术作品,作者承认,这一方面或许是自己西方文化背景使然,但另一方面,他认为这也是一个艺术史家对艺术史叙述的一种选择。在艾黎·福尔眼里,古希腊人、罗马人,他们对人的理性给予了最高礼赞,试图用理性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政治生活、宗教生活、家庭生活和经济生产,乃至法律制度,尽管最初,这种理性是模糊不确切的、不完整的。他们用自己的“平衡”观念来进行艺术创造,竭力使自己创造的作品符合美的准则和力的规矩。另一方面,他们也重视个人感觉,他们推崇自己时代的英雄,这些英雄的形象里,既有他们自己的影子(可以是他们自己的审美理想),也有着对人类个性的高歌。

  但同时,作者也肯定了埃及艺术等东方艺术的地位。他认为,东方艺术也诉说了自己的艺术生命,但他通过自己的艺术史研究,认为这些艺术创造更多的反映了一种“酒神精神”,一种狂欢和迷醉,而不是他所认为的理性产物,尽管其中多少也包含了一些理性因素,因而,它可以伟大而无法传承,但古希腊、罗马艺术中体现的理性精神则为后代艺术家们从事艺术创造提供了艺术理论养分和艺术规范。

  艺术的最初,或许,就是这般艰难,但艺术一旦生产(诞生)下来,便开始了自己的生命旅程,不信,请看第二卷。

  《世界艺术史(第一卷)》读后感(四):《艺术发轫》( 《世界艺术史》卷一 ) :艺术史的领读人

  《艺术发轫》是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年6月新推出的《世界艺术史》的第一卷, 作者艾黎·福尔(Elie Faure)是法国著名艺术评论家、艺术史和历史学家,同时也是最早将艺术与文化进行跨领域研究的艺术史学家之一,在法国影响很大。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内便陆续开始翻译出版了他的作品,并在艺术圈内迅速负有盛名,成为许多艺术爱好者们口口相传的经典之作。

  此次译者为张延风和张泽乾。张延风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致力于中西方艺术比较和文化研究,著有《法国现代美术》、《中西方文化掇英》等书。张泽乾为武汉大学教授,武汉大学外语学院院长,长期从事法国文化研究,著有《法国文化史》、《法国文明史》、《20世纪法国文学史》等作品。两位资深学者联手翻译,倾其了多年心血,字字句句都有斟酌,力求将原书的文字尽泄笔底。

  正如艾黎·福尔所说,“我所构思的艺术史不是经由准确无误的诗意的移植,而是通过尽可能栩栩如生的诗意的移植完成的,它是由人类建构的造型诗章。”他就是按照如此要求完成自己文字的。文笔极其流畅优美,阅读的过程,就像走进一幅幅画卷。也因此,有人质疑批评他的作品更像是“关于艺术史的诗篇”。

  列举两段,读者便可感知。如:在壮丽的天空下,在世界辉煌的中心,竟然经历了缓慢的、然而又是异常悲惨的文明倒退,直至落入心灵的黑暗王国。为了让文明的火花再度喷涌,多利安人、腓尼基人和已变成爱奥尼亚人的古爱琴人,必须恢复已被破坏的关系。此时,火焰才迅速升腾,在这块不毛之地上点燃人类历史上最光辉的智慧的炊烟。(P118)

  由于菲迪亚斯的努力,造型不再是一门学问,也不再是一种职业,它变成了一种生动的思想。无论是造型的规模和动感,也无论是从三角楣的一角向另一角流动的群像,一切雕塑皆着眼于内涵,服从于内在的力量,目的是向我们揭示生命的意义。生命波流遍肢体,充盈肢体,使它们变得或浑圆或修长。生命波赋予骨骼的关节以形态,在豪迈的躯干上像雨水冲刷平原一样划出道道浅沟,在隐藏的腹部和坚挺的颤抖的乳房上留下印迹。元气升腾,使生命波随之波动。(P141)

  《艺术发轫》共含八章。第一章《史前艺术》分史前时代,洞窑艺术,宗教;第二章《埃及》分陵寝,神庙和神秘,绘画,雕塑,塞斯艺术;第三章《古代东方》分迦勒底,亚述,波斯;第四章《希腊艺术之源》分爱琴艺术,希腊的神话和奇迹,多利安人,爱奥尼亚人;第五章《菲迪亚斯》分阿提卡综合艺术,哲理艺术,平衡,神庙;第六章《人类的曙光》分普拉克西特利斯,解体,希腊古典艺术,意大利,亚历山大和绘画;第七章《不拘一格的希腊》分塔纳格拉,贵族艺术,彩绘艺术,彩陶艺术;第八章《罗马》分伊特鲁里亚人,注重实效的罗马,拉丁艺术,建筑师和基督教。在书最后,编者用心的附上了艺术史小词典。

  可见,艾黎·福尔的这部《世界艺术史》并不是按传统史书的撰写方式,或是编年体或是断代体。它或从不同的艺术流派, 或从不同的国家,或从不同的历史阶段入手,显得有些无章可循。

  这部被西方评论界称为隽永的史诗和瑰丽的画卷, 享誉世界的艺术史权威著作,的确没让人失望。“有时,一个象征性故事概括了100个同类的历史事件;有时,一个真实事件又代表着一系列的风俗、思想和探索,为我们呈现出一个象征性故事的概貌。” 艾黎·福尔选择的话题和故事,能够让我们感受到这样的魅力。

  :书评均为原创,未经本人授权,禁止转载!

  《世界艺术史(第一卷)》读后感(五):玫瑰开花不需要缘由——读《世界艺术史:艺术发轫》

  艺术类书籍洋洋大观。法国文艺批评家、美学家、哲学家艾黎•福尔的《世界艺术史》是其中比较特别、影响力比较广泛的一部著作。

  这部厚厚的大作共分五卷:艺术发轫、东西并进、复兴与崛起、理性沉浮、结构与再生,陆续初版于1901~1921年,先后被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流行,至今仍不断重印。这部著作避免了专业术语的刻板使用,而力求用优美诗化的语言诠释作者对艺术的独特体验,在感性的共鸣中让读者自觉领略艺术之美。

  《艺术发轫》是第一卷。部落里有一个心灵手巧的男人。他狩猎归来,带回一块木头,因为他觉得这木头像一个动物。他带回一块黏土,并把它塑造成小像。他带回一块平滑的骨头,在上面刻出侧影。他兴致盎然地做着这些事,在他和他所热爱的、由众生和草木所组成的无限世界之间,建立起一种模糊的默契。这便是福尔所描绘的艺术诞生的最初场景。

  德国神秘主义诗人安吉鲁斯•西莱索斯有一首诗歌:“玫瑰无由开了花,因为它开了花;它就那样自身无忧,也不图被见。”玫瑰开花是没有缘由的,就像艺术一样,就像我们各自眼中所看见的美。从玫瑰冒出土的那一瞬间,它就朝着某一方向生长,好像有一种不可动摇的意志力推动着它。从花苞起始,不久叶子,然后花瓣形成了,绽开了,它在汲取土地给它的营养,接受阳光雨露和风的滋养的同时达到自我完善的欲求。我想这就是福尔摒弃学院派写作风格的原因吧。他那散文化的抒情笔调,带给读者的正如同玫瑰般的气息,在这朵玫瑰徐徐绽放的过程中,感性地去意会艺术之花又是如何盛开的。

  《艺术发轫》一共八章,分别讲述史前艺术、古埃及、古代东方、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福尔的笔墨侧重于古埃及和古希腊。古埃及艺术反映埃及人的永生观,艺术家们为永恒而工作,甚至埃及的普通民众,也都是以万物不变这个世界观为生活的核心来指导工作。古希腊艺术更注重现世的快乐,艺术家们在大理石上用刀凿留下了对人本身的光辉赞歌,他们塑造的人体,刚强健壮,孔武有力,比例匀称,活力充沛,反映了古希腊人对人体美的最早觉醒。

  文明和文明是怎样相互渗透、彼此影响的?福尔说:“她(埃及)觉察到,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孕育着如同秋天一样热烈多情的花之精。她轻轻地摇晃着摇篮,为新生的希腊吟唱着最后的催眠曲,那是一首充满阳刚之气且又温柔多情的歌曲。”宗教也是伴随着情感体验的,埃及人的情感为了虔诚的信仰所激动,然而他们何尝不向往俗世的幸福呢?埃及人的神于是也有着男欢女爱。希腊雕塑的赤裸裸的人体,唤起的却常常是神圣静穆之美,希腊向真实的人靠拢,但它从没有忘却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埃及和希腊是如此格格不入,却又在彼此的映照中透露出一种和谐,就像生长于不同土壤的两种玫瑰,姿态各异、魅力有别,却都能唤起观者的美感和内心的追索。

  艺术的本质特征在于直接诉诸审美情感。如果离开了这个本质特征,仅仅罗列一些事实,或说明某个道理,那是谈不上艺术的。艺术不只是认识,更不是抽象的思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福尔无疑深刻懂得这一点,他将自己的学术素养糅合进入文学领域,他是要依靠情感的微澜来打开欣赏者心灵的门扉。他撒播下艺术的种子,在它完全绽放的那一刻,它会与我们生命的存在趋向一致,这是从很久很久以前就开始了的,永久不息地趋向完美的,全部人类共同的愿望。玫瑰开花不需要缘由,而它的芬芳余香缭绕。

  如果转载请先豆邮联系本人,谢谢。

  《世界艺术史(第一卷)》读后感(六):投我以美,报之以爱

  素来喜爱看艺术展览,无论是源远流长的古代画作、主题明确的名家画展,还是形式新颖如上海双年展、工业设计大展,徜徉于各类艺术作品中,时常会有灵光迸发的时刻。即便不是艺术专业科班出身,看了十几年热闹,也多少学会了一些鉴赏术语,偶尔也能对作品的妙处道出一二。艺术欣赏一旦走进民间,就不该有范式。近年频繁的国际交流,让普通民众也能不出国门近距离欣赏梵高、莫奈,万人空巷,自然不问专家意见,只图眼见为实。看到了美,心中愉悦,就算值回票价了,哪幅画作最好、好在何处各人都有自己的标准。

  艾黎·福尔的《世界艺术史》正好契合雅俗共赏品艺术的潮流,字里行间充满艺术本身的美感,也洋溢着作者对艺术极富感染力的热爱。诚如作者所言,她致力于把艺术翻译成文字,较之对艺术品的美学解构,更注重传达艺术品本身的生命力。作者不讳于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会用大段诗一般的抒情文字极尽渲染;然而她又保留了读者自行品味艺术的空间,不拿专业标准来设限,尊重欣赏艺术的自由。读者就像踏进一座展馆,赫然可见的导言只是提供艺术品的主题、年代、背景,余下的就交给观者,大可以各有所爱。

  用散文的笔触叙述,也给予作者更多的自由,不必像一般艺术史那样拘泥于提纲。除了介绍某个时代、某个地域的历史背景,更不忘艺术品背后活生生的人,是他们的思想、文化及情感赋予了艺术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作者似能穿透艺术品背后的故事,不时与当地人神交。譬如谈到希腊陶器纹饰上喜闻乐见的主题,作者称其为希腊人的用心良苦,“以欢快的或者精彩的臆想,把日常悲欢中的平庸、低俗甚至恐怖掩盖起来”,但仍扎根现实,并非言不由衷。同时,作者也鲜少强调单独的艺术品。书中收录的部分艺术品照片和其他艺术史或有交集,那只是作者举出的代表性实例,于她而言,造就特定时期艺术风格背后的原因更有趣味。了解这些背景能够帮助读者真正明白推动艺术发展的根源,了解特定艺术风格与历史、政治或其他领域的交集,而不是死记硬背几件经典之作。

  作者说:“在罗马,真正的艺术家是工程师,一如其真正的诗人是历史学家,真正的哲学家是法律学家。”在某种层面上,作者也试图用诗人之笔成为最好的艺术史学家。肇始于实用主义的工具中,一星半点儿美妙的火花,艺术发轫曾是种无意识的美,却已然令人惊喜流连。今日,我们不做任何功课都能坦然驻足于艺术品前,甚或将之视为消遣娱乐,纯粹的对美的欣赏得之于心,不费周张且人人平等。艺术投我们以美,我们报之以爱,真心赞美,纵使不求通达亦不辜负了它们。

  ——乙未年读艾黎·福尔《世界艺术史第一卷·艺术发轫》

  《世界艺术史(第一卷)》读后感(七):世界艺术之初啼,清唳嘹亮

  艺术乃人类智慧的高度体现,一部世界艺术亦是一部人类智慧史。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面对一件艺术品,总会思索其中究竟蕴含了创作者的何种理念,它的美何以人人能感同身受、经久不衰。要回答这些基本的问题,就要回归艺术的发轫之处,探究其本源。于是,读一读有关艺术发展史的书籍就很有帮助。

  面前的这本《世界艺术史•第一卷•艺术发轫》便是法国著名艺术评论家、艺术史与历史学家艾黎•福尔(Elie Faure) 耗费自己半生的时间去收集各类资料,孜孜不倦地写就的洋洋五卷传世力作之一。伴随着福尔的娓娓讲述,读者可以聆听人类艺术清唳嘹亮之初啼,俯瞰世界各地艺术演变之历史。

  众所周知,地处爱琴海域的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福尔对希腊艺术也情有独钟,其评价也独具眼光。他认为,“希腊艺术是人所共知的最缺乏神秘感的艺术,但也正因为如此,希腊艺术是艺术的奥秘之所在。”我们知道希腊艺术和艺术之原理完全矛盾,后者需要我们想象一个生动的内心世界,陶醉于至大的意象中,并赋予它以形象,但这种形象并不是我们自然世界的精确写照。所以福尔认为“任何象征主义皆与希腊艺术无缘”,但希腊艺术在自然主义方面则达到了顶峰,清晰天然,犹若眼前。

  福尔精通古希腊的整个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洞悉它的繁荣与没落的全部奥秘。他写道,“希腊的灵魂从三道伤痕中袒露出来,这就是斯巴达的胜利、雅典的发迹和理智主义的统治。感性以牺牲精神的活力为代价,不断生长。理性从信仰中溢出,热情通过与处于危机状态的精神相接触,变得越来越冷漠。”这双极敏锐的眼睛没有仅仅停留在希腊的美学层面,而是洞见了社会发展的细节和历史进程中的幽微,他用优美文笔表达出自己洞若观火的思索,宛如诗人荷马再世。

  此外,这不仅是一本精采绝伦的艺术史,也是一部文采斐然的文化散文集。正如范景中教授于推荐序言中所言,“在某种意义上,福尔留给我们的遗产,也许最重要的就是他的文采,我们阅读他的艺术史与阅读其他的艺术史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欣赏他讲述艺术史的语言,享受这位制言者遣词研句的孤篇横绝,隽永不尽。”福尔诗意的文笔,恣意汪洋的思想,行云流水的历史观,都体现了他对艺术、对人生复杂的美学关照。

  2015/07/20

  Thanks.@柒书坊(http://site.douban.com/240998/)

  《世界艺术史(第一卷)》读后感(八):艺术,一种微微敞开的诗意

  文/宋薇棠

  在这个世界上,从不缺少艺术,也不缺少艺术史。

  我曾有一段时间流连沉迷于不同的著名艺术史,但每一本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加德纳艺术史》是众人的辛劳结晶,同时也是了解和掌握艺术发展的绝佳材料;《艺术的故事》是贡布里希一个人的智慧,潜藏着关于艺术发展的无尚规律;《世界艺术史九讲》是简明扼要的艺术史入门精华……而艾黎•福尔所著的《世界艺术史》则是我第一次看,但显然它也有着独到的魅力吸引着每一个翻开它的读者。而这种魅力是其它几本艺术史所难以企及的,或者说未曾注意到。

  如果说之前的几本久负盛名的世界艺术史是以历史或艺术为重,注重的是艺术与时空的联系,那么艾黎福尔的世界艺术史就是以语言为重,关注的是艺术的载体。他笔下的艺术史,并不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相反——那是一种微微敞开的诗意,是清风卷荷的悠长清雅,是徐徐走来的缱绻伊人。

  艾黎福尔曾说过:“我所构思的艺术史不是经由准确无误的诗意的移植,而是通过尽可能栩栩如生的诗意的移植完成的,它是由人类建构的造型诗章。”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第一卷中总共八个章节,按照时间的顺序从史前艺术推演到埃及与东方,然后及至西方艺术的起源——希腊罗马,主要用第一卷的标题“艺术发轫”即可代替,人类起源的同时也是艺术显山露水、漫漫长路的开始。

  但是在每个章节中,他都用优美的文字设置了一幅幅令人浮想联翩的图像,这也是他所呈现的诗意艺术中最大的特色与魅力所在。比如他在讲希腊艺术时所描述的景象:“在这里,线条和块面组合得如此简明,在清澈的万顷碧波上衬托出如此清晰的剪影,以至天、地、人之间的本质联系都全铭记在希腊人的脑海中……入夜,海面星光闪烁,直达远方。海峡像大自然的底座,一览无遗,平静安稳,托举着感激不尽的心灵。”精致优雅的语言越是不露声色,越是将那种景色微妙的艺术美感表达得淋漓尽致。那些画面犹如蹁跹的蝴蝶,纷至沓来,跃然纸上,犹有“迢迢南浦,渺渺伊人”的光景。

  从模糊的印象到清晰的表征,用诗一样的言语,将严肃艺术史诠释成了另一种美的艺术。这么多年,能做到这一点的人越来越少,但是令我庆幸的是——艾黎•福尔做到了。

  但显然,他做到的并不止表面的形式,他更将诗意转化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听客溪的朝圣》中就曾说过:“当我们纯然沉浸在某一样东西的时候,精神上呈现出一种忘我的状态。此时心灵既开放又全然专注。我们不用,也不应该沦为一直小狗。”当我们沉浸在福尔所创造的诗意艺术世界中时,我们的心灵也就呈现出一种忘我的状态。这种忘我的状态帮助我们更好地去发现艺术在世界的时空流转间所留下的足迹,从而明白时空与广延的一切活动最终皆导向艺术创作活动,并升华成我们内在的涵养与精神。

  就像福尔在新版序言的最后说的那样:“艺术是一个民族、一个人征服黑暗与混乱的和谐的闪光,黑暗与混乱既出现在这种闪光之前,也尾随在这种闪光之后,它们必定会围绕着它团团旋转。”微微敞开的诗意只是一种艺术美的表现形式,艺术真正的价值远远不止于此,它存在于庞大的人类文明之中,隐藏于和谐与混乱并存的人类历史长河里。

  而人类不灭,艺术就不会死。

  艺术不死。

  《世界艺术史(第一卷)》读后感(九):艺术的史歌

  艺术的史歌

  读《世界艺术史(第一卷)》/by烟波浩渺1980

  本书是一本了解艺术历史的史歌,散文诗般的华美语句谱写人类最具美感和智慧产物——艺术。艺术的源头从人类的头脑中发散出光芒,当我们现在用考古的眼光,来审视远古艺术的发展的源头,那会发现智慧之手把它们深深的烙印在岩石上,以及人们的脑海中,让人浮想远古的时代。

  本书《艺术发轫》是艾黎•福尔《世界艺术史》的第一卷,本卷自1901年出版后至1924年出版第四卷,艾黎•福尔的《世界艺术史》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并不断再版。作者的文字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无论是歌颂人之智慧,还是艺术品之魅力都是不吝词汇,带领读者走进一段时光的长廊,听一曲慷慨的礼赞之歌。本书属于旧作新编,一本百年的史诗留给我们的是宝贵的艺术读物。作者从古老而神秘的史前艺术开始,探析艺术的起源之谜。全书共八个章节,具体分为史前艺术、东方艺术和希腊罗马艺术三大部分。

  当我拿到书是就查阅了“发轫”这个词语,原来是如此有内涵。

  “发轫”出自《楚辞•远游》:“朝发轫于太仪矣,夕始临乎于微卢”。本义拿掉支住车的木头,使车启行。借指出发。轫,支住车轮转动的木头。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本书用在此处是这种意思,艺术自生命之始发轫,生命从形式之端绵延。

  当你读过艾黎•福尔的这卷书时,会发现他用诗一般的礼赞,去汇集艺术的历史。从史前遗迹去发散所有的思维想象,配合经典的艺术图片,概括包含了世界上经典的艺术源头,远古岩画、斑驳的雕像、简陋的石制工具,古朴的玉石佩饰。远古、东方、西方追朔到人类有记录的轨迹,从已知有限的历史资料中,剥离出艺术的起源。源于人类的劳动和自身的需要,从人类不知何物为艺术,到了解艺术的路,是多么漫长的一段时间长河。当把来源生活的事物,提炼到艺术的高度,从懵懂未知的艺术之初,到为艺术着迷的年代,人类始终在不断地升级自身的认知高度。

  艺术美来源于生活,从来不缺少对它的赞歌。艾黎•福尔饱满的情感,付诸与着艺术的历史中。文字流程、密集,对每一个艺术点或是艺术品都饱含情绪,文章中赞美的、批评的,柔和的、犀利的词语处处可见。

  本书配合经典的艺术品图片,即使讲艺术的历史,更是讲人类创造的历史。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特色是作者把握最好的部分,不会尖锐,更多的是较为理智的分析其特点。本书不同与一般的历史作品,更多的是带有作者艾黎•福尔的特色。他的语言和情感神采飞扬,从他的文字便可以读得出来,高端大气的气场,走的是艺术殿堂的风格。

  2015年7月7日星期二

  如有转载经授权后方可,请豆邮联系笔者或2933702061@qq.com。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