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得往生》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不得往生》读后感10篇

2022-03-20 11:16:0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不得往生》读后感10篇

  《不得往生》是一本由阿耐著作,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36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得往生》读后感(一):不违反原则才心安

  许半夏是个聪明,会说话又有能力的人。独立,自强,也有很大程度的善良(从她不愿让医生接触到她的商业世界能看出,她还是在保护着那别人善良单纯的心)。许半夏是个女强人,也是个小女人,曾经想被人当做男人来看,那时是因为缺少爱与被爱,当遇见爱时就极度渴望被当作女人看了。女人向来和感性的爱联系在一起。

  商人都有个共同的特质,把自身的利益放得高于一切,如果这个特质不够,往往难成成功的商人。利益高于人情会让人难于接受,于是野猫最后怀疑许半夏了,胡工千里奔赴也不再把她当作好女孩了,许半夏也孤独了,和高胖子一起都是孤独人了,但也都是成功的商人,享受的是别人羡慕的金钱与巨大的可以无形夺人命的权力,也停不下永远奔波应付各种风险甚至危险的命,也停不下对良心的不安,但还是停不下继续走的脚步了。其实一个转头就可以,但是人有惯性,都不愿变。

  许半夏一生处于不安中,因其本身也是个不安分的人,从那滩被污染的海就奠定了其不安的一生,罪大可以不被发现,但良心总是在发现。人还是不该违反大原则。

  还有该去寻求爱与心安。

  《不得往生》读后感(二):便觉眼前生意满

  以前读到过一句诗: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诗里说的是自然景物,春天万物生机勃勃的感觉扑面而来,当时我想,这是否就是浙江人天天挂在嘴边的“生意”二字的来由呢?是或不是,都很贴切,占点天时,借点东风,脚踩土壤,加上生长与发达的强烈意愿,这不就是浙商传递给人的感觉吗,相比之下,商业二字就太庙堂了。

  《不得往生》写的是生意人的故事。主角是个正宗的江湖儿女,精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同时非常捍卫在江湖里至关重要的信誉和义气,但单纯争勇斗狠捱义气,成就不了一个许半夏。雄才大略上许半夏不如赵垒、脸酸手狠比不上伍建设,拼下限拼不过郭某,勇猛刚烈还让给童骁骑,但胜在是她技能上没有盲点。比赵垒接地气善实战、比伍建设眼光长有知识、比阿郭讲规则善结交、比童骁骑有谋略有雄才(童骁骑这个名字取得很恰当,他就是个白龙马),而且比以上所有人都有个好心态。这是女人的优点,女人只要不是钻牛角尖的类型,一旦突破了某个最低阈值,就往往比男人柔韧淡定,因为女人更善于照拂自己的感受。书里面唯一一个技能点跟许半夏一般均衡、经验值又比她丰富的,就是高跃进。两人之间横贯着几十年的时间差和隔行隔山,恰如彼此呼应的两座山峰。

  除了高跃进有点类似个奸商版的风清扬,其他各种人都在一个行业中彼此拆招,立场和见解的对撞之下,每个人的背景、性格和利害关系既彰显又瞬息万变。说说我印象较深的几个桥段:

  1、比如赵垒最初姿态甚高,很多话不明说,不仅是城府,也有作为大外企职业经理人究竟与当地土豪之间有条沟的意思,参与的方式和程度是种态度。后来被弹劾去职,觉得当职业经理人无非是为他人做嫁衣,心灰之下想自己当老板。许半夏当时一席话说的可圈可点,概括起来就是人需要知道自己的所长所短,才可能扬长避短,搞得好还能跟别人上演田忌赛马式的胜利。人在江湖上行走,了解自己的技能点和弱点是非常关键的,知己排在知彼前面。

  2、赵垒精心作局,请伍建设入瓮,本来以为收网时能网住一条大鱼,连赵垒+许半夏两个人,都没想到农民企业家伍建设,是个属壁虎的,最后壮士断腕及时止损。当时给我的感受是,在当下中国的商业环境,能做起来的民营资本家们简直是每天在家里地堡下挖地道,以备一个”万一“来时金蝉脱壳。哪怕是作实业,也是夹缝里求生,变数太多,不得不枕戈待旦。而伍建设一个老粗能有现在,也不是草包。

  3、许半夏和冯遇为了自己的利益和一口气,搞倒了郭,也把裘弄个灰头土脸,却不料背后杀出个伍建设准备坐收渔利,最终一算计,可预见会威胁到的还是冯遇和许半夏自己的生意。仿佛一桌麻将的上下家,利益链把大家环环相扣锁在一起,今天伤敌一千,明天可能就发现要自损八百,只有不断在博弈中寻求平衡,然后不断的跳出窠臼给自己挣资本挣门槛,就像独自闯关东的许半夏,再回来本市,已经不同往日。

  书里有段许半夏闯关东的经历,也让我去回顾了一下我长大的地方。离开了故乡,有了对比,才更深地了解了故乡。所以下边就不是书评了,来个分割线。

  =================================

  我生长在一个商业几乎真空的环境里。

  就在这样一个岛市,我生活在一个军队大院里。搞医的妈和搞技术的爹,不在机关工作所以也没怎么搞过权术,从小最多给我灌输的是一技之长可傍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不仅因为他们的职业,也因为东北重工业基地氛围如此)。小时候从来不觉得家里缺钱或者有钱,因为那时候岛市的商品丰富度低到给人一种有钱也没处花的感觉。说一个风向标,到我上大学后岛市才有only、nike这些全国商场都通有的品牌,很早以前我们买所有的穿戴都去轻工市场,品牌的感念咱没有。我在岛市的亲戚,都是央企的职工,小时候觉得大家经济状况差不多,我很羡慕他们生活在民生相对丰富的城市中,而军队驻扎在偏远的海边,每天的生活都整齐划一的,周边与世隔绝。作为一个实验基地,也不像省会城市的部队大院有什么文工团之类的花边点缀。(其实现在院里的生活也没有变化,过惯了城市生活的我每次回家都闷的要死。)到本世纪,军人的待遇提升很快,在岛市成了收入不薄的群体,而工人大批下岗或者还守着收入菲薄的鸡肋,通胀的物价下过着不咸不淡的生活。我最小的舅舅家里就是典型一例,年轻时据说还有点朋克青年气质的他,到三四十岁的时候舅妈下岗,全家收入只有2k多,还要供养一个学生,我妈也就是他姐鼓励他出去干点啥,他很迷茫的说别的都不会。这是体制对个人的影响:失去了主动性。我常想,在浙江会不会早就把这鸡肋丢了,跳着扁担就走街串巷了呢?直到我工作,回去每每聊到我跳槽的事,父辈朋友还看我就像看一个异端,居然工作说辞就辞,工作单位难道不是一辈子的吗?

  自来到浙江,只觉民间生气勃勃,人人念叨着做生意,连我接触的老师和医生都不例外。而我感到浙江人跟广东商人的区别又在于,他们对官商勾兑特别踊跃。这我想是因为广东自古还是化外之地,而浙江本来就是仕途与经商盘根错节的地方,有这个传统。浙江人对考公务员和编制的热情,最初吓了我一跳。很多浙江好青年都投身公务员队伍,这种身份在相亲市场也炙手可热。我问过许多人为什么做这种选择,答案汇总起来无非是1、社会地位和人脉关系 2、第一手的信息与政策 3、稳定轻松收入不错,总之除了3其余又跟变现到商业世界有关。相比于东北上一代人对体制的依赖,浙江人对体制的热衷又不一样,这不是一种惰性和被动,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或投机)。所以有时看到老公的同学,彼此相见像模像样地勾兑着关系交换着信息,觉得很感慨。而东北我这一波同学,却很少有回到体制的,纷纷的漂泊向湖泽深处,因为都是从小被教育学好数理化,所以很多人凭着技术和专业谋取生活。谁知道再过20年来看会怎样?

  回顾来时路,很容易看到自己个性和心智其来有自。我对商业敏感度极低,甚至在以前还存着一份假清高。我也不擅于察言观色,搞人际关系,或者说这一点我可以提高但是必须先栽几个跟头,而且永远,怄着自己做这些做不到很自然。我遵守规则,对一技傍身依然充满了迷信,而且内心充满了条框。。。。。改变自己的格局是个很难的事,也未必靠主动出击就可以成功,也许还需外力刺激。所幸,与生俱来的冒险精神,让我一直在四处张望,想挣脱自己的局限,同时也逐渐明白扬长避短绝对是不错的策略。

  《不得往生》读后感(三):可以看一下,不必太用力

  刚看完的时候,内心汹涌澎湃,好像有很多感触要写出来,有很多感想要细细琢磨。两天后,这种感情显然淡了,把4颗星编程了3颗星。可能是因为那种生活方式虽然很精彩,但与我的性格和追求不那么符合。我想,作者必定也不是个美女,因为她让并不那么美的许半夏总是充满幸运。这是一种顽强生长的力量,而在过去的几十年,这种力量是很多成功人士,或者说有钱人的特征。对机会敏锐的嗅觉,胆大心细的行动和冒险,左右逢源的钻营,再加上一股狠劲。说起来,这种成功是有模式可循的,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注定只适合少数人。有时间看一下,体会那种快的节奏还是不错的。总体来说,与大江东去还是有差距的。我向好多朋友推荐过大江东去,我想我不会向朋友推荐不得往生。

  《不得往生》读后感(四):不得往生

  一是看到些许关于作者自身的描述,说自己要做奸商而不是儒商,不愿为人所知,且是单身;二是因为作者前半部分的书自己微胖,女主也是微胖,而后半部分的书,自己瘦了,女主也瘦了,所以多少有些将自己代入书中角色的意思,故而女主的各种手段,鹤立于鸡群之中,而周边男性要么可能不是很能入她的眼,要么和她脾性不搭,但书中的女主,虽然男主可能并非与其相配,并非是最理想的伴侣,但都可能是作者考虑过的可以共度一生的对象,现实中没有机会体验到的平行空间,作者想让书中的女主得到吧。这让我想到了简.奥斯汀,这个出生于牧师家庭的有才华女子,也是终身未嫁,而她书中的女主们,不管怎样的性格代入,或 劝导 中的没有主见,或 傲慢与偏见 中的偏见骄傲,或 艾玛 中的自信过头,最终都得到了英国绅士们的爱。现实中没有实现的东西,把它寄情于自己的笔下,也是种美好的享受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