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夏山学校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夏山学校读后感10篇

2017-12-21 20:0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夏山学校读后感10篇

  《夏山学校》是一本由A.S.尼尔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9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夏山学校》读后感(一):基于性本善的办学概念-还孩子自由

  这本书是教育类里我认为最有价值的书之一。最早于1960年由A. S. Neill根据自身教育实践出版的书中全面阐述Summerhill学校基于性本善的办学概念-还孩子以自由。书中有无数简短的教学案例,并分为不同主题阐述自由带给孩子的良性改变。解放性观念、去除宗教和政治影响,在粗线条下的夏山学校最终治愈了问题儿童,培养并依靠儿童自己玩出了真正的志趣,成就了自信、达观、饱满的一批人。Neill的案例虽然也填充了不完善、待改进的成分,但其总体的良性效果反过来印证了办学的基础:自由的孩子的本性都是善良的。或者用现代的语言说:孩子的善良都是刻录在基因中的,而无需成人的逼迫、命令、甚至鼓励。书中充满了对成人如何培养孩子的启迪,真是本具有思想解放和启蒙性的好书!

  《夏山学校》读后感(二):《夏山学校》读书笔记

  《夏山是个什么学校》

  1、当我和妻子创办这所学校时,有一个基本的理念: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普通学校)那些方法是以成人的观念来决定孩子该怎样成长和学习的。……我认为,孩子生来是聪明的、现实的,如果成年人不给他约束,他就会尽可能发展他的潜能。……我情愿看到学校教出个快乐的清洁工,也不愿看到它培养出一个神经不正常的学者。 P3

  2、学校确实有课程表,但那只是给老师准备的。

  《夏山教育和一般教育的比较》

  3、我相信生命意义在于追求幸福,在于寻找兴趣。教育是为人生做的准备。我们这样的文化不算成功;我们的教育、政治和经济都在引导我们走上战争的道路;我们的医药无法完全征服疾病;我们的宗教没有消除高利贷和抢劫;我们鼓吹的人道主义依然默许野蛮的打猎。时代的进步只是机械的进步——无线电、电视和喷气机的进步。今日的世界、战争的威胁日益增加,因为人类社会良知还是极为原始的。 P20

  《一对一的个别谈话》

  4、大多数孩子的心理都需要关注。对刚从其他学校转来的学生而言,个别谈话的目的在于让他们快点适应自由的环境。如果一个孩子内心有所束缚,就不可能适应自由的状态。P29

  5、在夏山,是爱在治疗一切,是认同和自由在治疗一切。P34

  6、个别谈话实际上就是再教育,目的在于解除所有由道德和恐惧造成的情结。P38

  《游戏至上》

  7、现代文明的罪恶,可以说是不给孩子足够的游戏时间。换句话说,在未变成大人以前,每个孩子都已被训练成大人。……恐惧是成人反对孩子游戏的根本原因。我不知多少次听到这样焦虑的问题:“要是我的孩子整天玩,他能学到什么呢?他怎么能通过考试你?”(大人把儿童的时间排得满满,剥夺孩子秘密生成的时间)……因为担心孩子的前途,成年人剥夺了他们玩的权利。当然在不许游戏的背后,还有隐约的道德观念在作祟,暗示做小孩子不怎么好,也在警告年轻人:“不要做小孩。”(所以小孩都希望自己快快长大)

  《自由的孩子》

  8、孩子需要自由,因为只有在自由的气氛下他们才可以自然发展,向好的方面发展。 P91

  说谎≠不诚实

  9、孩子多半因恐惧而说谎,没有恐惧,谎言也就大为减少。(说谎是儿童害怕受惩罚,保护自己)

  10、学习是从环境中获取价值观念的过程,如果父母是诚实的、道德的,他们的孩子适当时刻也会走上同样的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和榜样,家庭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很大。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诚实,那你自己也要诚实;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爱看书,那你也要爱看书。)P205

  《医治孩子要用爱》

  11、爱是和对方站在一起,爱就是赞许。

  《恨生恨、爱生爱》

  12、孩子道德感的形成来源于父母、老师、牧师及其所处的环境。道德感和天性冲突造成了他的不愉快,如果用弗洛伊德的名词来说,就是他的“超我”与“自我”之间的斗争。……只有爱才能将孩子的恨治好。(我知道,如果没有爱,医治一个孩子有多难。) P242

  《关于养育孩子的问题》

  13、对一个倔强不听话的孩子怎么办?

  当孩子自由的时候,他不会倔强。孩子不听话永远是大人的过错。如果你对孩子采取爱的态度,就不会使他倔强。每个倔强的孩子都有他的苦处,如果我是你,就会去寻找那苦处究竟是什么。我猜想多半是因为你对他不公平。(实习学校的心理老师跟我说:“了解孩子的秘密世界之后,你就会更加想去好好爱他们,尤其是那些后进的孩子”)P293

  14、自我憎恨是如何表现的?

  在儿童期,自我憎恨体现在不合群、吵嘴、对他人怀有恶意、坏脾气、具有破坏性。所有的自我憎恨都具有投射性,即把怒气转移到他人身上。P303

  《夏山学校》读后感(三):关于自由

  最近的天天,异常的逆反。

  吃饭,不要!

  刷牙,不要!

  洗澡,不要!!

  睡觉,更不要!!!

  有时候不得不被逼得咬牙切齿的想,小孩子真的是好烦啊!

  正好这段时间在看阿朱借我的《夏山学校》。书中说到要给孩子自由,让她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让她有权利拒绝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让她感受爱,而不是限制和敌意。说到自由,这个真的很难把握,这样年纪的小孩子,自由要给一个什么样的度呢?怎样才能做到放弃所有管训,指导,约束,甚至道德训练和教育,并且坚定动摇呢?

  幸运的是,尼尔还告诉了我自由的意义:在不妨碍别人自由的情形之中,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因此你能完全自律。他打比方说,强迫一个小孩不要扔石头和强迫她学拉丁文是两回事。扔石头会牵连到别人,但学拉丁文只和她自己有关。我总算觉得自己有一点点懂了。加之近年来严重觉得自己缺少自由,渐渐将要发展成失去自我了,心情焦躁烦闷无以言表,推己及人,这样虽然不妨碍别人就可以得到的自由,大概也没有多少年吧?成年了的我们是如此的身不由己,明明是自己的事,却要考虑那么人的感受,除了每天默念“不自由,不会死”一百遍聊以自慰外,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我不知道自己幼年以及现在的经历给自己留下了怎么样的阴影,总之,我不得不承认我不是一个洒脱的人。所以,我决心,在最大限度上给天天自由。

  我尝试:

  不要吃饭是不是?那你先到一边玩儿吧。饿了自己过来吃。唯一的要求是,过了吃饭时间,就只能等下顿了。

  不要刷牙是不是?那就别刷了,我是真心的侥幸的想,一次两次不耍牙,应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吧。

  要自己刷牙是不是?那就让她一手牙刷一手牙膏,一边挤牙膏一边慢慢刷,我在一边先洗衣服,做完一件事情就问她一次好了没有。我一再催问下,天天说,妈妈我一边洗澡一边刷牙好吗?那么好,你脱了衣服再继续刷。玩儿到洗完澡,她也总算肯把牙刷牙膏放下来了。

  不要睡觉?那么你要做什么?讲故事?好。小朋友真的是为难自己啊,明明很困了,还要对着书讲故事。我就这样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的讲,天天时不时地坐起来,或者爬起来站一会,我猜她是为了抵抗倦意,努力让自己不要睡着吧。一边哈欠连天,一边说不睡觉,到最后,实在撑不住了,转过身去,很快就睡着了。

  我不知道这样做到底是不是矫枉过正,是不是太纵容她了,只是我自己觉得,如果别人这样待我,我必定是快乐欣喜的。其实天天似乎也未必是真的不想做这些事情,只是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做吧。要不要这样坚持下去呢?

  《夏山学校》读后感(四):无菌的社会环境

  这本书是断断续续读看的,先看的《窗边的小豆豆》,然后才知道这本书,看了开篇,远没有《窗边的小豆豆》有趣,所以扔下了,最近清理书架时又找出来看,越看就越入味了,不仅是教育孩子,对我自己的成长反思影响也很大。

  好的方面:

  1)书里在极大程度上提倡给人以自由,我相信自由是真正的发展,但作者又这个自由不是放任,而是“我尊重你,你尊重我”的自由,是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的自由,给孩子自由的同时教会孩子尊重别人的自由。

  2)摒弃道德判断,但也要遵守社会规范(这一点书里有提及,但提及得不多)。道德是变迁的,是人为的,有时候以道德判断来是对的事情,多年以后却发现错得离谱。

  3)对宗教的反对,作者的观点是基督教对原罪的感觉,佛教对来世的信仰,都是功利的爱。宗教问题是我一直困惑的,我感到没有信仰的迷茫痛苦 ,但我又找不到一个能说服我自己的宗教,所以我一度很盼望孩子能够信仰一个宗教,随便什么宗教。但看了这本书我放松了心情,也改变了主意。

  4)性的解放,这是书里提到的很多的,也是很大胆的。之前对此模模糊糊有些概念吧,但我读的书不多,也是在这本书里才看到明明白白的性解放的主张。这不仅带给我教育孩子方式的改变,也是自我反省的巨大改变。

  局限:

  1)对手工的过分强调,对学知识的反对。我赞同不必去学无用的知识,比如对有些孩子来说中学学什么高数,还不如学点会计更好,也赞同我们现在的学习过多的来自间接经验,应该走进大自然,应该身体力行,从而获取直接经验,木工本身也是解放身体,但社会的发展不同了,间接经验也是有其好处的。何况对有些孩子来说,读书要比做木工有意思得多,一味的强调动手也是另一种不自由吧。

  2)书中可以明显看到作者受弗洛伊德的影响比较大,但弗洛伊德本身现在也是有一些质疑的,性或许不是全部。他在书里给了很多论断,比如玩铅笔是对阴茎的模仿,例如也有说什么什么就是对生命的恨之类的,但大多是论断,而没有说明为什么,这多少让人有点难以信服。又由于他本人有性压抑方面的问题,所以有没有可能他夸大了性压抑的影响呢?对这点,我了解得不多,所以无从判断,先存疑吧。

  3)作者的教育理念是非常好的,但他是一种定性的方法,而不是定量的方法,有点像中国的文化,有些道可道非常道的感觉,他只能给出原则、理念,而具体实行需要教育者本身是个智者,需要教育者的悟性,也就难以标准化和传承,所以这种教育理念本身也难以推广。大概这也是为什么东方有大智慧,却在科技上总被西方超越的一个原因。

  总体来说,什么都不完美,人也不可能完美,我们都知道不该给孩子提供一个无菌的生活环境,实际上我们不可能也不该给孩子提供一个无菌的社会环境。教育也一样。传统的学校教育不完美,完全自由的夏山教育也一样不完美。

  最后说说,为什么要读教育或者发展心理学这一类的书。做了妈妈以后,很多人跟我说,哎呀,你对孩子真是倾其所有。但我觉得不是我给了孩子什么,而是孩子给了我一个重新成长的机会,一个修复我过去成长中问题的机会,一个自我救赎的机会。

  《夏山学校》读后感(五):傲慢与偏见

  我常常在反思,为什么我在读华德福和蒙氏的书时如此浮躁,而读完后又如此暴躁呢?

  《夏山学校》这本书是在购买《窗边的小豆豆》未遂后,看到巴学园原型这几个字一时心动购买的。

  本书一共有7章。

  第一章,乐园一样的学校。坦率的说,读完后我并没有感觉这是一个乐园,我只看到了一个傲气十足的老师。抱歉,我这样评价尼尔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可是在第一章中充满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蔑视感,尤其是在14页,读到一名军界人士送他九岁的孩子来时,尼尔那不轻不重不缓不急的回答,简直让我出离愤怒了。那一刻无论是军界人士还是贵妇,他们只是爱护子女的父母,可是尼尔那种清高傲慢的感觉,让我觉得他是在向众人表白:看,我为了我热爱的事业,拒绝了权势拒绝了金钱,我是一个伟大的人。然而讽刺的是,夏山学校不收穷人的孩子,很多有问题的孩子也被劝退了。

  第二章,养育孩子。这章我们确实看到尼尔是位有实践经验的教育家。他所列举的一些问题,比如爱与赞许,恐惧与伤害....等等,至今仍然存在于我们的儿童教育中,并且深深的困扰着孩子和父母。大概是由于问题太多了,所以针对于每个问题也是点到即止,并没有进一步的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合理科学的解决方法。

  第三章,孩子从哪里来。我实在没想到这个问题居然写了近30页。由单纯的好奇说到儿童的性教育问题,尼尔本身是一个心理学家,所以他很容易透过孩子的一些具体行为挖掘出他潜意识。所以文中的一些案例给人一种很深奥很悬疑的感觉。

  额...后面几章不想具体写了

  总之读完后,他的教育理念还是很棒的,问题是谁来接受这样的教育。穷人就别想了。相对比而言,我更尊重战斗在第一线为了穷人的孩子而奋斗的蒙氏,抱歉,我仇富了!!!

  《夏山学校》读后感(六):夏山学校与诸子百家

  这本书还没有看完,但是在看的时候,感觉到了震撼。这是一种和我们完全不同的教育思想,完全地放开孩子,完全地任由孩子自由成长。

  此放手非彼放手,不是简单地放开,完全不管。其实,放手比抓住更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更需要耐心和努力。

  由此,我想到了中国古时候的诸子百家。

  老子:道家,讲求无为而治。有些像文中倡导的,万事万物讲求和谐,倡导自然发展;

  韩非子:法家。万事万物皆定下严密的流程与规定,强调法制。

  我的理解,道家相信人性本善,只要环境没有给他强加影响,孩子们一定会按照其自己的特点,长成有用之才。而法家,其实是认为人性本恶。只有在法家制定的流程、规矩之中行动,才能向着既定目标前进。如果出了圈儿,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这本书的思想有些像是道家思想。可是整个西方世界的社会制度,都是类似法家思想制定的。他们先认为人性本恶,然后制定出来规章、制度,并且让违反规定的人付出高昂的代价。倒是我们的社会,认为每个人都有崇高的理想和道德,会自觉自愿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仔细想一想这些,挺有意思的。

  《夏山学校》读后感(七):了解一下体制外的另类学校

  夏山学校是一个体制外的另类学校,校长的办学理念是让孩子自由的发展,不被道德、恐惧、权威绑架。作者尼尔从事体制内教育很多年,他深深的体会到那种由成人的观念来决定孩子怎么成长的教育方法是行不通的,这种方法只能培养出驯服、没有创造力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迎合以金钱定成败的现在社会,但是有些人认为也需要学校理应如此。哪就行什么才算成功什么才算幸福,好难的问题啊,还是不讨论了。

  夏山学校的这种自由是有约束的自由,学生只能对自己的事有决定权,不能妨碍别人,如果是大家的事举手表决或民主制定规则,规则一旦制定大家必须遵守。如果你有异议可以在学校大会上提出。什么是自己的事?上学,学习,玩耍,卫生,吃饭等等都可以自己做主,只要不妨碍别的同学。比如同学可以自己决定要学习还是要玩,自己觉得学什么玩什么,洗不洗手和穿什么衣服都是自己决定的,按自己的需求来。但是你如果决定上课,你就不可以在课堂上打闹影响别人,如果你想玩,前提也是不能伤害到其他同学。我一直在思考教育孩子的界限问题,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这本书给我启发很大。

  管的过多对孩子限制过多就是抑制孩子的发展,更严重的是这些被限制情绪会通过另外的突破口爆发出来,比如说破坏行为和盗窃行为。所以孩子的好奇心或其他方面的饥渴一定要被满足,只有被满足以后他的注意力才能转的别住,限制只会助长和延长他的这份情愫。还有就是如果得不到足够的爱孩子也会通过不好的行为来引起注意,进而产生仇恨或嫉妒。这些影响都会埋藏在潜意识中,即便那些破坏行为和偷窃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存在了,但是潜意识的影响是不会消失的,潜意识对我们日常生活影响很大,这一点我非常赞同。我现在怀疑现代人的浮躁,现代人的迷失是不是和被限制有关系,因为我们从小就被种种“不能xxx”、“xxx危险”、“xxx不合时宜”所限制,没有自由的生长,从来没有做过真正的自己,不知道自己需要和适合啥样的生活。就像有人提出的“自我”和“超我”的关系。

  夏山学校对做错事的惩罚也是很让我耳目一新的。它不会批评,不会上升到道德和品质的高度,完全是就事论事。如果是意外,比如有人打碎个盘子,没人会计较,也不会受到批评和惩罚。如果破坏行为伤害到某个人的个人财产,受害者会表示很生气,以后可能会不再和他有相关的合作。比如说有个孩子借尼尔的工具,随手扔在地上结果被雨淋了,尼尔很生气,尼尔有权决定下次是否还借他使用。如果是违法规定的行为被人举报后大会也会处罚,处罚的形式有罚一个礼拜的零用钱、不准看电影、早睡一个小时、或者跑圈等等。如果处罚是公平的,受罚者会很忠诚的接受。在整个自治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发言权,充分体现了每个人的权利,在这里没有权威,所以孩子没有恐惧,所做所为都是发自内心的,没有被强迫。

  文中很多观念都是很超前的,现代社会中有很多人接受不了,这也是为什么夏山学校一定要办在山里一定要是寄宿的原因。文中大篇幅提到性的解放,这点在现在的社会肯定是行不通的,还有游戏至上,学习第二接受的人也不会很多,为什么游戏至上,尼尔认为和寻找自己的兴趣做一个健康自由的人相比,知识和礼貌不值一提。宁可做一个快乐的清洁工不做一个变态的学者。所以他说他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改变社会只是让少数人幸福起来。

  《夏山学校》读后感(八):从夏山中吸取营养

  这本书我看了很长时间,其中有自己懒惰的成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全书组织逻辑相对比较松散,文字表达也有些晦涩。

  说到内容,正好与这本书的文字表达成反比。我从这本书中汲取了很多营养。坐在这里写的时候,好像一下子又说不出什么具体的内容,但是我知道自己的变化:在发脾气之前,我会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一下,他这样做,是不是有他的道理?在批评他之前,我会想一下,他的行为有没有影响别人,他这样做,是不是他的自由?在做决定之前,我也会考虑,如果把孩子放在与自己平等的角度,我的决定,对他是否公平。

  看到很多网友都评论,都说尼尔的夏山在中国是不现实的,这点我完全承认,甚至在欧洲,能够完全按照尼尔的方法教育孩子的应该也是少数。但是从另一方面,我体会最深的,是从书中处处体现出的,作者对孩子的爱和包容。

  记得小巫有一本书叫做 接纳孩子,其思想与夏山的教育理念相仿,都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耐心地等待孩子长大。我想,在中国,虽然我们目前的教育体制糟糕透顶,但是作为一个深爱自己孩子的家长,我还是有能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给孩子空间,让他自由地成长。

  外部的大环境,我们无法改变,但是,只要能够从心底里真正地接纳孩子,平等地看待孩子,我们还是能够给孩子一个相对健康和宽松的小环境的。

  鉴于书中的主题与论述相对散乱,我会将夏山作为自己的一本工具书,把作者谈到的问题罗列在此,在自己碰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去翻一翻,去体会作者对孩子的包容和真爱。

  1. 乐园一样的学校

  a) 夏山是个什么学校

  ) 夏山的一天

  c) 夏山教育和一般教育的比较

  d) 夏山的孩子们

  e) 一对一的个别谈话

  f) 自我管理的孩子——学校大会

  g) 男女合校

  h) 没必要让孩子工作

  i) 游戏至上

  j) 孩子是天生的演员

  k) 舞蹈+音乐

  l) 运动=游戏

  m) 英国政府督学报告书

  ) 教育部与夏山的关系

  o) 夏山的前途

  2. 养育孩子

  a) 不自由的孩子

  ) 自由的孩子

  c) 爱与赞许

  d) 恐惧感与伤害

  e) 自卑感与幻想

  f) 孩子的破坏行为与价值

  g) 说谎不等于不诚实

  h) 责任感与义务感

  i) 服从与纪律

  j) 奖励与处罚

  k) 大小便问题

  l) 饮食的习惯

  m) 健康与睡眠

  ) 清洁与服装

  o) 玩具与创造行

  ) 不吵才怪

  q) 礼貌与礼节

  r) 金钱与爱

  ) 幽默与玩笑

  3. 小孩从哪里来

  a) 危险的游戏

  ) 不能回避的问题

  c) 最初的探索

  d) 光着身子

  e) 黄段子

  f) 同性恋

  g) 滥交、私生子与堕胎

  4. 孩子应该遵从什么

  a) 无需教孩子信仰宗教

  ) 无需对孩子进行道德训练

  c) 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d) 说脏话并不可怕

  e) 无需审查孩子的读物

  5. 孩子的问题

  a) 孩子的残忍来自大人

  ) 孩子犯罪是因为缺乏爱

  c) 孩子偷窃是情感上不满足

  d) 少年犯是社会的问题

  e) 医治孩子要用爱

  f) 让孩子做他自己

  6. 家长的问题

  a) 恨生恨,爱生爱

  ) 被宠坏的孩子

  c) 权利与权威

  d) 嫉妒与占有

  e) 没有爱的婚姻

  f)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7. 问题与答案

  略

  《夏山学校》读后感(九):A.S.Neil

  一口气从头跳跃到许多篇章,再回到顺序,一页页读毕。书写格式很好,分为七个章节,除了第七章《问题与答案》,前六章均有小标题引领阅读,我这般一头钻进去的酣畅之余仿佛总有明灯在侧,不会走丢。Neil校长的体贴可见一斑。

  但是这本书的所得并不象最初以为那样,也不象所有的评论——学校、教育……而是A.S.Neil对于儿童心理学、对于家庭代系延续对儿童带去的各种压迫等等的深深了解和四两拨千斤的化解!

  这样一位叼着烟斗和你耐心坐下来谈话的校长,是SummerHill自由氛围的维护者、守护神,是看穿孩子真实需求的那位睿智长者,更是精心呵护规则与自由之间那种精妙界限的大神

  .s.

  第一口气读完,访问了许多相关站点,也从主站摸到了北京的夏山学校,突然意识到,Neil已不在,他的女儿Zoe也已经迈入老年,天呢,没有了这样一个灵魂的夏山学校,还会是书里这样么

  .s.s

  罗胖子做的,岂不是一个成人版现代版网络化的夏山学校?

  .s.ps

  记得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受到窗边的小豆豆影响买了一系列书,同期被推荐了《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却迟迟没有购买,现在想来原来是缘分未到。

  《夏山学校》读后感(十):Education=爱就开心

  Education音译——爱就开心。对于教育,多少是出于不求回报的爱?很少!好的教育首先都是家庭教育,拯救“不好”的孩子,应该首先拯救他们的父母。谁会来帮助父母呢,多少父母意识到自己需要帮助,意识到自己应该再次成长呢。有条件的爱,不会开心,不是Education!

  《夏山学校》这里面描绘的学校和教学理念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算是相当的特立独行了,有很多伟大的实践、真诚不虚伪的行动。

  但这学校的自由不是放纵,奖励错误行为也不是为了强化,而是为了治疗。这里的孩子能在相对自然的,没有被工业文明污染的环境中成长。非常难能可贵。

  唯一挑个小刺:那个年代里,尼尔校长对待同性恋的态度还比较落后,还认为是不健康。其实21世纪的现代医学、心理学已经不把同性恋界定为疾病类了。有些同性恋是天生的,并不是童年的焦虑导致的假性同性恋。

  不过尼尔校长已经非常伟大了。不仅充分用移情来治疗那些被工业文明污染的孩子,还显示并实践了真正的宽容和爱,无条件的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夏山学校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