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读后感10篇

2017-12-29 20:0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读后感10篇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是一本由Mull He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1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读后感(一):列入我6月份的读书计划

  看到当当和卓越是22日正式发货,比较期待。一位专注于Social Game的朋友胡冰在他的博客中说,讲互联网发展历程的书并不多,写的好的更是凤毛麟角,之前只有《沸腾十五年》堪称是经典之作,从时间的维度,描述了1995年到2009年这十五年之间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但是毕竟只是一本书,难以收容中国互联网之浩浩荡荡

  从介绍、目录和目前已经看到的腾讯、搜狐部分内容的连载来看,我觉得胡冰说得有道理,《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这本书据陈是从用户需求这个角度社会学角度)来描述中国互联网的变迁,应该是值得一读的。因为互联网的发展驱动力,除去政策经济之外,更多的还是社会的变迁,以及这社会变迁之中用户需求的发展。从用户需求的发展的角度看互联网,可以更好的理解产品的变迁,更好的预测未来的发展。等待下单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读后感(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作者在书中关于移动互联网的一章很多地方讲的很有道理,让我受到不少启发,但就一部分上来说我个人站在一位普通手机网民的角度上来看,有一些补充的看法。

  移动互联网如何普及?个人认为最多的还是得从手机用户看起,在全国9亿多手机用户中,至少超过一半以上使用移动互联网才能谈及普及二字,目前来说这个数据还远远不够实际只有1/3)。让用户使用、并用得起是为前提条件,现在国内的智能手机价格普遍在大众用户的心理承受线以上,虽然不乏价格低廉的,但是在性能上却严重缩水。真正意义上来说这些并不是合格的移动互联网终端。除去价格,手机上网的收费也是让大部分用户望而却步。很多普通用户不知道GPRS流量如何计算更不清楚怎么样去查验剩余流量,最后导致使用过量而产生高额的费用。移动数据网建设方面仍有很多不足需要运营商方面更多的投入。最后如何能让用户对移动互联网感兴趣,用户体验至关重要,虽然这一切充满魅力,但对普通用户而言这并不重要,经济实用是大众化的趋势,这一观念需要时间慢慢改变,就与当年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一样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读后感(三):早起的鸟儿也要选对“用户”季节

  时机论:早起的鸟儿也要选对“用户”季节,这一节中说的内容我觉得很适合现今互联网上的很多企业,做“第一”也好,“快”也罢,究竟提前多少才合适呢?超前半拍又该如何度量呢?书中给的两个因素值得借鉴:

  第一个因素,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市场和用户需求 。

  第二个因素,就是要考虑互联网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后续融资能力,即企业自己有多少钱,以及企业对于市场用户发展的预期是否与市场用户发展的真实情况一致。

  所以互联网企业和创业者们需要“适度”超前,或者叫做超前“半拍”。“适度”和“半拍”是指超前到你等得起和值得等的程度,这个程度直接受使用企业和创业者服务的互联网用户需求,以及这个需求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变化影响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读后感(四):通过互联网发展和维护人际关系已成为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基础需求

  这书很不错,看到第5章的地方,想起自己玩开心农场、SNS的时候那段时间,上开心网玩开心农场、收庄稼、偷菜几乎是每天要干的事儿,貌似城市里的上班族都爱玩这东西,跟疯了似地乐此不疲。大概玩了几个月后,就觉得异常无聊幼稚,还花时间,后来又去玩 SNS网站—优士网,记得当时候一个圈里好友邀请来的,那是一个和开心网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没有可以玩的游戏,也没有很多的老朋友,刚开始并没有吸引我,后来才发现,有很多各行各业的大腕,并添加了好友,也通过各种方式和他们建立起了联系,我觉得这样的SNS对于我这样一个职业女性来说 是更加需要和有价值的。

  全球最大的SNS网站就是Facebook,拥有6亿用户的他在某些方面已经相当于一个国家了,Facebook具有独特的本事,它说服了全世界的人在网络世界中确认自己的身份,并构建自己的人际关系圈,甚至连英国女王、美国总统奥巴马都已经成为了Facebook的用户。

  正如作者在书中谈到的,回到用户需求,SNS本身最重要的两点:以人为本、关系网络化,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完善,互联网用户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互联网已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信息平台和通信工具,通过互联网发展和维护人际关系早已成为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基础需求”。推荐阅读相信你会跟我一样 找到自己的影子,hehe。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读后感(五):这本书不应该当成一本编年史来读

  这本书不应该当成一本编年史来读,毕竟不是一本历史书籍,如果单纯将其定位为一本互联网的产业历史书籍,那绝对是过于薄弱了。书中,作者列举了一些产业历史中几个关键点和关键企业,不过是为了讲述用户需求在这些关键点上的变化进程,以及这些关键企业的成败与用户需求的关联。

  全书前部分的分析和讲解有点偏弱,这确实是美中不足,中后部分的章节逐渐深入,从中可以借鉴到的经验知识慢慢增加。

  用户需求这个命题,是互联网产业中的一个基本面,这本书也算是国内第一本全面探讨这个命题的作品。讲清楚用户需求这四个字,232页确实不够,如果能够更加深入和专业一些,相信会更有价值。对于作者的这一尝试,我认为还是值得鼓励的。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读后感(六):网络社会化

  看完这本书,启发了一点自己的思考可能还不成熟想法,先在这里mark下:未来几年互联网将从商业化向社会化转变,在互联网的社会化阶段中,个人网络化将是社会化网络的核心。越来越多的个人将成为互联网的主体。社会化网络本身就都是以聚合人群为特点,和以前聚合信息为特点的网站不同,社会化网络提供了一个个人交流分享资源的平台,用户可以建立自己独有的信息在网络上参与更多的互动。

  他们不仅仅是消费者,也是网络的创造者和建设者。他们之间通过相同的爱好,话题或者经历凑在一起组成一个虚拟的网络社交圈。再通过互联网建立信任,积累信誉,形成关系,将网络关系社会化。以个人网络化(即丰富多彩的用户个人性需求)为主题的网络社会化将是未来几年的主旋律。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读后感(七):放低身段去观察和挖掘普通老百姓的需求

  很多互联网业内从业者(当然也包括我自己身边的很多)都喜欢将国内(外)成功的模式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很少能放低身段去观察和发现存在于“普通老百姓的互联网”的需求。

  坐在办公室里谈论用户需求、商业模式,尤其是中国互联网经过纳斯达克泡沫后10年的快速发展,感觉能做的模式都有人做过了,这行业似乎已经成熟,很难再有出头的机会。仔细想想,在一些富有的农村(比如江浙一带)很多卖的起车,吵得起房的老百姓还没有体验到“数字化生存”。

  再比方说:

  父辈眼里的互联网:我们有支付能力的父辈可以通过qq视频等 一些应用被领进了互联网的大门,他们就会发现有很多好玩的东西,这年龄,他们更多在于娱乐,让每天过的开心。

  小学生眼里的互联网:现在还只是玩玩小游戏的小学生们会很快长大成人,这种可观的增量市场让中国互联网有好戏在后头的趋势,都可以挖掘。

  读完这本书,有很多东西理清楚了,过去还沉浸的混乱和消沉中,作者用多年的从业经验和经历,给正在互联网事业中拼搏的人非常好的提示,值得花时间好好看看。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读后感(八):跟着这本书回忆了我是如何被带入互联网生活

  看完了Mull He 的《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这本书也想说说我的读后感,这本介绍了互联网在我们国家的这10几年来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发展规律,认为互联网发展的本质是因为用户需求的不断提升,作者用了DNA来比喻这个真是太有创意了。

  在跟随作者对我们国家的互联网的发展介绍,让我想起以前刚接触电脑的种种趣事。记得是在

  高中时期(97年左右,我们那里比较偏远,电脑很多都是杂志报纸上才会看到的东西)学校放了一台电脑,那时觉的好神奇这个东西有什么用,趴在外面玻璃窗上看,看到键盘上有一些字母,还有像笔画一样的一些符号,还以为用电脑一定要记住这些字母和奇怪字符,真奇怪那时候怎么不认为英语很重要的呢,可能英语太差有点排斥英文。后来进了大学学选了计算机专业,学会了发email,学会了qq,毕业了做了软开发的工作,也学会了逛天涯,逛铁血,逛淘宝,逛当当,看博客,到现在呢收菜放牛,参加团购,开微博,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快乐,跟着这本书让我回忆了以前好多和网络和电脑有关的事情

  这本书后半部分着重介绍了用户需求对这个阶段的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革,以及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我觉得对于想回顾一下自己所参与其中的中国互联网发展过程的人来说这是一本不错的选择,对于有志于互联网创业的人更是一个好选择,这本书展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个清晰脉络,通过本书的阅读会让你获得一些经验,或许能让你走少许弯路。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读后感(九):未来的10年,移动互联网

  书里写到IT产业过去的50年里的5次新技术周期:20世纪60年代的第一代主机计算、20世纪70年代的微型计算、20世纪80年代的个人计算、20世纪90年代的桌面网络计算及这10年的移动互联网计算,其中的移动互联网也许在未来的10年或许更长的时间里引领互联网时代

  不少人都有这个习惯,早上在上班的路上还没有进入办公室或者固定互联网环境之前,会使用手机在网上浏览一些内容,在这个时间点上,移动互联网流量形成了一个峰值。而进入办公室以后,固定互联网和笔记本开始占上风。转到下午,移动互联网使用量再次出现一个高峰,这个状态会一直持续到晚上很晚,这说明大家开始休闲了,移动互联网开始展现它在生活娱乐上的巨大优势

  从60年代出现大型机,80年代出现小型机,90年代出现个人电话,2000年是桌面互联网的时代,2010年出现移动互联网,这是IT领域大的发展阶段。未来的10年注定是移动互联网的10年。虽然我不是干IT的,但整个IT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历程,让身处这个时代的我们,兴奋而充满希望。期待好莱坞大片中的虚拟现实、随手都是“触摸屏幕”的未来早日到来。

  《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读后感(十):互联网入门级业者的进阶工具

  作为一个从事互联网行业2年多点的新入菜鸟,先看过电子工业出本社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那本书本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让我看到了PM是一个如此有趣的职业,虽然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压力存在,但无法阻挡我对产品经理这一职业的热爱,你能把自己的idea变成一个实物,多么happy的一件事啊,感谢作者苏杰写出这本好书。

  看了资料后,知道这本书是电子工业出本社的又一力作,作者具备这个行业差不多12年以上的研究和从业经历,创业和打工,都需要对于互联网用户需求的领悟,虽然看介绍说这不是一本产品经理的实用型工具书,但是我想对于我来说,从书中描述的产业用户需求随着时间的演进分析,也是值得期待和阅读的进阶工具,希望能够在复习产业历史事件同时,得到作者在书中更多的心得和经验分享。推荐一个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