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牛角包一样的会计》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牛角包一样的会计》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5-13 16:13: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牛角包一样的会计》读后感精选10篇

  《牛角包一样的会计》是一本由马津著作,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17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牛角包一样的会计》读后感(一):基本知识点

  1.小熊的与人相处之道

  小熊为人温和,不管对方做的如何,先肯定其优点和长处,在说缺点之前!!

  2.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

  3.待摊费用,预提费用

  资产:待摊费用

  负债:预提费用(预付费用)

  举买啤酒的例子,

  待摊,就是月初买30瓶,然后一天一瓶

  预提,就是,如果一瓶2块钱,一天存2块,存30天后,买下个月的30瓶

  4.应收款,应付款

  5.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这里的成本算的比较好,方法推荐一下,是单位成本

  一个面包的单位成本?(

  计算1,(总成本/总销量)

  假如原材料共计1000元,+水电费,+房租+工资..(成本),这个不太准(总成本/总销量)

  计算2,单位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6.定价

  定价和成本估算关系

  先了解成本,在此基础上定价

  7.单位商品,边际利润

  8.单位固定成本

  9.单位总成本

  10

  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设P 为利润、SP 为单价、V 为单位变动成本、F 为固定成本、X 为销售

  量,则:

  =SP·X-VX-F

  补充阅读:成本会计

  《牛角包一样的会计》读后感(二):《牛角包一样的会计》

  最近看了几本书都值得推荐,但一直太懒,拖拖拉拉,昨天收到图书馆短信才发现借期快到了所以赶紧写完得去还了。

  这一本我选了力荐,不看书名你肯定猜不到讲的是极其无趣的会计学原理,会计真的是一种特殊语言,分录和报表堆积起来的语言,我一直觉得艰涩难懂,更是离现实生活好遥远,如今几年的工作经验,我才算刚刚入门,像终于跨过狭长的瓶颈走进了瓶身,我开始了解这门语言,让它在生活中发挥实际的作用,它给我带来的好处不只是人变的谨慎这么简单,所以我打算即使不干财务也要把会计知识好好学下去,有幸的在图书馆看见这本书,发现里面的故事让数字、分录、报表都活了起来,心情跟小时候看童话书一样,就是主动的想要看,因为讲述的内容即是美好的,又是实用的。如果当年我在刚刚学习会计的时候能看到这本书,那就不会纠缠几年也解不开难懂的会计密码了。书里的熊妈妈非常可爱,你会看着看着傻笑的。这本书适合新手建立会计轮廓,适合个体户或企业管理者如何利用财务报表做正确的决策,但大多数会计内容还是没有涉及到,所以,我期待作者的续集。

  《牛角包一样的会计》读后感(三):我为那些无关会计的文字打5分!俯身皆学问,劝君莫丢弃;看书学会计,闲暇懂说话

  这本书的优点不再赘述,简单,通俗易懂,用面包店的经营讲述晦涩难懂的会计基础理论。我只恨相识太晚,如果每个老师都有此等水平,哪有那么多学生叫苦不迭呢?

  很多人认为这本书的缺点是废话太多,讲了很多无关的话,比如和妈妈扯扯笑料,贫贫嘴,插几幅漫画。。。。。。

  而我要说的是,即使是这些地方也体现了作者的智慧。

  去年我考cpa,也是会计看得痛苦不堪,很多不明白。之后妈妈和小姨如果了一家小店铺,开始整理账目,方便以后各合伙人之间的权益分配。我就帮他们整理了账目,必然是采用的流水账-----收付实现制。还有其他问题,比如房租一年一缴不摊销,赠品的成本计费用,铺货的产品成本不入账等等。。。

  因为这些问题,就和他们沟通,结果效果却不是很好。原因自然有他们的文化水平低,学习能力弱,也有会计的复杂性,不容易理解和操作。

  应该说,我的这段经历和作者略有相似。

  只是,我的比较失败,只是能够帮他们改正一些细小的问题,而未能帮助建立一个正确而完整的账目核算体系。

  因此,在读这本书的时候,除了在作者的例子中更深地体会会计,为自己查缺补漏,我更多发现了我和他在教授别人的时候的差距。

  不得不说,那些母子间的调侃,闲聊中的举例,为拉近师生关系,让学生不觉得太专业太枯燥,起了很大作用。

  各位,我不知道大家是为了什么来看这本书的。相信很大一部分人是为了提高会计水平吧?然后呢,如果从事财务会计工作,或者自己经营,或许您能懂,能明白,可是只有自己明白有什么用?谁又敢拍着胸脯保证说只要自己懂了保证能让大爷大妈也能听得懂呢?

  财会的工作确实是以专业扎实为基础的,但是任何一向工作都是需要与人交流沟通的,将艰深晦涩的知识说得妇孺皆知,才是最大的本事!这本书,就是最好的典范,等哪天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生活中的例子信手拈来,把枯燥的会计说得舌灿莲花,再来批判作者废话多吧!

  俯身皆学问,劝君莫丢弃;看书学会计,闲暇懂说话。

  《牛角包一样的会计》读后感(四):好吃,但是不抗饿

  这是在我急需会计学知识,却发现考了95分的基础会计学并没留下什么“遗迹”给我的时候,(呼~~~好长的定语~~)被我从网上抓到的一本书。

  作者四大的从业经历金光闪闪,书名和宣传定位,都噱头十足。此书,很可能就是武侠小说经典套路中所说的那样,世外高人,一代宗师巴拉巴拉之类的,修炼绝世武功的最高层级的武林秘籍。简单的来说,就是类似无字天书,最简单的话,蕴含了无上的玄机。只有宗师级的高手在天时地利人和之际才能参透。

  真好,可惜了了我不是宗师。

  所以,在看过1.5遍本书之后,在我记忆中留下清晰记忆的是:作者和妈妈的关系很好,早前长年在外求学工作团聚机会颇少,作者爱吃牛角包,作者妈妈的愿望是开一个为人民服务的糕点店。关于会计学本身,惭愧惭愧。也许,我应该回去蹲马步先?

  但是,不管怎么说,在晦涩难懂的专业书籍里,这本书是另辟蹊径。在闲暇之余,我会愿意选择它打发时间,而不是基础会计学之类的。

  令人愉快的一本书。

  《牛角包一样的会计》读后感(五):适合文科生读的会计入门

  作为一名从大学开始就不再接触数学的智商又不是很高的文科女生来说,

  会计绝对算是一门高深的技术了。

  搞了很久都没有弄明白“资产负债表”,

  又因为最近打算开始创业开店,

  会计成为我的“必修科目”。

  看到那么多利润公式,一张一张账目表,我几乎要被吓得溃不成军直言放弃了。

  在教科书注定无法吸引我的目光让我能够坐下来仔细阅读的时候,

  这本书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

  作者说,如果是王小波来写会计教材,我一定能够学的更好。

  我想也是!

  但是,能深入浅出的将会计这门科目的大致条理拎出来,

  不够“深入”的理解,势必无法做到“浅显”的输出。

  总之,在半天的阅读之后,我终于了解到资产负债表的大致内容。

  本书虽然颇有废话之嫌,

  但是就如同课件休息一样,劳逸结合,实在是很对我的胃口

  总之,一本让我获益的好书。

  《牛角包一样的会计》读后感(六):思维诱惑

  这本书了除了会计入门知识外的语言也是充满了智慧的,哈哈!

  令我感到万分可惜的是,两大思维方式——分类和量化,直到今年才清晰入住我脑子。

  以年初有天厌烦了杂乱的iphone应用,遂分类为起点,到分类我所要做的事情,到知道1万小时成功理论,到开始量化自己的努力时间。现在两者可以随意融合。

  激发自己量化努力时间的起点其实是金钱。元宵节后开始重新使用余额宝(第一次是最初余额宝出来的时候,好奇了一下,后就不理不睬了)。

  有了这些杂碎的分类、量化的想法和一些尚模糊不清的初始愿望后,恰逢我为了在工作日也想实现自己梦想而去学习时间管理。这次的学习居然意外地让我第一次正视了“财富”二字。

  于是我就开始反思了我一年半工作的用钱状态,真是惨不忍睹。于是立志学习管理自己的钱。

  昨天晚上我本来是在看那本《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的,可惜即使看着这么好入门的一本书,我还是看不懂,这之前,我大致了解过公司三表:资产负债表、综合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看不懂号称故事书的财报书籍真是很受挫。我于是想起现在这本书《牛角包一样的会计》,在我极其有限的认知里,我以为会计和财报是几乎没啥关系的东西,我绝望之余,随便拿下来一番,才知道,原来两者是有很大联系的,于是就看了起来,算是巩固了我对三表的认识。

  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三点小感悟(第一点是自己的感受,二三两点是书摘)

  1、会计制度的分类好吸引我,这种思维方式真是让我爱。激发了我对会计的兴趣(真是太好笑了,自己今年以前的人生,从没想过经济之类的问题)

  2、“干财务这一行,要学会让数字说话,而不是让人来说话。”(144页)这和《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的飞机仪表盘很像。

  3、“小熊特别希望,就算妈妈从自己身上学不到什么知识,也能从这几天的交流里学到一些良好的思考习惯。”(144页)这点我认为是我大学毕业后求知的起点。今年以来,我已经冷落了小说,转而对心理学和一切能锻炼我思维方式的东西充满了极大的兴趣。(不过这点和上面的1像,1的感悟比较具体,包含在3里,因为对我特重要我且分开吧,思考习惯不止分类这一点)。

  之前我一直很后悔一件事,就是高中没有选择文科,我读了三年半大学中文(头半年依然混迹在理科专业,一学期后转的专业),工作了一年都没能摆脱这种后悔。虽然我偶尔在期末背文概时,以超越几乎所有同班同学的速度,让我曾一度想过,是不是因为文概是中文系里最具理科理解能力的一门学科,但也没多想。

  直到今年,我才终于摆脱了这种后悔。虽然我一直觉得高中三年的理科,表面上对我的中文系学习没多大关系,但高中三年培养的理科思维其实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思考的方式,我一直没在觉察到而已。

  最近常想起大学教我们写作的大诗人跟我们说“虽然吧我数学不好,但是我特喜欢看那些大数学家们的论著,那种思维方式太吸引人了。”(大致这个意思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