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统治世界》经典读后感10篇
《“懒人”统治世界》是一本由[美]珍•耶格尔著作,武汉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懒人”统治世界》读后感(一):找回任性的你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刚出校门,是个刚参加工作进入社会的小白,一瞬间的改变,还真的是有些不适应,上学的时光,似乎时间都被老师学校安排的妥妥的,几点上课几点下课,几点吃饭,几点睡觉,时时刻刻像是有个人在耳边对你说:“该上课去啦,该回家了。在学校的日子可以称之为任性,只要时间是对的,干什么都行,上课偷懒不听课是常有的事,毕业后,这个天天在我耳边说话的人跟我分手了,就再也没复合。没人提醒我到点了该做什么,所有的时间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掌握,我是个懒人,多做一点都觉得累,但有时候偏偏少做一点会惹来大麻烦,一个失误,就要在花大把的时间重做,得不偿失,不能像以前一样自由任性了。
任性是所有人都向往的,如何任性,每个人的观点是不同的,我认为在自己的人生中把控好一个度,做事不求最快,但求最好,工作放松两不误,放肆的活一回才是最大的任性,如何即放肆有不失本分,既能休息又能把工作做好,把握好时间这个分寸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我们把自己每一天的时间安排好了,一周一个月甚至一辈子才会充实圆满,这才叫真正的任性
《“懒人”统治世界》这本书可以带你走回生活的正轨,书中讲述了许多方法来解决对于怎样走出生活困境,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如何做事提高效率,等等,一定会让你对懒人有一个新的认识。按照书中的方法与技巧,我们可以完美的把工作家庭爱人朋友等等的时间做一个合理的规划和计划,只要你肯努力,只要你善于学习,你就能变成更好的自己,为了我们美好的生活,放肆的人生,伸出双臂迎接更出色的自己,只要你愿意,这本书将带你走进一个“懒人”的世界,轻轻松松搞定繁琐复杂的工作,调整心态,这才叫任性!
读了这本书之后,解决了我很多问题,并且书中个性的表格,也让我的目标和计划有一个笔头的落实,更清晰明了,时刻提醒自己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按照书中的方法做的自己的计划,每天都过得既轻松又充实,找回了自我与自信,相信这本书也同样会带你走出你现在的生活困境,走出“我很忙”的怪圈希望能为和我一样迷茫的小伙伴们找到人生的坐标,过上像书中所说的“懒人”的日子,让我们在“懒人”的世界里找回任性的自己,让“懒人”统治世界。
《“懒人”统治世界》读后感(二):断,舍,离
2015年伊始,微信朋友圈上流行着一个小游戏:关注某个账号随意发送一个数字,就能收到你的新年签。我抱着凑热闹的心态玩了一把,收到的新年签是“断舍离”。
舍:处理掉没用的东西,
离:放下对物质的迷恋。
一直以来,我都是不懂得作适当取舍的人。小时候脾气暴戾,上了中学为了结交朋友,开始过分压抑自己的性格,成了人们眼中的"老好人",逆来顺受。只要有人请求帮忙,不管自己能否顾霞都毫不犹豫一一应承下来。从来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害怕一句话没说对就受到孤立。兢兢业业地与人相处,霸道的脾气自此收敛了许多,渐渐地朋友多了。人缘和口碑固然好了,人却不快乐了。
我身边有很多人格独立,原则性强,性格刚烈的姑娘,我不知道她们是怎么做到随意做自己的同时,拥有一大群朋友。处理人际关系如鱼得水,工作学习与业余爱好毫不冲突,每天做完正经事还能有一大把时间出去与朋友玩乐。在我眼里简直神奇。因为我的好人缘是靠好脾气换回来的,要维持好人缘,只能不断地讨好别人,接受别人的各种请求,以至于自己的事没做完,还有一大堆无关紧要的旁人的事等着我去完成。朋友常常骂我:“不要再做老好人了!你再这样下去我要生气了!自己的事情都没做完管别人那么多干嘛!”我都无言以对。
上了大学,我开始学着独立人格,不去在乎旁人的眼光。坚定自己的立场,坚持自己的原则,学着做自己。
如果你问我说了这么多和这本书有什么关系,有的。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是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大得爆棚时期。每天做表格做数据忙乎到深夜,几天下来任务还没完成,新的任务已经堆积如山了。我是个很喜欢工作的人,无事可做会让我发疯。但是工作多得超过我的负荷让我开始变得焦虑,不知道到底该优先处理哪件事好。
在如今的快餐社会里,人们已经没有耐心和恒心认真对待自己。迎合社会现状,市面上有不少类似的书籍,多是大同小异---如何整理自己的生活空间;如何整理自己的办公室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分配工作时间加快工作节,等等。
我看过很多管理自己、高效工作的书,最后都不了了之。有的尝试实践了书中的方法无果,有的读几页便读不下去了。无非是怎么安排时间,如何处理工作,对我来说这些方法都不实用,面对各种工作任务,恨不得把24小时掰成48小时用的人已经焦虑得无心把时间花在重新归类自己的房间,每天花一些时间做计划这样的小事上。
直到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读了这本书。当我翻开书的封页背面,看到"Work Less,Do More“,我便知道我终于找到了我想要的“断舍离”。
这本书意在用14天的简洁计划教你一步步规划自己的每一天,改变自己的行为,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关系,达到高效工作,轻松玩乐的效果。书里有各种表格,问答,调查问卷帮你找到自己的心理缺陷和行为缺陷。但是让我收获颇大的,反而不是这些高效的工作方法。
我看过的管理书里,没有涉及“事情多得无法处理的本质原因是你包揽了过多的事”这个问题。没有扔掉心里的包袱,扔掉再多的无用物品也没用。当你所包揽的事务已经超出了你的工作范围和时间,不管你如何安排时间,时间永远是不够用的。当我做完书里的一部分表格,才发现自己处处躺枪。
”适当地做取舍“,是我看完此书的最大收获。
我想我的新年签应该是这样的:
断:不收取无法处理的事件,
离:放下自身的纠结和对旁人的过分在乎。
读书时代对人际关系的恐惧,对旁人眼光的过分在乎,致使我不懂得拒绝与取舍,什么都想要,认为什么都是好的。以至于这种想法牢牢镶嵌进的我的性格里,对待工作也如此。空有一腔热情,把看似很小实则很复杂的琐事都包揽上身,以至于自己的工作任务还未完成,旁人的事情也接踵而来,而当你接受了第一次,第二次便不好再拒绝。如此循环往复,工作范畴便开始模糊。
我想不必等到14天,我已经懂得如何处理自己的工作关系了。做自己该做的事,帮自己帮得了的忙,不作过于复杂或超出工作能力的决定,唯有做到这样的断舍离,才能把时间空闲出来学习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以便在相同时间里更好地完成更多的工作任务,以此一步步上升,才能形成一个好的循环。
舍弃不是失去,而是得到。盲目勤快的人也不是忙人,而是懒人。懒得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不管好坏与否,只是盲目跟从别人的脚步,却无法掌握自己的节奏。如果能做一个既能高效完成工作,又能有大把时间享乐的“懒人”,我何乐而不为呢?
《“懒人”统治世界》读后感(三):享受慢生活
文/祝小麦
一本让你可以不那么“勤奋”就可以搞定工作的人生成长之书,让你在职场中从容自如,职场如战场,但这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想在职场中脱颖而出,而又不过白白浪费掉应该属于你的享受时光,请你读读这本书。
珍•耶格尔,世界级工作与人际关系导师,“懒人”运动的发起者,美国宾夕法尼亚洲立大学教授,著名演讲家,广受全球年轻人的欢迎。《懒人”统治世界》为其顶级力作,在这部作品中,通过14天的课程与练习,让你不知不觉形成简洁、高效、不那么勤奋的做事方法,让人收获意外的效果,让你在短时间内成为老板最宠爱的员工。
每一天都有24小时,也就是1440分钟或者86400秒,你都完成了哪些任务呢?你都做了什么事情呢?如果你能说出你昨天完成的其中一件事情,就说明了你有个很好的开始。
熟悉我的亲人、朋友都知道我是个工作狂,在生活中,我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感觉每天的思想都沉浸在工作和学习中,下班后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晚上睡觉前把白天的工作回忆一遍,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在脑子里做一个工作计划,搞得每天都身心疲惫,好像除了工作再没有别的,家里指望不上我,老公和孩子照顾上不,不敢看电视剧,不敢去参加聚会,甚至不敢去逛街,生怕晚归会影响第二天工作的状态。
看到了这本书,我也找到了自己的症结所在,忙忙碌碌,好像永远绷着一根弦,精神总是处于紧张的状态,看到问题所在,却不知道如何去解决,每天都处在纠结中,不知道该用什么转移下自己的注意力,每一天都不停下来,好像没有时间去发现细微的美好,去看看路边的风景。
领导欣赏你,说你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同事羡慕你,说你工作敬业,尽职尽责,其实只有自己知道,这背后的苦逼生活是有多么大的压力。而我自己也把这种忙碌的工作状态定义为,全是为了家人孩子生活的更好。没有了享受生活的乐趣,这本书就是要告诉我如何享受“偷懒”所给我带来的乐趣,而又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比如早上出门的时候看看路边绽放的花朵,在车上多听听音乐,享受下一个人的小时光,多留意下外面的风景,黄昏的时候多看看夕阳。很平实简单的时候在此之前却是那么奢望的一件事情。
珍•耶格尔的理念是: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如果你的人生都用来工作,那你这辈子就算白活了!以最少的精力出色地搞定工作,获得理想的收入,进而享受生命,是你人生最美好的状态。
书中的测试题很有意思,花一点时间做下,第一天的测试题就很吸引我了,两个方面,积极和消极,会给自己的工作、事业、学习、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如果你认真地做了,就会找到问题所在,并且努力去改变现状。
通过练习学习“懒人”的课程,你可以在随心所欲控制压力的情况下做到事半功倍,这样一来,既能避免过度疲劳,也能很悠闲地享受工作,找到生活的乐趣,享受人生。
书中所倡导的理念的既能有序的工作,快乐的生活,作者所奉行的人生准则,控制好工作在你生活的比重,你的人生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惊喜。
美国脱口秀女王说:不要总因为自己的“懒”而觉得愧疚,别让消极的感觉和情绪控制你。你此刻的“懒”,只是在蓄积力量,情绪上的伤害,往往是从自己的想象发展来的。
“懒人”其实并不懒,在生活中调节自己,有效地平衡工作和生活,如果你静下来心好好学习这两周的课程和练习,会感觉工作和生活变了样。
善于运作技巧,就不会整天匆匆忙忙,让人有一种瞎忙的感觉。善于发现时间,会发现除了工作之外应该有自己的享受时光,给自己一点时间,喝一杯喜欢的咖啡,哪怕就是在阳光下发发呆。
放慢你的脚步,不要总想着“时间就是金钱”,因为这世间有好多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希望我们都学会享受慢生活,尽情享受美好的一切,然后会发现在工作之余,有很多值得期待的东西,看到蔚蓝天空,看到花儿绽放,听到鸟儿歌唱,让轻松和自在充满心底,每一天都会是明媚的日子。。。
《“懒人”统治世界》读后感(四):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生活在一个太过匆忙的时代,每天车水马龙,堵在城市中心;工作总是做不完,眼瞅着每天下班的时间愈来愈晚;生活中充满了太多了“来不及”,来不及睡觉,来不及学习,差点来不及恋爱。时值工作爆炸的年关,我做梦都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懒人”,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把自己青春的大好年华沉溺在无休无止的工作之中。幸好在疲于奔命的生活状态下,我遇见了这本《“懒人”统治世界》,主题甚得吾心。
在书的第一章,援引了一项对于美国白领展开的电话调查,数据直指人心:“在一天当中,除去午饭和上下班时间,他们平均会有将近一个小时(50.3分钟)的无效工作时间。”原来在忙碌至死的工作状态中,我们正在无情地以无比焦虑的心态浪费着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时间都去哪儿了?
作者珍•耶格尔试图通过一场“懒人”运动——十四天的高效率养成课程来帮助我们找回不见的时间,让我们一起享受“偷懒”却高效的全新人生。相较之前看过的较多说教性理论大于可操作性的时间管理书籍,《“懒人”统治世界》的条理足够清晰,分了十四天的操作课程,运用了大量的问卷与心理量表,轻松地了解我们目前的工作状态,并试图提出改变的建议。在不断的比对之中,有时会欣慰地发现,我还不算一个太不可救药的人,因为沉迷于记录手账,我误打误撞地把每天的目标都记录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工作效率确实有一定的提升,明明白白工作,比糊糊涂涂工作,会有更多的收获。而在另一些方面,则躺枪不起,特别是办公室整理一章,屡屡被领导吐槽混乱的办公室环境,原来困扰了我向更高效率飞去。作为作者反面典型,我最喜欢“把材料堆积在一起”,每次整理堆积如山的文件都头疼欲裂,在寻找东西时痛不欲生,现在想来也不足为奇。放下书,我决定,明天回办公室第一件事情,就是理理我的重灾区桌子,并把周二作为我的每周整理日,免受找东西之苦。此外,书中也给出了一些颇为实用的建议,比如在邮件回复方面,降低开邮箱频率,并在标题上标注时间提高双方效率,以及学会在休息时好好休息,开会时尽量不看手机都能够很快付诸实践。
现在唯一让我没有信心的是,我能否持续实践这些很棒的建议,并最终受益。要做一个优秀的“懒人”,而今是万事俱备,只欠坚持。
《“懒人”统治世界》读后感(五):这个“懒人”并不懒
在这个社会中,在这个世界上,很难找出绝对的公平。然而,时间老人,却已最精确的丈量划给每个人每天绝对一致的24小时。在时间面前,“拼爹”是根本不管用的,或许我们能够做的,便是和时间赛跑,从时间中抢时间。
然而,对于大部分都市人来说,常常忙得如小蜜蜂一样不可开交,到最后还要叹气感慨,我没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整天都在忙……可仔细想想,我们每天都在忙些什么呢?我们写了多少文字,处理的事情是否必要,做出的决断能给公司带来多少效益?……从高层领导,到基层员工,似乎每个人都被时间耍得团团转,每天都在忙,但好像也都是“瞎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如此。总有那么一拨学生,每天早早起床,排队抢座占据图书馆的绝佳位置,踏夜而归,却发现已经记不起当天学习的知识,却满脑子的微博笑话娱乐八卦。其实,所有这些,都是因为没有抓住重点目标,没有合理分配时间所导致的。而《“懒人”统治世界》正是这种“掌控时间无力症”的良药。
《“懒人”》通过五章的介绍,分别讲述了如何设定目标,如何提升效率以及如何平衡生活三大部分内容。通篇看下来,发现此“懒人”却是一点都不懒。标题中的“懒人”是针对时间使用绝对值而言的,绝非做很少的事情或者逃避。而我说其不懒,是因为有效的运用时间需要大量的脑力思考——规划和总结。真正的懒人,是难以做到这一点的。
书中首先提出的一个观点就是确定自己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让时间分配有的放矢,不至于陷入“瞎忙”的怪圈。我有一个朋友,学理工出身,却一直忙忙碌碌地复习出了名变态的司法考试。我问他,是你要转行吗?他说不是,只是听说这个考试很难,想挑战一下。这就是典型的没有目标的瞎忙。这个考试的难度决定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然而考出来之后又不能带来任何的实质性收益。和溜走的时间相比,战胜考试的那种快感又能让自己高兴多长时间呢?因此,在准备做事情之前,我们一定要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成功了会带来怎样的成果。在行动之前,还是要做到三思而后行,避免时间方面的沉没成本,也不要在中途让自己之前的努力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而当行动开始后,便要注意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时间。在这一方面,本书提出的观点和其他关于时间管理方面的书大致相同,便是“重要性法则”。将重要的,能够带来最大成效的工作排在最前面,根据“二八法则”,完成最重要的意向工作,基本就完成了全部的80%了。从大学时起,我便知道这一法则。然而,一直困扰我的是,我觉得所有的事情对我来说都是同等重要的,我竟无法按照“重要性”排出一二三四(完美主义的怪癖)。等进入社会开始工作之后,我慢慢发现,对于我来说,其实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我最头疼最想逃避的工作。之前看过《吃掉那只青蛙》,讲的是每天把自己最不想完成的工作提早完成,余下的时间便异常的轻松。我照搬理论,竟非常有效。我不仅每天都能超额完成工作,也改掉了多年的拖延症。可见,这一通用的理论是切实可行的。另外,书中还给出了很多小贴士,告知读者如何整理办公区域,让一切都井井有条,拒绝在查找这件事情上耽误太多的时间。这些小提示都非常实用且贴心,适合在实践中充当行动指南。
而在平衡生活中,书中则提到了要给自己放空的时间,不能每天都在工作,也不能每时每刻都在想着工作。这也需要,利用重要性法则,让自己适当地放缓一点脚步。衡量行动的重要性及其期限,在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让自己的工作稍有歇息的空间。这样能张弛有度,也更能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刚在微信中看到一篇文章,讲女性在职场中不管有多忙碌多劳累多像男子一样风尘仆仆,都不能丢了内心的那份优雅与精致。而这份独特的魅力,正是在工作之外所养成的——去近郊旅游,去当志愿者,去咖啡店偶尔小资,去书店培养雅致。正是高效的利用时间和有效的平衡生活,才能让自己永远都熠熠生辉,在时间流逝的瞬间,刻画上自己最美的微笑。
让头脑勤劳起来,一起来做时间上的“懒人”吧!
《“懒人”统治世界》读后感(六):马云气坏了,发飙了
最近看到马云吐槽京东的事情,姑且不论马云吐槽得是否有道理,京东回应得是否高明。单就马云这个人来说,我觉得马云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大的战略眼光,在目前的中国商人群体中,无出其右。单就在十几年前创业时,他将目标锁定于电子商务,敢于提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这么说,有点成王败寇的味道,马云今天获得了成功,所以马云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了不起的,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并不是马云获得了成功,连马云放的屁都是香的。对马云印象最深的,不是马云做过了多少了不起的大事儿、多少英明的决策,而是从马云一篇微不足道的演讲中,所显露出来的自身过硬的素质。如果没有这异于常人的素质与思维模式,他想获得今天的成功,只怕是妄想。
马云的演讲不是很长,他高亢、严厉地抨击了当下人们一种可以说“愚钝”的思维方式:
世界上很多非常聪明,并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无法获得成功,就因为他们从小便受到了错误的教育,养成了“勤劳”的恶习。很多人都记得爱迪生说的那句“坑人”的话吧: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并被这句话误导了一生。勤勤恳恳地奋斗,最终却碌碌无为。其实爱迪生是因为“懒”得想他成功的真正原因,所以就编了这句话来误导我们。
很多人可能认为我是在胡说八道,好,那就让我用100个例子来证实你们的错误吧!事实胜于雄辩。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比尔•盖茨,他是个程序员,“懒”得读书,他便退学。他又“懒”得记那些复杂的DOS命令,于是他就编了个图形的界面程序,叫什么来着?我忘了,“懒”得记这些东西。于是,全世界的电脑都长着相同的脸,而他也成了世界首富。
世界上最值钱的品牌,可口可乐。他的老板更“懒”,尽管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巴西的咖啡香味浓郁,但他实在是太“懒”了。弄点糖精加上凉水,装瓶就卖。于是全世界有人的地方,大家都在喝那种像药一样的液体。
世界上最好的足球运动员,罗纳尔多,他在场上连动都“懒”得动,就在对方的门前站着。等球砸到他的时候,踢一脚。这就是全世界身价最高的运动员。有的人说,他带球的速度惊人,那是废话,别人一场跑90分钟,他就跑15秒,当然要快些了。
世界上最厉害的餐饮企业麦当劳。他的老板也是“懒”得出奇,“懒”得学习法国大餐的精美,“懒”得掌握中餐的复杂技巧。弄两片破面包夹块牛肉就卖,结果全世界都能看到那个M标志。必胜客的老板,“懒”得把馅饼的馅装进去,直接撒在发面饼上边就卖,结果大家管那叫比萨饼,比10张馅饼还贵。
还有更聪明的懒人:
“懒”得爬楼,于是他们发明了电梯;
“懒”得走路,于是他们制造出汽车、火车和飞机;
“懒”得一个一个地杀人,于是他们发明了原子弹;
“懒”得每次去计算,于是他们发明了数学公式;
“懒”得出去听音乐会,于是他们发明了唱片、磁带和CD……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都“懒”得再说了。
还有那句废话也要提一下,生命在于运动,你见过哪个运动员长寿了?世界上最长寿的人还不是那些连肉都“懒”得吃的和尚?
如果没有这些懒人,我们现在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我都“懒”得想!
人是这样,动物也如此。世界上最长寿的动物叫乌龟,它们一辈子几乎不怎么动,就趴在那里,结果能活一千年。他们“懒”得走,但和勤劳好动的兔子赛跑,谁赢了?牛最勤劳,结果人们给它吃草,却还要挤它的奶。熊猫傻了吧唧的,什么也不干,抱着根竹子能啃一天,人们亲昵地称它为“国宝”。
回到我们的工作中,看看你公司里每天最早来最晚走,一天像发条一样忙个不停的人,他是不是工资最低的?那个每天游手好闲,没事就发呆的家伙,是不是工资最高,据说还有不少公司的股票呢!
我以上所举的例子,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这个世界实际上是靠“懒人”来支撑的。世界如此精彩,都是拜“懒人”所赐。现在你应该知道你不成功的主要原因了吧!
“懒”不是“傻懒”,如果你想少干,就要想出“懒”的方法。要“懒”出风格,“懒”出境界。像我从小就“懒”,连长肉都“懒”得长,这就是境界。
在人们的传统思维中,“勤劳”是种美德,“勤劳”是高尚的。马云在自己这篇演讲中,声色俱厉地批判了这种思维。要知道,创新带动了世界的前进,而创新绝不是靠“勤劳”得来的。那似天外飞仙般疏忽而至的灵感,也绝不是因为“勤劳”就会飘来的。正因为“懒”,聪明的人才会挖空心思地想出“偷懒”的办法。而这种办法,让他的“偷懒”可以光明正大地得以持续,并卓越成效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在最近看的一本书《“懒人”统治世界》中,也说到了这个问题。《“懒人”统治世界》是本很有意思的书,它赤裸裸地敲了那些以“勤奋“为荣、只知埋头苦干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懒人”统治世界》作者、世界级工作与人际关系导师珍•耶格尔在书中这样说道:
“在这个世界上,有种神奇的现象:20%的精英,统治着80%的大众。这20%的精英,居于阶层金字塔顶部,80%的大众则位居金字塔基部。在公司同样如此,20%的精英,位居公司统治地位,驱动着80%的基层员工,为公司的目标努力工作;这20%的精英,又享受着公司80%的成果,他们拿着最丰厚的薪资,占据着最耀眼的岗位,过着最优裕的生活——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现实;这,就是公司赤裸裸的真相。
“但,别急,无论是统治世界的20%少数派,还是统治公司的20%精英,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懒人’,他们都是高效的人,能以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完成工作,然后享受生活。”
“我没时间!”这恐怕是咱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的话。在大大小小的公司里,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埋头苦干、憋得脸红脖子粗的人,经常吭哧吭哧地加班,可工作完成情况以及工作质量却乏善可陈。
你的工作就饱和到了你真的没时间的地步吗?不!
你可以看看那些工作做得好的,工作优哉游哉的,这部分人是不是收入也很高?难道这部分人都是公司领导的亲戚?我想,事情绝不是这样的。
没有时间的人,是将时间浪费在了工作中,是还没有找到合适且合理的工作方法。你需要三个小时才能做完的工作,别人只需要一个小时就能做完,且工作质量不比你差,你说老板器重谁?你说谁会优哉游哉?你说谁会收入高?所以,我说你的“繁忙”是假象,你的“勤劳”也是假象,你在以你的“繁忙”和“勤劳”来掩饰你的“愚蠢”。
在这个世界上,“勤劳”从来都不是值得夸耀的事情,“懒懒”地便能将工作做好的人,才是精英,才是公司、乃至这个世界所需要的人才!
我也是个“懒人“,所以我很推崇《“懒人”统治世界》这本书,它的理念和我一致,能引起我的共鸣。它是写给职场精英的,而不是写给职场“笨蛋”的。因此,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同为职场精英的你!
《“懒人”统治世界》读后感(七):都有道理,但还是不对
“懒人”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怕麻烦,怕麻烦的人大概有两种解决方式,一种是干脆不做,另一种就是做得更有条理、更有效率。Jan Yager 的《WORK LESS, DO MORE》(《“懒人”统治世界》)中的“懒人”就是指后者。
这些懒人大概都具备一些卓越的禀赋,比如思维敏捷、行事干练、反应迅速,他们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休息、思考和规划上,因此做起事来更有效率。Jan Yager 断言:世界属于“懒人”。
这当然是不错的——这就是成功学与心灵鸡汤的不同:成功学永远不会出错。心灵鸡汤可能会告诉你,“凭自己的心灵防护,不让雾霾进到心里”;这种论调很快就会被事实击倒,无论内心如何强大,都不可能抵抗实实在在的伤害。但成功学不同,成功学很少说一些虚无缥缈的话,它只会告诉你要努力、要坚韧、要把握时间、要注意方法、要提高效率、要掌握人脉,这些都是百分百正确的。
但并不是所有成功学的学习者都会成功,成功学的回答会是:你做得还不够。如果成功了是因为掌握了方法,如果没成功就是做得还不够。这是一种典型的套套逻辑,不可能错误,也不会正确。
成功学的首要问题是对成功的界定很不清楚。《“懒人”统治世界》的一个前提就是“20%的精英,统治着80%的大众”,成功大概就是列身于“20%”之间。且不说这句话是对“二八定律(或帕累托法则)”的滥用,这句话也没有给出“精英”的界定。如果把“精英”等同于“成功者”,这又是一个循环论证了。什么样的人最成功呢?是地位最尊崇的人,是资产最雄厚的人,是知识最渊博的人,是知交遍天下的人,亦或是幸福感最高的人?这无法界定。
另一个问题是,“懒人”统治世界的前提根本就是错的。尽管我不喜欢“统治”这个说法,但“统治”世界的人,可能是运气好,可能具备某种天才,或者更具有冒险精神。具有讽刺性的是,为数不少的“成功者”之所以取得成就,就是歇斯底里地以勤补拙。与其说“懒人”统治世界,不如干脆赤裸裸地说“成功者”统治世界。
成功学不会出错,但也很难正确。成功学不出错的关键就在于模棱两可。在《“懒人”统治世界》中,作者列出了几条成功路上的障碍,比如“不重视目标”“过度重视目标”“害怕失败”“害怕成功”“过于追求完美”,这些都很容易理解也无不正确。但什么才是“适度”呢?作者没有解释,似乎也很难论证。
成功学营养不多,毒害也少;它的真正意义所在,是它真的会鼓励到一些人。
《“懒人”统治世界》读后感(八):做一个聪明的懒人
又是一年丰收季,我好忙,我好忙,我好忙,一天过去,回头想想,忙碌了一天,累死累活。我到底干了什么?大脑一片空白,好像也没做什么。你有这样的问题吗?
亲人朋友看到我们一天到晚忙的昏天暗地会心疼,真的是很对不起他们的关心爱护。那还不如做一个懒人,不过懒人可是比我这样的勤快人厉害了几百万倍。
正是因为懒人,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电梯;因为懒人,我们有了手机;因为懒人,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做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哈哈,当然还得有钱。
我们都有一个共性“懒”,但是每个人的表现不一样。
最近看了这本书《懒人统治世界》,虽然比较啰嗦,但是讲的都是很有用的东西,有时候或许啰嗦可以更加能够督促我们让我们更能改善现在的状态。
书中所讲的那些情况,貌似我都有,尤其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工作的时候,微信,微博,邮件,qq等软件,不停的闪闪闪瞎眼,有些是工作相关的不得不看,有些是一些同行群,忍不住就想点开,书中就讲到了,对于邮件要分情况对待,这个还比较容易处理一些,其他的我暂时就是把状态更改,不去有事没事的点开看,规定两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看一下。
还有就是会议,这或许也是和我这个人有关,不太善于表达就需要提前列好大纲,会议要说的大致思路,如果没有一个目标的话,一直利用开会时间东拉西扯,让人听了或许不耐烦而且也让大量的时间就这样溜走了。
有人说,工作时间都不够,更没有时间去旅游,去陪孩子陪家人等等,在懒人的世界里不会存在这样的情况,他们会很好的平衡好生活和工作。
从现在起,要开始做一个快乐的充实懒人。
《“懒人”统治世界》读后感(九):这是”懒人“的幻化之旅
嫩黄色的封面,一只用线挂着地球的手。放在一堆书中,这本书绝对是非常打眼的,而它最高明的不止是封面,而是书名的”懒人“二字,实在太戳人心,直接戳到痛处上了。即便我知道这懒人打着引号呢,即便我知道这不过就是一本关于时间管理、工作管理方面的书罢了,却还是忍不住想拿起来看一看。
好了,它已经达到第一步目的了。那么接下来,我来看看书的内容介绍、目录什么的吧!”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如果你的人生全部用来工作,那你这辈子就算白活;以最少的精力出色地搞定工作,获得理想的收入,进而享受生命,是你人生最美好的状态。珍•耶格尔博士以14天简洁有效的课程,让你顺利掌握高效工作的秘密。“说得太对了,简直深得我心啊,这不就是我们心心念着,做梦也想达到的状态吗?——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好吧!我决定了,好好读一读,梦想还是得有的,要是实现了呢!一切都从读这本书开始,这么简单的付出,何乐而不为呢?哇哈哈……
于是,跟着书,这是”懒人“的幻化之旅。
首先了解、认清并衡量自己。大部分人无法改变或改善自己的最主要原因,其实是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之所在,所以衡量自己的效率很重要,有意识后才能有所改变。书里附上了很多表格和题目供人回答,让自己理性地判断自己。
我个人觉得将这些具体的测试和表格单独拉出来弄一个懒人养成手册可能会更方便,毕竟在书上书写不方便,有些人也会出于爱惜的心态不愿写。
然后,了解目标的重要性,设定自己的目标。在目标里,专注很重要,所以我一直都觉得取舍不简单,还有就是对轻重的权衡。那么就在第二章里看看作者说的五不,目标无法实现的原因,以及工作分缓急。
在工作中,最理想的自然是一直做一件事并专注做好,可很多时候,这是不可能的事。大部分人不可避免要面临多任务的处理。在《暗时间》里也说过这个问题,人在任务切换时会浪费很多时间,就像是预热一样,所以缩短这个切换的时间极为重要。有效率的人能将切换任务的时间缩到极短并迅速投入到下一个任务之中,即便被闯入的任何琐碎小事打扰也能快速调整,回到任务之中。
接下来,则是关于简化、有条理的管理,管理自己的环境、文件,祛除习惯性混乱。这里对我还是挺有启发的,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说“一个人若内心混乱,他也会将自己所处的环境弄得杂乱不堪。”我一直把自己桌子混乱这件事用前段时间流行于网络的“混乱的人更有创意”来搪塞,不知道有多少人也用这个借口。这句话突然警醒了我,也许我真的是内心混乱,才搞得其他地方也混乱。
之后就是关于“懒人”的处理方式。
作为一个真懒人,最喜欢的应该是最后一章了,有点像是作者总结式的原则大汇总。
如果你这个真懒人,真想幻化成为“懒人”。读书,够吗?
认清了自己,找到了方法,在真实的实践,还需要磨合和寻找平衡点。读多少书也没有行动起来行之有效,“懒”起来吧。
《“懒人”统治世界》读后感(十):切实可行的“懒”办法 —读《懒人统治世界》
切实可行的“懒”办法
—读《懒人统治世界》
文/凡悦颜
自古至今,人们一直奉“勤能补拙”为良训,《懒人统治世界》的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无疑会引起两种结果,懒者追捧,勤者好奇,都争着看看作者能爆些什么料。
珍.耶格尔是风靡全球的“懒人”运动发起者,在书中确实提到了很多具体可行办法。这里的“懒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懒,而是站在一个适当的高处,俯瞰自己的工作,恰到好处的安排,用巧干活代替瞎勤快。
身处职场的人们不难发现,升职最快、加薪最多的人往往不是一天到晚总在加班的,而是那些善于把握时间、拥有较高效率的人。作者就是立足当下,制定了14天效率提升计划,通过表格、测试等方式引导读者了解自己,通过具体行为切实践行时间管理,通过系统的梳理会议、电话和文件等常见问题的应对措施达到提升效率的最终目的。工作纵然不是生活的全部,但工作不顺直接会影响到生活的质量,平衡工作与生活需要智慧,更需要这样的“懒”办法。